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考证】
东汉以前,茯苓作为一个整体使用。东汉时,茯苓皮开始入药。东晋时,茯苓和茯苓分为两部分。白茯苓和赤茯苓的记载始于南北朝《本草经注》。唐宋时期功效明确,金元时期经典明确,明清时期发展。傅神木最早发表于《论唐代药性》。
[小测试]
回答案例
1.A 2。A
解析:
A.茯苓:大小不一的不规则厚片或块。表面为白色、红色或浅棕色。重量,固体质量。节的粒度。无气味,味淡,咀嚼时牙齿发粘。
B.茯苓:中间或一侧有圆形松根木。质量硬,断面粗糙。气微,味淡。
C.猪苓:大小不一的不规则厚片。周边灰黑色至黑色,凹凸不平,有不规则皱纹。切面为浅棕色或黄白色,略呈颗粒状。轻盈坚韧。气微,味淡,微涩。
D.野葛:表面黄白色或淡褐色,皮肤灰褐色。横截面上可以看到纤维形成的浅棕色同心环,纵剖面上可以看到几条纤维形成的纵向条纹。体重,硬,白,富粉。微气,味微甘。
[药典词汇]
又甜又轻又平。归心、肺、脾、肾经。
【功能主治】利尿祛湿,健脾安神。用于水肿、尿少、痰饮头晕、脾虚食少、大便溏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各家之言】
《神农本草经》:甘平。主胸胁逆气。担心,怕吓,心口疼痛,寒热不安,咳嗽,口干舌燥,小便不利。长期照顾自己的灵魂。
名医特辑:无毒。止渴、流涎、腹淋、膈痰水、浮肿、绞杀、胸闷、理气、肾切邪、滋阴生津、益气保神,其有根,故名沈复。
论药性:臣,忌米醋。能开胃、止呕、除烦、控制肺痿、痰瘀、治小儿惊风、治妇女腹胀、热淋。红人破心结。
日化子本草:补五劳七伤,生孩子,暖腰暖膝,取乐益智,止健忘,忌醋酸物。
《开宝本草》:味甘,平,无毒。止渴,流涎,腹淋,膈痰水,浮肿绞杀,开胸调脏气,切肾邪,长阴益气,护心守中。它有一个叫沈复的根拥抱者。沈复,甜蜜而平淡。师傅不详,治头晕风虚,五痛七伤,口干舌燥,止惊怒,健忘,喜智,宁心养神。
《本草宜颜》:这东西有很多行水的功能,益心脾不容错过。
药法香:平甜。能止渴利尿,祛湿利燥,调和中焦。主要是益腰脐间血。治疗尿路梗阻,黄色或红色溺水。如方便性小或数量少,服用会对人的眼睛造成很大伤害。如果很多人冒汗,就会失去活力,过自己的生活。医云“赤泻白补”,古代没有说。
《药行赋》:味甘清淡,平无毒。降也,阳在阴也。可用于开窍除湿、补气和中、多尿多停、多排便通、保持心惊平安、少产津液六用。白人入壬癸,红人入丁。
汤液本草:味平淡。香甜清淡,阳光充足,无毒。白人从太阴经、足日经、少阳经开始。红人入太阴经、太阳经、少阴经。《象》说:止渴、利尿、燥湿、利燥、和中、活血。治疗尿路梗阻,黄色或红色溺水。如果方便或者多次服用,对人的眼睛伤害很大。汗如果被很多人拿走,会破坏真气,保命。医云赤泻白补,古代没有说。《心经》说:是除湿的圣药,即弱能益开窍,愿助阳。味甘,壮阳,益脾逐水。湿性胜,尿不宜。温和的味道弥漫,阳气释放。控水健脾,生精导气。《甄》曰:甘,纯阳。流血止渴。《本草纲目》说:胸胁、畏怯、心口疼痛、寒热饱胀、咳嗽、口干舌燥。能利尿止渴,生津止渴,化痰泄膈水,消肿通淋,开胸通便,调脏气,祛肾邪,滋阴益气,护心养中。解酒运:止渴利尿,祛湿利燥,调和中焦,促进腰脐血液,治疗小便不利、泛黄或红肿不利。比如小方便,或者多吃几次,对人的眼睛伤害很大。出汗太多,人家就服了,损害了你的活力,救了你的命。医疗说红泻白补,古代没有说。《适应症秘笈》说:性温,味淡,味淡,浮升,阳。可用于止泻、利尿、调经、祛虚热、生津五用。另云:茯苓弱,因为在天之骄阳下。阳气上来,放水是什么意思?过薄云者为阳中之阴,故茯苓从水泄,离不开阳之体,故始于太阳。若为红色,则可泻心、小肠、膀胱湿热,利于开窍和水的循环。
白茯苓和茯苓
用茯苓
茯苓菌核的白色部分为茯苓,又称茯苓。有松根的人叫茯苓,内皮微红的部分叫茯苓。
传统上茯苓和茯苓功能相近,但宁心安神较好,对善政不放心;红茯苓的作用是渗湿渗热,治疗小便短赤或引流不畅。
《本草经疏》说:白者入气分,红者入血分,补脾,白胜于红;通里小肠是专去湿热的,红的比白的好。茯苓,天生木心,与茯苓不同。
《论药性》也说:伏味甘,无毒。癫痫,安神,疲劳,主心下急痛饱胀,人之不足,小肠之不利。
《药行解》中也有云:茯苓味淡、味甘、平、无毒,入肺、脾、小肠。主补脾气,小便,烦渴,惊悸。红人是水的主人。以根为生者名沈复,能养心安神,消除惊悸,治愈健忘。
朱砂与茯苓、茯苓混合
为了加强茯苓或茯苓的宁心安神作用,古代的方剂和传统习俗往往在上面喷水,与朱砂粉混合,称为朱茯苓或朱茯苓。但研究证实,这种方法煎煮时,尤其是煎煮不当时,汤剂中朱砂粉很少。朱砂一旦分解或化合,就是有毒物质。所以,如果需要根据辨证施治的话,最好在汤剂中服用朱砂,每次用量为0.1~0.5g。不宜过量或连续服用。
药膳:茯苓包子2
配料:茯苓50克,白面1000克,猪肉500克,生姜15克,胡椒粉5克,香油10克,绍酒10克,盐15克,酱油100克,葱25克,骨汤250克。
做法:将茯苓洗净去灰去渣,剥去残皮,加水湿润,蒸成软片,然后加热煮汁,每次加入400克左右的水,加热提取3次,每次煮沸1小时左右,合并三种药汁,过滤,浓缩至500克备用。与药汁混合,揉成面团,堆积发酵。猪排,拌调料做馅。然后用碱水揉面,压成20个面皮,用馅料包裹,做成坯体,放入蒸笼大火蒸15分钟。早餐。
功效:安神益智健脾,祛湿化痰,利尿消肿。治疗脾虚湿盛所致的腹泻、水肿、惊悸、失眠;可用于治疗神经衰弱、贫血、肺结核、咳嗽、痰多、缺粮、皮肤粗糙。
[1]张建奎,窦德强,,康。引用该论文王志平,王志平,王志平.时珍中医,2014,25(05):1181-1183。
[2]陈诗语。茯苓药膳精华(连载)[J]。中国食用菌,1990,(06):37-38。
1.《赤茯苓 每周一药之茯苓》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赤茯苓 每周一药之茯苓》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792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