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作文写作素材:罗森塔尔的自信试验
1960年,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学校做过一个的实验。新学年开始时,罗森塔尔博士让校长把三位教师叫进办公室,对他们说:“根据你们过去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秀的老师,因此,我们特意挑选了100名全校最聪明的学生组成三个班让你们教,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其他的孩子都高,希望你们能让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三位老师高兴地表示一定尽力。校长又叮嘱他们,对待这些孩子,要像平常一样,不要让孩子或孩子的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老师们都答应了。
一年之后,这三个班的学生成绩果然排在整个学区的前列。这时,校长告诉了老师们真相:这些学生并不是被刻意选出的秀的学生,只不过是随机抽取的最普通的学生。老师们没想到会是这样,都认为自己的教学水平确实高。这时校长文告诉了他们另一个真相,那就是,他们也不是被特意挑选出的全校秀的教师,也不过是随机抽出的普通老师罢了。
这个结果正是博士所料到的:这三位老师都认为自己是秀的,并且学生又都是高智商的,因此对教学工作充满了信心,工作自然非常卖力气,结果肯定非常好了。
在做任何事情以前,如果能够充分肯定自我,就等于已经成功了一半。当你面对挑战时,你不妨告诉自己:我就是秀和最聪明的。
2021年高考作文写作素材:沙漠蒲公英
一位老同学给我讲过这样一则故事:
乡下的一位亲戚,在以色列的内坦亚城当劳工。回国前夕,其所在的公司按照犹太人风俗送给他一株沙漠蒲公英。亲戚把蒲公英转送给我。我把它泡在一瓶洋河酒中。
有一天,几位朋友听说我有一瓶来自以色列的补酒,执意要品尝品尝。就在我打开瓶盖的时候,一个小小的奇迹出现了,原来泡在酒中的沙漠蒲公英竟然发芽了,并且在芽的中间还开了一簇类似于小花的东西。
朋友们拿着酒瓶好奇地轮流看了一圈,每人喝了一小杯。
沙漠蒲公英到底能不能泡酒?喝了会不会出问题?我担心起来。为了找到依据,我立刻上网寻找,最后总算在美国《读者文摘》的电子版上找到了这样一段话:
在地中海东岸的沙漠中生长着一种特殊的蒲公英,它不是按常规来舒展自己的生命,如若没有雨,它们一生一世都不发芽、不开花。但是只要有一场小雨,不论这场雨是在什么时候落下的,它们都会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迅速发芽、开花,并在雨水被蒸发干之前,抓紧时间做完结子、传播等所有的事情。
中东地区的居民常将它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因为把它埋在花盆里,只要别忘了浇水,它就会生根、发芽、开花。以色列人主要把它送给拥有智慧而又贫穷的人。他们认为,在这个世界上,平民百姓发展自己、提升自己的机会就像沙漠中的蒲公英遇到雨水一样少得可怜,但只要具有沙漠蒲公英一样的品质,在机会一旦来临的时候,果断地抓住它,大胆地去实践,同样会成为一个富裕和了不起的人。
原来,那株沙漠蒲公英栽在花盆里,是在时时提醒人们在自己处境困难时,不要悲观失望,不要怨天尤人,只要耐心地等待机会;而一旦机会到来,就要果断地猛扑过去,抓住不放。
2021年高考作文写作素材:败者的起点
在一次别开生面的人才招聘会上,A君以其绝对的实力闯过了5关,不知最后一关会是什么。A君在揣摩着。而另一位同是某大学毕业的B君则有两关是勉强通过的。此时,他们都在等待着那第6关考题的公布,这将是之于他们的一次宣判,因为两个当中只能选一个。A君入选是无疑了。大家都向他投去赞赏的目光。
主持者在片刻的有些令人窒息的“冷场”之后开始宣布:A君被录取,B君另谋高就。宣布完后,A君兴奋地站起来,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之情带头为自己鼓掌。这时,B君不卑不亢地起身微笑着说“哦,正可谓人各有志不可强求,选择人才是择优录取,更何况每个单位都有它用人的标准和尺度,每个人都要求找到、也会有自己适合的位置。好了,再见。”
“B先生请留步!”主持者面带欣喜起身走向B君,“B先生,你被录取了。”接着,主持者向大会郑重宣布:成功与失败本是两个相互依存的概念,是相对而存在的,该是平等的,如果把任何一方看得过重,这个天平就要失衡,在这个世上生存或是发展,我们不只羡慕成功者的辉煌,而更看重能镇定自若面对失败的人。因为,每一个成功实际上是以许多的人失败为起点的,连在起点上都坚持不住的人,何谈以后的漫漫长途呢!
