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介绍信号完整性时,我们通常会说“当传输延迟大于信号上升时间的六分之一时,就需要考虑信号完整性的问题”,所以课本上会附有类似于此的图片,展示上升时间或传输延迟和反射:
一开始,陈骁说这段话时总是觉得很别扭。"我如何解释作为反射的信号完整性?"之后随着理论和实践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觉得“反思中有金屋,反思中有颜如玉”。作为信号,通过计算反射和串扰,我们得到了解决信号完整性难题的两个最关键的关键。小陈野希望能陪伴所有书友,让倒影更清晰。趁着围剿反思的机会,对反思系列进行修改补充,重新复习。
在试播集里,我们先梳理一下信号发展的心路历程。
当初我们还是几百K信号,上升时间几十纳秒。驱动阻抗超过十欧姆。没问题!不到半米的路线?没问题!多负载乱七八糟的拓扑?没问题!
(10ns上升时间,4次加载,最长加载距离为0.8m)
慢慢的,芯片技术越来越发达。有的时钟芯片明明只有几十兆,但上升时间不到纳秒。此时,一旦布线过长,即使是点对点传输,也会反射原来良好的信号,使接收端无法接收到正确的信号。
此时,人们应该考虑缩短路由距离或在链路中间添加一个重新驱动程序。
后来出现了像DDRx那样的几百兆甚至G信号,驱动端的阻抗不可能像你想的那么低,从17欧姆到34欧姆。如果不可能,则需要增加匹配电阻或降低传输线阻抗,以减少源端的反射,甚至增加ODT等。拓扑不是你想的那样。从T点到远程树,菊花链到飞跨,需要疏通末端的管道,加上上拉电阻。
后来出现了串行信号,其目标是实现超高速传输。我们可以用大功耗降低级别;如果损失较大,可以采用预加重均衡;相声大,我们可以拉开距离;如果源端和接收端的反射很大,让我们使发送端和接收端的阻抗与传输线相同:
现在的电子产品,从芯片设计到系统完成,都需要考虑反射的影响。很好的理解反射原理,对我们理解硬件设计很有帮助。
Ps:特别提醒,学习过程中要引入时间和长度的概念。
Ps:重发不真诚。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反射会淹没在上升时间里。
我们学习的时候,公式是二维的,没有增加时间的概念。所以,当源端低阻抗,端端高阻抗时,当发送端发出1V的阶跃信号时,我们通常看到的接收端波形是这样一个反弹图:
这张图中有两个关键时刻,一个是上升时间TR,一个是传输延迟TD。TR是什么?是信号从0到1的时间,肯定需要时间。在上图中,信号的上升时间为100ps,传输延迟为1ns。也就是说,第一个信号到达接收端的时间是1ns,但是信号达到1.6V的最高幅度的时间是1.1 ns。当第二反射波到达接收端时,是3n。
当我们的上升时间变成1ns,反射后的振幅能达到1.6V的最高值吗?显然是有可能的。我们的反弹图变成这样,信号第一次达到1.6V最高振幅的时间是2ns。
当我们的信号上升时间是2ns的时候?也有可能。但是如果信号的上升时间大于2ns,接收端的信号还能达到1.6V吗?从来没有,因为在3n,第二个反射波已经来了。因此,当信号的上升时间为3n时,反弹图变成这样:
注意箭头的位置,信号上升的斜率有明显变化,这是多个反射波叠加的结果。
当信号上升的时间稍微长一点?他不仅可以叠加第二反射波,还可以叠加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反射波。多次反射叠加后,几乎看不到反射现象。
在下文中,将对信号进行分解,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和解释这一现象。
-结束-
1.《反射 “反射”的心路历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反射 “反射”的心路历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fangchan/836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