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汇源果汁被香港联交所正式退市。
半个月前,汇源集团宣布朱新礼辞去董事长、执行董事、授权代表、战略与发展委员会主席等职务。,原执行董事居接任了的职务。朱辞去公司执行董事职务。
这意味着执掌汇源多年的和女儿朱一起退出汇源果汁董事会。
一度享有“全国果汁”美誉的汇源集团,突然脱颖而出,上市名企光环。2018年3月30日停牌前,汇源果汁股价为2.02港元,比2007年上市首日的开盘价低76.98%。
“汇源的情况不容乐观,靠自救很难翻身。”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企业发展研究院院长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汇源集团存在严重的系统性问题,包括资金、产品、品牌和渠道。“就像一个重病患者已经面临多器官衰竭,一场致命的危机即将来临,急需外部输血”。
萌穗并购
时针回到了13年前朱新礼带领汇源成功登陆HKEx的精彩瞬间。
2007年2月8日,汇源在香港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此次IPO以6港元的价格发行了4亿股,融资规模达到24亿港元,一举创下HKEx IPO融资规模的纪录。
创立汇源的山东人朱新礼被称为“果汁大王”。从无到有的汇源集团,已经成为国货的标杆品牌。
汇源在全国的知名度可以从其认股热情看出来。仅上市当天,汇源股价就上涨了66%,汇源果汁成为港交所历史上第四大新股。汇源果汁的国际配售已被超额认购200多倍。
资本市场的辉煌记录给了朱新礼深深的信心。2008年前后,朱新礼开始大规模扩大生产,不仅加快了投资建设,还大力投资汇源生态圈的布局。2008年,可口可乐的巨额并购案为汇源的扩张计划火上浇油。
2008年9月,美国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宣布计划以200%的溢价全额收购汇源果汁,每股12.20港元,总计179.2亿港元。该信息已提交商务部审批。这是可口可乐在当时乃至自身发展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收购。
为了契合对方的渠道体系,同时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朱新礼早早开始准备汇源的“修剪和结婚”。
一方面,精简下游销售渠道。从2007年底到2008年底,汇源的员工数量从9722人急剧下降到4935人,销售人员从3926人下降到只有1160人,而全国21个销售区域的21名省级经理基本离职。
另一方面,进入上游供应链。2008年下半年,朱新礼开始涉足果汁产品上游环节,大举投资鄂、皖、冀、宁等省,建设汇源果园和果树银行,布局汇源生态圈,短短两个月就耗资20亿元。
朱新礼一挥手,改变了汇源的命运。按照他的预期,在收到可口可乐的钱后,他可以增持并逐步控制上游水果种植资源和水果加工业务。
在朱新礼看来,未来的形势非常好。
出乎意料。M&A的消息一出,立刻引发了民族品牌的“世纪讨论”。2008年是国民情绪高涨的时期。“汇源自卖”与“民族品牌”、“食品安全”等话题息息相关。
根据新浪进行的一项有7万名网民参与的调查,多达82%的网民反对。“民族品牌如何为了荣耀而自我推销?”收购案遭到了广泛谴责,朱新礼和汇源也遭到了激烈的舆论攻击。
面对外界铺天盖地的提问,朱新礼没有过多解释,而是直接把手机扔进了办公室。他跑到老家临沂的一个山洞,一个人呆了整整三天。
“这三天我都麻木了,说不准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说成功,有那么多人不开心,骂我;要说失败,我把这个企业带到了现在,没有伤害过任何人,无论是就业、果农还是税收,都从中受益。”当再次站在媒体面前时,朱新礼敞开了心扉。
但是朱新礼的坦率并没有扭转局势。2009年3月,中国商务部根据《反垄断法》停止了这起并购案件。
商务部的这一拒绝令在国内引起了广泛争议。即使在今天,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仍是少数被商务部否决的案例之一。
“可口可乐和汇源都是大型饮料公司。如果并购成功,可能会形成强大的市场支配地位,对行业内其他上下游产业链造成不公平竞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所执行主任潘鹤林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也有意见认为,商务部在此次合并案中的审查透明度不高,尤其是利用《反垄断法》保护同行中小企业的做法仍值得探索。
"并购将影响国家饮料安全的言论被过分夸大了."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企业发展研究所所长俞杨明认为,并购将对行业竞争产生影响,但没有必要上升到国家保护主义。“不可否认,激烈的舆论反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务部的停业决定”。
