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生眼中的焦虑和抑郁
李欣:我今天的话题是关于一个中医眼中的抑郁症。其实不只是抑郁症的问题,就像孔医生之前说的:中医不分学科。我们去看病,会先把症状、中医诊断、西医诊断放在一边。我们会如实的看这个人,看他的面部形态,或者看他的神、气、形三个部分。
无论是抑郁、焦虑、神经衰弱,还是人际关系敏感,这些问题在现代医学上都属于心身障碍,在中医上都属于精神病,或者说都处于“神与气”的层面。
中医的优势是从神、气的层面处理问题。即使已经达到西医所说的身体水平,我们还是会首先考虑有什么可以调整的。而抑郁症如精神病,更注重空气部分的调节。
从观察来看,容易得这种病的患者有三种。
第一类:气敏型
第一种比较常见,属于气敏型。这些人相貌和骨骼都很帅,肌肉没那么粗,皮肤干净。有的皮肤又嫩又薄。在年轻女性或儿童中,有一种透过皮肤看到血管的感觉。
这样的身体比较弱,没有那么有钱。如果上帝也很敏感,那么很容易被外界干扰。这种人,我们称之为高敏低稳。他可以接收周围的各种信息。对大多数人没有太大影响的地方,比如大超市、电影院,或者拥挤混乱的火车站,都会让他很不舒服,因为他身边有大量的信息,会对他产生影响。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气敏型,但属于高敏低稳型。
比如2006年我在上海,有一个新西兰病人,29岁的瑜伽老师,长得很漂亮。她每天都做瑜伽,是个素食主义者,并且非常小心地控制饮食。她很干净。她到上海后已经病了大约三个月了。她去上海几家大医院看病,做了各种检查。没有找到原因。最后医院诊断她是抑郁症或者焦虑症。
她属于敏感型,身体比较干净瘦弱,无法包容。她生活在西部一个安静干净的环境,人口密度小。上海常住人口2000多万,信息量太厚,太复杂,太不稳定,让她很难。
其实这种病人很容易调整,因为她的体型没有问题,气机只受干扰,无法停止。主要原因在上帝那一部分。在治疗上,首先是通过交流让她了解自己的本质、精神、形态、精神格局和现状;第二,使用了一些中药和针灸。
如果这种敏感的人,但是思维很强,或者意志很强,就会在身体,尤其是头部形成一些阻碍点。
我发现长期紧张的工作是战士型的,通常在头后的凤池、凤府、天竺形成一些紧绷的区域,头围、神庭、百会前面也有一些封闭的点。从我们传统的角度来看,他其实属于后天的野心。被利用后,他实际上阻断了人与外界的联系。这种人需要用百会,凤池,头卫打开。这些穴位会比我们学过的太冲,进得去的穴位效果更好。
第二类:身体重,野心强
人的形体、精神、精神都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都是这样的。比如有强烈志向的人,通常会厚一点,甚至有点阴。这是我想说的第二种人。
思维比较多,野心比较强,身材比较粗,这种人就是我们常说的。而第一种气敏型其实就是气胜形。所以第一类是阳过度,不能收,第二类是阴过度,不能开。
所以对于第一种类型的患者,我们用龙骨之类的药物进行封闭,而对于第二种类型的思维能力较强的较厚的人,除了用针打开头部的驻点之外,在医学上可以用风药。
第三类:意识丧失,伤害本质
第三种人,我们称之为精血不足,失志或伤志。他也可能处于第一类和第二类患者的中晚期,也就是发展到一定的时候,他的阴阳消耗的气血量差不多,空气消耗的差不多。
当一个人的精力和气血不足的时候,其实他的情绪、思维、甚至行动、社交都会处于低版本,就像电脑一样。
电脑里有各种各样的程序。当内存和空比较大,程序不冲突的时候,我们可以运行最高版本的软件,速度快,可以处理很多复杂的软件。但是,当内存不足时,我们会自动选择较低版本的程序,以避免崩溃。
我们每个人在大脑的思维活动和情绪过程中都有不同版本的程序。当一个人软弱的时候,他会自动选择较低的版本,所以会消极被动。
