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金字旁玉】玉中第三玦,是腰中束带用的带扣,这个取名有点特别

狱中三地|谁鞠躬探索了保税?

仪表3N3N

是否戴着搭扣?

-

作为玉器,有有缝隙的耳环和首饰、凸起的环形扳手、束带环和方形扣。

三物形状和用途不同,却都享有“玦”之名。带扣称“玦”,知者渺少,近作小文稍作讨论,期盼关注渐多。

早在1986年我曾发表《带扣略论》一文( 王仁湘:《带扣略论》,《考古》1986年1期;《善自约束—古代带钩与带扣》,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就古代带扣的发现、使用和名称进行了初步探讨。古代带扣从构造特征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主要区别在扣舌上。带扣环孔的形状不同,扣舌都分死舌和活舌两种,死舌固定在扣环一侧,活舌则可以转动自如。考虑到扣舌所在位置的不同,以及扣环形状的差别,判断带扣的发展演变是沿着I型—Ⅱ型—III型一Ⅳ型这样的线索进行的,这正是由低级向高级逐渐进步的线索。


古代带扣演变示意图

关于带扣的最初起源,推测是在中原地区,起源于驾车马以及座骑的装备改革。大约从西汉中期开始,带扣在中原及南方地区开始用于人体束带。从汉代开始到魏晋时代,中原大量采用带扣束带,逐渐取代了原有的带钩,这时正好是在带扣的标准构造定型以后。

关于带扣的名称,历史上有诸多改变,我曾多次撰文讨论。也曾经论及“玦”这个名称,但很可惜,没有进一步深入考论。

是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金银玉,对讨论带扣的古称,又提供了新的线索。

何家村窖藏自1970年发现后就备受关注,关注的重点自然是金器和银器,还有那些难得一见的药物等等。记得看过当初拍摄的电影新闻,那个机巧的多层银香囊始终不曾忘记。30多年过去,我才突然注意到,这一个发现中居然还存有不曾探究的空白点,出土的玉带具名称就是这样一个空白点。

在网络上偶然看到盛装带具银盒上的墨书文字,两个熟识的词吸引了我:铰具、玦。有点想问个究竟,于是查阅《花舞大唐春》图录(齐东方、申秦雁主编:《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遗宝精粹》,文物出版社,2003年),很快就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何家村窖藏发现的带具,带已不存,也许有的本来就无带。留存下来的是带上之玉饰,这样的玉饰有专门名称,谓之带銙,简称为銙。对于成套的带饰玉銙,考古上习惯称为“玉带銙”。或称为带板、带饰,成套玉带饰也有直称玉带和玉带具的。

对于何家村玉带具的发现,百度上描述说:“唐代的玉带銙,完整传世的极其罕见。何家村窖藏一次性出土了10副玉带,是唐代玉带銙最大的一次考古发现。在这10副玉带銙中,除九环蹀躞玉带銙外,其他九副出土时分别放置在4个银盒内,银盒盖内均有墨书题记,明确记载了玉带銙的玉色名称、形制和组成数量。这批考古发现出土的为已知最完整的成套唐代饰纹带銙,是研究唐代玉带銙的重要材料,因此尤为珍贵”。

这些文字基本取自《花舞大唐春》,当然也有所改动,这里说的玉带銙,原来的文本直接称为玉带,在第50节中专述了这次的发现:“何家村窖藏出土玉带10副,是唐代玉带最大的一次考古发现。除白玉九环蹀躞带外,其他9副玉带出土时分别放置在4件银盒内,银盒盖内均有墨书题记,明确记载了玉带的玉色名称、形制和组成数量。”

其中“大粒光明砂银盒”,盖外盖里都书写有“白马脑铰具一十五事失玦”字样。释文说查实物“白玛瑙铰具十五块缺失带钩”。没有对铰具解释,却将玦理解为带钩,也许是误写。


大粒光明砂银盒墨书

又有碾狮纹白玉带、斑玉带、白玉有孔带三带置于同一盒中,盒内墨书“碾文白玉纯方胯一具一十六事并玦,斑玉一具、白玉有孔一具,各十五事并玦”。检视“狮纹白玉带”,文本说实物有带板一十五,但照片却只有十四事,有玦。斑玉和白玉带各一具,都有玦。