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此时,我们都该和A君一样,知道我们所面临的第6个问题了吧。
2021年高考作文写作素材:秃头论证
哲学上有“秃头论证”的理论,它含有这样的问题:少一根头发能否造成一个秃头——回答说不能。再少一根怎么样——回答说还是不行。这个问题一直重复下去,到后来,回答却是已成为秃头了,而这在一开始是遭到否定的。
成为秃头的界限是头发一万根?一百根?十根?一根?一根也没有?无法确认。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头发还剩下一百根,十根时,人们早已毫不迟疑地公认其为秃头了。突变是在人们不知不觉的渐变中发生的,当你惊觉时,事物的性质早巳走到了反面。
我们的环境变化也是如此。森林正在减少,能在旷野见到零星的树木却再也见不到森林的情景即将发生;动物正在消亡,能在动物园中见到狮虎豹象却再也见不到野兽的情景悄然来临;空气、水质正在恶化,臭氧层空洞正在扩大……
也许,在21世纪20、或50、或80年代,地球人蓦然回首,才体味到生活已万事全非。
辉煌和遗憾共存,世界衣原体之父的悲壮人生
作者 春秋君
1958年10月1日国庆节,已经76岁的著名医学教育家颜福庆还担任着上海医学院副校长的职务。那天他得到了一个悲痛不已的消息,自己钟爱的学生汤飞凡在前一天,也就是1958年9月30日凌晨在家中自尽。得到消息的颜福庆禁不住仰面长涕。
汤飞凡是颜福庆最喜欢的学生之一,他的人生走向与颜福庆的数次召唤紧密关联。
而他的早逝,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让中国科学家错失了一次登顶诺奖的机会。
偶遇颜福庆,走上医学之路
1897年7月,湖南醴陵汤家坪,爆发旱情,民不聊生,那一年,汤飞凡出生了。1912年,15岁的汤飞凡考入湖南省甲种工业学校金工科学习。出于好奇,他经常去附近的萍乡煤矿。有一天看到两个陌生人拎了一个奇怪的木箱子,好奇心使然,他鼓起勇气向两人鞠了一躬,问盒子里是什么?来人告诉他这是显微镜,他们是来给工人们检查钩虫的。还耐心教汤飞凡如何用显微镜看切片、找虫卵。这两人,其中一位就是后来成立的湘雅医学专门学校首任校长颜福庆。汤飞凡在他的感染之下,决心弃工学医,不仅要治疗疾病,还要研究致病原因。
1914年,汤飞凡从工业学校退学后,成功考入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并以优异的成绩成为湘雅的“黄埔一期”毕业生。
当时世界医学已进入微生物学的黄金时代,以法国著名化学家、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和寇霍为代表的一代细菌学和传染病学专家,陆续发现了大部分重要传染病的致病菌。寇霍的学生是日本人北里柴三郎,他因发现了鼠疫和破伤风的病原菌,人称东方寇霍。年轻气盛的汤飞凡曾发出豪言:“日本能出东方的寇霍,中国为什么不能出东方的巴斯德?”
从湘雅医学院毕业后,汤飞凡立志研究细菌学和传染病,他申请去协和医学院细菌系进修。在协和医学院三年,汤飞凡全面掌握了细菌学理论和实验技术,经学校推荐,他获得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奖学金,他充满斗志地奔赴大洋彼岸。
收到颜福庆的亲笔信,他毅然回国
在哈佛大学的学习和科研中,汤飞凡表现得非常优异。三年后,汤飞凡的导师强烈要求他留在哈佛,世界名校的光环,还有优越的生活环境和科研环境。汤飞凡心动了,此时,老师颜福庆的一封信让汤飞凡改变了主意。
颜福庆曾毕业于耶鲁医学院。汤飞凡就读湘雅医学院时,颜福庆任院长。后来他又就任了协和医学院副院长。当时国内几所较好的医学院都是外国人创办的,颜福庆矢志希望创建中国自己的医学教育体系。经南京政府批准后,中央大学医学院于1927年9月在上海成立。次年颜福庆辞去协和医院职务,专任中央大学医学院的院长。医学院虽然设立,可是经费和师资都很缺乏,当时只有教师8人。颜福庆想起了在美国的学生汤飞凡,让他回来一块创业。颜福庆在给学生的信中如实地列出办中国人自己的医学院的困难,和对学生的殷切希望。
1929年春,汤飞凡谢绝了美国人的挽留,携夫人慨然回到上海,任中央大学医学院细菌系副教授。
回国后, 汤飞凡认为医学生细菌科的重点在实习,他到上海后立即着手建立实验室,在教学之余开始利用极其简陋的设备进行科研,1930年开始陆续发表论文。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病毒学。
1932年,中央大学医学院改名为国立上海医学院,汤飞凡升正教授,同时受聘担任英国在上海的雷氏德研究所细菌系的系主任,可以利用该所齐全的设备进行复杂的实验。
抗战烽火中,接受颜福庆召唤领衔中央防疫处
1917年中国绥远地区发生鼠疫,并蔓延至晋冀两省,死亡超3万人。北洋政府聘请曾经成功扑灭1910年东三省鼠疫流行的伍连德博士出山。扑灭疫情之后的1918年,北洋政府请伍连德仿照当年东北防疫处的格局,组建一个“全国性”的“永久性”的防疫机构——中央防疫处,并任命他为筹备处长。1919年中央防疫处在天坛正式建成,具备了制备血清、疫苗以及指导全国防疫工作的功能。
成立的当年,哈尔滨就发生鼠疫流行,中央防疫处委派留日归来的金宝善前往一线。在伍连德的帮助下,很快扑灭了疫情,可谓一战成功。
1938年11月,正值国难当头,国民政府已经迁往武汉,中央防疫处也根据命令迁往了长沙,但是当时的中央防疫处处长陈宗贤却突然提出要出国考察。
此时,正在组织上海医学院内迁途中的颜福庆校长,被逃亡中的国民政府临时任命为卫生署长。当他得知贤兄伍连德当年创办的中央防疫处,陷入群龙无首的状态,他又想到了爱徒汤飞凡。此时的汤飞凡正在参加“八一三”淞沪抗战的前线救护工作,汤飞凡不仅动员了他妻子参加红十字会的后勤支援,自己也报名参加了上海救护委员会的前线医疗救护队,随医疗队驻扎宝山。在他多次强烈要求下,他被分配到第一线救护站,进行救死扶伤的工作。
