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名词解释
南京条约:1842年中国南京。
《南京条约》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英《南京条约》共13款,主要内容是: 1、五口通商。2、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3、割地。清朝政府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4、中国海关税应与英国商定。5、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马关条约:1895年,日本马关。
内容:1.中国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2中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建设工厂。3.割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给日本
意义: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是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步骤。
辛丑条约: 1901年,中国北京。
《辛丑条约》,该条约是列强加给中国的空前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标志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也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章大题
1、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经济:经济结构改变,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政治:在鸦片战争之前,主要是针对国内反封建势力,战后开始反抗外国入侵势力。由原本的农民战争,转变为旧民族主义战争。
社会矛盾:由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转变为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和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
社会性质: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建沦为一个半殖民半封建国家。
2、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
根本原因: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制度腐败和清政府腐朽无能,当时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和清政府的腐朽无能是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重要原因:经济和军事技术落后,国家综合实力低 。中国军队的综合战斗能力远远低于西方列强,是中国军队在战场上节节失败的。
反动统治阶级实行错误的方针政策,使得中国历代反侵略战争一再失败。
缺乏坚定不移的战争意志和充分的战争准备。
教训:在中国近代,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要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需要在科学技术方面奋起直追,需要进行现代化建设。
第一个综述题
一、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及其基本特征
答:1.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主要矛盾是
①.中华民族与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
②.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基本特征是
①.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②.中国的封建势力成为资本帝国主义欺压奴役中国人民的基础和支柱
③.封建剥削制度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障碍
④. 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力量软弱,它的大部分同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联系
⑤.帝国主义列强支持不同政治势力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的状态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的生活处于贫困和不自由的状态
二、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答:1.两大历史任务是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关系是改变社会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
若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就不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就不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就不能达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三、近代中国的社会关系及变化
答:1. 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变化有①旧阶级的地主阶级有的转化为资本家,有的迁往城市靠地租剥削生活;②旧阶级的农民阶级失去土地流入城市成为了工人的后备军,成为了民主革命的主力军;③先后诞生了新的阶级,工人阶级、资产阶级,其中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
第二章名词解释
1.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是1853年冬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在天京(今南京)颁布的建国纲领。内容中主要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它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幻想在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均贫富。它无法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只是空想,根本无法实现。
2.洋务运动
是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前期口号为“自强”,后期口号为“求富”。
洋务运动进行30多年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其思想是“师夷制夷” 、“中体西用” 。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3.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是晚晴时期维新派人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废除八股文。但因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利益而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第二章大题
1、天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
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
因为阶级局限性,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法案。
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没有理论基础作指导,斗争具有盲目性,定都天京后,不知所措,盲目北伐,导致军事失败。
遭到清政府和具有先进生产力的外国势力的联合镇压。
2、百日维新的历史影响。
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在政治,经济等领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在教育方面,维新派主张采用西方近代教育制度,兴办新式学堂,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洋务运动的基本内容。
第一,兴办近代企业,军事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局和汉阳铁厂;
第二,建立新式海陆军,各地军队改用洋枪,筹办海防,建设海军,创办了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
第三,培养近代人才,开办新式学堂和派出留学生,主要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第三章名词解释:
1. 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组成。
民族主义:反对满清专治和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
民权主义:实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防止欧美现行制度之流弊,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政权)以管理政府,政府则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治权)以治理国家。其核心观念强调直接民权与权能区分,亦即政府拥有治权,人民则拥有政权。
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有两个,一为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二为节制资本(私人不能操纵国民生计)。
2.中国同盟会:亦为中国革命同盟会。是中国清朝末年,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推翻清政府、结束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中起到重要作用,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在辛亥革命后,由当时位于南京的临时参议院所制定的具有“宪法”性的文件。1912年3月8日由参议院通过,3月11日公布实施。总纲以简洁的文字,将国家的要素作原则性的规定。人民权利义务的保障已有详尽的规定,并设有法律保留条款。
4.武昌起义:武昌起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
第三章大题
1.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是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权利,客观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①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纲领。三民主义没有提出反对中华民族的主要敌人帝国主义。
②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纲领。三民主义没有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资产阶级革命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此得不到农民的支持。
③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在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武装斗争都是短期的。
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党也是松散的。同盟会建立后缺乏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武昌起义爆发前实际上已名存实亡,没有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就不能使革命者紧密地团结起来形成坚强的战斗力。
3.三民主义的历史意义: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推翻满清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推动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是中国人民的精神遗产,是激励中国人复兴中华大力量。但是三民主义有其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性。
4.五四运动各阶层各阶级的探索:地主阶级:发起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谋求“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本,西学为用”,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前者提出《天朝田亩制度》,旨在废除封建地主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核心思想:“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等。后者少有作为,没提出进步主张。
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戊戌变法,谋求实现“君主立宪”制度,惨遭失败;
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一系列暴动,特别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开创了民主宪政的先河。
第二个综述题
一 近代中国的三种政治力量和 三种建国方案
(一)三种政治力量
1地主阶级和实办性的大资产阶级(1927年后形成的官僚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其政治代表先是北洋政府,后是国名党的政治集团。
2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
