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彼得堡遗书】作为一颗方糖,要先让自己变甜

好像彻底溶于水,失去了自己的形状,但得到的味道不是装满一罐水的心和收获的变化吗?(莎士比亚)。

一个;一个。工作;工作。1

10年彼得斯堡

前两天看了一个关于俄罗斯文化的节目,兴致勃勃,翻了高晓松的《彼得堡遗书》,觉得很好听。

不知怎的心中就上升起一个念想:我当年上学的时候为什么没有选择彼得堡呢?为什么呢?这个问题都把我问倒了。我追根溯源,当年为什么没有做出那样的选择,假如去彼得堡的话自己的生活会是另一番模样吗?而过了这么多年,我还提起这件事干什么呢,难道我还有什么纠结吗?又是什么样的纠结让我以彼得堡为名质疑现在的生活呢?

很多年以前我去过彼得堡,和朋友一起去的,住的地方离涅瓦街隔有一条街的距离。没记错的话是2010年的秋天。住在朋友在彼得堡的熟人家里。我和我的那位朋友都是个路痴,我本来就是“走到哪迷到哪”的路痴属性,我那位朋友一点也不比我好到哪里去。借着刚到彼得堡的兴奋劲就上街溜达去了。明明记得穿过一条街,路过一个花园就到了著名的涅瓦大街,当时心里想居然这么近,谁知道返程的时候怎么也找不到回去的路了。就在大街上逮人问路,不得不说的是被问路的路人甲乙丙都是帅哥,而且是不一般的帅。

天气逐渐转凉,10月份的圣彼得堡已经是寒气滋生,身材高高瘦瘦、身着黑色羊绒大衣、脸如雕塑般俊朗的北欧范儿帅哥还是让我和朋友惊艳了一把!回去的路上忍不住说真是和我们念书的那个地方的男的差别不要太大!不过圣彼得堡美女的质量明显没有莫斯科的高。

莫斯科的美女,或者说俄罗斯的美女带有明显的高冷范儿,某次在莫斯科街头看到一墨镜美女,那气场好像如同明星一般,有种我行我素的不在意。而且她们的审美品味很好,有时候看到俄罗斯服装店的衣服未必有多好,款式有多潮流,但不知怎的穿到俄罗斯美女身上就是有另一种感觉。她们很擅长搭配,身材比例也很好,天生大长腿,这真是让亚洲人望尘莫及。

难得的是俄罗斯年轻女性普遍都很美,走在大街上放眼望去都是美女,有时候想找个丑一点的都难。怎么想怎么都觉得不科学。而且她们还很敢穿,记得刚到俄罗斯,寒冬腊月的时候,出门我恨不得穿两件羽绒服,而俄罗斯美女居然在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里露大腿!脚踩长靴,外披皮草,就这样傲然上街了!我当时在大街上看到的时候眼珠子都快掉下了,心想她们是不是特殊材料做成的……

除此之外,俄罗斯女性不化妆就如同没有洗脸一样,带妆上街是基本礼仪,所以在大街上哪怕看到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也是浓妆艳抹了一番,唇膏颜色之嫩,妆容之艳,我也叹服了。换做我也不好意思那样over makeup……可能是我土包子了,或者我们也并不适合那样的浓妆……

话题回到10年那次到了彼得堡,所见之处都是帅哥。或者说是我们选择性地把注意力投放到了北欧帅哥身上。当时还心想:要是在彼得堡读书几年放着大把的帅哥视而不见,不“泡”上一两个,这也是白白地浪费了大好资源了,彼得堡更是白呆了……显然我的同伴,就是我之前提到的那位路痴朋友,明显地有敢做敢为的担当,不同与我的暗自发呆,在涅瓦街上的ZARA店里购物时,借选购名义“痴缠”店内某金发帅哥几十分钟,最后留了电话才心满意足而去。不过用处并不大,因为我们在彼得堡只待几天时间……


滴血教堂


后来我辗转生活了几个城市。

莫斯科我虽然没有在那里长期生活过,但因为各种原因去了N多趟,我也都快忘了我是因为什么原因去的,一般情况下办完事就走人。对莫斯科是怎么都喜欢不了,但去的次数最多。那个Курская火车站和Шереметьево国际机场,简直是太熟悉啦!去的次数也都达到了两位数。可能第一印象还是最重要的,最开始不喜欢,后来也不会喜欢。如果与一个城市真的投缘,会一见如故的,比如说彼得堡,比如说上海。

我会把北京和莫斯科归为一类,都是政治中心,都是比较传统,从建筑、市容到整个城市氛围。北京我谈不上喜欢,只是觉得很熟悉,因为北京的很多地方留下了我大量的足迹。我现在想想,只能说是我那时比较年轻,很喜欢到外面跑,现在在上海就不会这样。哪怕只是年轻了2,3岁,心态上好像都换了重天一样。现在想想都不知道自己当时怎么那么多精力……

上次出差去北京,我对在那里工作的好友说,“我现在对北京简直比对自己的家乡还要熟悉。”她惊诧地笑出声说,“是么。”

从08年到现在,几乎每年我都会去趟北京,要么是路过,要么是在那生活,要么是办事,感觉有点即诡异又平常,好像有个无形的磁场在控制着一切,虽然对北京不那么感冒,但好像生活中还离不开,不经意间还藕断丝连。嘴上说“没那么喜欢”,但心底对北京还是有那么点不易察觉的留恋,离开时有点怅然,再去时会打量有什么新变化,就像是个老朋友一般,都熟捻了。

