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2月,经国务院同意,民政部批准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正式注册成立。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是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银行出资设立的非营利的全国性基金会,是独立的基金会法人,接受中国科学院的业务指导和民政部的监督管理。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的宗旨是:奖励取得杰出科技成果的我国优秀科学家,以促进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基金会成立之初设立陈嘉庚科学奖,奖励近期在中国做出的重大原创性科学技术成果。
在这些成果背后,是科学家们辛勤的耕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陈嘉庚科学奖获得者的风采吧。
1999年,刘盛纲获陈嘉庚信息科学奖。2003年刘盛纲获英国皇家科学研究院颁发的巴顿奖,这是全世界物理学界的大奖,每年只授予一位在电磁波谱学研究领域有原创性贡献的科学家。刘盛纲是第一个获得这个奖的中国学者。
刘盛纲是影响了世界物理电子研究发展的人,在电子回旋受激辐射、自由电子激光等方面,他的研究工作至今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1933年12月26日,刘盛纲出生在安徽肥东,他是家中的九子,自小体弱多病,因为长得瘦小,被乡邻们称为秋茄子、秋辣椒。
刘盛纲四岁时,从150公里外的南京传来了大屠杀的消息,刘盛纲跟着母亲逃亡。
逃难的路,迢迢千里,从肥东到皖南,从皖南到江西,从江西到湖北,从湖北到湖南,最后才落脚湘西的小城——芷江。但母亲吐血了,没钱就医,刘盛纲七岁,母亲将他叫到床前,我不能死,你年纪太小了,把你带到15岁,我死去也就放心了。
刘盛纲回忆,从母亲那里,我渐渐认识到了人类之爱的最初的情感,知道了热爱祖国是一个人的根本。
1944年,日寇南犯,长沙湘潭衡阳失守。到了1945年4月,湘乡、新化相继失守,芷江震动,少年刘盛纲再次流亡,落脚重庆歌乐山,一路阅尽人间惨象。
那时的刘盛纲便默默许下了毕生的心愿:好好念书,走教育、科学救国这条路。
1951年秋,刘盛纲考入浙江大学电机系,老师王淦昌说,物理学是一门很美的科学,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都是他研究的对象,他寻求其中的规律,这是十分有趣味的。刘盛纲由此步入物理学的殿堂。
因为院系调整,刘盛纲1955年在南京工学院毕业,他留校任教。不料,他接到一个任务,去北京接一苏联专家,并担任他的专业翻译。但刘盛纲没有一点俄语基础,他自学了四五个月就上路了。
这位苏联专家是来协助培养中国电子信息方面人才的。1956年10月21日,刘盛纲跟随苏联专家,来到刚刚组建的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即今天的电子科技大学。
刘盛纲一边做翻译,一边以列别捷夫为老师刻苦地学习。
两年后,刘盛纲获副博士学位,为国家特批,因为当时中国没有博士学位。
1958年,列别捷夫回国了,再后来,中苏关系破裂,但刘盛纲却在这里待了一辈子。改革开放后,列别捷夫多次来华,每次都由刘盛纲迎送,执弟子礼。刘盛纲说,师恩如山。
苏联专家撤走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成了中国的传统。刘盛纲带领学校的老师们成立了503教研室。
一个实验,往往需要几十个小时,大家轮流看着,熬过无数个长夜。新中国物理电子学的基石,就在这长夜中奠定。
后来,文革爆发,刘盛纲成了“新生的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他扫过厕所,下过农村。但无论世界怎样动荡,刘盛纲还是一如既往地读书、思考。
刘盛纲以诗自勉:
青春虽已逝,犹有后半世,
从头改造起,报效尚有期。
刘盛纲在他的书桌前迎接了科学的春天。
一天,他接到了聂荣臻元帅的邀请,他们在1960年见过面,这就是那次聂帅与刘盛纲会面的合影。聂帅手中拿着的就是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当时最新研制的超频电子管器件,这是雷达和通讯系统的心脏。
在接见了刘盛纲后,聂帅拨出了80万元作为科研经费。刘盛纲用它主持建设了高能电子研究所。
在亲手参与建设的那座小楼里,刘盛纲开始微电子领域新的机理探索和高能电子学的研究,因为对高能物理研究寄托着21世纪获得新能源的希望,自195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科学家都在努力研制高能加速器。
1979年12月,刘盛纲第一次出国,率中国物理电子科学代表团,赴美参加红外与毫米波国际会议。会上刘盛纲宣读论文《电子回旋脉塞动力学理论》。
刘盛纲的工作,实际上是为国际高能物理学界,贡献了一个新的理论体系。
国门初开,刘盛纲就站在了世界物理电子学科发展的最前沿。报告结束后,著名物理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任之恭教授,给刘盛纲送上鲜花。
本是睁眼看世界,却让世界看见了中国。
古老的沙河是都江堰水系的一部分,拥有生命河的美誉。电子科技大学就是这生命河最美的地方。刘盛纲在这所学校服务了58年,担任校长15年。
刘盛纲是1986年,他53岁时出任校长一职的,结果他成了这所学校历史上做校长最久的人。
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当校长,很多的做法一定不合常规,因为他是在一个百废待兴的中国当大学校长,况且他有性格,有见识,有坚持,有梦想。
刘盛纲说,他当校长15年,只做了两件事,一把校门向全世界打开,二从底层做起,倡导勤奋、踏实、不浮夸的学风。
这样的努力使学校在外国同行眼中,有了“中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印象,这正是刘盛纲的梦想。
后来,刘盛纲卸下校长一职,虽是年过古稀,却正好可以全身心进军物理电子学最后的处女地——太赫兹。
刘盛纲近70岁闯进太赫兹领域,他虽不知疲倦,却常感力不从心。刘盛纲说,在科学技术事业上,我只是普通的一员,虽然一向不敢怠慢,但总觉得工作做得太少。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刘盛纲自幼诵读诸葛亮的《出师表》。他说,我从小体弱,无法上战场握刺刀钢枪杀敌保卫祖国,但我可以向诸葛亮先生学习,用我的智慧和知识来保卫祖国,振兴民族。
刘盛纲曾经填词一首:
“
四十春秋,电讯园内,多少情节,想当年师从列夫,竟只身西发,看静静沙河水,默默千年天府业,寸心未泯,犹老骥伏枥不佇歇,科学原属勤奋人,愿终身相托。
”
点击观看完整视频,了解刘盛纲的故事
后期我们会陆续推出陈嘉庚科学奖获得者的故事系列视频,请持续关注!
往期回顾
1.《刘盛纲 刘盛纲:科学原属勤奋人,愿终身相托》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刘盛纲 刘盛纲:科学原属勤奋人,愿终身相托》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528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