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明朝内廷司礼监主要是做什么的 有什么权力?

明朝内廷之司礼监概况简述:

明朝宦官机构主要有十二监四司八局,俗称二十四衙门,而司礼监则是24衙门中权柄最重的一个行政机构,如外朝内阁,国之重地。司礼监的权力在明朝究竟有多大呢,据明史记载:

司礼监掌印掌理内外章奏及御前勘合,秉笔、随堂掌章奏文书,照阁票批朱。凡内官司礼监掌印,权如外廷元辅,掌东厂,权如总宪。秉笔、随堂视众辅。

有此可见,司礼监几乎可以和外朝分庭抗礼,力量十分强大。

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司礼监建立的的过程、原因、工作职责、人事组成、行政架构:

司礼监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明朝官方史料是1384年也就是洪武17年,在此之前司礼监有多个前身,如纪事司,内正司后改为典礼司接着有改为典礼纪察司。明史中没有明确的说明典礼纪察司就是司礼监的前身,不过依据太祖实录上的说法,司礼监刚开始是掌宫廷礼仪 纠察内官违犯礼法者,这些正是之前典礼纪察司的工作职责,所以我们可以断定司礼监就是由典礼纪察司整改而来。

洪武28年,朱元璋再次整改内廷宦官机构,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整改中司礼监的职责中包括了督光禄司供应诸筵宴之事和御前勘合。光禄司就是后来的光禄寺。前者代表了这开启了明朝内廷机构第一次督外衙门的例子。后者代表了朱元璋有意将内官编进帝国行政体系的链条中,从而达到监督和制约外臣的作用,明帝国几乎所有是政策商讨和推行都必须经过内廷程序才算完整和合法。

如果内廷不同意就推行不下去,这是明朝政治的一个特点,这个也表明了宦官在帝国行政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合法性,总而言之就是宦官与士大夫集团共同执政是师出有名,不像汉唐那样师出无名。虽然其中都有皇帝的放任,但是明朝的更多的利用帝国的行政体系,所以明朝宦官200多年不管历经多少风雨都始终让这个国家离不开他们。

司礼监在建立之初的时候因为朱元璋是比较防范宦官干政的,所以权利不大,更多的只是在于内廷这一亩三分地有些影响,而且那会内廷当家的是内官监的大佬们。后来随着外朝势力的逐步扩大还有因为朱棣的皇位来之不正不太相信外朝,所以内廷包括司礼监这些机构衙门日渐权重,明朝宦官干政有由此开始。宣宗时期皇帝对太监参政采取比较放任的态度,将朱批的权利下放到了司礼监的手中,使司礼监权柄日重,后来渐渐的成为了与外朝内阁分庭抗礼的国家决策机构。

司礼监的组织架构与职责:

司礼监有掌印太监一员,提督太监一员,秉笔太监、随堂太监、书籍名画等库掌司、内书堂掌司、六科郎掌司、典簿这些都不定员,多的八九位,少的也有四五位,排名前三位秉笔太监中的一位负责东厂事宜。

秉笔太监负责批红,随堂太监负责整理大臣的奏章整理,掌印负责最后的盖章,而提督太监负责机密文件的看管和做些后勤的供应。其余的一些下属宦官还负责一些宫廷礼仪,宫门的宵禁时间,皇家的历史资料收集等等一些职责。

值得强调的是,提督东厂和上文提及的提督太监是俩码事。东厂不属于司礼监管辖,是皇帝直管,只不过是司礼监秉笔太监的兼职。

届时即将下班的秉笔太监把一枚长一寸左右的象牙牌交给下一位上班的秉笔太监,要呈给皇帝审阅的文书奏章由当班的的秉笔太监收拢,觉得特别重要的文书要则要上呈掌印太监。正常来说每一个秉笔太监都有代表皇帝批红的权利,司礼监内还有一位长住的太监,就是前面说的提督太监,这个太监是吃住都在司礼监里的。提督太监掌握着司礼监的重要文件和提供一些文具的后勤保障。

外朝所进呈的奏章文书先送到通政司,然后由文书房掌收,先由10个左右的司礼监宦官来审查这些文书,用颜色进行分门别类,然后决定该立即上呈掌印太监特别过目,还是正常的转给内阁,然后这些文书还会经过内阁送回司礼监,让皇帝做最后的决断,外发的文书则是相反的流程,司礼监大概的运作模式就是这样的。