翻开北京旅行类书籍,我会一页页认真地看,心里在说:这个地方我去过,那个地方我也去过……有时候看完大半,发觉我还真的是去过不少地方。

比如说我看某旅游书籍是这么介绍前门的:百年前老北京的“第五大道”,身着私人定制的“瑞蚨祥”,头戴出人头地的“盛锡福”,脚穿步步高升的“内联升”,来二两乾隆赐名的“都一处”烧卖,百年前老北京人的讲究,全在这一条街上。

看到没,百年间的历史、讲究和文化浓缩在一条街上,皇城根下的沧桑与市井的烟火正浓,从来都是并行不悖的;皇族风范与人间灯火仅咫尺之遥,却丝毫没有违和感。北京美则美矣,到对于我来说有点过于沉重。相对于传统正统,我更喜欢文化上的多元与开放,要不然我也不会选择现在的专业。


上海


提起上海有点“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感觉。

其实说什么都没有用,所有的印记都需要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去验证,看看是不是如同别人所传说的那样,比如说“上海人排外”“上海生活很丰富”诸如此类。每个人如同盲人摸象般说出自己的看法,就像我本文中所提到的圣彼得堡、莫斯科、北京一样。我自己也不过是浮光掠影般地一瞥,很多丰富的细节和有意思的地方我已经遗失在记忆里的汪洋大海,我现在只能打捞起残留的渣滓,以供自己不时地缅怀一下。

正如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回顾自己几十年的历史研究,得到的心得是:

绝大部分历史是猜测,其余的部分则是偏见。

连科学的研究尚且有存疑和偏见之处,我们普通人的普通生活经验和记忆也只能够作为自己的个人珍宝而保存,借鉴和指引的意义不大。

多少看法是对偏见的偏见,而本文作为偏见的偏见也没有以正视听的妄念,对于我来说,只是为了忘却的纪念而已。

现在回望起来,年轻的自己也就像是一颗方糖,在不同的时期遇到不同的人,迈入不同的城市,发展出不同的故事而已。哪怕曾经多么以为自己与众不同,某一段路程回望,真的只是一颗方糖而已。

而作为一颗方糖的修养是让自己变甜,而不是越来越苦,让自己逐渐地融入周围的环境中,一点一点地融入,直到融化,无我,才能滋养出“甜”的滋味,才能感受到自己作为一颗方糖的美好与意义,以及作为一颗方糖的初心。

彻底地溶于水中,好像失去了自己的形状,但得到的何尝不是满满一缸水的心意和收获的改变呢?言及于此,对当初不曾选择彼得堡,好像也没什么可介意了,不管环境怎样改变,一颗方糖,总会想办法让自己变甜的。


本文首发于我的公号:论文艺女青年的自我修养(ID:kongxincai0901)

豆瓣/知乎@空心菜 微博/简书@空心菜abc


1.《【彼得堡遗书】作为一颗方糖,要先让自己变甜》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彼得堡遗书】作为一颗方糖,要先让自己变甜》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3195010.html

上一篇

【晋久】八卦爆料:蔡少芬、佟丽娅、奚梦瑶、晋久、许鞍华、葛荟婕、阿娇

【彼得堡遗书】高晓松:此刻49岁,我最想睡个晴朗的觉

  • 【彼得堡遗书】高晓松:此刻49岁,我最想睡个晴朗的觉
  • 【彼得堡遗书】高晓松:此刻49岁,我最想睡个晴朗的觉
  • 【彼得堡遗书】高晓松:此刻49岁,我最想睡个晴朗的觉
【彼得堡遗书】矮大紧是什么梗 其实是高晓松的一个笔名

【彼得堡遗书】矮大紧是什么梗 其实是高晓松的一个笔名

彼得堡遗书相关介绍,很多网友想知道为什么网友评论高晓松的“矮”,矮是什么意思,矮是什么意思。高晓松为什么被称为又矮又紧?接下来我从小编开始一一介绍。 矮大紧是什么意思 矮大紧,其实就是“高小松”的反义词,而“高小松”的谐...

【彼得堡遗书】有一种男人的细腻叫高晓松

【彼得堡遗书】有一种男人的细腻叫高晓松

彼得堡遗书相关介绍,本来去一个音乐网站查看公司艺人的网络视听,但眼睛被页面右侧熟悉的构图和熟悉的名字吸引了——。所以,去铅华的唱片封面和游览了很多年的民谣侠客,以及所有与青春有关的激动和酸爽,桌子上一杯吐烟的绿茶和几片西...

【彼得堡遗书】平生不用高晓松,纵称阿里也枉然

  • 【彼得堡遗书】平生不用高晓松,纵称阿里也枉然
  • 【彼得堡遗书】平生不用高晓松,纵称阿里也枉然
  • 【彼得堡遗书】平生不用高晓松,纵称阿里也枉然

彼得堡遗书 《晓说》停播,4000万粉丝在得知原因后流泪

  • 彼得堡遗书 《晓说》停播,4000万粉丝在得知原因后流泪
  • 彼得堡遗书 《晓说》停播,4000万粉丝在得知原因后流泪
  • 彼得堡遗书 《晓说》停播,4000万粉丝在得知原因后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