多样性的毁灭
"如果2008年交易成功,汇源已经是一家千亿级的公司."多年以后,朱新礼不止一次表达了他的遗憾。
M&A计划破产后,汇源不仅失去了成为“千亿级公司”的机会,其销售体系也遭受了沉重打击。朱新礼之前对汇源收购的准备开始显现负面影响。
2010年前后,为了重建销售体系,汇源的销售人员一度激增至1.7万人,但为了减少支出,2017年汇源将员工减少至3965人。近年来,朱新礼仍在加快汇源生态圈的布局,试图缓解资金链的短缺。
“合并案突然被叫停,公司前期做的配合调整需要翻案。对于汇源来说,很难扭转。”于分析《中国新闻周刊》。“本来希望通过多元化经营缓解财务压力,通过外围支撑主营业务,结果导致了更大的资金缺口。”
为了实现“大农业”和“生态圈”的战略梦想,朱新礼不遗余力。
除了在合并前投资20多亿元在全国各地建厂,朱新礼还加快了建设各种生态公园的步伐。仅农业产业园项目、北京汇源集团有限公司、建昌汇源顾农万亩生态农业基地、汇源生态产业钟祥发展有限公司、汇源密云生态产业园等五个项目,计划投资已超过150亿元。
即使在负债累累的2018年,汇源仍计划进入杨康镇布局和云南果园基地建设,计划投资3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汇源在全国范围内投资建设的园区并没有全部投入使用,甚至园区内的很多工厂和生产线也长期闲置。
2014年,汇源与外资沟通时透露,在中国已经布局的48家工厂中,产能利用率不足30%。由于闲置产能占用大量资金,公司盈利能力无法提供足够的现金流,汇源资金链进一步紧张,不得不向银行大量借款。仅2014年底,汇源账户短期银行贷款就达到31.3亿元。
“我去过汇源在山东某个地方的工厂。巨大的公园空空也是这样。全套自动化生产线完全闲置,几十个看门的工人无所事事,吃着饭。”曾有意与汇源集团合作的京泰量子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强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像这样的汇源工厂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因为产能严重过剩,即使有地方优惠政策,工厂是用圈地贷款建的,但并没有真正投入使用”。
激进而拉长的新战线很快带来了沉重的压力。自2011年以来,汇源果汁连续7年扣除非净利润后出现亏损,亏损数量仍在增加。到2017年,这个数字已经飙升至115亿元。
看到汇源财务状况的恶化,朱新礼仍然没有放弃汇源“大生态”的宏伟计划。
截至目前,汇源集团已在全国10多个省、自治区规划建设了20多个农业产业园项目。北至黑龙江伊春、虎林,南至云南普洱、海南陵水,西至新疆布尔津,东至吉林六合县,纵贯南北,东西走向。
“大企业生态圈的布局没有错。关键是要量力而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所执行主任潘鹤林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对于汇源来说,大规模布局新业务、取消基础业务无疑是不合适的。“尤其是销售是企业现金流的重要来源,不重建就断货,大量投资新的周边业务,对企业的资金链伤害很大。”
贫穷路上的自助
2008年至2016年,汇源果汁净资产收益率从未超过5%,销售净利润率从未超过10%。在业绩的压力下,出售资产成了汇源的救命稻草。2012年以来,汇源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层出不穷。
2012年,汇源出售合资企业,占9000万元;2013年,汇源卖掉了成都和上海两家工厂,占比6.5亿元。2014-2016年,汇源出售资产。到2017年,汇源果汁净资产收益率达到20.62%,销售净利润率达到23.65%。
"出售资产已经是汇源自救的一种方式."潘鹤林直言不讳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难以提高管理能力的情况下,由于考虑到上市公司的利润表,出售资产一是为了降低上市公司的盈利业绩,二是为了满足上市公司的盈利业绩。“从一系列抛售行为可以看出,汇源的现金流已经捉襟见肘”。
汇源因为业绩不佳,采取了高抬贵手的策略,负债累累。截至2017年底,汇源果汁负债总额已达114.03亿元。2018年前后,高额的非法贷款给了汇源致命的一击。
2017年8月15日至2018年3月29日,汇源果汁向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提供了本金为42.82亿元、利率为10%的短期贷款,主要用于后者及其共同签署人的临时营运资金或债务偿还。
