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总是听到这样一句话:
“客观看待事物。”
在这方面,我们需要澄清-
世界之所以一直强调“客观”,只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理解“主观”是什么意思。
“主体性”,顾名思义,就是从“主”的角度去观察世界。
所以,
什么是“主”视角?
比如你和别人争论,站在“主”的角度,没有基于“他人”的额外“视角”。
换句话说,如果必须有他人的视角,那么这个视角必须这样运作——
“别人”通过你所有的觉察(和你站在同一个角度)看到你在和别人争论。
如果你还是不明白我在说什么,那么我可以换一种说法:
从“主人”的角度看,你是一个照镜子的人(主人),镜子里的“镜像”是别人(客人),而“镜像”不会知道自己在镜子里,只会认为自己是照镜子的“主人”。
“客观”只是一个事实,你才是“主”如果你对“主要”视角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你会发现以下事实——
“主体”视角必须客观地认识世界(即一个“客体”与“主体”的视角不同),世界才能真正存在。
换句话说,“客观”只是一个事实,我们不需要努力做到“客观”。
世界本身是颠倒的。当“意识”强调不要太“主观”的时候,其实并不是真的“主观”,其实是在强调:
如果人们思考“主”是什么,就会选择“杀主”。
换句话说,真正的“主人”一定不能浮出水面成为攻击的目标,因为当“我”不能“独立”时,“我”的一切行动都是为了“杀死主人”。
那么,什么是“主”?
你是主。
“主”必须不断地把“客”推到桌子上,才能把自己隐藏在未知的地方(包括自己)。换句话说,作为“主”,他一定不能对“客”说:我是“主”。
他必须告诉客人,客人是“主人”。
这是因为一旦客人认主为“主”,就会发生盲从。这时,主失去了对“主”视角的认知——
“主”对主视角的“觉察”被客所掩盖。
请注意,这里我们只是说“觉知”被掩盖了,而不是“主”视角本身被掩盖了。
换句话说,“主”的视角无时无刻不在,唯一的区别在于“主”能否意识到自己是主。
“主”视角,就是“智慧”本身如果你已经明白了上面的“比喻”,那么你应该明白——
一切,包括你面前的电子设备,本质上都是从你的角度去体验这个世界。
“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这并不是说世界是以你的身体为“主人”而创造的,而是实际上意味着你自己的身体与别人的身体没有什么不同。
换句话说,其实没有“你”的视角,没有“别人”的视角,只有“主”的视角。
而这个“主”的视角,就是你的“知与觉”本身。
“主”视角就像一面镜子,被“主”用来观察世间的“智慧”本身。
也就是说,没有人能获得一种额外的“智慧”来“解脱自己”,因为这种智慧本身就是他的“知与觉”。
“我想是的。”
没有人能通过这种“知行”去观察另一种“知行”。
在这一点上,我们会明白-
“主”并不是一个拥有“绝对权威”的独裁者,“主”才是“知、觉”背后的本体。
而这个本体就是所有灵魂的“共同生命”。
在一些宗教中,“主”被称为“父”、“法佛”、“道”。其实这些都是“主”的隐喻。
他们也把“主”的视角称为“子”、“报佛”、“神”。其实这些都是“智慧”的代名词。
请注意,没有一个“开悟的人”能比“你”懂得更多。这并不是说你的觉知很好,而是说只有当你意识到什么是“主”的时候,你才能看到真正的“开悟者”。
惠子对庄子说:“如果你不是鱼,你知道鱼的快乐吗?”
庄子回应道:“儿子不是我,我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当你理解了“大师”的视角,你就会明白——
这个世界上,从“客人”的角度观察你的“别人”并不多。所有的“客人”,包括你的身体,都只是你的错觉。
其实“你”是通过思考“客”的概念才体会到这个多彩的世界的。
1.《主视角 只要明白了“主”视角,就能开启“智慧”之门》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主视角 只要明白了“主”视角,就能开启“智慧”之门》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582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