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维汽车的分销网络被长安集团“搅”?
进入汽车行业38年后,哈维汽车在转型的中途倒下了。
最近,东安动力考虑到普通公司短期内很难盈利,为了保护上市公司及中小股东的利益,宣布暂停收购下家集团持有的普通公司100%的股份。这被认为是哈维汽车和期间用可能影响动力的资金偿还债务的项目。
此前,8月6日,动力宣布将与哈维汽车签署《抵债协议书》。哈维汽车以与零部件及动能业务相关的资产抵消了欠童颜动力的部分货款,资产价格经双方协商确定为7113万韩元。
哈维汽车从80年代初开始从军队全民开始进入汽车产业。最初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被长安集团收购,下属企业包括哈维汽车工厂、东安动力工厂、东安三菱、东安电器等。1995年,哈维汽车旗下松花江品牌销量位居全国小型汽车销量前三位,占小型汽车总销量的19.26%。2009年,哈维汽车每年多卖出22.5万辆。
但是随后,到2014年为止,只剩下2.14万辆。2015年,哈维轿车的1.52万辆产量中,主要为长安大公,哈维品牌的轿车产量只有9辆。到2017年,哈维汽车的销售数字都是空白的。
哈维汽车怎么样了?未来的出路在哪里?东安动力方面对时间财经表示:目前还没有确定用资金偿还债务的项目的调整方向。
哈维汽车之所以“沉没”,业界普遍认为,哈维汽车的历史负债沉重,2009年被编入中国长安集团后,由于中央企业重组、发展战略失误等相当复杂的原因,哈维汽车逐渐被边缘化。
“拔苗助长”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哈维汽车一度辉煌。1980年,以中航工业集团下属飞机为主要业务的哈维在“军转民”的大背景下,开始了向民用品的转变。从松花江牌微型客车开始,哈维开发了赛马、豹、意大利、贝利、舆论、锐器、罗博、罗琼等一系列车型。
其中松花江是哈维汽车的主力车型。1995年,“松花江”销量位居小型车销量前三位,占小型车总销量的19.26%,仅次于长安和五菱。21世纪初,哈维达到了顶峰。2000年哈维年销量飙升至12万辆,销售额达40多亿韩元,市长/市场份额达22.92%,位居小型汽车销量第二位。2001年哈维销量同比增长20%,2002年达到15万辆。
微型汽车市场突破后,哈维汽车开始进入轿车市场。2001年,哈维引进了韩国大宇开发的贝利迷你车。2002年8月,哈维与三菱一起开发了赛马多功能迷你车。同年11月,哈维向市场推出了贝尼帕利纳设计的“Happy Rubo”迷你车。两年没有轿车制造经验的许非汽车接连推出了三种新产品。
但是最终质量问题频发,哈维轿车销售惨淡。例如,上市超越销量达到2000辆,但从第二年开始哈维赛马的销量开始逐渐下降,2013年停产,10年累计销售额不到9万辆。
祸不单行的是,哈维汽车的微型汽车市长/市场销量也开始下降。2002年累计销量为15万台,2003年为14.5万台,市长/市场份额从21.6%下降到18.92%。但是竞争对手奥马姆逐渐开始发力,销量从2002年的8.6万辆上升到2003年的13万辆,巩固了微卡市场的冠军地位。
轿车市场失败,微型汽车市场遇冷,哈维汽车迅速衰落。不愿意提名的长安集团内部人士表示,哈维被长安收买之前一直处于不偿还债务的状态。公开数据显示,2008年哈维汽车的负债达9亿元人民币,无力支付已拖欠全年的贷款。
沦为“世代工厂”
受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推出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希望通过合并,2-3个生产规模在200万辆以上,4-5个生产规模在100万辆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汽车企业集团数量将从目前的14个减少到10个以内。
当年,中航工业集团和兵器装备集团两大国有军队集团进行资产置换,将双方下属的汽车资源整合到新成立的长安汽车集团。当时隶属中航工业集团的哈维汽车与昌河汽车一起归属长安集团,由兵器装备集团共同控制。
但是处于快速扩张期的长安没有把约定的资源给合肥。长安对合肥采取的主要措施是裁员、停止开发新车、降低成本。这导致哈维汽车的销售迅速减少。根据历年销售数据(不包括出口)
)显示,哈飞汽车2009年为22.05万辆,2010年为18.44万辆,2011年为7.19万辆,2012年为5.76万辆,2013年为2.14万辆。此后,哈飞汽车基本进入停产期。与此同时,哈飞也进行了大幅裁员。据一位哈飞汽车内部人士介绍,哈飞汽车2012年有6000人,2013年已经陆续裁员1000人,而2014年将从剩下的5000人中再裁1200人。
面对哈飞的落败,长安也曾先后将长安之星、悦翔等车型导入哈飞进行代工生产,但哈飞汽车基本已经沦为长安汽车的“代工厂”。2015年,在中国长安集团的撮合下,哈飞汽车生产基地的部分资产被长安福特接手,后者在当地建立了哈尔滨分公司,即长安福特第五工厂,哈飞汽车又变成长安福特的“代工厂”。
沦为代工厂的哈飞虽能保持稳定的“代工费”,但利润空间并不大。公开数据显示,哈飞汽车2012年度亏损额为7.6亿元,2013年亏损6.5亿元,2014年财报未公布,但长安汽车对于哈飞的描述仍为“处于亏损状态”。有消息称,截至2014年底,哈飞汽车的净资产是负50亿元左右。
内外交困
民族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曹鹤曾表示,长安并购哈飞属于行政推动下的举措,长安只是按照自己的意志对哈飞进行整合,并未遵照市场需求的变化规划哈飞产品和布局。长安在战略甚至是方向上存有误判,从而造成哈飞发展思路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并最终导致负面新闻不断。
根据媒体报道,一位哈飞汽车前员工曾表示,他曾在2011年前任职于哈飞汽车销售部。当时他发现长安集团规定的政策有着很大的偏颇:经销商希望厂家提供受市场欢迎的赛马、路宝等车型,但从长安集团派来的管理者对此置之不理,只是开发新的微型客车,以及指派哈飞代工长安汽车品牌。
问题是,开发出来的民意、中意等车型基本是模仿长安品牌的已有车型,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结果造成经销商大批退网。在这位哈飞前员工看来,哈飞汽车的经销网络是被长安集团“搅黄”的。
不容忽视的是,哈飞自身也有很大问题。一位哈飞汽车的老员工曾表示,在长安集团来之前,哈飞就只满足于微型客车带来的利润,并没有专心生产轿车,虽然在2009年有过销售20多万辆的辉煌,但其中多是微客的贡献。几年下来,哈飞不仅错失了发展轿车的机会,连微客市场也被后来居上的上汽通用五菱、东风小康等抢走。而长安集团入主以后,基本只是奉行哈飞之前的发展思路,都踏错了节拍。
值得一提的是,身为老军工企业,哈飞在企业文化方面与长安难以协调。曹鹤表示,虽然客观问题加大了长安的整合难度,但在整体并购案中,长安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确实也不乏做法失当之处。企业并购之后,第一要务是文化融合、管理融合和发展思路统一等问题,显然长安一直受制于此。
哈飞汽车旗下业务逐渐被剥离,它会成为下一个消失的国产品牌吗?不管结果如何,对于一家走过38年的车企,多少让人扼腕。(北京时间财经 周西子)
1.《【哈飞民意怎么样】从美客之王到-50亿,谁“搅黄了”合肥?》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哈飞民意怎么样】从美客之王到-50亿,谁“搅黄了”合肥?》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auto/3095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