司礼监下属的机构有文书房、礼仪房、内书堂、经厂等等,其中文书房如外朝的翰林院、太学院等机构,明朝要想入司礼监必须要先文书房历练一番,就相当于外朝的翰林、庶吉士。

明朝宦官的学校:内书堂

我们现在讲一下内书堂,内书堂其实是一个对宦官来说非常有意义的一个学校,因为朱元璋规定不许内侍识字,以防其干预政事,正是内书堂的建立,让大家学文识字才有参政的基础,毕竟文盲是管理不了一个国家的。内书堂建立于宣宗时期,命令大学士陈山作为老师教授一些年龄小聪明的宦官读书认字,内书堂的师资力量非常强大,大学士 翰林 各部尚书都有来内书堂教书的经历,所以小宦官们才接受知识的起点要比外朝大部分士子要高的非常多。老师个个都是那个时代的精英,个个学富五车,李东阳,严嵩,商辂等等都在内书堂教过书。

小宦官们在入学的那天通过北安门,先经过他人介绍认识所有老师以后,像老师们磕头行礼,送上一根白蜡烛,一条手帕,一根龙挂香,作为象征性的学费。学生们先学百家姓和千字文启蒙,然后再学四书五经,讲到这里大家已经发现了,其实他们学的东西跟外朝的那些士子是一样的,他们所接受的知识和道理都是跟外朝没有区别。所以明朝历史上出了很多为人处事非常接近士大夫的太监。而且这些太监和外朝的文官相处的也很好,外朝的文官们也比较敬重他们,如陈准,萧敬,田义,陈矩,刘若愚等等。开个玩笑说这是文官们在太监里面培养出来的奸细,当然,文官培养了很多友善的宦官,也同样为自己培养了很多政敌。

明朝文官们他们知道他们在上课的时候讲台下面很可能会因为他努力的传授知识,那些现在还天真无邪的小宦官们会有很大可能利用自己教给他们的知识来与自己在朝堂上进行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但是他们还是会尽心尽力的去教习,把有教无类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个时刻他们是高光的。在这里让我们为明朝文官集团点个赞。

当然小太监们在这个时候也是很尊重这些老师的,他们关系也很和睦,完全没有长大以后那种看见对方就想拿刀捅死对方全家的想法。学习比较好的小宦官们还会被派到各个内廷机构去做兼职,抄写各种文书,圣旨,甚至草拟罪犯的处决书。内书堂毕业以后宦官一直都是内廷各个部门太监的后备力量,几乎所有的太监都是出自于内书堂,这点跟文书房很相像。魏忠贤那个太监大神除外,那个是几千年出一个的监才,我们不能以常理度之。

大明皇宫内的奶爸奶妈机构——礼仪房

好了,内书堂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情况,现在我们讲讲另外一个比较有趣的司礼监下辖部门——礼仪房。

礼仪房应该是司礼监下辖最有趣的一个部门,礼仪房为皇帝的老婆所生的皇子和公主们提供最健康最优良的奶妈。负责在孩子们满月之后替他们理发,孩子们在活过一百天以后会为他们取名,然后在取名的典礼上宦官再次为他们理发。把减下来头发放在一个精心制作的袋子里面,礼仪房的太监还要详细的记录和密切注意孩子们所有活动,一直到他们进入青春期为止。这些太监也说不清楚是奶妈还是奶爸。司礼监作为国家的最重要的决策机构之一,竟然还管辖着一个这么一个看护孩子的机构,也是挺搞笑的,礼仪房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性质。

至于司礼监另外一个下属机构经厂,大家只要知道这是由宦官管理的印刷厂就好了,职能比较单一,可叹之处不多,还有其他的一些司礼监外差,如各地的镇守太监,守备太监,这些都属于司礼监的外差。

这里要说一下,大名鼎鼎的郑和就是第一个以太监身份掌军和明朝第一个镇守太监。司礼监镇守太监这类的级别一般都会有秉笔太监的头衔,这个制度开始于仁宗年间,嘉靖时期撤销。

司礼监还有其他一些矿监,税监的外差,这些就不一一述说了,大家从名称上就能了解他们是干什么的。以上便是明朝明朝内廷之司礼监的全部情况。

1.《明朝内廷司礼监主要是做什么的 有什么权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明朝内廷司礼监主要是做什么的 有什么权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282811.html

上一篇

太阳能风光互补路灯 一体化太阳能风光互补路灯

下一篇

标签纸 教你如何选择标签打印纸

明朝收复了越南 后来为什么又不要了?

