文|卢元丰
赤炎事件是夏河和史玉联手炮制的冤案,林美夫和棋王部的满文被消灭了。
梅长苏苦心经营多年,为的就是这一天,重审旧案,为林家和祁王昭雪,还所有亡魂清白。他执意在梁帝在位期间重审此案,为的就是要一个彻彻底底的清白,为的就是不让大家对这桩旧案的重审结果产生任何的异议和无端的猜疑。
这桩旧案,虽说主谋是夏江与谢玉,但梁帝本人也存在重大过失。如今让梁帝承认自己犯下的过错,如同剥梁帝的逆鳞。
要想让梁帝同意重审,那就必须让文武百官造势,形成一个梁帝无法控制的局面。
于是,靖王联系了信得过的朝臣,在梁帝寿仪上请旨重审旧案。
01 首告,莅阳长公主
莅阳长公主,梁帝的皇妹,同时她又是旧案当事人谢玉的妻子,手持谢玉认罪的手书,由她请旨重审此案,合情合理,也最有震撼力和可信度。
在这起惨案中,受害人还有莅阳长公主的亲姐妹,说起来,她是林殊的姨妈,是祁王的姑妈。自己的丈夫害死了他们,她害怕重审此案自己的子女受到牵连。手心手背都是肉。所以她曾经犹豫不决,但最终在儿子萧景睿的感召下,毅然选择发起首告。
虽然有亲疏之别,但最终还是正义良善占了上风。一句“臣妹纵死,也可心安瞑目了。“已然让我们看到她得知真相后心里的痛苦与纠结。
02 蒙挚
莅阳长公主念谢玉手书时被皇帝呵斥,这时蒙挚站出来了。
蒙挚站出来,一是给予长公主继续说下去的力量,二是给了随侍御林军一个信号,所有御林军都不要阻止长公主的首告。
蒙挚统领的禁军对重审旧案的支持和态度,给了满殿朝臣一颗定心丸。如此,他们才能不慑于梁帝的威严,表达他们的立场。
看到蒙挚支持长公主请旨重审,梁帝震惊,愕然,愤怒。
03 穆霓凰
霓凰郡主作为赤焰案受害人之一林殊的遗属,以受害人的身份要求重审此案,给了所有人一个必须还受害人清白的一个具体的接收对象。这样,也就更燃起了朝臣们支持重审的决心。
事发当年,霓凰尚年少,虽然她一直坚信她的林殊哥哥是不会做出谋逆之事的,但如今知道真相的她更坚定了原先心里的想法。
蒙挚与霓凰的出场,是电视剧的情节,小说里没有。我觉得这是电视剧改编的成功之处之一。
04 刑部尚书蔡荃
当莅阳长公主念完谢玉亲笔手书的五条罪状,满殿沸然。作为朝臣,刑部尚书蔡荃第一个站了出来。
小说中是吏部尚书史元清第一个站出来表态,感觉电视剧改编后更好。首先,刑部是审理重大案件的部门,蔡荃出来表态合情合理。另外,蔡荃本人的性格就是那种公正直率,嫉恶如仇的人。遇到此等重大冤案,他心里当然会忿忿不平,要为当事人鸣冤。
蔡荃共出场两次,第一次是附议,第二次是请旨重审。
05 中书令柳澄
中书令柳澄,原是一个和稀泥的主,他既不参与党争,一般也不明确表态支持哪一方。原以为他会在沈追之后表态,但如今竟在蔡荃之后就站出来支持靖王的立场,想必是太子妃是他孙女的缘故。
此时他的表态合乎他的现时身份,他在朝堂中的地位也给了满堂朝臣一个支持重审的信号。
06 户部尚书沈追
户部尚书沈追,多年来未参与党争,他欣赏靖王的品行,支持靖王的立场。而且他本人亲历当年惨案,当时满朝官员骇然,看到死了一批又一批说情的忠良之臣,他无奈选择了闭口不言。虽然受害人与他关系并不亲密,但此事也是他这些年心里的遗憾。
作为户部尚书,他在蔡荃和柳澄之后出来表态,足以表明他要求重审的决心。
07 其他朝臣附议
中书令与两大尚书都表态支持重审了,其他朝臣当然会跟风站队,何况景琰事先还探过他们的口风。即使原来的态度不坚决,看到目前朝堂上的态势,也当然会识时务为俊杰。
08 纪王爷
纪王爷,作为皇帝的弟弟,他的身份决定了他不可能过早表态。
从现场一干人的表象情感上来看,他与皇帝最为亲近,他理应站在皇帝一边。
但此案的受害人,也是纪王爷的亲人,当年那么恶劣的环境下,他尚且想办法保住了祁王景禹的血脉,可见他原来就将当年之事看得非常明白。
此时,有谢玉的手书为证,他更加要表态支持重审旧案。
09 穆小王爷
穆青,作为异姓王,而且年纪尚小,他对当年事件并没有太多印象。当年事发之时,他十岁尚不到,这决定了他不可能过早表态。
在纪王爷之后出场,表达的是他支持正义的立场,表达的是他支持姐姐的一份情感。
10 言侯爷
言阙,当年他与林帅一起扶持梁帝登位,虽然这些年他不涉朝政,但他在梁帝心中始终是一个份量级的存在。
他非常明白当年发生了什么,他满怀对梁帝的恨意,这些年一直在谋划将梁帝置于死地,为林帅与宸妃报仇。他要翻案的决心不逊于靖王与梅长苏。
但为什么他被安排在后面出场?一方面,是他多年不涉政务,另一方面,他被安排在新太子之前出场表态,恰恰表现的是他压轴的地位。可以看到他请旨时列于所有朝臣的最前面,离梁帝距离最近。这个当年与梁帝一起长大,辅助梁帝上位的旧友,给梁帝心里带来的震憾与愧疚感比其他人更大。
此时他的附议也引起了后面朝臣们的再一次响应。
11 太子靖王
靖王,梁帝新近宠爱的儿子,扶助其上位的新太子。上殿前,他们父子二人还下了一会棋,说好寿仪之后父子再战。
如果说所有朝臣都要求重审,但只要太子不忤逆他这个父皇,那梁帝还可以继续坚持自己的态度。
可太子的表态让他意识到,这满堂的朝臣原来都已与新太子站在一个阵线,整个朝堂已被太子掌控。
要求重审旧案根本就是太子的想法,是的,十三年前,靖王就不相信他的皇长兄他们会谋反,现在有谢玉的手书为证,他当然更加要为皇长兄和林家洗涮冤屈。
此刻的梁帝是害怕的,恐惧的,懊悔的,悲哀的。
他多年的声名和威望在这一次旧案重审之后,就会大大地折损,但目前的局面他已无法掌控,他扫视一周,满朝竟找不到一个支持他的人。他被朝臣们逼得无路可走,答应他们的请旨似乎是目前唯一的出路。
此刻,他醒悟到,坐在至尊之位,也不能为所欲为。就如静妃最后对他所说,“即便是至尊帝王,也总有些做不到的事。”“影响不了天下人良心的定论,改变不了后世的评说。”
--END--
1.《【柳澄】《琅琊榜》:重审赤焰旧案,颇具深意的朝臣表态顺序》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柳澄】《琅琊榜》:重审赤焰旧案,颇具深意的朝臣表态顺序》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3167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