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

关于抗战汽车我想说抗战中国火炮载具战车图鉴(七)

书接上文!


本文内容一览

1.意制 菲亚特“L3/35”(CV35)和“L3/33”(CV33)超轻坦克

1934年意大利的菲亚特和安萨尔多两家公司联合研发了CV-33超轻型坦克,这种超轻型坦克是CV-29的改进型。其战斗全重3.15吨,最大速度 13 英里/小时,装甲厚6-15mm,乘员2人,装备2挺8mm机枪。

中国1936年购买了大约20辆(有一种说法为100辆)意大利的CV-33超轻型坦克。并参加了淞沪会战,有少量损毁和被俘。1938年初,国民政府又从意大利购入了一批CV-33超轻型坦克。扩编到机械化陆军第200师,而后参加了包括兰封战役、昆仑关战役和第一次入缅作战在内的多次战斗。抗战结束后,在国共内战中大部损毁或被我解放军缴获。成为人民装甲部队的一员。顺带一提,在中国的CV-33/35坦克中,只有抗战期间的CV-33/35坦克是带有迷彩的,抗战结束后直到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的CV-33/35才被重新漆成了军绿色。


2.英制 维克斯-卡登·罗伊德Mk.VI超轻坦克

抗战中的中国军队于1929年3月在南京新小营,将财政部税警总团移交的24辆全履带式的英制“维克斯·卡登·洛伊德”超轻型战车,编成“陆军教导第一师战车队”,但此时该队仍是一支隶属陆军步兵师的种子车队,并非独立兵种。这应该算是国民革命军中最早的战车部队。1936年又购买了29辆,他们大多数服役于第二坦克营。该战斗全重1.5吨,乘员2人,装备1挺7.9mm水冷式重机枪。车体前左侧为白色罗马字母A、B、C代表各分队,和各车的序号。


3.英制 维克斯-卡登罗伊德M1933/34轻型坦克

英制“维克斯”M1933轻型战车也是英国在20世纪30年代研发的一种双人轻型带可旋转炮塔的重机枪战车,装备1挺7.9mm水冷式重机枪并配备有无线电台。作为战场侦察和支援步兵之用。广泛应用于北非及东南亚战场。同时,许多英联邦国家也装备了“维克斯”M1933轻型战车。1936年,中国曾向英国购买了4辆该型战车,后在印度的中国远征军也装备有部分“维克斯”M1933轻型坦克。

4.法制 雷诺AMR-UE超轻坦克(7.7mm机枪型)

这辆来自法国的超轻坦克被购买后用于填补CV33坦克的损失,在第五军麾下的战车们经辗转且在1940年才从缅甸出发通过船运到达香港再经广九铁路运输到内陆。不过也很快配备给第五军装甲兵团使用(前身为陆军第200师1149与1150两个战车团),并在中国远征军的第一次入缅作战中和意大利制“菲亚特”L3/35超轻型坦克并肩战斗,略有损失。剩余的“雷诺”AMR-UE型7.7毫米超轻型机枪。战车一直服役到抗战结束,在解放战争中基本被人民解放军所击毁或缴获。

5.德制 “豪须”Sdk装甲侦查车

SdKfz 221型搜索车又名“毫须” 式装甲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军广泛装备的一种轮式装甲车,作为战场侦察和巡逻的专用车辆。二战初期大量投入波兰、法国及苏联战场。战斗全重为4吨,最大速度90km/h,装甲厚5-8mm,乘员2-3人,装备1挺7.92mm MG13机枪。1939年,德国向中国出售了一批Sd Kfz 221型搜索车。装备于第200师的战车搜索营第3连(此连拥有SD.KFZ 221搜索车12辆)曾奉命参加台儿庄战役,战斗中担任搜索警戒任务,有少数人员伤亡,车辆无损失。战役结束后,撤到湘潭重组。后参加昆仑关战役和第一次入缅作战,大部分在战斗中损毁。

6.德制 “豪须”Sdk装甲车

Sd.K型战车是Sd.K型装甲车的改进型,它比221型稍大,火力也更强,顶部是开放式的,可以搭载更多的士兵。广泛运用于二战中德军的各个战场。Sd Kfz 222和221同一年来到中国,这些战车属于早期型,其外形与武器和德军使用的Sd Kfz 222略有不同,战斗全重为4.5吨,乘员3-4人,装备1挺7.92mm MG13或34机枪和1门20mm KwK30或38机关炮。