明朝收复了越南 后来为什么又不要了?越南,古称交趾,位于中国的南部,和中国是一衣带水、山水相连的邻居。在宋朝以前,越南一直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越南从南汉独立后,中原王朝一直试图收复越南,宋朝和元朝都曾大规模对越南用兵,但均以失败而告终。直到明朝时期,明成祖朱棣发兵50万终于灭了越南。明朝在...

明朝帝国灭亡的原因:根源是金融危机

明朝帝国灭亡的原因:根源是金融危机1明朝是个非常有趣的王朝,有趣在于它的文化和三百多年后的中国是一脉相承的。明太祖朱元璋白手起家,做过乞丐、和尚, 就是没读过经济学,更不用提什么金融了——应该有个美女金融博士穿越过去给他做妃子,顺便教教他如何治理经济。这个布衣皇帝是个经济白痴,其余的事情就...

元朝时期开始出现倭寇?倭寇与元朝和明朝的关系?

元朝时期开始出现倭寇?倭寇与元朝和明朝的关系?元世祖忽必烈于1274年(日本文永十一年)和1281年(日本弘安四年)两次出兵攻打日本,但都遭到失败,无论是战争期间还是战争结束后,日本跟元朝都没有建立起官方稳固的外交关系。但是日本商船还是经常到元朝把中国大陆的货物运回日本,这主要是因为元朝对...

明朝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天子御国门,君王死社稷是什么意

明朝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天子御国门,君王死社稷是历史上的谬论:首先要承认,明朝的确没有和外国和亲过。不过,这实际上并非值得吹嘘的事情。因为和亲要的是两厢情愿。像唐朝虽然和许多国家和亲,但并非是被迫,而是感动于那些国家仰慕唐朝文化所以才下嫁公主。而明朝时候据称仅仅只有援朝战争时期丰臣...

清朝最后一个太监曾自曝,晚上伺候贵妃时鞋底必须藏一东西

  • 清朝最后一个太监曾自曝,晚上伺候贵妃时鞋底必须藏一东西
  • 清朝最后一个太监曾自曝,晚上伺候贵妃时鞋底必须藏一东西
  • 清朝最后一个太监曾自曝,晚上伺候贵妃时鞋底必须藏一东西

明朝的政府结构及各职职责概述

明朝的政府结构及各职职责(明朝官员职能详细列表)概述1、宗人府    洪武三年置大宗正院,洪武三年置大宗正院,二十二年改为宗人府。宗人令 一人 正一品 宗人府 ;左宗正 一人 正一品 宗人府右宗正 一人 正一品 宗人府 ;左宗人 一人 正一品 宗人府右宗人 一人 正一品 宗人府 ;经历 一...

明朝县衙三班六房是?具体对应现在的什么职位?有多少公务员?

明朝县衙三班六房是?具体对应现在的什么职位?有多少公务员?狱卒等等,所有工作人员的数量。大致上就行,主要看有的小说上县衙就小猫三两只,这些算是行政,事业单以外,像什么捕头,衙役,巡检,副巡检,典史,县丞,主簿我是想知道,除了知县,有的光是衙役都有100多,狱卒60分两班。杂活,累活,永远无...

明朝灭亡的三大原因——天灾 人祸 外寇

明朝灭亡的三大原因——天灾 人祸 外寇1644,千疮百孔的明帝国覆灭,落得个国破家亡皇帝自益的结局,这汉人最终的封建王朝,自此成为了汉殇,明啊,亡于天灾,亡于人祸,亡于满清,天不开眼,瘟疫肆虐颗粒无收,暴民四起闯贼逆,外有满清鞑旦,整个帝国又交给了一个空有志的皇帝崇祯帝空有热血却易丧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