整整3个月,直到上海沦陷,他中途只回过2次家。因此错过了与大部队南迁的机会。之后只能暂时回到租界,来到自己曾经兼职的雷氏德研究所工作。
收到颜福庆的书信,汤飞凡立即举家出发,突破封锁线,抵达长沙投入代理工作。
在最艰苦的环境下,汤飞凡带领当时的科研工作者生产出最优质的中国青霉素。1944年9月5日,中国自行研制的青霉素在昆明高峣村诞生。第一批出品仅5瓶,每瓶5000单位,其中两瓶送往重庆,两瓶分送英、美两国鉴定,均获好评,随后大量投入生产。
作为中国唯一的防疫机构,当时的中央防疫处还有一项秘密任务:对付日寇细菌战。当时汤飞凡率领着那一小批防疫工作的先驱们,一次又一次挫败了日寇的阴谋。
之后汤飞凡主持创建了中国最早的抗生素生产机构、第一个实验动物饲养场、中国第一家生物制品检定机构,领衔研发生产了中国自己的狂犬病疫苗、白喉疫苗、牛痘疫苗,以及世界首支班疹伤寒疫苗。
解放战争时期,他带领有关人员赶制出10万份牛痘疫苗,支援解放区。他和同事们还成功遏制了1949年张家口鼠疫的蔓延。
当时防疫处的条件非常艰苦,没有自来水,只有一台又旧又漏、而且每天用完后都要修理的锅炉;用过的琼脂要回收使用,回收的设备是一只破木船,放在湖里进行透析;没有商品蛋白胨供应,完全是他们自己制造,胃酶用完了,就用自己养的猪的胃。
英国近现代著名生物学家,“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李约瑟爵士如此评价汤飞凡:汤飞凡是19世纪英国谚语里的“人类的朋友”,是“预防医学领域里的一位顽强的战士。”
放弃回到哈佛的机会,毅然留下建设新中国
1948年,解放战争还在进行中,此时美国哈佛大学又来电邀请汤飞凡加盟,为了自己的科研梦想,汤飞凡决定接受哈佛的聘请,举家移居美国。
1949年4月,汤飞凡的大件行李已经运往香港,准备飞往纽约。可就在临走的最后一刻,他突然改变了主意。他是一个中国人,他要留下来!他要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1950年,原来的中央防疫处被改名为中央政府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汤飞凡任所长。建国伊始,卫生部门最紧迫的任务是控制传染病流行,保障疫苗供应。汤飞凡集中精力组织大规模生产和解决各种技术问题,在全所努力下,1951年产量比1949年增加7倍,1952年又比上年增加13倍。
1950年,察哈尔北部鼠疫流行,汤飞凡曾带领一个突击小组,赶制出中国自己的鼠疫减毒活疫苗。他还承担了对黄热病疫苗的研制工作,并制成中国自己的黄热病减毒活疫苗。
建国后,根据汤飞凡等专家的建议,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普遍种痘,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中国于1961年全面消灭了天花,领先世界16年。
1957年,汤飞凡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拿自己做实验,找到沙眼病原体
1982年,当时只有本科学历,在医院里只是住院医生的马歇尔为了找到幽门螺杆菌能直接导致胃炎、胃溃疡的有力证据,在未告知家人的情况下,偷偷地毅然喝下幽门螺杆菌培养液,在自己身上做实验。2005年,马歇尔因为证明了幽门螺杆菌与胃部疾病的紧密关联,荣获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而拿自己做实验的壮举,在1956年的中国就曾发生过。 这一年,汤飞凡发现了世界上第一株沙眼病原体。
20世纪中早期,沙眼是十分严重的流行疾病。当时全球有六分之一的人患沙眼,中国沙眼发病率55%左右,农村地区更是高达80%以上。自微生物学创立以后,无数的科学家都在寻找沙眼病原体。
日本科学家野口英世曾发表论文声称他发现了沙眼的病原体——颗粒杆菌。但是汤飞凡表示怀疑。
如果不能证明自己分离出的病原体确实能引起人类的沙眼,那便无法确认它就是沙眼的病原体,也就是说,只在动物身上实验是不精准的,必须要在人体上实验。可是人体实验的风险极大。汤飞凡不忍让实验室的任何成员承担这样的风险,所以他毅然决然地命令助手,将沙眼病原体滴入了自己的眼睛。很快,他的双眼肿得像核桃一样,出现了明显的沙眼临床症状。随后的40天里,他坚持不做任何治疗,收集了一批十分可靠的临床数据,至此, 持续了近百年的沙眼病原体的争论终于落下了帷幕。
治疗沙眼病的药物很快被研发出来,沙眼病的发病率快速下降。1959年沙眼发病率高达84%,两年以后降到5.4%。
1970年,国际上正式将沙眼病原体命名为:衣原体,而汤飞凡是真正的衣原体之父。
1980年,国际眼科防治机构IOAT给中国眼科学会发出一封邀请函,内容是IOAT为表达对汤飞凡先生在对沙眼病原体研究的巨大成果表示肯定,将授予他沙眼金质奖章,那是世界沙眼防治研究领域的最高荣誉,IOAT还打算将汤飞凡推荐给诺贝尔奖。只是他们找不到汤飞凡的联系方式,因此将邀请函发给了眼科学会,希望代为转交汤飞凡,让他参加表彰大会。
而早逝的汤飞凡已经无法前往现场领取奖项,也错失了角逐诺奖的机会,令人扼腕叹息。
1982年11月,中国科学院追授汤飞凡的沙眼病毒研究以二等 科技 成果奖。
1992年11月22日,国家邮电部发行了汤飞凡纪念邮票。
2003年,当非典病毒肆虐神州大地的时候,医学界一时束手无策,一位卫生部的老干部想起了汤飞凡,于是发出一声感慨:“如果汤飞凡还在,何至于此!”
事实上,1897年出生的汤飞凡此时就算活着,也已经是106岁高龄的老人,他注定无法亲历一线,但是不可置疑的是,如果他没有英年早逝,中国的病毒学研究水平可以更上一个台阶,也可以培养出更多的病毒学人才。当然,中国人摘得首个诺奖科学类奖项的时间可能也会提前。
但是一切无法假设,惟愿悲剧不要重演。
克隆技术打破种间隔离讲的是什么?