光明紫砂盒墨书

又有白玉碾伎乐纹带、更白玉带共置一盒,银盒墨书“碾文白玉带一具,十六事失玦;更白玉一具数次前”。一带失玦,另一带有无玦不明。


红光丹砂盒墨书

白玉纯方胯带、骨咄玉带、深斑玉带共置一盒,银盒墨书“白玉纯方胯十五事失玦,骨咄玉一具、深斑玉一具,各一十五事并玦”。一失玦,两有玦。

光明碎红砂盒墨书

以墨书文字论,值得分辨明晰的相关问题有这样几个:马脑、胯、带、铰具、玦。

马脑,自是玛瑙的异写,指带具的质料。这次发现所见的带具只有带板和带扣,均为玉石质,不见金属品。

胯,墨书两次出现方胯,一次是方胯一具一十六事并玦,一次是方胯十五事失玦,似乎前者为完整的玉带,后者只有胯无带。这里的胯,就是带上的装饰,方胯即方形带板。胯即是銙的异写,《集韵》说“銙,枯买切,音胯,义同”。《集韵》说“胯,枯买切,音銙,腇肥貌”。两字互注,音同义同,偏旁不同。宋人杜绾《云林石谱•墨玉石》说:“西蜀诸山多产墨玉,在深土中,其质如石,色深黑,体甚轻软,土人镌治为带胯或器物,极光润”。宋代仍然这么明确写成带胯,是胯、銙两字互证很好的例证。

《新唐书·柳浑传》记有一事,与带銙有关。说的是“玉工为帝作带,误毁一銙。工不敢闻,私市它玉足之。及献,帝识不类,搪之,工人伏罪。帝怒其欺,诏京兆府论死……”。玉工为唐德宗制做一条玉带,玉工损坏了一銙,不敢报告,就自己买来一个补上了。

及至完工呈献,还不至昏花的德宗一眼就看出有一銙不同,玉工承认欺君之罪。德宗非常气愤这种欺骗行为,于是下令处死玉工。诏令下达到了中书省,时任宰相的柳浑上奏说:“陛下若是杀了玉工也就罢了,但若交给主管部门查办,就须经过审理后在春季执行,请容我照律审判,然后奏请定罪。”结果是按照误伤皇家车马用具服饰罪,处玉工杖刑六十,其他工人也都无罪释放,德宗也同意如此结案。

毁了一方带銙,玉工差点招致死罪,在这个故事中告知我们两个有关的概念,即带与銙,一条玉带有多方玉銙。带銙,是带上之銙。《正字通》说唐制之带,“一、二品銙以金,六品已上犀,九品已上银,庶人铁”。皇上当然是用玉作銙,那就是“銙以玉”。

带,带一具,说一具的,应是全备的带,有带有饰。有一件“白玉纯方胯十五事失玦”,似乎非全带,仅有胯而已。因为这次出土的都是以玉为饰的带具,可以称作玉带,但墨书文字只有一例全称“碾文白玉带一具”,其他六例称“一具”,当是“带一具”的省称,即是“带一套”。

铰具,这个问题值得一论。过去文献上有此一词,或又写作“校具”,文物上直接书写出“铰具”来是首次见到。墨书“白马脑铰具一十五事”,白玛瑙铰具,铰具可以理解为胯,但似乎也不是这么简单。过去我曾探讨过铰具的含义,说“铰”为装饰之意,《广韵》释铰为“装铰”,李善注颜延之《赭白马赋》之“宝铰星缠”的铰亦为“装饰”,“铰具”就是施饰之器。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说:“汉宣帝以皂盖车一乘赐大将军霍光,悉以金铰具。至夜,车辖上金凤凰辄亡去,莫知所之,至晓乃还”。倒是不必相信这神话般的故事,只须看这“以金铰具”几个字,所谓“以金铰具”就是以金为饰之意,“铰具”并非具体指什么物件,这里显然指的是车辖之饰,与带具无关。

