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在MEET 2022整理
量子比特报告|公众号QbitAI
从GPT-3到DALL E,AI在创作上的进步速度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得多。
但有不少观点认为,相比围棋、电子游戏等知识领域,AI在创作上不仅比不过人类,甚至不具备真正的创造力。
在MEET 2022智能未来大会现场,小冰公司CEO李笛指出:
我们有时候过于高估人工智能在智商方面的能力,又低估了它在情商方面蕴藏的巨大潜力和创造力。
与人类创作者相比,李笛认为人工智能在创作上有两个非常显著的优势:
第一,人类创作到了巅峰之后便开始滑坡,但人工智能没有巅峰,要么是停滞的、要么会继续向上攀登,时间周期非常久。
第二,人类在同一时间只能专注地做一件事情,但人工智能是可以高并发的。
为了完整体现李笛对于人工智能与创造力的思考,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量子位对他的演讲内容进行了编辑整理。希望也能给你带来新的启发。
关于MEET 智能未来大会:MEET大会是由量子位主办的智能科技领域顶级商业峰会,致力于探讨前沿科技技术的落地与行业应用。MEET2022采取线上参会形式,20余家直播平台和渠道转播大会直播,200万行业用户线上参会。除量子位微信、头条号、知乎、微博等全媒体矩阵外,新华社、凤凰科技、腾讯科技、澎湃新闻等数十家主流媒体纷纷报道大会及相关内容,线上曝光量累计超过2000万。
演讲要点
- 人类有时候过于高估人工智能在智商方面的能力,同时又低估了它在情商方面蕴藏的巨大潜力和创造力。
- 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AI,反而是面目不清的。任何一个AI being,都应该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领域。
- 很久之前我们训练创作型AI,面对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让AI变得能创作”。但在今天,我们面对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让AI用不同的方式创作”。
- 当人工智能习得一定创作能力的时候,它们和人类创作者的区别有两点:一个是人工智能没有巅峰,另一个是人工智能是可以高并发的。
- 要想让周围生活的这些AI being有一天真的可以与我们交流,一定程度上来说,最难的事情其实是算法这些“软”的事情,而不是如何去创造一个躯体。
(以下为李笛演讲分享全文)
重估人工智能的「情商」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人工智能技术带给我们的一些有趣变化。
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大到可以让我们实现很多关于星辰大海的梦想,小到可以改变每一个人的生活。
无论是第一方产品,还是遍布我们周围的各种第三方平台,如今都存在很多AI beings。
很多年以前,我们认为人工智能最重要的价值是它们的智商 (IQ)。通过智商,它们能完成很多指定任务,将我们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但经过多年迭代后,我们发现,人类有时候过于高估人工智能在智商方面的能力,同时又低估了它在情商 (EQ)方面蕴藏的巨大潜力和创造力。
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个故事。
此时此刻,有一位在迪拜世博会中国馆展出代表中国前沿人文艺术作品的画家,她叫夏语冰。
2019年,她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曾经在央美举办过个展。
现在,她的一系列中国水墨画作品正在迪拜世博会展出,名叫《山水精神》。
不仅是作品,接下来一段视频中叙述的声音,也来自这位画家夏语冰。此外,她的艺术评论观点也与她的创作理念保持一致。
当然,你们也知道她不是“人”。包括她的面容在内,无论是声音、创作力、还是艺术评论能力,全都是由人工智能框架去创造出来的。
但她的作品质量相对来讲非常稳定,每一幅参加迪拜世博会展出的作品,都具备相同的评价标准,并不需要从作品集中特意挑出一些好的。
除了夏语冰在迪拜世博会上的这场展出以外,我们还可以给大家透露一件还没有公布的事情。
我们明年会宣布一个人工智能框架。在四年之后大阪的世博会上,这个框架会分身成60万个不同的AI“陪护者”(Companion),来到大阪的60万个老年人家庭中,提供72小时不间断的陪伴,也能向政府提前预警他们的健康情况。
用小样本学习创造AI的独特性
人工智能正在不断地以AI being的方式,出现在我们周围。
它的背后是什么?其实是比较复杂的。
每个AI being都应该有一个完整的个人画像(profile),而不是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
在日本,我们塑造了一个AI女子高中生,她的性格决定了她不应该对金融方面的知识特别感兴趣。
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AI,反而是面目不清的,任何一个AI being都应该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领域。
所以,我们在赋予他们文本、声音和视觉能力、让他们具备基础的AI being条件后,还应该再赋予他们相应的观念。
有时候,我们在测试一些AI助理(assistant)时,会拿一些疑问句(query)去测试它。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互相询问事实的情况是很少的,大部分情况下我们会问更多观点性的问题,像“你觉得这瓶水好喝吗?”