克隆技术在克隆动物方面的应用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20世纪60年代,英国剑桥大学进行了蛙胚胎核移植,获得成年蛙。20世纪70年代,我国科学家童第周教授的鱼类细胞核移植工作,获得属间和种间移核鱼,使我国鱼类核移植研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早期动物克隆研究均用两栖类和鱼类作材料,到了20世纪80年代,哺乳动物克隆研究逐渐开展起来。
1980年,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将含有两种病毒的DNA重组质粒,以显微注射方式导入小鼠受精卵的原核内,培养出了带有这种DNA序列的子代小鼠。随后,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将大鼠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也得到了基因组中整合有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小鼠,该小鼠的体重比普通小鼠高出了2~3倍。这就是1982年美国《自然》杂志上登载的超级小鼠,它被认为是哺乳动物克隆的开端。
超级小鼠是采用实验手段,将特定的目的基因导入其早期胚胎细胞并整合至它的基因组中,通过生殖细胞系再传给子代,由此得到的一种含有特定目的基因的新动物。从而打破了自然情况下的种间隔离,使基因能在种系关系遥远的机体间流动。可以说,超级小鼠的出世对整个生命科学产生了全局性的影响。它一时成为新闻媒体报道的焦点,一些著名科学家也纷纷撰文对其带来的生物学上的意义大加赞扬。
1986年,英国科学家用绵羊的8~16细胞阶段的胚胎细胞作供体进行核移植,首次应用电融合方法克隆出一只小羊。此后,其他科学家也相继成功地克隆出小鼠、绵羊、牛、兔、猪和猴等哺乳动物。我国科学家也在20世纪90年代,成功开展了胚胎细胞克隆兔、山羊、小鼠、牛和猪等研究。以上这些实验中的克隆动物,都是用胚胎细胞作为供体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而获得成功的。
真正引起世界震惊的是,1997年2月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经过247次失败之后,克隆成功的一只雌性小绵羊“多莉”。多莉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用体细胞(乳腺上皮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的动物,它翻开了生物克隆史上崭新的一页,突破了利用胚胎细胞进行核移植的传统方式,使克隆技术有了长足的进展。领导这项克隆实验的胚胎学家维尔穆特,也因此成为全球都非常关注的人物。克隆这个本来只在专业性很强的生命科学领域方可常见的概念,也瞬时在全球范围变得几乎家喻户晓。
克隆羊多莉的成功,从理论上说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高度分化的细胞,经过一定手段处理之后,可以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对这一成功,世界各国反响不一,有的看作福音,有的则视为祸水。我们认为首先应对新技术采取支持的态度,动物克隆取得突破,对生物遗传疾病的治疗、优良品种的培育和扩群等提供了重要途径,对物种的优化、濒危动物的种质保存、基因动物的扩群等均有重要意义。
克隆技术和基因工程的结合,也可以实现人类对家畜品种改良的愿望。利用克隆技术来培养大量优质、速生、抗病的优良品种,可以降低畜牧业的成本,提高生产的效率,大大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如,母马配公驴可以得到杂种优势特别强的动物——骡,然而骡不能繁殖后代,那么优良的骡如何扩大繁殖?最好的办法就是克隆。
当然,克隆技术在动物克隆方面的应用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一些克隆动物在遗传上是全等的,某种特定病毒或其他疾病的感染,将会带来世界性的灾难。如果无计划克隆动物,会扰乱物种的进化规律,干扰性别比例,这种对生物界的人为控制,将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危害。因此,世界各国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制订科学的克隆计划,最大程度地避免克隆产生的负效应。
夜明珠为什么会夜光?
夜明珠是一种萤石矿物,发光原因是与它含有稀土元素有关,是矿物内有关的电子移动所致。
“夜明珠”是在黑暗中,人眼能明视的,天然的、能自行发光的珠宝。夜明珠是一种稀有的宝石,古称“随珠”、“悬珠”、“垂棘”、“明月珠”等。通常情况下所说的夜明珠是指荧光石、夜光石。
它是地球大地内的一些发光物质经过了几千万年,由最初的火山岩浆喷发,到后来的地质运动,集聚于矿石中而成,含有这些发光稀有元素的石头,经过加工,就是人们所说的夜明珠,常有黄绿、浅蓝、橙红等颜色,把荧光石放到白色荧光灯下照一照,它就会发出美丽的荧光,这种发光性明显的表现为昼弱夜强。
此外,部分工艺品也利用萤石的特征制作一些冠以“夜明珠”名称的饰品。
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爱立信公司(TelefonaktiebolagetL.M.Ericsson)于1876年在欧洲的瑞典成立,迄今已有125年的历史。爱立信公司从早期生产电话机、电话交换机,发展到今天已成为全球领先的提供端到端的全面通信解决方案的厂商,目前拥有员工逾10万,在全球140多个国家为用户提供全面的通信解决方案及服务。其主要业务有移动通信系统、多业务网络、消费通信产品、数据骨干与光纤网络、互联网应用和解决方案及企业网解决方案和全球服务业务。爱立信是世界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络供应商,占有全球30%的移动系统市场份额和40%的GSM市场份额,全球40%移动呼叫是通过爱立信的系统进行,爱立信也是全球唯一一家支持所有第二代和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的供应商。爱立信在移动互联网市场居领导地位,在商用GPRS(第2.5代移动通信)合同和3G(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方面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爱立信同样领先于宽带互联网市场,爱立信支持固定通信网络平滑向下一代过渡的ENGINE方案目前已拥有35%的全球市场。