7.德制 “豪须”Sdk装甲指挥车

Sd.K型通讯搜索车是Sd.K型轮式装甲车的变型车,它沿用了Sd.K的底盘和Sd.K的机枪塔,并安装了一个可折叠式天线。是二战德军中性能比较优良的一种通讯车辆。其武器是装备了1挺7.92mm MG34机枪。而中国装备的则是1挺7.92mm MG13机枪。Sd Kfz 223也是同年和221/222一起来到中国的。

8.法制 雷诺FT-17轻型坦克(火炮型)

“雷诺”FT-17型坦克(37炮型)主要性能数据与“雷诺”FT-17型坦克(机枪型)基本相同,只是其装备了1门37mm火炮,弹药数为240发。20世纪30年代末,波兰曾向西班牙、匈牙利和中国出售了一批数目不详的FT-17。现在不知道这些FT-17有多少是原法国造的,多少是波兰仿造的。有记载说波兰造的CWS-FT-17曾出口过。CWS意思是“中央汽车制造厂”。1925年至1927年间波兰利用法国和自制的零部件组装了26(或27)辆FT-17。波兰版的FT-17用普通的铁料代替了原来的钢材。由于材质低劣不能用于实战,波兰军队用这种型号的坦克进行训练。有数据表明前后大概有30-45辆这样的波兰坦克卖到了中国。

9.英制 “维克斯·卡登·洛伊德”M1931水陆两栖坦克

“维克斯卡登· 洛伊德”(VCL) M1931水陆两栖坦克是英国在一战后研制的一种水陆两栖坦克。这种坦克有一个防水的车体和钢制的浮体。转向舵装在螺旋桨后面的一个圆筒里,由驾驶员的操纵杆控制。其性能数据为车重3.1吨,陆上速度40km/h,在水中 6km/h,行程 150km,火力为1挺7.9mm水冷式重机枪,装甲厚9mm,乘员 2人。英国军方由于发现这种坦克的悬挂装置容易损坏而且机械部分不可靠而没有装备。中国在1935年购买了29辆“维克斯 卡登· 洛伊德”M1931水陆两栖坦克,其中16辆组建了战车第一营第2连,代号“龙”连。“维克斯 卡登· 洛伊德”(VCL)M1931水陆两栖坦克也和Mk E坦克一样保持了原厂的四色实边迷彩,其炮塔左侧标有其白色颜楷繁体“龙”字的连标记,并套有盾形、内凹四边形和圆形的红色排标记,分别表示1、2、3排。炮塔右后侧则是在各排标记内标有各车序号。

10.法制 雷诺AMR-ZB轻型坦克(47MM火炮型)

法国在1934年,组建第1个轻型机械化师时,要求用新型的轻型坦克取代当时部队大量使用的“雷诺”FT-17坦克。于是就研发了诸如AMR33/35 、AMC34/35 、R35、Renault/AMX R40 、Hotchkiss H35/38/39等一批双人可旋转炮塔的轻型坦克。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中国当时的地方军阀龙云所指挥的滇军曾从法国购买了数量不详的AMR33/35轻型坦克, 在五华山事件后,中央军接受了这些滇军使用的AMR33/35轻型坦克。配发给第200师,后参加了入缅作战。

11.苏制 BA-20M装甲车

20世纪20-30年代期间,苏军为提高机械化部队的机动性,在GAZ-M1 四轮越野卡车底盘的基础上,制造出了诸如BA-20在内的多种四轮轻型多用途装甲战车。以作为伴随机械化部队的侦察先锋。BA-20乘员为2-3人,装甲厚度为4-6mm, 最大时速80-90km/h,装备为1挺7.62mm TD TMG机枪。是二战中苏军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车型。20世纪30年代后期,中国国民政府引进了数量不详的BA-20。在之后的解放战争中,解放军曾大量缴获。

12.苏制 BA-3/6装甲车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流行一种由军用卡车加装装甲外壳的轮式装甲车,这种装甲车制造简单且廉价,可大量装备。苏联也不例外,研制了为数众多的此类战车。BA-1轮式战车就是其中的一种,底盘采用GAZ十轮越野卡车的底盘,车体后部加装可旋转37mm炮炮塔。1934年在苏军的要求下又有一种多用途装甲战车问世,其火力得到了一定的加强,这就是安装了T-26坦克45mm炮炮塔的BA-3多用途轮式战车,这种战车平时采用橡胶轮胎,必要时还可安装钢制车圈在铁轨上行驶。1938年3-6月间随同T-26坦克一起,中国得到了一定数量的BA-3/6/10轮式战车。杜津明曾在回忆录中提到200师曾经装备过一批苏制BA车组装甲车辆。