3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二)三种建国方案
1地主阶级和实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
2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
3工人阶级及其其他势力的方案。
第四章名词解释
新文化运动:
①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
③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批判旧思想、旧文化、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文化、新道德、提倡文学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十月革命:
① 1917年于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因为革命发生在俄历10月,故称为“十月革命”。
② 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诞生。
③ 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一个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事件,在人类社会历史上开创了非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
五四运动:
① 1919年5月4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一场爱国运动。起因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②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民族革命纲领:
①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② 党的二大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它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它标志着党的创建任务的完成。
国民大革命:
① 1924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战争和政治运动
② 使北洋军阀势力迅速瓦解,有这重要的历史意义
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于 1926 年 7 月开始,主力是国共合作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以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为目标。
第一次国共合作:
① 1923年6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作出了正式决定。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②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为赢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促进了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局面。
第四章大题
一、十月革命给予中国启示及影响
启示:十月革命给予中国的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走向解放之路上;十月革命发生其国情与中国相同(封建压迫严重)或近似(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因而对中国的先进分子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十月革命的诞生是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在俄国的十月革命中工人、农民、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影响:1、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首先是先进知识分子受到极大的鼓舞,看到了中华民族解放的新希望。
2、十月革命的胜利,帮助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提高了对工农群众伟大力量和组织群众进行直接斗争的认识,从而推动了知识分子同现实政治斗争结合、同工农群众结合的进程。
3、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革命最深刻的影响,是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二、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类型?
首先,是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代表人物为李大钊、陈独秀。他们在五四运动之前,就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在中国当时的思想界颇有影响。五四运动以后,他们由提倡“民主”与“科学”转而开始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并成为了中国社会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其次,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代表人物为毛泽东、周恩来等。1920 年发起组织新民学会和俄罗斯研究会,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从此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再次,是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代表人物为董必武等。这些人原来与孙中山一起搞革命,后来逐渐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解决中国的革命问题,转而信仰马克思主义。
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出现的新局面?
首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沉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不断的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其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它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各种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厂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提供了可能性。
第五章名词解释
“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在大革命失败的危机历史关头,由瞿秋白主持召开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会议上彻底算清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右倾主义错误,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总方针,并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大大前进了一步,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三大武装起义”
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由周恩来,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的在中国江西省南昌由中国共产党势力的军队针对中国国民党的分歧政策而发起的武装反抗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和江西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史上三大起义之一,并开创中国革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广州起义:1927年12月11日,由共产党人叶挺,叶剑英等在广州率领工人和革命士兵举行武装起义,是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打击。起义虽失败了,但起义军民无比英勇的战斗精神,给了中国人民以新的鼓舞。
“红军长征”
指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1936年 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遵义会议
总纲: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
概述: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
影响:①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②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古田会议
1929年12月28—30日在福建古田举行的中共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会议总结了南昌起义以来红军的建设经验,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决议明确规定了人民军队的本质和根本任务,必须服从党的领导,树立无产阶级思想,纠正错误观念,担负群众等任务。这个决议使红军建立在马列主义的基础上,肃清了一切旧军队的影响,使整个中国红军完全成为真正的人民军队。
工农武装
所有以占领中心城市起义失败后保留下来的部队逐步转移到农村区域,创建工农政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工农群众为力量,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紧密结合,它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基本途径和必由之路。
第五章大题
1、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到三十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三次左倾错误及根源
第一次是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错误。
第二次是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
第三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陈绍禹(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
三次“左”倾错误的根源在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一句话,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的结合起来。
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
(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五)随着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3、红军长征的基本内容。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共产党领导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领导红军主力的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八万六千人,分别自瑞金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瑞金出发--挺近湘西--冲破四道封火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第六章第七章的名词解释
皖南事变
1941年1月,新四军在茂林一带,遭国民党军队包围袭击。因寡不敌众,除突围两千多人外,三千多人壮烈牺牲,其余被俘。蒋介石随即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史称“皖南事变”。
皖南事变是抗战期间,国民党顽固派对华中的新四军军部所发动的一次突然袭击,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顶点。
三三制
抗战时期抗日根据地中共的一种自我约束制度。其内容是:共产党员、非共产党员的左派人士、(不左不右的)中间派人士在抗日根据地政权机关中各占1/3。它是中共的自我约束制度,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一意孤行,继续调集重兵入陕,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剿共”。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张、杨实行兵谏,于1936年12月12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经过中国共产党等多方力量的努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论持久战》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于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演讲稿,是关于中国抗日战争方针的军事政治著作。毛泽东总结了抗日战争十个月的经验,针对中国国民党党内部分人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以及中国共产党内部分人轻视游击战的倾向,系统的阐述了中国实行持久战以获得对日胜利的战略。
延安整风运动
中国共产党自1942年起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一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
目的:为了克服党内的教条主义倾向,改变党内思想不纯的状况。