2000年爱立信推出了世界第一款具有蓝牙功能的GPRS手机R520。爱立信同中国的接触可追溯到1892年。1894年,2,000部爱立信电话远渡重洋来到上海,翻开了爱立信与中国的合作篇章。1985年,爱立信在北京开设了其在中国的第一个办事处;1994年成立了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部设在北京。目前,爱立信在中国已拥有4,500名员工,建立了24家办事处、3家独资企业和10家合资企业,为中国用户提供全套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爱立信本地化进程为推动爱立信业务在中国的本地化,爱立信公司制订了一个系统、全面的本地化计划,以协商、实施和监管其本地化进程。到2001年,爱立信在中国的直接总投资额超过6亿美元,连带投资早已超过150亿人民币,每天的本地采购额将超过4,000万人民币,全年本地采购量达到160亿元人民币。爱立信系统产品国产化达到60%,手机产品达到70%,在中国的供应链为超过34,000人创造了就业机会。爱立信在中国的4500名员工中97%为本地员工,其中10%的员工工作在研发领域。2005年5月,爱立信移动数据应用技术研发(广州)有限公司正式落成,为中国电信运营商推出量身定制的业务层解决方案,并力求推进3G应用在中国的发展。广州公司地址:天河区科韵路信息港A座15层,现员工数800人。中国是爱立信全球四大供应中枢之一。除直接投资在中国进行生产活动外,爱立信积极带动国际上其他材料供应商来中国投资设厂,对出口也做出了很大贡献,2001年爱立信出口达到10亿美元,因为他们不仅向在中国的爱立信合资企业供货,而且还向中国以外的其它客户和爱立信公司出口产品。爱立信在致力于技术创新的同时,尤其注重对研发和培训的投入。1997年,爱立信在北京成立了爱立信中国学院。1999年,学院为中国培养出第一批信息管理硕士人才。爱立信中国学院致力于为公司员工、客户以及中国信息产业相关的主管部门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和环境,为中国未来信息通信产业领导人提供所需要的广博的知识和技能,2001年全年为员工和客户安排了超过30000天的培训。爱立信与未来通信当前,全世界数以千计的公司在建设网络、设计手机、开发业务,准备迎接移动互联网的到来。爱立信倡导了移动电话技术的开发,而现在又领导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爱立信的战略重点有三个:移动性、互联网以及两者在移动互联网中的结合。爱立信无疑是移动领域的领导者,而恰恰就是在移动性和互联网融合的过程中,爱立信在迅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领域再一次获得了领先地位。爱立信提供所有使移动互联网应用于生活所需的元素:系统、终端、应用和业务。为了满足当前和未来的市场需求,爱立信在推动新标准和新技术方面一直起到重要作用,这些新标准和新技术是取得3G成功至关重要的因素。*不仅在3GPP,还在蓝牙、Symbian和WAP,爱立信一直是推动标准化进程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为3G移动通信和移动互联网的完整解决方案作出了主要贡献。*爱立信作为CWTS观察员提交了多项技术文稿,凭借其技术优势尽全力支持中国的标准化进程。*爱立信完全遵守信息产业部颁布的技术规范,其试验系统亦充分满足3GTEG的要求。*几年前,爱立信就开始与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研究院联合建立了一个3G研发中心,致力于WCDMA技术的研发工作。*爱立信将提供本地工程师支持3G技术试验系统。爱立信是GPRS及商用WCDMA方面的全球领先厂商。根据最新统计,爱立信已签署目前为止全球54份3G商用合同中的36份,市场份额超过40%。*从1997年至今,爱立信的WCDMA试验系统已经接受过20多家运营商的测试和验证。其中一套设备曾运抵中国,供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研究院进行测试和研究。*2001年4月16日,爱立信在英国同Vodafone协作现场演示了全球首次基于完整3G商用系统的端到端呼叫。*爱立信于2000年3月开始大规模生产机站,并向日本和欧洲的许多运营商发送了商用机站、无线网络控制器和交换设备。*通过与索尼共同组建合资企业,爱立信希望成为3G移动电话领域的先进厂商。此外,爱立信还建立了一家新的公司,该公司将向移动电话制造商提供完整的2.5G和3G技术平台。爱立信坚信标准接口是GSM移动标准在全球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主要因素。同时,爱立信也是WCDMA标准化开放式接口的主要推动者。爱立信以开放的态度同所有3G供应商进行合作,并对所有供应商一视同仁。*多年来,爱立信与各主要GSM/GPRS供应商之间一直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形成了成熟的集成方案,这些方案同样适用于WCDMA。*和GPRS一样,爱立信目前在WCDMA多厂商互操作性测试方面也处于业界领先地位。爱立信已与多家主要WCDMA厂商建立了开放测试合作项目。*根据信息产业部和运营商的要求,爱立信将与其它厂商合作进行兼容性测试。爱立信研发在中国爱立信在其125年辉煌的通信发展历史中,一直有着突破创新的传统,它领导了从模拟到数字移动电话的技术变革,而现在又在引领着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演进,这一成就的取得应归功于其对研发工作的特别承诺,及其研究人员所遵从的理念—研发应贯穿从实验室到客户应用的整个过程,以便保证向客户的知识传授和转让。爱立信致力于3G开发已有10多年的历史,在全球拥有1万多项专利,在所有主要标准领域都有专利,是拥有UMTS/WCDMA专利的无可争议的全球领导者。仅2000年一年中,爱立信就申请了1300项专利应用,成为当年在美国申请专利数量最多的三大电信公司之一。爱立信的研发工作方式独一无二。爱立信的研究人员从最初的创意到最终的产品开发一直跟踪项目:作为新技术的承载者,员工们在整个进程中,从设计图纸到客户应用都受到非凡的挑战,要承担极大的责任。而对爱立信来说,这意味着尽可能保证最高质量的知识转让。目前,爱立信除了对3G移动通信的研究,还在为实现更人性化的通信而积极努力着。虽然移动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一般需要10年时间,但爱立信已开始了对4G的研究,预计4G业务的推出将在2010年之后。爱立信还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以北的Kista创建了“移动谷”。