又有《钦定续文献通考七》记“王公以下车”,“许用黑漆,以骨角铁为饰,不得用玉铰具及金银犀象饰鞍辔”。这“不得用玉铰具”,也就是不准用玉作装饰,也与带具无关。

回过头去再看墨书“白马脑铰具一十五事”,就可以理解为白玛瑙带饰十五件了。铰具,在这里与带具有关,但却不是指整套带具,更不是过去理解的是带扣之名。

玦,一个熟悉又生疏的字,一般的人不认识,认识的人知道这是形状特别的一款玉器,带缺口的环。但何家村并没有出土这有缺口的玉环,显然它不是我们熟知的那种玉器。墨书上有“失玦”和“并玦”的区别,查出土实物,正是指有带扣和无带扣两事,所以这玦一定指的是带扣。

刘云辉先生先前论及何家村的发现与带扣称玦问题,他在《北周隋唐京畿玉器》一书中提到:“玦与带扣,以墨书文字中的并玦与失玦对照九副玉带,凡称并玦者均有带扣,凡称失玦者,绝无带扣,玦指带扣确切无疑。”(刘云辉:《北周隋唐京畿玉器》,重庆出版社,2000年)

何家村出土玉 带与带扣

带扣为何有“玦”这样的名号呢?

过去我查考带扣的古称,发现了“鐍”这个名称,孙机先生几乎同时也认定了这个名称。我们在《说文》中读到:“鐍,觼或从金、矞”,而觼为“环之有舌者”,其为带扣无疑。从东汉到南朝,带扣称作带鐍,这是中原王朝对带扣所取的第一个正规名称(王仁湘:《带扣略论》,《善自约束—古代带钩与带扣》,13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带鐍的名称应是源于马具,为系辔之环,通作觖,音义均与鐍相同。这会儿我们发现,这里觖与玦很接近了,它们又是一回事么?

玦,《集韵》说“或作璚”。看看,这个字又靠近了“鐍”。鐍,《广韵》、《集韵》说是“古穴切,音玦”。解释直接指向了玦,不仅仅是读音相同的问题。《玉篇》说,鐍是“环有舌者,与觼同”,并引《后汉书·舆服志》说,“紫绶以上,縌绶之间,得施玉环鐍”。

觼,《说文》直说“环之有舌者。从角敻声”。又说“鐍,觼或从金、矞”。很明确,鐍、觼、玦都是带扣的古称,音同而构形不同。其实,单看这个“矞”,也能给我们启发。《说文》解释为“以锥有所穿也”,恰与带扣之扣针穿带相合,它本来就可能是带扣,加玉旁为璚,专指玉带扣,也即是玦。如果加的是金旁,就是鐍,指的当是金属带扣。

唐李贤注《后汉书·舆服志(下)》“带鐍”引《通俗文》说“缺环曰鐍”,我当初认为“这显然指的是玦”,而且《御览》也直书为“玦”(王仁湘:《带扣略论》,《善自约束—古代带钩与带扣》,13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虽然觉得这里面有点问题,但却认定“应当就是带扣,非为玦”。当时只知有佩玉缺环之玦,不知玦即是带扣另一名称。有点惭愧,已经接近真相,却是失之交臂。

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读古人咏玦的诗词,想像它就是腰带上的带扣,似乎理解起来就更加顺畅了。

  • 曹丕《与钟繇谢玉玦书》:邺骑既到,宝玦初至,捧匣跪发,五内震骇,绳穷匣开,烂然满目。猥以蒙鄙之姿,得睹希世之宝,不烦一介之使,不损连城之价,既有秦昭章台之观,而无蔺生诡夺之诳。
  • 梁简文帝《金錞赋》:岂宝玦之为贵,非瑚琏之可钦。
  • 唐杜甫《哀王孙》诗: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 李贺《送秦光禄北征》:宝玦麒麟起,银壶狒狖啼。
  • 李贺《舞曲歌辞·公莫舞歌》:腰下三看宝玦光,项庄掉箭拦前起。
  • 皮日休《寒食》:河光正如剑,月魄方似玦。

宝玦,在腰里放光,这些都不是缺环之玦,的确是带扣也。

带钩和带扣,不同的器具,同样的用途。用途虽是明确,但它们的历史名称,了解起来却并不明晰。

带钩是古有其名,虽然别名不少,这个命名更直接,便于理解。可“带扣”之名,并不见于文献,得名于当代,究竟是谁定下的这个名称,一时不易查考。我曾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带扣古称进行过梳理,带扣从师比、带鐍(觼)、钩燮到钩蹀,名称上经历了几个大的变化。因为何家村的发现,让我们有机会确认带玦之名,也是一个不小的收获。

