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疗指南》由中华医学会制定,2008年首次颁布,2012年第二次修订,2017年发布第三版。本指南的推荐要点如下:
一.诊断
近期有手术史、严重创伤、骨折或肢体制动、长期卧床、肿瘤等患者。,以及下肢肿胀、疼痛、小腿后方和/或大腿内侧压痛,提示下肢DVT的可能性更大。然而,当患者没有明显的血栓形成原因,仅表现为下肢肿胀或症状不典型时,就容易漏诊和误诊。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无论临床表现是否典型,都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才能做出明确的诊断,避免漏诊和误诊。
辅助检查:①监测血浆D- 2生物;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③CT静脉造影;④ MRI静脉造影;⑤静脉造影术;目前,它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金标准。
建议:对于有明显致病因素和血栓形成典型症状体征的患者,首选超声检查。当患者无明显血栓形成诱因,症状体征不典型,Wells评分低时,进行血液D-二聚体检测,阴性则排除血栓,阳性则进一步超声检查。
二、待遇
建议1:对于早期DVT的非肿瘤患者,建议直接使用新型口服抗凝剂(如利伐沙班),或使用低分子肝素联合维生素K拮抗剂,待凝血功能达到标准且稳定24小时后停用低分子肝素。
建议2:对于早期DVT肿瘤患者,建议抗凝首选低分子肝素,也可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或新型口服抗凝剂。
2.溶栓治疗:①药物溶栓:最常用的是尿激酶,重组链激酶等。②溶栓并发症:出血、肺栓塞、过敏。
3.血栓切除术是去除血栓的有效治疗方法。
4.机械取栓:主要是利用旋转涡轮或流体动力的原理来破栓或吸栓。
建议:急性中枢性DVT或混合性DVT首选导管接触性溶栓,一般情况良好,预期生存时间≥1年,出血风险低的患者首选导管接触性溶栓。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结合溶栓和机械取栓清除血栓。如有瘀伤,应立即移除栓子。
5.髂静脉狭窄或闭塞的治疗
建议:溶栓或溶栓成功后,血管造影发现髂静脉狭窄> 50%。首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需要手术解除髂静脉阻塞。
6.下腔静脉过滤器
建议:对于单独抗凝治疗的DVT患者,不建议常规使用下腔静脉滤器。对于有抗凝禁忌症或并发症的患者,或完全抗凝后仍发生PE的患者,建议放置下腔静脉滤器。
7.压力疗法:血栓清除后,可对患肢进行间歇性压力充气或弹力袜治疗,防止血栓复发。
参考: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指南(第3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血管外科组。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7,32(9):807-812.
1.《秋燥的诊断要点 DVT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更新要点(2017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秋燥的诊断要点 DVT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更新要点(2017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832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