这一地区聚集了数以百计的移动通信企业,这里是世界上移动通信领域人才最为集中的地方,是移动通信发展的中心。在未来移动通信以及宽带接入领域,中国无疑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积极投入这个市场对于爱立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爱立信在中国的研发中心及项目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以独资、合资、合办等多种方式进行,充分调动了各方面力量。同时,对于这些研究机构的未来研究方向,爱立信已经与众多中国国内大学及研究机构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包括移动互联网在内的关于3G演进及3G系统等将会是主要的研究领域。爱立信目前在中国共拥有六大研发中心/项目:*爱立信与中国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合作组建的3G研发中心*爱立信上海研发中心*“爱立信移动世界”中国部*“爱立信研究院”北京分部*爱立信与中国各大学合作项目*爱立信合资公司研发项目1.爱立信/中国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研发中心发端于1999年12月爱立信与中国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签署的一项研发合作协议,该研发中心于2000年4月启用,今天已拥有45名工作人员。研究领域爱立信/中国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3G研发中心致力于未来移动通信系统领域的研究,该中心是爱立信在全球为WCDMAFDD无线电接入网络设立的众多研发机构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该中心还研究开发面向中国市场的WCDMA无线接入网络产品。技术领域爱立信/中国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3G研发中心拥有面向硬件和软件开发的一整套设计环境,设计的技术领域包括:电路板设计、电路设计、VHDL(硬件设计语言)设计、C++及Java软件设计。2.爱立信上海研发中心爱立信在上海全资设立的通信软件研究开发中心,是爱立信全球研发网络的一部分,目前拥有230名软件工程师。该中心的研发领域涉及接入网络、移动系统和消费品,同时它还是爱立信设立的下一代网络实验室。到2002年,爱立信上海研发中心的软件工程师数量将增加到超过250人,研究领域也将扩展至3G、宽带以及消费产品中文应用方案开发。爱立信上海研发中心从培训起步,目前已发展成为业务能力覆盖所有研发环节的成熟的研发机构3.“爱立信移动世界”中国部“爱立信移动世界”是爱立信今年3月在德国汉诺威博览会上推出的,该项目在各主要国家构建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中心,提供多种合作形式,从初级支持服务到与爱立信或其它公司合作开发的特定项目等,以满足不同参与者的要求。“爱立信移动世界”使应用开发商在获取爱立信全面网络技术支持的同时,可以进入一个真正属于它们自己的社区,在社区内建有开发商之间、以及与设备厂商、运营商的资源和市场共享平台。爱立信移动世界中国部整个架构包括:爱立信移动多媒体开放实验室(北京、成都、珠海)、爱立信移动互联网应用测试中心(上海)、爱立信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中心(深圳)。爱立信移动多媒体开放实验室-爱立信移动多媒体开放实验室研发活动的宗旨是:通过与本地软件开发商的合作,针对市场需求开发移动互联网应用,共同推动移动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北京爱立信移动多媒体开放实验室:是国内电信业界首创,于1999年在北京成立。该实验室得到了国内运营商及各大学的支持,面向新生企业、中小企业以及学术机构,为他们提供开发基于GPRS和3G技术平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多媒体服务及应用的设备条件。目前该实验室已拥有500多家企业成员,且已扩展服务及技术支持内容至移动定位系统、安全移动电子商务及GPRS(通用无线分组业务)领域。这500多家不同规模的机构和公司从事包括WAP、GPRS、3G等各种移动互联网业务和应用的开发工作,其开发范围包括消息类应用、新闻及信息类应用、游戏及娱乐类应用、交易类应用、商业类应用、定位类应用及门户类应用在内的等等各种各样不同的应用。--成都爱立信移动多媒体开放实验室:与四川大学合作成立,于2001年10月29日正式启用。该实验室设在四川大学,它的建立将大大促进移动多媒体应用在中国市场尤其是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爱立信成都开放实验室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鼓励学生、企业家和软件企业针对国内尤其是西南市场,开发高质量的、大众化的移动多媒体应用。为确保研发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开放实验室将配备移动多媒体软件开发工具,第二代及第三代移动多媒体环境模拟系统,以及其它相关移动互联网测试环境。爱立信与四川大学还将共同举办一些与移动多媒体技术相关的活动,包括关于移动多媒体技术及发展趋势的经常性研讨会、由高校人才及本地开发商开发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测试、针对移动多媒体应用的技术及经济可行性给予的咨询服务、以及其它原型产品项目。-珠海爱立信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中心:与信息产业部认证的第十一个国家级软件园——珠海南方软件园合作成立,该实验室与南方软件园在移动互联网技术服务、研发及培训、教育等方面保持着紧密的合作。-深圳爱立信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中心:深圳爱立信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中心成立于2000年。爱立信通过与南方及香港地区主要运营商(诸如广东移动、数码通)的紧密合作,为移动互联网应用解决方案提供测试环境。爱立信上海移动互联网应用测试中心爱立信上海移动互联网应用测试中心,通过为上海地区的软件开发商提供GATE(GPRS应用测试环境)、举办研讨会的形式,推动移动互联网应用在国内的发展。4.