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天,中国人民对自己国家的过去历史不屑一顾,认为自己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不知道我的国家过去的文化,但我仍然爱国。这就是爱,只为了一种商业上的爱,比如农民对自己的牛的爱。他只知道他的身家地位取决于此。那么,他是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灭其国灭其史】
2.这种通史无疑会通过记忆和考证达到宣传改良派的目的。他必然会从积累的史料中脱颖而出,在极其艰辛的准备之下,展现出自己极其轻松的面孔。会用专家一生的精力提取,中国人每月都可以浏览。编造新版国史的工作,艰难而愉快,可想而知。【钱老霸气】
3.治国史上的首要任务是在国家内部找到自己独特的精神。[洞察]
4.在今天的民族历史中,如果我们仔细保持它的动态,有一点是可以注意到的,那就是我们的民族文化往往在“和平”中进步。欧洲历史上的每一次,都有一种“战争”的精神。现在正如火如荼。划定界限的时期经常发生在惊心动魄的冲击中。如果我们以这种态度看待中国历史,中国往往无法取得进步。
5.空山洞里有个寓言。中国历史如诗,西方历史如戏。一部戏的每个场景都有自己独特的变化。诗歌只是在和谐的节奏中走向新的阶段,让人形影不离。
西方历史就像几场精彩的硬地网球赛,而中国历史却充满了悠扬的音乐。
罗马就像一盏巨大的灯挂在一个房间里,照在墙上;秦汉前后,房间里挂满了灯,相互辉映;于是,罗马打破了它的巨灯,整个房间一片漆黑。在秦汉时期,灯并不都是坏的。所以罗马民族有一段时间是震惊的,而中国文化则体现在时代上。【旧钱一体,蜡烛照过去现在,通俗比喻就能理解,太神奇了】
6.纵观这个国家的历史,政治制度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来自封建主义的统一和统一。(这是秦汉时期做的。)由宗室、外戚、军政府,渐变为文人政府,其次。(这个从西汉中期一直到东汉都完成了。)又由士族改为科举运动,三也。(这是隋唐时期完成的。)[从战略上有利的位置]
7.自民国以来,所谓的民选代表新制度因不符合国情而暂时未能付诸实施。自古流传下来的“考试”和“任命选举”制度,是为了维护政府纪律的两大支柱,但也随着专制和黑暗的恶名而灭亡。因此,从程序开始的官场腐败和混乱,到目前为止被认为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这种对国家历史真相的无知,肆意破坏,并轻言改革的后果。
8.虽然也有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像今天这样的分裂时期。但是,中国历史的大趋势总是向往团结和谐。西方历史似乎总是倾向于分裂和斗争。中国历史上有叛乱和起义,但与西方历史上所谓的革命不同。中国历史也向外扩张,但与西方历史上的帝国征服不同。这种所谓的历史大势,我们不能在短时间内看。这就是研究历史的重大意义和价值。【强烈建议少数民族看这段话】
管理历史,要能把握全局,深入机内。乍一看,它似乎在讲述一个故事,但当我回到家时,我需要伟大的洞察力。
9.事实上,这一制度最初是与周公之前的夏商历史传统相联系的。只是周公创造的,更完善。其实这个系统是一个统一的系统。是自上而下的统一局面,从皇帝分封诸侯开始,然后诸侯分封他们国内的卿大夫,共用一天。我们应该把这个时期叫做封建主义的统一。
10.近代只有孙中山先生懂得如何协调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与西方现代政治。他主张在西方的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中增加中国政治中原有的审查和监督制度,并将其纳入五权宪法的理想之中。我们不在乎这个理想是否完美。但孙先生视野开阔,融合中西,兼顾中西长处,因地制宜,创造立法。与孙先生同时,甚至现在,大多数人只知道有西方,却抹杀了中国本身。人们一直认为,只要我们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我们就能尽最大努力治理国家,平天下。中国抛弃了一切固有的优良传统制度。相比较每两个,自从看到孙中山先生的智慧,他的观点可以延续几百代,跨越几代,不愧是这个时代的伟人。[孙文是唯一一个在金钱上守旧的人]
考试制度可以说是中国的民主政治。
还有人说中国以前的军阀和督军对中国危害很大,称赞西方政治制度限制士兵无所事事。事实上,这种文职和军事人员分岗,军事人员不负责政治的制度,在中国自古就有,也是中国旧制度中的优良传统。汉唐鼎盛时期就是这样。士兵从部队回来,只有爵位和荣誉,地位尽可能高,待遇尽可能厚。然而,他们在政府中没有真正的工作,不能预测和操纵政治事务,这与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完全相同。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访华,刚在兰州下飞机。也就是说,他向国民政府派来的欢迎官提到王安石,表示了深深的敬佩。而那些高官却盯着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因为在我们现代中国人心目中,只知道华盛顿和林肯。我觉得中国的一切都是落后的。在现代世界的潮流下,所有历史人物的传统政治制度都不值得一谈。所以情侣,就搪塞一下。【今天依然如此】
11.西方这一两百年来,帝国主义横行。英国、法国等国家有大量海外殖民地,这些殖民地来自罗马传统。但在中国,自秦朝以来,虽然疆域很大,统一政府的范围很广,但其政治制度是郡县制,无法与传统的西方帝国相比。但现在的中国人,凡事都喜欢模仿西方,所以常被称为“汉帝国”、“唐帝国”。汉唐时期的中国人除了中央政府所在地之外,都是被帝国征服统治的吗?所有本地人才一视同仁,全国人民平均参与政府。所有税法也是国家平等。这样的规模能和现代西方帝国的殖民统治相比吗?