13.苏制 BA-10装甲车

杜津明在回忆录中提到抗战期间中国最出名的机械化师200师曾经装备过一批苏联援助的BA系列车族的装甲车,但是并没有明确的指出是什么型号,相关的军备记载虽然有标注,但很多资料只是留下了“苏制装甲车”的字样而并没有明确到什么型号,关于200师使用苏制装甲车作战的照片也是寥寥无几。不过按照当时200师的情况,能够推测出这批BA装甲车很大概率是BA-3/6,BA-10和BA-20。

实际上,当时国内还有一支队伍装备的苏制BA装甲车可谓是多种多样,包括BA-1,BA-3/6,BA-10,BA-27M等等,而且也留下了不少照片,只可惜这支队伍没有活跃在抗日前线的战场上,因此本文不介绍这支队伍的装备。

14.德制 一号战车A型

PzKpfw I轻型坦克又名“克虏伯”战车,其部分设计是基于英国的“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的底盘(1932年德国秘密向苏联购买的)。20世纪20年代后期到30年代初期,德国与苏联在装甲车辆开发上有过很多合作。1929年,苏联从英国购买了2辆“卡登·洛伊德” 轻型坦克,并在其基础上研制了T-27坦克。1933年夏天,克虏伯公司又对其原设计作了一些改进,制造出来5辆La.S(意为农业拖拉机),在库姆斯道夫进行测试。德国军方最后决定在克虏伯公司的底盘上安装戴姆勒-奔驰公司设计的上部结构和炮塔。1934年4月,改良过的LKA 1)被定名为PzKpfw I/A型()轻型坦克进入正式生产。其战斗全重 5.4吨,最大速度37 km/h,装甲厚6-13mm,乘员2人,装备2挺7.92mm MG13机枪。

1933年随着中国军队的整军计划开始,大量的德制装备也陆续运到中国。其中,就包括1936年中国军事代表团访问德国时定购的10辆(有一种说法为17辆)PzKpfw I/A型坦克,买来的坦克部分带有德国载具标准的棕灰迷彩,另一部分带有三色迷彩。这些坦克随即装备给战车第3连,1937年南京保卫战中,这10辆I号坦克由于战损和渡轮沉没等原因损失殆尽。

15.德制 一号战车A型指挥坦克

PzBe Au指挥型轻型坦克为PzK型()轻型坦克的一种变型车,是为装甲部队在作战时进行指挥和联络而研制的,其中配有一部高频电台。其基本性能与PzKpfw I/A型()轻型坦克相同。据某些资料表明中国曾在1936年从德国购买过2辆,装备给战车第3连的连部使用。但由于一号战车A型指挥坦克的种类繁多外形多样,中国方面的资料记载模糊,历史图片缺失,目前还不清楚购买来的指挥坦克到底是什么型长什么样的指挥坦克。

16.苏制 T-26A 轻型坦克

在很多关于抗战期间的中国军队引进苏联军援中的T-26型轻型坦克的数量记载出现过82辆、88辆和108辆等多种说法,其中82辆是其官方提供的T-26B型轻型坦克的数目。考虑到当时援华苏械的整体质量,如果当时中国真的装备和使用过T-26A型轻型坦克,且其他说法中的数量属实的话,那么多出来的6辆或26辆就有可能是苏制T-26A型轻型坦克的数目。

17.英制 维克斯MK.E轻型坦克

1936年,总计16辆英制“维克斯”Mk E坦克装备战车第1连,代号为“虎”连,此坦克重为6.5吨,乘员3人,装有47mm炮1门和7.9mm机枪1挺。Mk E坦克保持了原厂的四色实边迷彩,所谓四色实边迷彩,是由黄色、灰色、深棕色和绿色四种不规则色块组合,并由黑边连接形成的伪装迷彩。炮塔右侧为白色阿拉伯数字标注各车的序号。数字为50-69之间(其中包括Mk F型4辆)。炮塔左侧则标有其连队代号的白色“虎”字。