“爱立信研究院”北京分部“爱立信研究院”北京分部是爱立信全球研发体系中的一员,该研究院成立于1999年,由一批优秀的工程硕士和博士组成,主要致力于WCDMA无线电资源控制、TD-SCDMA分析以及未来无线技术领域。如图三所示,其研究领域涉及网络及系统、应用及软件技术、接入网络、接入技术及信号控制、影音技术、通用技术和EMF健康及安全。5.爱立信与大学合作项目-爱立信在北京邮电大学赞助了两项面向教授及学生的奖项,而且与北京邮电大学在3G领域建立了多项合作研究项目。-1999年爱立信在北京理工大学赞助了一间新的音响实验室,并与其合作进行话音领域方面的合作。-与郑州及北京邮电设计院交换项目并相互提供人员培训。-1999年,爱立信与北京邮电大学发起组织了两年一度的学术研发会议—“未来通信会议”,吸引了来自中国、瑞典及爱立信的200余位学者和专家。-此外,还有多项中瑞合作研发项目正在进行当中。6爱立信在合资公司的研发项目南京爱立信熊猫通信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南京爱立信熊猫通信有限公司(ENC)研发中心立足于第二代GSM移动通信系统以及CDMA系统软件的研发工作,逐渐发展成为爱立信系统软件(着重于3G)与应用的综合研发基地之一。ENC研发中心正与美国爱立信、加拿大爱立信等地研发中心密切合作,对CDMA1x项目系统软件进行全面调试,调试工作完成以后,国内爱立信CDMA系统软件将全部由ENC研发中心提供;GSMAC-A系统软件包的供应已由德国爱立信全部转移到ENC研发中心;GSMCNA系统软件的研发和供应目前正由ENC研发中心和德国爱立信合作进行,并将从2001年年底起全部由ENC独立承担。同时,ENC研发中心还负责爱立信完整的GSM交换系统、CDMA系统、网管系统(OSS)以及接入系统(ADSL、ADC、PSTN)的本地化改造和重新设计等工作。北京爱立信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北京爱立信移动通信有限公司(BMC)研发中心是为中国本地市场提供爱立信的高级技术支持,同时也是将爱立信的技术知识带入爱立信合资公司的载体。BMC研发中心负责开发通信系统附带软件产品,以满足不同客户对爱立信产品的特殊需要。目前,BMC研发部已经成功的为澳大利亚沃达丰开发了MML转换器,帮助澳大利亚沃达丰GSM网络实现了了移动电话号码便携化的功能。BMC研发中心还资助并与大学合作进行通信系统领域的研究。在未来移动通信以及宽带接入领域,中国无疑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积极投入这个市场对于爱立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关于未来的研究方向,我们已经与众多国内大学及研究机构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包括移动互联网在内的关于3G演化及3G系统等将会是主要的发展领域。爱立信社会公益事业1.爱立信全球(1)爱立信灾害反应计划2000年8月31日,爱立信向全世界宣布推出“爱立信灾害反应计划”,该计划是一项全球性倡议,旨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对灾害的可靠、快速和有效的反应能力,爱立信希望依靠它在以前救援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在至关重要的通信方面提供帮助,在减灾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快速帮助和协调救援人员的行动。主要内容:*爱立信设在世界各地的办事处协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人道事务协调办公室(OCHA)和国际红十字会(IFRC)及红新月联合会(RCS)制定灾难防范计划*以爱立信技术为依托,快速部署通信解决方案,对每一种灾难的特殊通信要求提供支持和响应*举办全球减灾宣传活动,提高防范意识,吸引更多组织关注灾害问题,为灾难响应提供切实的援助*建立基于网站的虚拟社区,介绍减灾的相关管理知识及经验*召集全世界灾难响应问题专家,交流经验及灾难期间通信的新技术*赞助ITU(国际电信联盟)出版“发展中国家救灾通信手册”实例:*在阿富汗的重建中,爱立信向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提供容量为5,000名用户的GSM通信网络设备。*2001年12月20日,爱立信向联合国捐赠了一套GSM移动通信系统设备,以进一步提高联合国在全球人道主义救援行动的质量合效率。*爱立信向墨西哥、美国、西班牙等国的红十字会提高通信设备。*爱立信在科索沃危机、土耳其大地震、越南水灾的救灾活动中提供通信支持。(2)爱立信互联网社区行动(EricaAwards)爱立信互联网社区行动是爱立信推出的一个全球性项目,通过帮助那些管理和资助非蠃利机构的人,支持和鼓励这些机构,使之理解互联网如何促进世界变得更加美好。1999年,爱立信推出爱立信互联网社区行动,以便引导爱立信内部的资源以及互联网与通信技术专业技术服务于解决社会问题。通过爱立信互联网社区行动,爱立信有能力借助其在互联网技术上的领导地位以最有效的方式为广大人群提供帮助。爱立信互联网社区行动特别设立了一个“爱立信互联网社区行动奖”,目的是激励那些非羸利机构,使之可以开发和传播一些具有创造性的利用互联网技术为人类提供帮助的创意。1999年,“爱立信互联网社区行动奖”的获奖者是:TheNationalLibraryfortheBlind(Stockport,UnitedKingdom)MedicalTrainingWorldwide(Novato,California)KidsHealthLINK(SanFrancisco,California).2爱立信中国(1)赈灾*1998年9月,支持内蒙古自治区邮电管理局灾后重建工作,赠送了价值50万美元的GSM基站设备,以提高洪涝灾区应急通信和抵御灾害的能力。*1998年8月,在中央电视台《我们万众一心》直播现场向遭遇洪灾最严重的湖北、江西、黑龙江三省共捐赠价值300万美元紧急数字移动通信系统。*1998年1月,向河北张家口地震灾区捐款100万人民币及价值10万元的御寒物,援助张北地震中受灾的群众。*1996年,河北省发生洪水灾害,爱立信捐赠了100万美元的应急通信设备。(2)教育大学*2001年开始,爱立信与中国日报社联手举办“21世纪爱立信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2000年12月12日,爱立信与中山大学共同成立推动中国移动互联网建设的研发中心----“爱立信移动世界”(珠海)。*2000年4月12日,爱立信与四川大学共同成立移动多媒体开放实验室,促进移动多媒体应用在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2000年,爱立信出资200万元人民币,与四川大学管理学院签署合作建设四川省工商管理学院的协议,双方将在课程选定、教授邀请、项目和案例研究及四川省工商管理学院的学员和教授的进修深造等方面进行广泛的合作。