但是现代医学还是看不到这一点,只在行为、情绪、思维、认知上进行处理和调整,却没有看到后面——我们的神和气。所以这部分是中医非常有潜力的部分。
《黄帝内经》说,阴阳气血两虚的人不适合针灸,应该给他们吃一种甜的药。(“气血阴阳不足,勿用针,用甜药者也。”《黄帝内经·灵枢·致病脏腑病》)所以,我们可以根据他的阴阳气血状态,用疾病来治疗。
关于意识丧失的问题,有的是因为身体水平受损,慢性疾病获得,气血循环受阻而处于这样的状态。有的是气血不足。主要原因是我们的生活环境、教育和文化环境受到了太多“精神和意识”的阻碍。慢慢的,我们的“大摇大摆”状态被压制了,这个蓓蕾出不来了,一直关在水里。这也是一种野心的丧失。
我们这一代,70后是幸运的,50后和40后失去志向是很常见的。他们从小过得太苦,然后在青年和中年遭受各种运动和精神压抑,吃不饱饭。
这种情况造成的封闭能量,不仅会导致中老年人抑郁焦虑,还会引发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
在这一点上,中医和古典精神分析有相似之处,都是看背后的动力。这些心理和生理上的症状其实只是外在的表现,要看内在能量的哪些部分被抑制了,在什么水平上被抑制了。在这一点上,中医和西医心理学其实是可以趋同的。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这是近年来常见的情况:空中干扰。对于敏感的人来说,因为干扰而生病。最严重的被古人称为恶鬼病。比较轻,只是暂时被打扰,比如孩子和敏感人群,参加葬礼或者去医院,或者自己出去玩,路过坟墓或者不干净的地方,现在网上有很多恐怖片和恐怖信息。这几年我见过很多这样的病人。
这些干扰造成的问题在现有的西医心理咨询门诊无法识别,因此使用一般的抗抑郁药物或经典的心理分析方法并不十分有效。因为其实这部分不是医生能处理的水平。
这部分,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医,是不能接手的。不过我也遇到过一些中医,水平比较高,可以借鉴古代中医的建议,可以直接处理。
打破气机困局靠运动
主持人:李欣老师给我们讲了抑郁症,现在很常见。现在能提出什么意见和问题?
李信:今天我就来说说抑郁症。平时看到很多内科疾病。我的老师是儿科医生,所以儿科病人也占了很大一部分。我就是这样看待一切疾病的。看他的精神,精神,身材才是最重要的。
判断他的神是固定的还是不确定的,是散的还是聚的,是清的还是浊的,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如果一个病人的精神不稳定,分散,或者有点黏浊,即使只是感冒,也不容易治愈,你要小心,他可能会迅速恶化,或者变成其他疾病。
因为他在不确定的时候,很容易受到外界邪恶的攻击,因为他自身的气机格局混乱,思维混乱,日常生活、情感、意识很容易不走寻常路。所以即使去治疗,他的魔机和气机也未必能遵循“常道”。
对于抑郁症的治疗,除了上面提到的药物、针灸、深度沟通,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点。首先,锻炼是必要的。我会让病人跑。如果他不跑,治疗期会更长。运动可以从精神、精力、物质方面打破他原有的格局。
因为这种情绪病都是由于他的精神情绪,他的心机和气机都被困在一个小的格局里,我们医生要帮他打破这个格局,锻炼是很重要的方法。
尤其是第二类,如果你思想比较多,身体比较粗,气血比较重,一定要让他动起来,而且是比较大的运动量。对于第一种同时想太多的敏感人群,我会推荐他练太极,站在一堆上或者静静的坐着,可以帮助他恢复神智而不至于消耗太多。
滥用意志和意义是疾病的根源
问题:成功的人会孤独。他们会容易抑郁吗?比如一些媒体明星?
