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小学今天能站起来
写于中国第一所希望小学30岁生日
你可能还记得那双充满“我想读书”的“大眼睛”。
但你可能不知道,它距离中国第一所希望小学所在地“大眼睛”苏明娟的家乡有20多公里。改变“大眼睛”命运的希望工程就是在这里“萌芽”的。
19日,安徽省金寨县希望小学迎来了30岁生日。
1990年5月19日正式落成,像一颗种子,在大别山深处“破土”:30年来,见证了孩子们走出大山,走向希望;和两万多个“兄弟姐妹”一起,改写了无数人的命运,点亮了无数的梦想和未来。
“希望”生长在祠堂里
下午2点,是金寨县希望小学元老级教师余淦的数学课。他走进教室,轻车熟路地打开“班班通”,在电子白板上播放起课件。此时,30年前那块斜靠在墙上的木质黑板冷不丁地“撞”入脑海。于干从1983年开始在这里教书。新建的学校坐落在彭的祠堂里。“窗户是纸做的,没有玻璃。下雨天,没有电灯,教室黑黑的,漏雨很正常。”俞干说,一块木黑板,两三支粉笔,都是教学用具,三五个学生并排坐在一张长桌凳上。写作时,他们必须小心避免桌面上的长裂缝。除了教学,余干还有一个“艰巨”的任务——统计学生。“开学的时候学生往往比较少。有些学生在学校中间突然不来了。我们要一个一个去学生家里,基本上是因为家庭困难负担不起。”于干还清楚地记得,很多家庭靠卖鸡蛋和柴火一点一点收学费。
金寨县位于安徽西部边境,大别山腹地,是我国著名的将军县,素有“红军之乡、将军摇篮”之称,是红军第25军诞生的地方。然而,它曾经是中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因为它地处偏远,交通封闭。
“每次看到老师拿着书收学费,我都吓得躲到桌子底下,觉得交学费很丢人。”47岁的金寨县希望小学副校长廖桂林说,这是她少年时的烦恼。
其实这也是当时很多地方遇到的普遍问题。1989年,共青团中央和中国青年发展基金会发起成立了希望工程,成为中国第一个帮助贫困地区失学青少年的基金。1990年初,青年基金会捐款4万元,省、县、镇配套资金,金寨县希望小学正式开学。
同年5月19日,新教学楼开学,大家都冲进新教室。孩子们摸着崭新的桌子,坐在新椅子上,不想离开。“那天我在新的水泥黑板上多写了几个字。教室是电气化的,配有幻灯机,”于干说。“那些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
30年来,马头山的背影依旧,这所学校一直在“成长”。现在是一所现代化的学校,有两个校区,多栋教学楼,多媒体教学设备,标准化操场,38个班级,近2000名学生,近100名教职工。校园里一棵祠堂时代留下的柏树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以此为原点,一场以“希望”为名的建校行动持续了30年。越穷的地方,招牌越亮。希望工程以帮助贫困地区失学青少年重返校园为根本使命,先后启动结对帮扶和“希望小学”建设,有效解决青少年贫困辍学问题。
那些被希望工程改写的生活
1991年,大别山深处7岁小女孩苏明娟饱含“我想读书”渴求的大眼睛,出现在希望工程的宣传海报上,也就此改写她的人生。"如果没有希望工程的这张照片,我可能面临辍学."苏明娟清楚地记得他童年的记忆。当时,《中国青年报》的摄影记者解海龙参观了金寨,而苏明娟正躺在桌子上写作。解海龙永远把这张图固定在相机里。“之后收到全国各地的资助,不再担心交不起学费,在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顺利完成大学学业。”苏明娟说。
苏明娟的家乡位于金寨县梅山库区,距离金寨县希望小学20多公里。她是她村子里最远的一家人。她每天都要乘船离开库区去上学,然后步行一个小时才能到达张湾小学。当时她的家庭收入主要靠父亲在水库里钓虾,母亲养蚕。“我还会去山上摘栗子,卖补贴家用。”她说栗子扎了手,一只手被刺出血了。
如今,苏明娟是一位能干而优雅的职业女性,在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工作。她自己的公益事业也持续了20多年。
1997年,刚上初二的苏明娟将600元钱汇给宁夏的一个回族女孩,帮助她实现学习的梦想。2006年,她和海龙拍卖了照片版权,收益30多万元,帮助在西藏曲水县建了一所希望小学。从那以后,数百名藏族儿童已经能够学习。2018年,她成立了苏明娟学生援助基金会,以传达爱、温暖和希望。“大眼睛”成了窥探贫穷的窗口,阳光照耀进来,希望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
2000年,年仅15岁的邓磊以613分的成绩被中国科技大学初三班录取,成为全国第一个接受希望工程帮助的专科生。他说,他希望这个项目不仅能改变他自己的命运,还能改变他家人的命运。
父亲早逝,母亲拖着四个孩子艰难度日。为了收学费,四兄妹在山上收集干柴到林业站卖,家里的鸡蛋全部换成了钱。邓磊说他是个幸运的人。1996年,他成为希望工程的对象。
“1998年,我初中毕业,恰逢希望工程评选全国50名‘希望之星’。有幸入选浙江平阳某高中就读,生活费全免。”邓磊说,当时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
现在,36岁的邓磊是一家国有企业的经理。据他介绍,当年入选的50位“希望之星”现在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医院主治医师、知名企业家等。希望工程收获的是“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援助,更重要的是面对困难不屈服不放弃的精神,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勇气,知恩图报、助人为乐的公益情怀。”邓磊说。
这就是周玉梅所拥有的。出生于1984年的她,因为贫穷面临多次辍学。“11岁的暑假,因为交不起学费,去外面的餐厅洗碗挣钱。”她说:“开学后,学校打电话给我,让我回去,说有人要支持我,广东顺德的企业家。我当时很感动,回学校好好珍惜学习的日子。”但是她每天放学还是要去山上捡柴火,拉草药,到市场上卖,才能糊口。
上了中学后,由于家庭困难,她再次面临辍学。“当时一家五口挤在一个茅草屋里,我不好意思跟家里人提学费。”