*1996年开始,爱立信向北京邮电大学提供奖学金,用以奖励表现出色的学生;2000年开始,爱立信资助北京邮电大学两个教授的奖教金,用以支持他们的研发、教学工作。*1999年开始,爱立信向上海交通大学连续3年提供奖学金(价值75万元人民币)。中小学*2001年,爱立信资助北京八中优秀学生前往瑞典观摩诺贝尔颁奖系列活动。*1999年6月,爱立信向中央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捐款15万元人民币,用于发展中国少年交响乐事业。*1999年3月,爱立信向广西教育局捐款50万美元,支持广西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1999年,爱立信向山东、甘肃、内蒙古邮电学校提供奖教金和奖学金。*爱立信在广东(1所,翁源县)、河北(2所,尚义县)、安徽(1所,石台县)、四川(3所)、重庆(1所)等省市建立了8所希望小学。*1998年,爱立信向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春蕾计划"捐赠了一批价值50万元人民币的电脑和教学设备,,并被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授予“热爱儿童”奖章。*爱立信在北京市第二中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四所学校成立了4家“爱立信电信空间站”,为学生们提供互联网服务,探索电信发展史和未来前景。*1995年,爱立信向“烛光工程”捐款5万元人民币,用于帮助农村贫困教师减轻生活困难。*1994年,爱立信向北京邮电大学捐赠了价值100万美元的AXE10培训设备。(3)环保*2001年3月,爱立信向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捐赠了200万元人民币,连续三年对在该自然保护区内繁衍生息的世界级珍稀动物--藏羚羊的保护工作进行捐助,同时成立了“爱立信地球之友”队打击盗猎份子,维护自然保护区内良好的生态环境。*2001年7月,爱立信又在全国范围内举办“爱立信地球之友”生态环保图片展,旨在唤起和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以实际行动为北京实现“绿色奥运”尽一份力。*2000年4月15日,爱立信员工捐款10万元人民币,在河北潮河源头种下了500亩“爱立信绿色希望林”。*2000年10月,爱立信向四川省卧龙自然保护区捐赠60万元人民币,在四川省卧龙自然保护区内币领养一对大熊猫,并改善大熊猫基地的基础设施和大熊猫的生活条件。(4)推动科技发展*2002年1月23日,爱立信大力支持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评选“爱立信杯”2001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的活动。*从2000年8月开始,爱立信陆续举办了“爱立信移动互联网龙奖”活动,鼓励、扶持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和应用的研发。*2000年5月10日,爱立信与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员共同成立WCDMA技术联合研发中心。*1999年11月16日,爱立信在北京成立业界第一个移动多媒体开放实验室,为中国的中小型企业和学术机构提供一个免费的技术平台,开发符合中国国情、支持3G的多媒体业务与应用。*从1999年开始,爱立信与北京邮电大学合作,共同主办“未来通信会议”,促进中国学术界与世界学术机构的交流。*爱立信与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中国著名高等院校陆续开展了研发活动。(5)推动体育事业发展*1999年,爱立信赞助中国国家足球队(包括男子和女子国家队、国奥队、青年队和少年队),推动中国足球事业的发展。*1998年和1999年,爱立信与中国乒协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爱立信乒乓球擂台赛”。*1997年开始,爱立信赞助在中国举办的“世界公园定向运动”。*1996年6月,爱立信和香港讯联电信有限公司联合赞助中国奥运代表团。*1996年,爱立信赞助了中国国家足球队和英格兰足球队的对抗赛。(6)推动社会发展*2001年,爱立信邀请世界著名乒乓球运动员瓦尔德内尔作为公司积极支持北京申办奥运的国际形象大使。*2000年10月,爱立信捐资200万元人民币,支持四川少数民族地区的通信建设和发展,主要用于甘孜州的光缆工程建设。3爱立信获得的社会荣誉*2001年12月,爱立信因其出色的环境管理系统获得了英国标准化协会颁发的世界第一个公司全球范围的ISO14001认证,这标志着爱立信成为有史以来第一家全球范围获得ISO14001认证的、包括其制造性和非制造性业务在内的全球运营企业。ISO14001是国际公认的环境管理系统标准,这是爱立信长期以来将成功的商业运作与关注环境问题的领先意识完美的结合的里程碑。2001年11月1日,爱立信被评为道琼斯全球可持续发展指数(DJSI)通信技术领域内可持续发展的领头羊,该指数根据经济、环境及社会等各项标准,在全球范围内对追求可持续发展的领先公司进行跟踪与评估。这充分肯定了爱立信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向社会尽责的企业宗旨,同时说明了爱立信高质量、全范围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运作。
法定代表人:柯瑞东(CHRISTOPHER JOHN HOUGHTON)
成立时间:1994-04-23
注册资本:6479.1万美元
工商注册号:100000400004740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外国法人独资)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利泽东街5号爱立信大厦6层6B19S
1.《吉辉实验动物饲养有限公司,吉辉实验动物饲养有限公司招聘 实验动物饲养公司》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吉辉实验动物饲养有限公司,吉辉实验动物饲养有限公司招聘 实验动物饲养公司》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3439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