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的沈先生长期患有便血。他认为是痔疮引起的“正常现象”,从未想过就医。
三年前,沈先生的母亲因病住院。当时为了照顾母亲和工作,她饱受睡眠不足和身心疲惫之苦。有一次她大便,医生判断痔疮越来越严重,担心可能是肠道疾病。除了给他开药,她还安排了大肠钡剂X线检查。检查结果无异常,沈先生按时上药后症状好转不少。
故事还没有结束。去年沈先生大出血反复发作,这次伴有腹痛和大便形态明显改变(变稀变小,有时有透明粘液),但他认为两年前检查结果正常,没有家族史,也不在乎身体发出的警告。
直到他的一个同学得了和他一样症状的结直肠癌,他才警觉到情况严重,去医院做结肠镜检查。
医院结肠镜检查结果为恶性肿瘤,由于发现较晚,为第三期结直肠癌,即癌细胞转移至淋巴,5年生存率约40 ~ 50%。
切片病理检查报告
大便中的血不可低估,结肠镜检查是最可靠的
令人费解的是为什么之前没有检测到异常。医生判断三年前的大出血应该是肠道有息肉,可能是因为钡剂X线检查错误(浓度差或光照不好),影响了医生的解读。医生认为如果当时做结肠镜检查,可能会早发现,以免后期折腾。
很多痔疮患者,像沈先生,认为便血的症状只是旧病,“忍”而不求医。忽视出血也可能是结直肠癌的先兆。
几乎所有的消化内科医生都转而寻求痔疮的药物治疗,但没有改善。经过进一步检查,他们发现自己是结直肠癌患者。来自台湾的歌手杨烈第一次去医院时被误诊为痔疮,原因是大便带血和腹泻。她在第二家医院被诊断出患有结肠直肠癌。
病人很难判断,医生经常误诊。那么如何区分痔疮和大肠癌呢?
临床上一般以出血的颜色作为初步判断。痔疮出血颜色为鲜红色,是排便时用力挤压造成静脉出血所致;大肠癌的出血颜色为暗红色,是癌细胞入侵破坏正常组织所致。血液在肠内停留一段时间后随粪便排出。
粪便中不同颜色的血液表明不同的疾病
不过要小心,如果肿瘤位于肛门附近,也会发出鲜红色的血液,所以要看是否并发其他症状,如腹痛、腹泻、大便形态改变(变稀、缩小或不成形)、贫血等,最好赶紧就医检查。
发现得越早,存活率越高
肠癌可以尽早发现和治疗。除了对症状保持警惕,定期筛查是一种更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大肠癌90%以上是由于肉体的生长变化引起的,癌变过程大约需要5 ~ 10年。初期症状不明显,当患者发现异常时,大多处于第二、三甚至末期,所以早期筛查和息肉切除是避免癌症的重要防线。
但国内筛查率低,说明人们警惕性不高。2019年国内一项调查显示,50岁以上人群的筛查率只有20%。
结果发现结直肠癌已经来不及了。国家癌症中心对2019年新增病例进行分析,发现ⅱ期和ⅲ期患者比例超过53%,而早期结直肠癌检出率不到20%,低于美国的29%。
有哪些高危人群?
如果您有金枪鱼肚子,请小心:
国内最新调查发现,腰围(代谢综合征的一个指标)与肠癌密切相关。吞拿鱼肚子的人(腹型肥胖,其他地方瘦弱)患多发性肠息肉的风险是普通人的2-3倍。至于它们为什么相关,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50岁以上的人:
歌手杨烈、作家张晓风、导演杨德昌和香港艺术家钟楚红的丈夫朱家鼎都在50岁左右病倒了。
美国癌症学会建议一般公众50岁以后每年做一次大便隐血检查,每五年做一次乙状结肠镜或钡剂X线超声检查,每十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75%的结直肠癌患者没有家族史,因此早期检查尤为重要。
有家族史:
如果父母一方患了大肠癌,孩子患大肠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的2-4倍。如果父母双方都有,风险会增加3-6倍。
最近肠癌趋于年轻化,50岁以下的患者越来越多。因此,有家族史的患者应在40岁开始结肠镜检查。
有个人病史:
包括结肠直肠癌、慢性炎症性结肠炎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和腺瘤性息肉病。有结直肠癌病史者,复发率高达50%。最好三个月随访一次,两年后半年检查一次,五年后每年检查一次;对于患有腺瘤性康乃馨的患者,切除后每3年随访一次。至于慢性炎症性结肠炎患者,建议发病8年后开始筛查。
1.《云南性息 他以为只是普通的痔疮,没想到竟然是三期肠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云南性息 他以为只是普通的痔疮,没想到竟然是三期肠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1157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