这一次,她得到了一个好心人的帮助:一个来自江苏无锡的公务员,决定支持她,送去400元。“我不认识他,就给他写了一封信,说以后要好好学习,报答他。他回信说希望我以后有能力的时候好好学习,帮助别人。”周玉梅说。“他对我的影响很大,这也是我自己开始做公益的原因。”
2002年,高中毕业后,周玉梅独自去了上海工作。在工地上搬砖,在仓库里看货之后,周玉梅终于掉进了一家塑料制品公司。她从一线运营员到公司副总裁只用了八年时间。
下班后,她一有时间就召集大家参加公益活动。周末的时候,她经常带着上海的好人去金寨帮助当地的孩子,让他们结成帮扶对子。
2007年,在金寨的一个校友QQ群里,大家发起了一个给家乡孩子捐钱的倡议。23岁的周玉梅也捐出了他一生中的第一笔赠款:200元。
2015年,她放弃了在上海的高薪工作,毅然回到家乡金寨,加入安徽第一家希望公益服务中心。现在她的团队已经帮助了成千上万有家庭困难的孩子,并自己收养了一个女孩。“小时候,我常常坐在山上,看着远方,想着哪天能出去。现在我出去了,又回来了。”她说。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官网显示,截至2019年9月,国家希望工程共收到捐款152.29亿元,资助贫困家庭学生599.42万人,资助建设希望小学20195所。
让希望的波浪不断增长
“把希望工程作为余生的生命工程”,这是退休教师周火生到访金寨县希望小学后在日记里写下的话,此后的二十多年里,周火生先后百次来到金寨县希望小学,对这里的学生进行帮扶,还带动了一批爱心人士加入。“希望之火”30年来无止境。从捐钱捐物建学校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上学,到为农村教师提供培训帮助孩子“上学”,再到通过素质教育让孩子“学好”,随着传统慈善向现代公益的转变,公益也开始从“捐赠”走向“赋权”。
从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战略任务,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对贫困家庭学生的“两免一补”,到保障义务教育扶贫的“三保两保”...中国的教育政策不断完善,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新世纪,特别是国家全面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后,希望项目将资助对象扩大到高中和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将“救助”模式拓展为“救助-发展”模式。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希望工程以教育扶贫为重点,积极参与扶贫,推出了“希望工程以10万+行动帮助扶贫”,重点关注在“三区三州”等重点扶贫地区办了卡的贫困家庭学生。
希望工程实施之初,解决了非常困难家庭的孩子上学问题,弥补了经济不发达时代政府教育经费不足的困境。现在,随着政府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强和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的参与,捐赠学生的范围不断扩大,支持政策也越来越具有包容性。”金寨县希望小学现任校长江淮说。
在苏明娟和周玉梅看来,希望工程更像是一场广泛、持久、深入的公益意识启蒙。格桑花西部助学组织、苏明娟助学基金、昆山周火生希望工程志愿者协会、兴创公益基金会……更多的社会公益力量聚集在教育乃至更多的领域。
集沙为塔,积水为海。2019年,教育部宣布,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高等教育即将进入大众化阶段,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适龄青年可以接受高等教育。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改造新时期的希望工程,帮助新时期的教育事业,是致力于教育公益事业的人们共同面临的问题。
前不久,浙江兴创公益基金会执行理事蒲宏昌再次来到金寨县希望小学。这个四川人,从一年前接触公益开始,就成了大别山的老朋友。他和江淮总统谈了很久,计划挑选几个学习成绩优秀但家境不好的孩子参加北京第二批夏令营。最后一批留守儿童参观了北京故宫,吃了烤鸭,看到了山外的世界。"这一次,我们想让友谊持续更久."
如今,在一所希望小学,孩子们有机会通过学习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蒲宏昌等公益工作者也期待孩子们可以追求自己,实现自己的梦想,每个孩子都可以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
今年大二的杨紫涵(音译)坐在金寨县希望小学明亮的教室里,盯着教室里播放的动画视频。他刚从网上班回学校,还在适应返校上课的感觉。令他高兴的是,他又可以和同学一起在操场上跑步了。他希望书法、象棋等兴趣课程尽快恢复。
“小时候去的最远的地方是县城,现在学生的活动地图已经大大扩展了。山里的孩子也去过上海和北京,和城里的孩子一样有研究活动。”金寨县希望小学毕业回国任教的徐俊峰,眼看着母校拥有美术、音乐、体育、电脑等功能室,成立书法、美术、葫芦画、摄影、足球、篮球等兴趣小组,逐渐成长为校园网全覆盖、拥有“半班通”的现代化智慧校园。
“随着软硬件的后续,我希望小学的发展不会和城市学校有什么不同。”在金寨县希望小学的一个角落里,有一个希望工程的雕塑,蓝色的心形波浪托起一轮红日。校长江淮认为,希望的巨浪将继续在阳光下生长。
1.《中国第一所希望小学30岁了 还原事发经过及背后真相!》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第一所希望小学30岁了 还原事发经过及背后真相!》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032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