18.英制 维克斯MK.F指挥坦克

英制“维克斯”Mk F型坦克是“维克斯”Mk E型坦克的指挥型变型。F型的底盘及涂装与E型类似,只是“维克斯”Mk F型装备了无线电设备,炮塔因此进行了扩大。1936年,中国军队的战车营战车第1连装备了4辆该型坦克。“维克斯”Mk E与Mk F都参加了淞沪会战,据当时的照片资料可以得知该型坦克至少有一辆被日寇掳去。后在南京保卫战中这两种坦克基本损失殆尽。

19.苏制 T-26B 1933年型轻型坦克

1938 -1939 年间,苏联为避免日、德同时对其发起进攻,战略上希望中国方面能牵制日军,因此开始了对中国的军事援助。于是,中国购买了苏联大约83 辆T-26B坦克(有一种说法为88辆),70辆装备给新组建的第200机械化师第一坦克团,第200师是中国当时唯一的机械化师。第200师接受了T-26B坦克后不久就参加了以T-26B为主力的兰封遭遇战、和后来举世瞩目的昆仑关大战。但由于中国军队的装甲部队常因步坦协同不好、日军步炮兵反坦克战术纯熟和日本航空兵的火力优势,甚至于战场民用道路桥梁无法载重等因素,难以发挥其战斗力,两战役的战果实属得不偿失。T-26B而后还参与了中国远征军初期的入缅作战。

T-26B坦克战斗全重为10.5 吨,乘员3人,装备1门 45 mm炮和1挺7.62mm MG机枪,为了加强防空能力,部分坦克装备了2挺7.62mm MG机枪。这种坦克是苏联在30年代初以英国“维克斯”Mk坦克为蓝本设计研发的。


20.苏制 T-26B 1937年型轻型坦克

T-26B1937年型与1933年型是一同装备给陆军第200师战车团(后为第五军装甲兵团)使用的。该车是1937年定型生产的T-26B 1933年型的衍生型号,与中国军队装备的1933年型号最大的区别是,在炮塔上增加了一个单独的可旋转指挥塔并安装1挺可对空射击的7.62毫米DT型机枪,用以增强其自身的对空防御能力。此车同样采用苏联方面提供的草绿色单色车体涂装样式。在识别标识及车体编号的涂装方面也与中国军队使用的T-26B1933年型轻型坦克相同。

21.苏制 嘎斯Gas-AAF型厢式卡车

1938年2月7日,中苏《军事航空协定》正式签订,苏联先后向中国提供了三笔共3.6亿美元贷款。中国可以使用这笔贷款,以低于市场价20%以上的优惠价格,购买苏制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中国则以羊毛、皮张、砖茶、桐油以及一些矿产品等原材料来抵债。

协定签署后,大批包括火炮、坦克、弹药、飞机、汽车等在内的苏制武器装备源源不断来华,有力支援了中国的抗战事业。据统计,1937年至1942年,苏联仅向中国提供的各型汽车就有1526辆。在这些来华的汽车和卡车中,有各型的卡车,包括吉斯卡车和嘎斯卡车以及各种嘎斯卡车衍生而来的厢型货车。

22.苏制 BT-5快速坦克

1930年,苏联向美国购买了两辆“克里斯蒂”坦克。1931年,苏联设计了一种基于“克里斯蒂”坦克的简化型坦克。称为BT-1快速坦克。BT-1坦克经试验不适合作战要求,生产了两辆样车之后就停产了。1931年底又设计出BT-2快速坦克,经试验后,在1932年1月BT-2坦克批量生产。虽然BT-2快速坦克的采用是苏联坦克发展的明显进步,但该坦克的性能仍未满足苏联军方的要求,因此又研制了BT-3和BT-4两种车型。但1932年苏联红军提出研制另一种BT快速坦克的要求,要求该车不仅要火力强,而且要通过采用本国研制的新型发动机来提高机动性,这种车型即为BT-5快速坦克,装有一门45mm火炮和一挺7.62mm并列机枪。中国在1938年也购买了此型坦克,据杜聿明回忆抗战中的中国军队陆军机械化第200师接受了4辆。


