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浮雕
▲旧建筑详图
▲石雕屏风墙
▲市场寿命
燕子墙
伸出水面的房子由木制支架支撑的木头/竹子房子,梯子向上
炮坝水塔数据图
日前,记者从渝中区有关部门了解到,位于通源门古镇城墙上的鼓楼巷,又增添了新的一幕。除了熟悉的吊脚楼,还可以看到不同身份的重庆人过去的房子是什么样子,学会听懂原来的重庆话。
重庆晚报-上游记者何浩毕克勤照片报道
鼓楼被日本飞机炸毁
现在渝中区的鼓楼巷是一条没有鼓楼的老巷,位于古城西边的山脊上,毗邻童渊门。
进入鼓楼巷有几种方式,其中一种是通过同源门城墙。
鼓楼巷和大多数老街巷一样,脚下是蜿蜒的石阶岭,顶上是一棵伞盖的黄阁树。
巷子不长,一直延伸到山顶。这是一座平坝。这里曾经是清军绿营的火枪训练场,叫高达,现在是居民休闲广场。
老巷子两边和巷子尽头的民居,大部分都是一些年代的老房子。
"古代重庆有两座鼓楼,一座在太平门,一座在这里."住在鼓楼巷的78岁老人陈先生告诉记者,据老人说,鼓楼巷里有一座鼓楼,原来叫鼓楼街,因为通元门塔上有一座鼓楼,可以报时。
记者在鼓楼巷文化长廊的介绍中找到了鼓楼消失的答案:鼓楼于1939年5月4日被日本侵略者炸毁;1982年,鼓楼街更名为鼓楼巷。
浮雕上的不同建筑
记者发现,随着渝中区古城墙遗址传统风貌的全面改善,这条百年老街也创造了一个关于老重庆的创意浮雕——重庆市第一条马路和最早的人力车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一百年前的重庆地图是什么样的?重庆富人和中产阶级的住房有什么特点?普通人常用的建材有哪些?这条老街的墙上有答案。
记者看到,在鼓楼巷一侧的普通墙上,展示着不同的建筑特色,主题是普通住宅、中产阶级和上层阶级住宅。青砖、青瓦、灰色塑料、石雕、陶罐和木条等材料构成了浮雕元素。
木条、青砖、灰瓦、石头、三石土是重庆常用的建筑材料。浮雕还融合了巴渝地区吊脚楼的独特风格,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
对于中产阶级来说,除了同样的木条、青砖、灰瓦外,还采用石雕、屏风墙、庭院设计。
在上层社会,用砖墙、石雕、木雕、屏风墙、高层住宅来代替木杠、青砖、灰瓦,不仅显示了他们的地位,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
在沿着鼓楼巷通往金堂街的墙上,正宗的重庆烟子浮雕景观成为一派景象,如“脏队”、“八巴子”、“丁丁猫”、“龙门阵”、“打岗摆”。
钞票上的水花
鼓楼巷曾经有个道观——五福宫,不能考。明代,曹学佺《四川名记》记载:“五福宫为城中最高处,俯瞰荷花,坐拥两江”。由此可以推断,明代有五福宫,是明清时期重庆古城的最高点,也是文人墨客登高望远吟诗的地方。
在清代,记者发现了许多有关五福宫的诗句,如清代巴县知府王二建《俯视五福宫》:“清都巍然于古重庆之巅,袖吹渝州千户之烟。两组彩虹盘一字水,千帆蚂蚁聚九船。几回破江山,无数云随日月悬。我靠着危险的酒吧频繁出入这个地方,雨就落到天上去了。”
据史料记载,五福宫经历了三盛三衰,最后一次消失是在民国时期。在20世纪40年代的旧地图上,没有五福宫的痕迹,原址上只标有“五福宫街”几个字。
虽然五福宫已不复存在,但鼓楼巷顶的高达上的水塔见证了重庆第一水厂的辉煌历史。民国《巴县志》记载,1926年,重庆商埠监察处监督潘文华提出设立自来水工程;1929年,重庆第一座自来水厂开始在高达兴建,并于1932年3月1日投产卖水,给市民用水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巍峨的大江坝水塔,具有西方建筑风格,曾是重庆的标志性建筑,甚至出现在纸币上。5元纸币发行于1938年,纸币上的图案是重庆自来水厂的水塔——高达的水塔。
1.《周末龙门阵 逛百年老巷 学重庆言子》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周末龙门阵 逛百年老巷 学重庆言子》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368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