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1992年出生的上海女人王宇立了遗嘱,把财产留给了同事。昨天,王宇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父母不缺钱也不缺房,但如果我出事了,他们会失去唯一的孩子。那时候父母最缺的就是关心。希望有人能代替我,继续陪伴父母。”
希望有人能为自己陪伴父母
王宇在上海一家著名医院当护士。最近,她来到中国遗嘱图书馆上海中心,立了第一份遗嘱。不像大多数人的遗嘱,把遗产留给亲人,王宇在遗嘱里说,他死后会把一套自己名下的房子留给在同一家医院工作的闺蜜。
关于这个安排,王宇说,如果她出了什么事,父母当时最缺的就是关心。“我最好的朋友也是我的同事,日常接触中我很了解她的性格和个性。她会按照我遗嘱里的想法去做。如果我出事了,有空的时候她可以替我去见父母。”
王雨告诉《北青报》,她是家里独生子,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因为父亲长期在外地工作,她和父亲没有太多的交流,但她和母亲是好朋友,无话不谈。“我妈是一个思想最前沿的女人,我的很多想法也是受她影响的。这次她的反应很平静,只是‘哦’,然后只问遗嘱是哪里立的。”
立遗嘱花了一万多元
中国遗嘱银行上海市第二登记中心主任田燕表示,王宇在两个小时内完成了立遗嘱的过程,费用超过1万元。“遗嘱服务9000元起。我们被一个专门的评估部门根据资产的价值和分配意愿的复杂程度进行评估。王宇留下的房子不算太大,最后的遗嘱费用一万多。”
昨天,王宇告诉《北青报》记者:“一方面,我在医院工作的时候看到了很多死亡和疾病;另一方面,医院的工作强度很大,我周围的许多同事也发生了事故。我觉得还是应该有一些安排的。毕竟父母是我最担心的。”
虽然她的父母是王宇最关心的人,但在她的遗嘱中,她并没有选择把物质财产留给父母,也没有留下几句话。“我觉得活着的时候和家人相处更重要。”
“90后”立遗嘱并不少见
中国遗嘱银行上海第二登记中心主任田燕表示,王宇并不是他们服务的第一批“90后”,登记中心已经为23名“90后”办理了遗嘱登记。“截至10月底,全国共有246名‘90后’在中国遗嘱图书馆立遗嘱,其中学历以本科为主,职业以金融、互联网、医疗、高科技行业为主。几乎每天都有‘90后’通过微信和电话咨询我们。”
田燕介绍,中国遗嘱库中第一份“90后”遗嘱出现在2017年,所有“90后”遗嘱尚未生效。
田燕表示,虽然房产和银行存款是遗嘱处理的主要资产,但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咨询了虚拟财产的处置。“虽然没有段子里说的信用卡、花苞继承之类的情况,但是把QQ账号、游戏账号、微信、支付宝账号写成遗嘱是没有问题的。”
1.《90后立遗嘱引热议 事情的详情始末是怎么样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90后立遗嘱引热议 事情的详情始末是怎么样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049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