12.现代中国人误以为中国过去历史上所有的文物系统都是落后的,因为我们科学落后。这是一个荒谬的推论。
中国从秦朝到下一代的大部分大学者,都是亲自走上政治舞台,以务实的政治家自居。所以他的大部分思想和理论都是在他当时的实际行动中找到的,没必要把他们的理论写进另一本书里。因此,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似乎没有专门研究政治思想的著作,但似乎也没有专门的政治评论家。
我敬佩孙中山先生,因为他既能取长补短,又能避免抹杀自己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
中国古代随意命名的一两个,比如董仲舒、司马光,不仅仅是学者。作为中国的政治家,他们是有野心的,是可以被看到和执行的。再比如初唐的方、杜如晦,他们创造了一个延续了几百年的制度,就是王朝更迭,但并不能完全盖过他们,超越他们。这就是中国政治家的伟大之处。
13.中国的税制全国统一。而且,他可以轻狂,主张为民占有财富。只要这个制度建立起来,就很容易被全国人民说服。社会可以安定几百年。全面恶化,经过一番混乱,这个体系又复活了。
14.中国古代称社会为“农村”。农村的概念在中国一直受到高度重视。所谓望洋兴叹,充分揭示了古代中国人对社会重要性的认识。
15.马克思将这三种社会形态与古代、中期和现代西方历史的三个阶段相匹配。他说古希腊罗马是奴隶社会,中世纪是封建社会,近代是资本主义社会。他推翻之后,一定是共产主义社会。
……
但就我们东方人而言,马克思的历史知识实际上仅限于西方,三种不同的社会形态能否适用于中国社会,确实是个大问题。
西方封建社会是从北方蛮族入侵,罗马帝国崩溃开始的。这个时候,世界上不仅有一个统一的政府,还有一个地方政府。在社会上,他们为了保护自己,投靠那些依附于更大势力的人。于是,自下而上,一层一层地建立起了封建结构。
16.旅行家时期:这是春秋末期贵族阶级崩溃、文人兴起的过渡时期。先秦诸子百家,从孔子、儒家开始,如墨子、孟子、庄子、荀子、老子,乃至战国诸子如乐毅、鲁仲廉、公孙衍、张仪等。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套理想或抱负。有些人的灵感来自他们的个性,而另一些人则周游世界。秦末所谓“洞不暖,墨不可沾”。不要活在平静中,为了在世界上成功,所以有百家争鸣。
17.历史学家把历史分为古代、中世纪、现代和现代,但也有直接的历史。这个当下的社会,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切,其实是当下最真实最活跃的历史。我会试着给它起个名字。我会把这部剧叫做《无字天书》,一部无字的历史天书。另外,所有史书都只是“有文字的书”。有文字的书,其价值不能超过没有文字的书。中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他写《史记》之前,他从事旅行,亲自去各地观察,在用文字写他的书之前,通读了这份无言的天书。但是今天我们要反过来说,一定要能读懂有字的书,才能体会到这本书没有字。否则,这个人即使一辈子生活在某个社会,也未必了解这个社会。尽管他一生都在环游世界,但他不了解这个世界。由此可见,《无字天书》应与《有字人书》一并阅读。【钱老的话发人深省】
18.农业经济是生活最必需的。其他工商业,很容易超出必要的标准和限度,而趋向于不必要的无限制发展。像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一样,生活似乎转向跟随在经济后面。经济转为主,生活转副,这是本末倒置。中国的历史传统总是可以坚持低级的经济观,即生活为主,经济为辅。所以在谈经济问题的时候,我们往往会特别注意“管节守度”这几个字。
……
中国经济的理想水平主要是平的。
……
西方历史主要是求不公。
在太史公的《史记》中,有三个人物传记:儒林、货殖和游侠。
……
但自汉武帝重视儒生,开始组织文人政府以来,一代文人所持的观点在政府中积极呈现,之后又开始禁绝游侠,伐商,使这种情况下的中国社会走上了一条与西方历史完全不同的道路。
正因为中国的出租车,尤其是儒家思想,他们都持有我上面提到的一些经济观点。