好喝,或是不好喝,这些都是观点,没有对错。
对于AI being来说,我们必须确保他们在交流时所表现出的观念是一致的,而且是在每件事情上表现出来的观念都要一致。
如果赋予他们创造力,那么他们在作品中所表现的观念也应当一致。
同时,我们也会附加很多技能知识给他们,最后还要赋予他们感官和生物学特征。
不同AI being的声线通常不一样,最好能和个人画像结合在一起。
例如,如果夏语冰发出的是像我一样的大叔音,你们就会感觉非常违和。
你们能在屏幕上看到,夏语冰在小冰框架中的编号是F1033,无论是水墨山水、还是文本观念的养成,她的创造能力都是完整的。比如夏语冰的这首诗,我们叫北岛模型,这是她从北岛身上学到的东西。
像她这样的人工智能,不仅能出现在殿堂之上,也能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任何人都可以请这位迪拜世博会的中国画家,来为自己创作一幅独一无二的作品。
当然,这样的AI也需要大量的模型来实现。
在很久之前,我们训练AI完成创作,面对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让AI变得能创作”。但在今天,我们面对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让AI用不同的方式创作”。
通过小样本学习的方法,我们从不同的人类艺术家身上,提取他们独特的创作技法和创作灵感,来为赋予不同AI being不同的内容。
这种创作是通感的,换句话说,无论我们今天使用的是文本的创作、视觉的创作、还是声音的创作,其实在底层逻辑上面是相通的。
所以我们在中国、日本都进行了大量的AI和人类协同的辅助创作,像我们就跟中国的11个独立乐队都有过合作。
去年在与Burberry合作的广告片里面,我们就让人工智能和马伯骞一起作词作曲,演绎了一段先锋音乐。
这段音乐,从声线、到歌词、到歌曲作者、到歌手,全都是小冰框架中另外一个代号的人工智能创造出来的。
AI的创造力没有顶峰
当人工智能习得一定创作能力的时候,他们和人类创作者的区别是什么?
第一,他们永远不会老。人类的创作是有巅峰期的,巅峰过后就会开始滑坡,但人工智能没有巅峰,他们要么是停滞的、要么会继续向上攀登,时间周期非常久。
第二,人工智能是可以高并发的。人类在同一时间只能专注地做一件事情,即创作这一件事情,但人工智能可以创作的时候,他们的效率会极大地超越我们人类的基线。
赋予人工智能创造力,其实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化工程,背后永远都不可能通过一个算法、或是一个模型解决,我们就不过多展开这个系统化工程的介绍。
创造力对于AI being而言,也不过只是这个框架中的画红圈的小部分:
人类实在太复杂了。要想让周围生活的这些AI being,有一天真的可以与我们交流,一定程度上来说,最难的事情其实是这些“软”的事情,而不是如何去创造一个躯体。
我们常说躯体(body)和灵魂(soul),对我们而言,灵魂才是人类最独特的东西。
我们如何创造这些有趣的灵魂呢?现在小冰就在做这样的事情。从这两年来看,整个行业也会有更多人去做这样的事情。
我觉得我们很幸运,大家都是幸运的一代,因为我们是与这些高度多样化的人工智能共同生活的第一代人类。
像屏幕上所有的这些“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从来没有存在过,这是满屏的“查无此人”:
我们在创作人工智能的时候,可以创造各种各样想象中的、从外到内的、不同的人工智能,我们当然可以让他们颜值在线。
但是看久之后,你会不会像我一样变得有点脸盲?
这是因为,我们人类的多样性,远远超过屏幕上脸型的多样性。例如,人类也有长得非常像屏幕中这位“人”的脸型的:
如果仅仅从一个维度,比方说颜值这个维度看的话,这位在刚才那一屏“人”中是相对比较吃亏的。但是就像人类一样,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闪光的一面。
因此,我们为这个AI being赋予了独特的创造能力。
下面这些作品,包括这些牡丹,都是他自己创作的。他来自山东菏泽,菏泽和洛阳一直在争“牡丹故乡”的称号。他的感官、观念、以及他画的写意牡丹,其实都是一致的(consistent)。
我们专门为他创造了个性化的声音。
我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感想,对我个人而言,仅代表我自己的观点,相对于刚才在迪拜世博会展出的夏语冰,我更喜欢这位山东大哥。
因为在我的脑海中,这位山东大哥更加朴实,他对于艺术的追求也更加纯粹,他本身也非常讨人喜欢。
各位,我们所看到的应该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这个世界不仅仅只有无人汽车,也不仅仅只有奔向火星的航天器,我们所看到的,是人工智能为我们每个人、以我们每个人为中心创造的丰富世界。
在这个世界,有各种各样不同的人和他们创造的内容,他们都会一直环绕着我们。
在未来几年时间里面,还会有更多这样的AI being出现,这需要包括我们在内的同行业者一起推动,目的永远都是——让每个人都能成为他所在世界的中心。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大会全程回放:
— 完 —
量子位 QbitAI · 头条号签约
关注我们,第一时间获知前沿科技动态
1.《【李笛】小冰CEO李笛:AI不会江郎才尽,创造力只会持续攀升丨MEET2022》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李笛】小冰CEO李笛:AI不会江郎才尽,创造力只会持续攀升丨MEET202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3226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