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有一种安静的力量。它经常潜入过去的深海,打捞爱或悲伤,瞥见它,或一张老照片,一棵开花的树,一阵七里香...从而激发心跳,激活生命。
作者 李然记忆可能会走到天涯海角,但它永远只会来自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叫故乡。这是记忆的归属,是人生的动力,也是一个人的迷恋。《我命名记忆》是作者席慕蓉对记忆的描摹、行走和书写。说出你的记忆,只是为了期待它,表达你的爱。
两匹蒙古马的故事让席慕蓉一直感动,珍惜,转身:一匹被送到AIA,花了半年时间翻山越岭,跋涉戈壁,终于从异乡找到了自己的故土;另一匹马,生活在异国他乡,在人群中认出了同路人,于是挣扎着穿过人群,向他走去,流着泪。在席慕蓉的抚摸中,她惊叹于蒙古马的奇特禀赋,向高贵勇敢的生命致敬,更重要的是,她是对故土有强烈方向感和眷恋感的蒙古马。
席慕蓉像蒙古马一样强烈的故乡感在1989年夏天得到了印证。那一年,当她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家乡——锡林郭勒草原时,她惊呼:“我好像来过!我来过!”明明今生初看,却像久别重逢。家乡的记忆一直藏在血液里。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流结构,刻画了她在茫茫时间空中的安稳居所,安排了她的记忆轨迹和生活秩序。见面之前,她所有的回忆都来自这个地方;从此,我的家乡不再是“没有年轮的树”,而是——她的足迹,她的文字,她的信仰。
书中以“第一、最早”、“台东展”、“关于诗”、“回家的路上”、“我命名的回忆”五章串联梳理回忆,勾勒出“乡愁”的完整面貌和强烈脉动。席慕蓉不仅把乡愁融入了文字,还融入了腰封上的油画《月光下的白马》。这幅画完成于1993年,储存了她40多年的乡愁记忆。无边无际的荒野是她梦寐以求的家园,月光照耀下的白马只是她的乡愁。
出生于乱世的席慕蓉,从小随父母移居重庆、南京、上海、广州、香港、台湾等地...他的父母用巨大的爱的能力隐藏了他们的恐惧和不安,努力提供一个非常甜蜜和平的童年。格蕾丝赋予了她无惊无险的爱美本能,于是她做了一棵树“小心翼翼地在阳光下绽放”,告诉人们“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请,请温柔地对待他”,并提醒自己“其实我应该感到幸福”。她对真善美的执念,对世间万物的悲悯,构成了她乡愁的开始,也构成了她记忆的初衷。
如果说乡愁也有生命的话,这种生命伴随着席慕蓉对家乡的亲身体验和接近,经历了从模糊到清晰,从感性到客观,从个人情感到民族感情的升华。正如她所意识到的,我们承认,乡愁不是一种无力的感伤生活,而是一种生活的动力,促使我继续读书写作。
回望故乡的本能在席慕蓉的画中得到了释放和印证。“台东展览”这一章讲述了油画《原野》的诞生,反映了她因回国而带来的创作主题和情感倾向的变化。这是她酝酿已久的荒野。自从第一次看到蒙古高原,她心里就一直在动摇。想了很多年,画完了,眼泪也没停过。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她也热情地描绘了荷花的花和叶,但现在,她只听到荒野一直在呼唤。
诗之于席慕蓉,犹如荒野之于蒙古马。是灵魂驰骋空的时候,也是记忆所在的领地。在“关于诗歌”一章中,描述了席慕蓉的日记、节选、讨论和关于诗歌的教育。不难看出,诗歌在她的认知中总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无论是“诗歌以一种狭隘的方式与生活相遇”,还是“所有诗人想要叙述的都是自己的生活”,还是“只有诗歌才能让我们重新改造成一个闪亮的灵魂”,都强调诗歌与生活的相互依存。
从1989年夏天开始,一年又一年的归乡编织了席慕蓉新的记忆循环,诗歌的主题也延伸到对宇宙中一个民族的同情。《余生》中迷失的畜牧文明,《花》中武士盔甲下隐藏的爱情,以及埃鲁特挽歌中高尔丹的失败与死亡,都让她陷入对民族文化的悲叹与思考。长篇叙事诗《英雄盖尔丹》《英雄伯乐》的创作也印证了她的创作正在从个人柔情走向国家意志。就像她说的,“以前我从来不坚持写诗,现在却一遍又一遍的要求自己写,仿佛是一个日夜记在心里的愿望,难以解释。”正如叶嘉莹老师回答的,“如果这是生活本身的愿望,那么就写下来。”
进入《在回家的路上》这一章,密集的时间随着层出不穷的少数民族地名和星星一样的名字闪现,回家的路越走越勤,越远越深。她东起大兴安岭,西至天山,南至鄂尔多斯,北至贝加尔湖。在民族文化的影响下,它把足迹延伸到新疆卫拉特蒙古,扩展到包括蒙古文化在内的整个游牧文化领域。
席慕蓉在行走家乡的过程中,见证了大自然的原生态之美,参与了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陷入了对历史、环境、文化发展的深度思考。在锡林郭勒盟,哈扎布深爱的敬老院日夜消失,他行色匆匆;在海拉尔,沙子的无处不在让她感受到了生存的挣扎;在阿里河镇,鄂伦春族处于失语和失忆的边缘,这让她思考如何保护文化……这样的理性论证和科学研究,本应属于学术讨论的范畴,却被席慕蓉用她特有的乡愁呈现出来,让我们看到,乡愁不仅仅是回望的悲哀,更是美的力量的发现。
想家很常见。为什么这个这么强,很难解决?从“我命名我的记忆”这一章,我知道乡愁是有根源的。根据克什克腾草原上的传说,席慕蓉的祖父是一个勇敢、果断、杀民的英雄。他和她的二叔信奉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创办学校,翻译经典,成立读书俱乐部...用她父亲的话来说,“你爷爷是个有真正理想的革命者。”为此,他们的名字频繁出现在内蒙古近代史上,供后人铭记。
席慕蓉的历史记忆,不仅仅是依靠父母的山川,更承载着一个家庭对民族未来的关怀和信仰,这与她今天的处境息息相关。根深蒂固,乡愁,记忆。
1.《乡愁席慕蓉 席慕蓉《我给记忆命名》:乡愁人皆有,为何独这一份如此浓烈难解》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乡愁席慕蓉 席慕蓉《我给记忆命名》:乡愁人皆有,为何独这一份如此浓烈难解》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818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