如此一来,关于“玦”的认识,我们也明显进了一层,有缺口之环,有扳指,有带扣,这“三玦”各不相同,共享一名,也是很有意思的事。

玦分彼此,此玦非彼玦,虽然有了这样的区别,但在行文时仍然容易混淆,所以在讨论带之玦时,建议仍然称之为带扣,既可避免含混,也与带钩有了照应,如此才好。

本文在撰写中,搜索到《文物天地》2013年6期中施俊的《试析耳饰玉玦功能的演进》一文,作者已经注意到玉玦的名称共用问题,他认为“玉玦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形制繁多,这也决定了其用途的多样性”。结论只是归结到用途的变化,其实与功能无关,只是共名而已。三者之间无论形制与用途,彼此没有一点关联,不存在功能改变。当然文中最后也指出,“韘为射箭时套在拇指上的扳指,用于来开弓弦。玦,这里是同名异物,与通常所说的耳饰无关”。而对于作为带扣的玉带玦,是“沿用原有带鐍的名称,称带扣为玦也是顺理成章”。这其实是并不以用途论事,非常正确(施俊:《试析耳饰玉玦功能的演进》,《文物天地》2013年6期)。

本文可以看作是对自己及他人相关研究的延展讨论,玉中三玦,此玦非彼玦,仅是共名而已,共名与用途没有关联。缺口之环,扳指,带扣,这“三玦”各不相同,共享一名,但在一般研究中,建议珥佩独享玦之名,扳指和带扣不必挂这个玦的名号了。

#考古#

#带扣#

1.《【金字旁玉】玉中第三玦,是腰中束带用的带扣,这个取名有点特别》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金字旁玉】玉中第三玦,是腰中束带用的带扣,这个取名有点特别》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3224852.html

上一篇

火影忍者漫画怎么没有了,火影忍者博人传漫画66话

【金字旁玉】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篇)06-横竖的笔势(二)

  • 【金字旁玉】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篇)06-横竖的笔势(二)
  • 【金字旁玉】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篇)06-横竖的笔势(二)
  • 【金字旁玉】黄简讲书法:二级课程(笔势篇)06-横竖的笔势(二)

【金字旁玉】横竖组合的笔势有哪些(2)?

  • 【金字旁玉】横竖组合的笔势有哪些(2)?
  • 【金字旁玉】横竖组合的笔势有哪些(2)?
  • 【金字旁玉】横竖组合的笔势有哪些(2)?

【金字旁玉】王羲之:什么是“斜画紧结”、“横画宽结”?

  • 【金字旁玉】王羲之:什么是“斜画紧结”、“横画宽结”?
  • 【金字旁玉】王羲之:什么是“斜画紧结”、“横画宽结”?
  • 【金字旁玉】王羲之:什么是“斜画紧结”、“横画宽结”?

【金字旁玉】这个偏旁你会读吗?

  • 【金字旁玉】这个偏旁你会读吗?
  • 【金字旁玉】这个偏旁你会读吗?
  • 【金字旁玉】这个偏旁你会读吗?

【金字旁玉】金镶玉不值钱?被骗了!你以为玉和金在一起就叫金镶玉了吗

  • 【金字旁玉】金镶玉不值钱?被骗了!你以为玉和金在一起就叫金镶玉了吗
  • 【金字旁玉】金镶玉不值钱?被骗了!你以为玉和金在一起就叫金镶玉了吗
  • 【金字旁玉】金镶玉不值钱?被骗了!你以为玉和金在一起就叫金镶玉了吗
【金字旁玉】王字旁加个玉lol永猎双子的名字怎么读?

【金字旁玉】王字旁加个玉lol永猎双子的名字怎么读?

金字旁玉相关介绍,王子旁边加玉是什么字?怎么读?最新英雄灵猎双胞胎即将上线,但起名字真的会让小学生难堪。别说小学生了,“天玉”里的“玉”确实是很少的生僻字。 那么千珏的珏到底要怎么读呢,其实这个字读“jue”第二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