23.国造 中国造轻型坦克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当时的中国军队曾设想了一个“战车部队五年建设计划”。即美国租借法案开始对华军援后,在广西设立一个“战车研究组”,并组建一个中国人自己的战车制造厂,计划由1942年开始生产由国人自行设计的轻型坦克,利用美国提供的物资援助每年生产轻型坦克战车600辆左右,到1944年就可生产1800多辆,这些生产的轻型坦克战车可以组建15个战车团,每个战车团配备120辆左右坦克,再加上国内已有的一个战车团,这样中国军队就能拥有16个轻型战车团,用以对日本发起最后的反攻作战。可这个美好的理想在滇缅公路被切断后,便成为了泡影。当时中国的军事委员会于是便将这个计划列为机密,束之高阁了。这项中国第一个坦克设计方案到底如何也就成为一个历史之谜了。这个计划中的中国首辆国产轻型坦克战车实际上只处于研发阶段,仅制造出一个铝制全比例的车体模型,真正的样车并未造出。

随着战争的发展,这项计划干脆变成了从盟军那里取得零件,将零件拉回国内组装成一样坦克,美其名曰“中国造”,而制造的对象便是斯图尔特M3A3轻型坦克。然而,当时中国的战车工厂也仅能生产部分战车用的零配件及作为车体装甲的钢板用来进行测试,可是测试的结果也不令人满意。于是中国自造坦克的计划也付诸东流了。

24.德制 ADGZ重型装甲车

按常理来说,作为一种投产量如此少的武器型号,应该不会被其制造国进行海外销售,况且其整体性能并不优异。但对抗战前的中国来说,这种常规想法似乎行不通,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在笔者多年的抗战资料搜集当中,发现了一种并未记录于任何中国抗战时期使用装甲车辆史料的重型装甲战车,这就是奥地利生产的ADGZ八轮重型装甲车。这源于一张外国网站上的反映国抗战的历史老照片,图为一辆被日军飞机击毁的中国ADGZ装甲车。

1.《关于抗战汽车我想说抗战中国火炮载具战车图鉴(七)》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关于抗战汽车我想说抗战中国火炮载具战车图鉴(七)》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auto/3348407.html

上一篇

福田汽车服务站专题之福田汽车加氢站在昌平投运!除了服务2022北京冬奥 还特殊在哪?

【抗战汽车】积木MOC抗战中国火炮载具战车图鉴(三)

抗战汽车相关介绍,接上文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曾经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付出鲜血与生命的先辈们! 1.汉造 仿“三一”式75mm山炮 此炮是汉阳兵工厂对日本有坂“三一”式75mm火炮的仿造版本,而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为了战争需

抗战汽车专题之抗战中国火炮载具战车图鉴(二)

抗战汽车相关介绍,考虑到篇幅需求,本篇展示的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在西北/华北/华东战场所使用的各型火炮/牵引车/坦克/战车/装甲车。 前排提示:本文收录的载具战车年份范围是从1925年前后至1945年包括整个抗日战争

抗战汽车看这里!勿忘国耻!深刻缅怀抗战时期的卡车司机和中国卡车

抗战汽车相关介绍,...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借口南满铁路被炸,悍然炮轰东北军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至此,中国军民长达14年的抗战开始! 今天,谨以此文祭奠先烈,并从卡车这个独特视角来温故可歌可泣的抗

抗战汽车,干货看这篇!“战争之神的轮子”——忆抗战时期国军装备的那些火炮牵引车(上)

抗战汽车相关介绍,1930年中原大战,中央军炮兵编组两个炮兵集团参战。由于缺少强健的挽马和驮马,再加上受到恶劣天气和复杂路况的影响,中央军炮兵在火炮机动中被折磨的不痛不欲生。故在战后总结经验教训时,国军炮兵强烈要求南京

关于抗战汽车我想说图说抗战期间中国军队的坦克,向英勇的中国装甲兵致敬

抗战汽车相关介绍,一、法国雷诺FT-17轻型坦克 FT-17轻型坦克开启了现代坦克的历史 中国最早拥有坦克的是奉系军阀张作霖。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掀起了对苏俄红色政权的围攻,1919年法国向占据远东海参崴的白军提供了一批

【抗战汽车】专题抗战日本92式Jyu-Sokosha重装甲车

抗战汽车相关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陆军的骑兵部队需要机械化。一开始他们迅速普及装甲车,但在满洲里的使用过程中发现,这里的道路条件太差,难以使用轮式车辆。1925-1929年,位于千叶县的日本帝国陆军骑兵学校测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