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熊猫组合
婚礼司仪的嘴里,时常说一些胡话。
比如这句:
“今天,不只是两位新人结合在一起的好日子,也是两家人正式成为一家人的好日子!”
你又没娶自己的表妹,怎么会成为一家人呢?
遗憾的是,真就有一些年轻人,和配偶的家人相处的时候,不把自己当外人。
拿婆婆当亲妈掏心掏肺,最后被伤得嚎啕大哭。
男人也差不多,被老丈人小舅子卷了存款做理财的比比皆是。
真把两家人当一家人,有的是苦头吃。
和今天的婚姻相比,500年前的婚姻,有更多利益色彩。那种亲家之间的相爱相杀,尤其有趣。
我们的事业就是拆解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今天我们就来拆解一下明代冯梦龙笔下的一个喜剧——《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在没有《关系攻略》和《掌控关系》的时代,一帮年轻人磕磕绊绊,利用长辈们的鸡贼和私心,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缘。
刘老爹的算盘
北宋时候,杭州有个老头刘秉义,是个医生。
那时的医生有钱,但社会地位不高,刘秉义想让儿子刘璞跟着自己当郎中,这位小公子就不乐意。
医生大多是落第的秀才,我学习比您好啊,干嘛让我当郎中?
这个医生的儿子当了状元
刘老头想了想觉得有道理,就给儿子聘了个媳妇,是孙寡妇家的女儿珠姨。
孙家是“旧家子弟”,就是读书做官的门第。给爱读书的儿子娶一个读书人的女儿,以后说不定死鬼老丈人的老朋友还用得上。
刘医生还有个女儿,他把女儿慧娘许给了他最大的生意伙伴老裴家,老裴家开的是生药铺。
看看刘老爹的布局:跟亲家公老裴先搞一个垄断组织出来,等儿子有了一官半职,一个官商勾结的医药集团就呼之欲出了。
一切都琢磨好了,这时他家的命根子刘璞却感冒病倒了。
他爹治疗了半天,这孩子就剩一口气了。
刘老太的主意
刘老爹想把儿子的婚期推迟,刘老太太不干。
“推迟啥推迟?”
“冲一冲啊!”
过去所谓的“冲一冲”,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赶紧预备棺材寿衣,病人反而能好。
还有一种是赶紧让孩子结婚,就是所谓的“冲喜”。
“冲喜”是一种非常不人道的做法,丈夫很容易死于婚礼中的折腾,妻子要守一辈子寡。
在很多宗族势力强大的乡间,如果独子病危不赶紧结婚,没了儿子的家庭日后可能被全宗族“分绝户产”。
如果儿子能在死前娶媳妇,就算没生下孩子,也可以收养族中更小的孙辈继承这一房。
刘老爹是城里人,明朝的市井中没什么宗族势力。但刘老太太是村里老太太的见识,就准备先把媳妇套路过来再说。
当然刘老太太也说了一个应对方法:“万一儿子真有什么不好,我们把她的嫁妆再加钱给她,把她转嫁出去,不就好了么!”
生意人脑子灵活,刘老爹当场拍板,就这么干!
不过这二位阴谋家嘴不太严,每次商量时都有人旁听,最后整条街都知道了。
邵氏电影版《乔太守乱点鸳鸯谱》里,几次走漏风声的都是刘家这位胖胖的小丫鬟
这个胖姑娘大概太爱说话了,嘴闲不住,最后干脆做起了主持人
孙寡妇辛辛苦苦把女儿珠姨拉扯大,当然不愿让她去踩这个雷。
孙寡妇也有顾忌:
“欲待允了,恐怕女婿真个病重,变出些不好来,害了女儿。将欲不允,又恐女婿果是小病已愈,误了吉期。”
其实孙寡妇是怕跟刘家撕破脸。亲家公是医生,在没有保险业的古代能省好多钱!
孙妈妈的笨招
巧的是,孙家和刘家一样,也有一儿一女。
孙寡妇的儿子孙玉郎,十五六岁,跟姐姐珠姨相貌很像。孙妈妈一辈子最大的成就,就是这么一对可爱的孩子。
孙玉郎知道钱对家里很重要,主动过来出主意:
“妈,我们先把姐姐嫁过去,但是不带嫁妆,到三天回门的时候,我们就让姐姐回来,等姐夫好了再和嫁妆一起过去!”
孙寡妇很生气:“你真是孩子气,三天过后他家不还你姐咋办?人在人家手上,早晚不得把嫁妆送过去?”
