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志向高远、文天祥般的人

于谦(1398-1457),字廷仪,第一节音,生于杭州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上城区)太平坊。

据传,于谦出生的那个晚上,父亲于仁梦见一位穿红袍戴金巾的神进了于家,说:"你们于家一门忠义,我文天祥打算转世投胎,做你们的子嗣。"于仁大吃一惊,赶紧说不敢当。可那位金神说完就不见了,于仁于是给孩子起名"谦","以志梦中逊谢之意",意思是说对文天祥的盛意受之不安。从此以后,于家开始供奉文天祥的牌位,就像供奉自己家的祖先一样。

于家供奉文天祥

于家累世书香,于谦祖父做过兵部主事,父亲虽"隐德不仕",却十分重视儿子的培养。于谦自幼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时刻以文天祥为榜样,塑造自己的品格,提升自己的学识。六岁时,父亲和叔父带他去扫募,路过凤凰台,叔父说:"今日同上凤凰台",小于谦脱口说到:"他年独占麒麟阁。"麒麟阁是汉朝供奉功臣的地方,入供麒麟阁是位极人臣的荣耀。叔父和身边的人都惊呆了,称赞说:"这个孩子将来必成大器!"

现今麒麟阁

自比石灰,要留清白在人间

14岁那年,于谦考取了钱塘县儒学生员,也就是秀才,颇有些少年得志的味道。然而,人生总不可能一帆风顺,16岁时,于谦参加乡试落第,举人没考上,遭遇人生第一次挫折。回到家乡,他在乡间的小路上散心,看到一个石灰窑上正冒着白烟,便好奇地问石灰是从哪里来的?

现今石头村

工匠告诉于谦,他们从山里采来青石头,再把它们装进窑里烧,青石头就变成了白石头,白石头泼水,就变成了粉末,可以用来抹墙了。石灰的来历引发了于谦的感慨,人生何尝不是如此,若想有所成就,必须经过千锤万凿的磨练、烈火焚烧的轮回,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回家后,他铺纸研墨,挥笔写下了一首《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感染力却非常强。于谦从石灰经过千锤万凿、烈火焚烧,完成由石到灰的蜕变过程引申开来,把石灰比作一个面对任何困难,都无所畏惧、不怕牺牲和坚守高洁情操的仁人志士,表达了自己坚守一身正气,为了高尚的目标执着追求,不怕牺牲,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的操守。

两袖清风,从不给高官送钱

永乐十九年(1421),23岁的于谦考取进士,随后被任为山西道监察御史。宣德元年(1426),汉王朱高煦在山东乐安州起兵反叛,明宣宗朱瞻基亲征,朱高煦被吓傻了,乖乖出城投降。明宣宗命令于谦历数朱高煦罪状,于谦出口成文,义正词严,朱高煦被骂得抬不起头来,趴在地上不停地发抖,自称罪该万死,宣宗对于谦的气魄与才干相当满意。

于谦形象

宣徳三年(1428),宣宗任命于谦为江西巡按。此后,于谦历任江西巡按、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办理巡按的差事,一办就是19年。他为官廉洁清正,平反了大量冤假错案,被百姓称为"于青天"。当时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文武百官争相求媚,每逢朝会,必献纳白银百两。但于谦每次进京,只乘坐一辆轻便马车,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说:"你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特产?"于谦举起两只袖子晃晃,笑着说:"我只有这两袖清风啊!"后来,他还特意写了一首题为《入京》的诗:"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意思是说,绢帕、蘑菇、线香这些东西本是供百姓使用的,可是因为贪官污吏的搜刮,反而给百姓带来了祸患。所以我什么东西也不拿,只带两袖清风去朝见天子,免得被人说三道四。

力挽狂澜,领导北京保卫战

正统十三年(1448),于谦被召回京,任兵部左侍郎。第二年,蒙古族瓦剌部入侵大明国土,王振怂恿明英宗朱祁镇亲征,于谦极力劝谏,但英宗一意孤行,让兵部尚书邝野跟他出征,留于谦主持兵部工作。

宦官王振

结果土木堡一战,英宗成了瓦剌的俘虏。一时间朝野震惊,人人自危。侍讲徐珵说星象有变,应迁都南京。于谦厉声说道:"提议南迁者当斩!京师乃天下根本,一动便大事去矣。难道不见宋室南渡的故事吗?"他还为此写了一首《岳忠武王祠》:"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中兴诸将谁降虏,负国奸臣主议和。黄叶古祠寒雨积,青山荒冢白云多。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诗里说,南宋舍弃汴梁,建都杭州,号称中兴宋室,可是有几个将领能克敌制胜呢?只剩下寒雨冷风中,岳王祠庙满是黄叶堆积,青山野坟间白云悠悠。现在,又到了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坚决不能退!于谦要像岳飞那样做一个民族英雄,打一场北京保卫战。

于谦形象

当时,京师最有战斗力的部队都已在土木堡失陷,于谦请明英宗弟弟朱祁钰调备操军、备倭军、运粮军等杂牌部队,立即奔赴顺天府。形势危急,太子年幼,不足以号令天下,于谦又请皇太后立朱祁钰为帝,是为明代宗。十月,瓦剌挟持英宗,攻破紫荆关,直逼京师,于谦率领数十万军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北京保卫战,击退瓦剌,挽狂澜于既倒。

明代宗朱祁钰

英宗夺门,于谦死于"意有之"

于谦功高盖世,取得了无上的话语权,成了说一不二的人物,连明代宗都对他言听计从。他的性格很刚硬,看不起那些懦怯无能的大臣、勋臣、皇亲国戚,得罪人很多。徐珵因为提出迁都南京,受到于谦斥责,经常咬牙切齿地恨于谦。

徐珵形象

瓦剌挟持明英宗,本意是向大明朝勒索钱财,但于谦对瓦剌的心思洞若观火,不让其计谋得逞。瓦剌打不下北京城,留着朱祁镇又没用,于是便在第二年的八月,提出把他送回北京。明代宗心里有自己的小九九,说:"朕本来不想登大位,当时是被推上来的。"于谦说:"帝位已经定了,不会再有更改。"朱祁钰这才同意把哥哥接回来,尊为太上皇。

明英宗朱祁镇

景泰八年(1457)正月十七,明代宗朱祁钰病重,镇朔大将军石亨拥朱祁镇复辟。已经改名为徐有贞的徐珵欲治于谦死地,就唆使人诬告于谦谋反。明英宗虽然也对于谦不满,但无意杀他,徐有贞进言道:"不杀于谦,复辟师出无名。"明英宗的主意便拿定了,下令将于谦下狱收押。禁卫军去抄于谦的家,没有抄出钱财,看到正屋还锁得紧紧的,就破门而入,却发现屋里只有朱祁钰赐给的蟒袍、剑器。查不到实据,徐有贞便说:"虽无显迹,意有之"。什么是"意有之"?就跟当年秦桧说岳飞的"莫须有"差不多。正月二十三日,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就在这座他曾拼死保卫的城池前,他被"意有之"的罪名斩立决。于谦跟岳飞英雄相惜,两代忠臣,连罪名都何其相似!

于谦墓

1.《【青山荒冢】于谦:用人生践行石灰的精神》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青山荒冢】于谦:用人生践行石灰的精神》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3206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