然而,中国历史传统总是贬低商人并不完全正确。《左传》中说:“与商沟通,造福工人”,这是一直遵守的。
……
你要知道,中国的政治传统只防止商人以利害社会,不允许政府以利害商人。可见,便宜商家的理论也是不公平的。
……
我们可以说,中国的工商业在发展的条件下是繁荣的,但当社会、经济和物质条件足以满足人民的需要时,中国人民可以时刻警惕,止步于此,希望改变方向,把人力和物质资源带到更高的生活水平。
科学和艺术也是正义和利益的区别。至于核武器的发明,则是极大的不公。
19.中国古代有一本书叫《周官》,又名《李周》。这本书其实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奇葩,就像西方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写乌托邦的《理想国》一样。这本书属于战国末期的人的作品。该书以周朝官制为幌子,旨在整合政治、社会、经济和教育,同时倡导人文主义的经济政策。后世对此产生了怀疑,认为这是周公的作品。后世有三位政治家想根据这本书来实施新政。一个是西汉末年的王莽,一个是南北朝北周的苏绰,一个是宋神宗北部的王安石。这三人之中,结果是二王新政未能实施,只有苏绰一人成功。
20.要从政治社会史研究经济史,从政治社会思想研究经济思想,从政治社会制度研究经济制度。在这三者之上,还有最高的领导人文理想。
21.比如汉武帝远征匈奴,以为可以一劳永逸。但年底难免会有轮台来信,对当年的举措表示遗憾。
22.秦汉以后,中国学术界普遍属于儒家。这并不是说所有家庭都被排除在外。其实就是儒家可以把先秦各家的重要精华聚集起来,吸收融合为一体。
……
所以可以收敛到统一,儒家是其中心的主流。
23.就坐着而言,一个开始,一个结束。说什么做不到,只能纸上谈兵,对现实毫无帮助,被中国人鄙视。
……
他的说法是基于生活的现实,而不是基于空的一套意识形态。
24.《论语》开篇云:“孔子说:边学边学,不如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家不知道人家不在乎,他们不是君子!”这不是孔子的一套思想或理论,而是对孔子一生的叙述。这是孔子通过观察日常生活和实践获得的个人经验的记录。所以不能随意用自己的一套思想或者语言逻辑规则去批判孔子的言论。所以是孔子所经历的一种现实生活,而不是纯粹的思想,也不是纯粹的理论。要想了解这种味道,还必须投入到这种真实的生活中,亲自有这种实践经验,才能印证其说法。所以中国人在谈学习的时候,总是对“知”和“行”两个字一视同仁。不管怎么讲知难而行,知难而行,知行合一,都是一起讲知行。也就是像上面《论语》第一章提到的,一定要真正做到“时不时学”的功夫,才能体会到这种喜悦,这是第一步。以前,那么“有朋自远方来”让你觉得无比幸福,这是第二步。再者,第三步是达到“人不知而不忧”的状态。要知道,没有第一步的练习,就不可能有第二步。没有第二步,就没有办法谈第三步。这是人生的一个境界,不是思想体系。所以中国人在教人学习的时候,一定要互相配合。即如果用“学”字,也属于行的方面。学习和提问必须从实践开始。
25.所以就儒家而言,诚为“体”,修、均、治、和为“用”。但是光凭这颗心,如果没有具体的知识,这个身体还是不完整的,不能用,所以要知道。不知所措,什么都不懂,怎么用它来修理统一治理和平?只要你不能修复,不能调和,不能治疗,不能平复,你还是会看到你的心不正,你的意图不真诚。空有了这种心情,就无法展现真正的功能。怎么能说自己内心是真诚的呢?心是对的,真诚的,会逼着你去求知。
因为说了一句话,知在物中。“这个东西”这个词并不是专指自然的东西,而是指人与人之间一切实际的东西。格是联系的意思。不接触人群社会的东西,就无法获得知识
根据《大学》中提出的“明德亲民以至善为终”的纲领,明德是德性之学,亲民之学是治和之学,最高境界是至善。
1.《国史大纲 钱穆《国史大纲》摘录,全是精华(第一部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国史大纲 钱穆《国史大纲》摘录,全是精华(第一部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968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