然后孙寡妇看着儿子,出了一个更孩子气的笨招:
“儿啊,你学校放假了是吧。”
“你替你姐姐嫁过去。”
“你不是一直都喜欢COS女孩子嘛。”
太二百五了。
小孩子有了性别意识之后,对有些违背性别观念的事很在意。
我至今记得小时候妈妈不知为啥给我搞过一双带花的塑料凉鞋,自己穿着出门已经觉得不自在了,被别的小朋友耻笑,更是难受到浑身颤抖。
小豆子因为不肯承认自己是女娇娥,才流了这么多的血
孙玉郎大声抗议:“后来被人晓得,教孩儿怎生做人?”
孙妈妈的回应轻描淡写:“纵别人晓得,不过是耍笑之事,有甚大害!”
在大人眼里,孩子的感受,都不叫事儿。
孙玉郎是个很孝顺的孩子,“妈宝男”一个。孙妈妈也很会利用这一点。她一发火,儿子就忍气吞声,乖乖听话,接受了成为一个女装大佬的事实。
涂脂抹粉、满头珠翠、凤冠霞帔自然少不了;女人的姿势动作、规矩礼仪也得临时抱佛脚抓紧学;更不用说还要想办法掩饰自己脚太大和不戴耳环的漏洞……
孙妈妈也是开心,身边有个从小把俩孩子带大的养娘,她让养娘跟着,万无一失。
小姑子的好意
一个男新娘,吹吹打打来到了刘家,刘家少爷烧昏迷了,根本下不来床。
刘老太太大显神威!让闺女刘慧娘女扮男装拜堂!
刘慧娘对于顶替哥哥当新郎这件事倒是觉得很好玩~
孙玉郎和刘慧娘第一次见到了对方的模样。俩人的心理活动也是非常同步:
“好个女子,我孙润可惜已定了妻子。若早知此女恁般出色,一定要求他为妇。”
“若我丈夫像得他这样美貌,便称我的生平了!”
互相倾慕的这对男女,很快有了共处一室的机会。
刘妈妈怕媳妇回头向娘家抱怨,就给安排上了:“媳妇初到,如何教他独宿?可教女儿去陪伴。”
表面上看,这个刘妈妈似乎是一个体贴儿媳的好婆婆,但她其实是心虚。
之前就骗孙家说“儿子啥事没有”,结果今天婚礼连拜堂都出不来,现在还昏迷不醒。新媳妇要是吓坏了,绝望了,一根绳子吊死了,事情就闹大了。
一直神经紧绷的孙玉郎一开始还拒绝慧娘的陪睡,生怕自己露出破绽。
但他后来忽然想通了,一副“老子都当女人了还有什么不敢做”的劲头。
十几岁的青少年,确实很难。
养娘还赶紧做一个风险提示:“少爷您别这样,万一做出事来,您会连累我。”
养娘在屋里地铺睡下了,就算盯着少爷了。
然后她就听见床上的人在聊天、嬉笑,最后床吱吱呀呀地响起来,她啥也没做,“暗自叫苦”。
痴心人的请托
和慧娘弄假成真之后,孙玉郎的立场就变了。
别说三天后就回家,他恨不得30天300天都躲在新房里不走,天天跟慧娘温存。
脑子里就是一个念头:“好姐夫,您再多躺几天吧!”
对不起串台了!
遗憾的是,姐夫刘璞醒了,第一件事就是挣扎着起来看新媳妇。
“天呐!姐夫在看我。”
“贤妻呀,很快我就来睡你!”
孙寡妇托媒人去刘家要男扮女装的儿子,毫无悬念地失败了。
按照孙寡妇的计划,这时候,儿子要像一个超级英雄一样,拿出箱底的一套道袍,踏着天罡北斗的步伐,一路回家。
前提是孙玉郎没亏心。
睡了姻伯的女儿,姐夫的妹妹,没脸面对人家了,更别说回去找人来提亲娶慧娘。
“你已许人,我已聘妇,没甚计策挽回,如之奈何?”
慧娘的立场坚决得多:“君若无计娶我,誓以魂魄相随,决然无颜更事他人!”
刘妈妈发现“媳妇”和女儿抱头痛哭,就把女儿慧娘拽走审问,大棒伺候。
这时的孙玉郎“心如刀割,眼中落下泪来,没了主意”。他真的穿上道袍跑路了,逃回去找妈妈。
慧娘就一个要求:人我已经睡了,我要嫁他,你们不答应,我就死!
老两口开始互相甩锅出气:
刘老爹抱怨这些馊主意都是老婆出的;刘妈妈一时说不过,一低头,直接用脑袋怼上了老头子的胸口。
两个成年人,颜面尽失。
亲家公的官司
有几个儿女,就可能有几个亲家公。
消息又一次走漏,有个邻居听闻,赶紧去向刘慧娘订婚的裴家进谗言。
裴公冲着刘老爹一顿打骂,并要求退婚。
说好的大托拉斯呢!说好的官商勾结大医药集团呢!全完蛋了!