内容:主要包括: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八股文以整顿文风。
意义: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全党范围内确立起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3月召开七届二中全会,由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组成的主席团主持。七届二中全会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召开的唯一的一次中央全会,会议做出的各项政策规定,不仅对迎接中国革命的胜利,而且对新中国的建设及发展方向有重大作用。
一二一运动
一二一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昆明青年学生发起并得到全国各地响应的反内战、争民主的爱国民主运动。运动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的阴谋。1945年12月1日,昆明爆发了 “反对内战,争取民主”的“一二·一”民主运动,成为国统区内民主运动的标志。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揭开了日本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华北事变
1935年5月日本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了“华北特殊化”的无理要求,并以武力相威胁;6至7月强迫签订《秦土协定》和《何梅协定》;接着策动所谓的“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妄图使河北、山东、山西、绥远和察哈尔5省脱离中国而“自治”。国民党政府为了满足日本“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指派宋哲元为委员长,汉奸王揖唐等为副委员。这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事件,统称“华北事变”
一二九运动
1935 年12 月9 日,北平发生的“一二·九”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七七事变
又称卢沟桥事变,是1937年7月7日发生在中国北平的卢沟桥的中日军事冲突,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
重庆谈判
是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从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经过43天谈判,国共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第二条战线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广大爱国学生、工人、市民及其它阶层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对美军暴行,反对蒋介石政权的内战、独裁、卖国政策的爱国民主运动,相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反对国民党军队的军事斗争战线,故称第二条战线。
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年7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9月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10月10日由中共中央正式公布施行。
其主要内容是: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保护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设立人民法庭。
通过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挖掉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基础,巩固了根据地;农民分到了土地,为了保护自己的革命果实,组织人民武装,建立人民政权,并积极参加人民解放军;农民的革命热情被激发出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六章大题
一. 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及其关系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即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
正面战场是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战略防御阶段,从全局看,正面战场是主要的,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的。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二. 国共两党在抗日战场的历史贡献:
国民党: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力。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使日军兵力分散,战线延长,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开辟,共产党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把全民族抗日推向了高潮,并在实践上指导共产党的敌后战场取得节节胜利。八路军首战平型关粉碎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减轻正面战场压力,使战争转入相持阶段。
三.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彻底粉粹了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赢得民族独立,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开辟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加速人民解放,为新中国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石;
3.促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凝聚中国力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空前发扬;
4.捍卫世界和平,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历史贡献;
5.冲击殖民主义,促进了民族独立解放的人类进步事业
第七章大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答: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发展的过渡性的社会,具有过渡性质。
基本特征:
(1)在社会形态上,它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2)在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
(3)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主导的包括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
(4)在文化上实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二.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锻造出了有效的克敌制胜的武器。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由于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严重压迫,在中国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群众基础是十分广泛的。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
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由于中国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反动统治阶级凭借武装力量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革命只有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
3.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在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中国,建立一个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党,是极其艰巨的任务。
三. 为什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和时代的选择性,历史注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解放全中国。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土地革命、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解放全中国并建立新中国,带给人民幸福的生活。所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
(1)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2)中国的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
(3)军阀割据、战乱频发、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
(4)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5)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它将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成为过去,结束了一百多年的被奴隶被屈辱被侵略的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第八章大题
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答: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主要有两条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
(1)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优越性,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来说,通过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工业化是最好的选择。
(2)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而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素和必要条件。
(3)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4)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其经济可能会有一时的发展,但终究还是会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大国的附庸。
(6)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人们的选择是十分必要的、完全正确的。
通过选择,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二. 对资本主义商业的改造
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了和平赎买政策
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正确政策,使民族资产阶级最终接受了和平赎买.。
毛泽东明确指出国家资本主义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度的必经之路。
采取该政策的原因:
① 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利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积极作用(如增加产品供应,扩大商品流通,维持工业就业,为国家提供税收等);
② 有利于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减少他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
和平赎买政策的主要内容:
① 用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的方法,有偿而不是无偿的,逐步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② 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必要的工作安排;
③ 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
三. 过度时期总路线
过度时期总路线的内容简称一化三改:
一化既把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为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基本任务;
三改既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以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1.《【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起点】近代史题库(期末复习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起点】近代史题库(期末复习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3256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