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王方湖
1978年在河北省平山县
战国中山王墓出土
它是“中山王三七”之一
这个锅在战国中后期很有味道
方罐式的特点
有许多雕刻的龙作为物品上的装饰品
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美感
壶壁上刻有精美的篆书铭文
也是极其珍贵的书法资源
▲无论是体型还是题字书法,都是艺术界的大V
中山是战国时期(今河北省平山县)的一个小国,曾在其他国家的霸权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随着中山王三七的出土,人们开始发现并关注中山国文字,填补了空研究中山国史料的空白,对研究战国历史和书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山王方壶,又名中山王强壶(读作“错”,意为处理得当),是战国时期中山王命郭襄铸造的酒器。
壶上的铭文大约刻于公元前314年,编号长达448字。它是继中山王鼎之后,铭文字数最多的青铜器。
▲壶身铭文特写
壶上的铭文记载:“择延津,铸为夷壶,节在□,但法尚可,以敬神,拜先王。”
描述了铸造这种锅的材料(延吉金,产于延县的优质铜)和动机。在碑文中,这种器物被称为“伊壶”,是一种祭祀用的酒器。此外,碑文还记载了先王的事迹。
这些铭文整体感觉整洁美观,排列整齐,布局统一。字体属于挂针印章,光滑细长,重心在上侧。两边笔画略向外开,纵向笔画基本以尖笔结束。笔画虽然细长,但却像铁丝一样有很强的力量感。
而且这种壶雕精细,注重轻重对比,而其他笔画较轻,使整个铭文有很强的节奏感和装饰感,给人一种摇曳生姿的美感,是战国晚期铭文书法艺术的代表作品。
超级震撼的书的局部特写
▲铁画银钩,生动美观
但是,这种文笔太难了!出土至今50年,学者寥寥。不是每个人都能驾驭细长弯曲的铭文。
然而,近年来,许多书法家通过书写王媞的书法作品,在国内各大书展上获奖。
许拟写《中山子》一书
▼
1.《铁画银钩 在此等铁画银钩面前,“瘦金体”也黯然失色!》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铁画银钩 在此等铁画银钩面前,“瘦金体”也黯然失色!》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795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