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卫,海河边,土洋杂处,海陆码头,此地出奇人、奇事,生长出独特的津门文化。用冯骥才的话说,就是“燕赵故地,血气刚烈;水咸土碱,风习强悍。近百余年来,举凡中华大灾大难,无不首当其冲,因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既在显耀上层,更在市井民间”。

从1994年开始,冯骥才以“小小说”的形式来为这群人立传,“故而随想随记,始作于今;每人一篇,各不相关,冠之总名《俗世奇人》耳。”

从那时到现在,《俗世奇人》系列的总销量超过500万册,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其中的《刷子李》《泥人张》等篇目还入选了中小学语文课本。但实际上,《俗世奇人》的写作有3个阶段,每段都是18篇,中间冯骥才有20多年近乎“搁笔”,放下小说创作,投身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2019年,已经回归文学的冯骥才又创作了《大关丁》《弹弓杨》等18篇“俗世奇人”新作。2020年伊始,《俗世奇人全本》出版,收入全部54篇小说,还配了他手绘的58幅插图。

冯骥才说,天津人的性格是“斗气不较真”。有一天他目睹了交通警和行人之间的一幕:一个老大爷推着自行车,车后面绑着一堆木头,这个老大爷因为穿着棉裤,三次都没迈上车,这个警察笑着跟老大爷说:“大爷,你要想练车,找个安静地方练去。”

这就是天津,马三立、郭德纲成长的地方。冯骥才把这个情节写到书里,并为老大爷也设想了一句反唇相讥的话。那时候警察都坐在圆柱形的岗亭里,于是大爷回了交通警一句:“甭瞎操心,你自管在你的罐里呆着吧!”

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集体性格,天津人这种“各色”的性格,始终贯穿着《俗世奇人》。这个系列的第一篇《苏七块》,讲一位名医一定要看见7块大洋才肯动手治病,病人若拿不出这钱,任是怎么苦苦哀求他也不理,一位牌友见状不忍,从后门绕出去给了病人7块大洋,名医见钱后马上施救,待病人离去,名医将钱还给了牌友。

但是冯骥才并不美化津门文化,他有好几个故事讲天津卫生意场的尔虞我诈,讲津门“混混”的凶狠阴毒,也讲命运的无常、人性的悖谬。

他也发掘天津的民俗和传说,在最新的18篇中,他用三篇讲述了天津的“海神娘娘会”和“河床炮市”,不但故事传奇、人物鲜明、语言出彩,难得的是在情节发展之中把民俗也交代得精彩。

他说:“我追求的不是天津味儿,天津味儿是一个表象,我追求的是天津劲儿,就是天津那种精神。所以我要把天津人的气质放到我小说的语言里。”

《俗世奇人》收尾的一篇《旗杆子》,讲一位“高人”的不幸,以“此地再无高人,亦无奇人”做结,则反映了作者超越天津的某种感悟。

《俗世奇人》有“篇首诗”云:

张王李赵刘,众生非蚁民,定睛从中看,人人一尊神。

这是冯骥才的创作主旨,其实,冯骥才自己才是一尊“大神”,有了他,俗世不那么“俗”。(李 煦)

1.《?d奇槛讲的什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d奇槛讲的什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3263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