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诗词大会》赛季的6场比赛,我认为第三场比赛最好。因为主持人龙阳和嘉宾老师之间对时事的讨论越来越好。特别是元直对“曾经沧海难为水,但巫山不是云”的讨论,场面特别和谐,感情也很认真,但在这个位置上,
我先说第一个发音。
陈寅恪(qu )或陈寅恪(k))吗?
杨宇老师在评价元稷的名句“沧海难水,巫山不是云”时,把陈寅恪(Qu )读成了陈寅恪(K)。让我们仔细看看这个问题!
我先普及一下。陈寅恪老师是中国现代最著名的历史学家、语言学家、诗人和杰出的国学大师。
只要是研究诗词方面,或者是国学方面的问题,陈寅恪和王国维、叶嘉莹等人都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因为我们看到的很多著作,都出自于他们之手。陈寅恪就曾经写过《元白诗笺证稿》,关于这首诗的分析,就出自于此书。陈寅恪先生,字鹤寿,江西九江修水县人,按照当地方言陈寅恪应读作chén yín què,因为“恪”在修水方言里读què,陈寅恪先生的小名就叫“恪儿”,在修水方言中“恪”与“却”,“雀”同音,翻译成普通话里的音就念què。
陈寅恪自己曾表示应按照普通话发音,念作kè,他致电牛津大学时的署名TschenYinKoh,就可以作为证明。但是,为了纪念陈寅恪先生,他的亲朋好友、学生晚辈、助手以及文史学界的知名人士,都把陈寅恪(kè)故意念成陈寅恪(què)。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恍然大悟了,在我看来,杨雨老师并不是读错了,可能是习惯了读恪Kè,这或许是研究文学的人的一种偏执,明明知道那个字该怎么读,但就是喜欢这样读,如果不是诗词研究科班出身,读这样的字都是很任性的,都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读。
第二个发音:
挑(tiǎo)促织还是挑(tiāo)促织?
在最后的擂主争霸赛中,李佰聪和彭天宇的竞争格外激烈,在康老师绘画环节,出现的图画是两个小孩子夜晚打着灯笼捉蟋蟀的场面,很容易看出来的诗句应该是“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读tiāo时,比如挑担、挑选东西、挑三拣四、挑着东西、成挑的东西等等。
读tiǎo时也有好几个意思:比如用细长而尖锐的工具的一头把东西捡起来、用细长的或有尖的东西拨开或拨出来 、挑动一下、还有就是刺绣时的一种方法。
看来,在这个地方应该读三声,因为这里是捉蟋蟀的意思,就是用工具把蟋蟀挑起来,彭天宇读的时候是正确的,读三声,龙洋却读成了一声,看来她真的是大意了。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吹毛求疵,可能是因为喜欢这样读,或许是因为没有注意到读错了,大家都能理解,我们关注的是诗词大会带给我们的长远影响,关注的是我们对诗词的热爱,这样的细节也无伤大雅,探讨的过程中,我们也能明白很多问题,这就足够了!
1.《【李佰聪简介】中国诗词大会:龙洋读错了?杨雨老师也读错了吗?到底怎么读?》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李佰聪简介】中国诗词大会:龙洋读错了?杨雨老师也读错了吗?到底怎么读?》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3173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