裴家扬言要去官府告刘家。
中国人有一种伟大的民间智慧,就是打官司一定要当原告。
刘老爹也写个诉状,去告孙寡妇家!
真是气糊涂了。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难断的,是一个家庭内部的事儿。
讲理和情分纠缠在一起,不容易择清楚。
这是家庭内部矛盾
但亲家和亲家,那就是两个家庭,两个家庭之间的冲突,无非是赔钱和赔礼的事儿。
上了公堂就没了体面,三家老年人跪了一地。
这时候就可以讲道理,啥也不用顾忌
断案的乔太守是关西人,但做事相当圆润,听完刘老爹说的经过,直接批评他:
“自起衅端,连累女儿。”
刘老爹又要甩锅给老伴,乔太守直接给撅了回去:
“胡说!你是一家之主,却听妇人言语。”
这句话真心解气,除了乔太守,这个故事里再没有第二个有担当的男人。
刘老爹鸡贼愚蠢、医术平庸;
孙玉郎撩妹在行、跑路神速;
裴老头头脑简单、任人挑拨;
那个挑事的邻居更是居心叵测。
乔太守问起话来,把孙玉郎叫过来训话,问他为什么要睡人家姑娘。
“刘妈妈硬要慧娘留在房中过夜,她这个年纪我这个岁数!”
太守问他原有婚约为什么还要如此,他又吓得“不敢答应”。
“糊涂!”太守虽然鄙视这孩子没担当,但是看见他颜值这么高,还是想开脱他。
最坚定的那个人,依然是慧娘:“若爷爷必欲判离,贱妾即当自尽。决无颜苟活,贻笑他人。”
这两句话是旧式伦理。
不过你也可以把它看做是爱的宣言。
只有三言二拍世界里的市民阶层姑娘,才可以爱得这么勇敢、这么坦荡。
乔太守的鸳鸯谱
冯梦龙曾经说过通俗小说的伟大意义:
“使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
这位老先生,在各种小说里都讲了为人处世之道。
几家丢的,其实都是面子。怕舆论。
“这就是把儿子嫁给姐夫的那家!”
“这就是让女儿陪嫂子睡,结果被小舅子睡了的那家!”
“这是没过门媳妇被小舅子睡了的那家!”
一句比一句难懂,都是笑话。
原来的婚约
老百姓管乔太守叫青天,就是因为他明白“人情”这种东西的存在。
他要是夹棍夹了孙玉郎,发配他去沧州当兵,这孩子死定了。
他要是掌嘴了刘慧娘,拖出去游街,这姑娘没命了。
毁两个家庭干什么?社会危害性又不大。
就这么办!
乔太守判刘璞和孙珠姨的婚姻有效,判刘慧娘和孙玉郎结婚。
裴家没了儿媳妇,就把原来跟孙玉郎订婚的徐姑娘许给了裴家。
关键是大老爷现场主持婚礼。
你看,这下没人笑话你们了,笑话你们就是跟朝廷为敌了。
乔太守判婚
乔老爷也收获很大:
1、这个陕西人在杭州有了刘家和裴家两个大户的支持。
2、他很快推荐了玉郎和刘璞进学当了秀才,两个小伙子都中了举人,而且帮助裴家少爷也得了官职。刘璞最后当上了龙图阁大学士,照今天的话说,就是享受正部级待遇。
3、乔老爷还收获了大多数庸常官员一辈子都不会有的东西:
一个被人议论纷纷的传奇。
别太迷信姻亲,有的时候,不结婚也可能有非常的交情。
p.s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里有孙刘联姻,姓乔的从中说和。
冯梦龙老先生在恶搞《三国演义》。
清朝学者褚人获有一本《坚瓠集》,里面收录过一个名为《姑嫂成婚》的民间小故事,剧情走向、人物设定乃至人名都跟《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大致相同。
这可能也是乔太守故事的素材来源。
冯梦龙老师这么一扩写,则直接晒出来一个明朝市井的婚姻观群像。
《三言二拍》里好多故事,好就好在能反映当时民间社会的真实状况,不像官方倡导的宋明理学一般虚伪。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被今人改编过很多戏曲戏剧和影视作品,但很多编剧在改编的时候,愿意加上一个年轻人庙中偶遇、私定终身、错交信物的前缀桥段。
所有这么改的人,都是笨练。
非要把玉郎和慧娘的结合说成反抗包办婚姻,帮他们找个台阶,傻不傻。
因为成年人的鸡贼,两个十五六的少年少女被推上一张床,然后彼此爱慕,还需要找什么借口!
pps.
电影剧照来自1964年罗臻、薛群执导的电影《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小说原著有性描写,不推荐14岁以下的孩子看。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
1.《刘老太公 在亲家面前,千万别不拿自己当外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刘老太公 在亲家面前,千万别不拿自己当外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531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