李信:成功的人不一定孤独,成功的人不一定抑郁。只是成功人士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
很多明星都属于一个气血充沛,精神、意志力、思维能力都很强的人。南老师说,一分精神引出一分事业。
这样的人背后有很大的支持,但我们这一代人在成长过程中,特别是体制内,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压制。我有些朋友也是媒体界的,可能有好题材但做不到,就算做了也不能公开。这是有限的阴影。
对于那些生命力太强,意志力、思维、判断力太强,对问题理解很深的人来说,如果没有太多的渠道可以表达,这种缺乏流动性的生命力就会给自己的身心带来压力,造成问题。
对于任何人来说,生活要尽可能的丰富多彩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生命力”的出口要多,视角要广,或者说一棵树的根系要尽可能的均匀分散。人和树差不多。他们很容易受到环境的限制,环境会把我们固定在某个部位,阻止你向某个方向发展。因为我们接受了一些“教育”,所以不敢往某个方向发展,比如因为身体不好,所以一定要做这个做那个,因为对未来有利,不然别人会给我们植入一些观念,导致我们的神和气血周转不均匀,圆运动不圆,细小的血管堵塞。
事实上,所有抑郁症患者不仅心脏有问题,身体和气机也有问题。身、心、意是一个整体,会出现在各个方面。但患者通常会带着最痛苦的症状去看医生,医生也只是基于他有限的理解给他下了一个定义。
所以中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气血是上帝的意志决定的。当我们的意志过于偏颇时,我们的气血就会发生偏差。当后天我们的意志过于强大,我们与生俱来的精神和灵魂就会受到影响。这是现代人抑郁焦虑的最大常见原因。
现代人生活得不自然,过于依赖自己头脑中的想法和想要达到的意志。从根本上说,无论是心理学的观点还是《黄帝内经》的观点,我们的志向和意图都是一套后天的程序,并不是原创的。
当你出生在中东时,你认为这是对的,那是错的。当你出生在朝鲜的时候,可能是不同的观点,当你出生在美国的时候,是另一种观点。所以我们原本神气血的均匀循环很容易被后天塑造,但是如果没有意识到,分离就会越来越大,这就是我们生病的根本原因。
医生只帮忙,真正的治疗要靠自己
问题:如果吃了西药,能减吗?怎么减少?
李欣:作为一名中医,遇到的患者大多是服用抗抑郁药有一段时间了,比如服用了三四年,就和五六种药物一起服用。我们可以在调整治疗的时候逐渐减少。
药物减量的节奏有几个原则。
第一,睡眠恢复正常。睡眠对精神疾病非常重要,因为睡眠意味着杨灿回归阴,也意味着身体的本能开始恢复正常。睡眠可以稳定,这是第一点。
二是心身障碍,如消化系统和排泄系统问题、出汗、头痛等症状基本得到控制。
第三,开始对自己有信心。
第四,开始重建对自己和生活的认识,开始行动。比如开始锻炼,早点睡觉,晚上九点以后不看电视电脑,不反复停留在现有的情绪思维反应模式,能够重新决定自己的选择。
有了这四点,就可以逐渐减少用药,最后就可以完全减少了。
所有的精神疾病其实都是他一生的总和。所以,如果只是大脑多巴胺的问题,那么服用一些药物来控制,在逻辑上是不合理的。他的生活有很多困难,有太多没有解决的问题,有太多没有完成的棋局,所以他没有说,没有做他应该做的事,没有阻止他应该做的事,失去了感情...这些问题导致他精神失常,气血不和,最后出现了各种身心症状。
所以,真正能解决这些问题的人,只有自己。重新认识自己,重新认识生活,重新开始调整。医生只是个帮手。当他愿意重新开始的时候,病就可以治好了。
该章选自李欣的《中医眼中的抑郁症》。转载请注明出处。
1.《李辛 李辛:一个中医眼中的焦虑和抑郁》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李辛 李辛:一个中医眼中的焦虑和抑郁》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1597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