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说话,总会带出“李伦二”三个字,意思是“按道理”。所以“理儿”是传统北京人行为规范的标尺,涉及到不合理的事情肯定会有问题。
电影《六先生》的开头有一个问路的情节--一个骑自行车的外国人和他的女朋友向刘烨问路。刘烨不仅爱回答问题,还不停地传递小消息。当人们转身离开时,刘烨扯着嗓子给他们带路。我觉得这是整部剧最精彩的部分,把老北京人的“美德”发挥到了极致。
看到这里我很开心,不仅开心编剧写的好,冯小刚演的好,还开心有外国观众看不懂,骂北京人牛逼的德行。因为电影没有解释为什么六爷要为难一个问路的外国人。其实是因为一个“合理”的问题。
这里的“李二”是指骑自行车问路。你必须下车问路。这至少是对北京人的礼貌。我以为是继承了古人“下马问路”的思想。北京人讲平等,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要是高高在上,我凭什么伺候你!但是为什么六爷后来还要给别人指路呢?那是另一个束缚他的“每一天”。如果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不做任何事情去帮助别人走出困境,那么你就不会“天天如此”。正是这种“合理”与“不合理”的判断,让六爷的行为看似不一致。
不知道问路和下车的礼仪是不是北京独有的,但我更喜欢。我家是南方人。虽然50年代定居北京,但对老北京的很多习俗并不了解。下车问路是我家从小教我的。不仅问路,骑车到单位门卫也下车,以示对门卫的尊重。这种种“天天”都是大人教的。如果一次都记不住,那就记一次。
为什么要打孩子?因为孩子不懂“天天”,被大人骂。顶多是“这孩子没教养”或者“没家教”。最坏的情况是被称为“有人没人养”。他们骂你是家长。你只知道怎么生孩子却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没有父母能忍受这样的侮辱。当然,他们必须对孩子严格要求。严格管教的主要内容是给孩子各种“原则”。
六先生中六爷悲剧的一切根源,都是因为新时代“理”没了,他们这一代人失去了行为的尺度,不知道怎么玩。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广泛的共鸣,是因为六爷代表了一代人的心理状态,大家的困惑是共同的。
其实在新的时代,很多旧的“李二”被新的“李二”取代是必然的,因为有些新的“李二”更人性化。
记得小时候经常有客人来我家,总是带礼物。当时的礼物无非是零食和糖果。现在,我不明白当时的客人为什么送礼物,走的时候总是很认真的给主人。小孩子看到零食总是馋涎欲滴,所以有一次客人还没走,我就把零食拆开一起吃了。结果当然是客人走后被奶奶打了。记住从此以后,千万不要在客人面前拆礼物,这是教养的大事。
但是今天,我的“理”,我记了大半辈子的理,被推翻了。现在,当一个客人带着礼物来拜访时,你应该在客人面前惊喜地打开包装。当你看到礼物时,如果感动得热泪盈眶,说明你真的理解了客人深厚的友谊,客人的内心无比愉悦,说明他的礼物不是白送的。当然,这个“李二”是从西方引进来的,我觉得远比我们的“李二”压抑了我们的真情。
那些美好的“每一天”当然要继承。比如,你们相见时要给长辈让路,窄路。这在任何地方都是一种美德。如果你把西方的“天天”混在一起,比如给女性开门,给女性优先权,那么我们就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文明人。
1.《理儿 《老炮儿》问路桥段细品老北京的“理儿”》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理儿 《老炮儿》问路桥段细品老北京的“理儿”》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836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