根据HKEx的规定,由于北京汇源是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朱新礼的关联公司,北京汇源饮料获得的贷款总额已超过资产比率的8%,需要进行相关披露。然而,这笔贷款既没有得到董事会的批准,也没有及时披露。之后,汇源果汁宣布暂停其股票和债券的交易。
停牌后,汇源的生存危机迫在眉睫,朱新礼不得不重新寻找收购目标。
2019年4月,汇源果汁试图与新三板上市公司天地一号“联姻”。根据公布的框架协议,天地一号以现金形式向潜在合资公司出资36亿元人民币,占股份的60%;汇源果汁以资产形式投资24亿人民币,其中包括汇源果汁商标。然而,三个月后,该方案最终因条件尚不成熟而夭折。
祸不单行。2019年12月底,朱新礼授权代表中国安德宇资本股份有限公司被法院查封,41亿元财产被冻结。
这时候汇源倒闭已经成为大势所趋。2020年2月14日,汇源果汁披露公司在2020年1月31日前无法满足复牌条件,恢复在联交所证券交易。因此,香港联交所上市委员会决定根据上市规则第6.01A条取消该公司的上市地位。
“退市并不意味着退出市场。目前汇源的运营和销售都很正常。”汇源集团一位未透露姓名的高管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汇源在各大超市和便利店的产品销售没有受到影响。
然而,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企业发展研究院院长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汇源的品牌和市场基础仍然有价值,但很难自救。现在汇源存在严重的系统性问题:资金运作不当,产品老化严重,品牌形象受损,销售渠道萎缩,消费者持续流失。
“除非有优质的外部资本介入,或者优质的企业提供资金、渠道、研发支持,汇源或许还有起死回生的机会。”余分析道。
家庭管理的弊端
作为一家家族企业,曾多次尝试寻求职业经理人的帮助,花费巨资聘请李锦记酱料集团前CEO苏、百事大中华区饮料运营前副总裁梁家祥等人轮流负责汇源果汁。
但现实是,刘水的总经理朱新礼。2008年,达能驻汇源战略规划副总裁毛天赐自嘲“我是汇源首席模特”。曾被大量挖掘并把核心团队带进汇源的李锦记酱料集团前CEO苏也透露:“什么决定都是公司商量好的,周日回家吃饭家人基本都能形成共识。”一年后,苏辞职。
空几乎没有职业经理人的任期超过2年。从2007年开始,已经有十多个副经理离开汇源,每个职业经理人离开汇源都会带走一批追随者,进一步加剧汇源的人才流失。
“在一个家族式企业里,一个职业经理人能不能做到的前提是老板的放手程度和顶层设计。”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企业发展研究院院长俞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老板高层的权力划分、奖惩制度、股权激励和文化建设都与员工的积极性直接相关。“这需要老板用心去做,但恰恰是汇源的薄弱环节”。
收购计划流产后,汇源进入低绩效时期,家族管理模式导致的管理混乱开始进一步凸显。
2011年前后,朱新礼培养的女婿高永在担任汇源果汁副总裁期间,涉嫌利用汇源果汁的广告业务牟取暴利,之后逐渐淡出集团管理。
2012年9月20日,汇源集团宣布,时任北京汇源饮用水公司总经理的朱胜彪因“违反公司内部规定”被免职。
被免职的朱胜标是朱新礼的侄子,直接导火索是汇源与云南香格里拉川博饮用水有限公司的商标纠纷
川博公司董事长朱强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2011年7月,在“汇源苹果醋项目经理”王树平的推荐下,他会见了汇源饮用水总经理朱胜彪。朱将汇源商标授权给卡瓦博,用于生产和销售饮用水;汇源饮用水公司收取200万元的初装费和技术服务费。
其实这个商标授权并没有经过正式的内部流程。朱强透露,这笔交易的付款是他直接将200万元汇至朱生彪个人账户,100万元汇至中间人王树平。此后,汇源集团总部不承认该商标授权,朱胜彪不同意退款,引发商标纠纷。
“汇源有一个空现代企业的外壳,骨子里还是传统的家族企业。”朱强直言不讳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汇源的家庭实力远未被职业经理人动摇。”
现在,汇源退市已成定局。汇源舞台已经正式谢幕,执掌汇源多年的女儿朱也正式离开。继朱新礼之后,居欣彦是2011年加入汇源的老将。
“朱新礼退出汇源可能会给汇源的重组和调整带来一定的机会和机遇。”潘鹤林认为“汇源如果能成功剥离盲目投入的资产,借助外部资金注入改善运营,回归主营业务,仍有翻身的机会”。
1.《汇源果汁破产 朱新礼退场,汇源果汁还有翻身机会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汇源果汁破产 朱新礼退场,汇源果汁还有翻身机会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caijing/1318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