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石叟】窦英泰:周恩来与晋城黄埔爱情

晋城,字射手,别号石书。1898年1月4日出生于浙江省青田县古镇的一个老知识分子家庭。1905年在唐伯真谦当老师,1906年进入考试小学。1913年考入位于丽水的浙江省立第11师范学校。1917年师范毕业后进入浙江省立体育专科学校继续学习。1918年考入保定军官学校第八期炮兵系。1920年7月,职业安全战爆发,军校中断。离开晋城学校南下,进入广东军第一师第三团,同年加入国民党。1921年保定军官学校复校后返校继续学习。1922年军校毕业后,前往晋城浙江军第三师第六团第三连任进修军官。

1924年,国民党决定在广州开设一所军官学校,即后来的黄埔军校,以培养后备人才。陈成由于远征勇猛,出席了孙中山,进入这所军校进行重点培养。周恩来今年秋天刚从欧洲返回广州,就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后,就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和晋城黄埔军校认识的。

陈诚非常崇拜周恩来,原因是他经常在学校杂志上读到署名尚宇的人写的文章。陈诚觉得读尚禹的文章能产生一种革命斗志。所以在晋城军校从多方面认出了尚宇那个人。晋城知道项羽军事政治总监周恩来的时候,主动要求和周恩来见面,两人以前见过。陈诚深受感动的是,有留法经验的周恩来平易近人、诚实,特别是周恩来的谈吐和超越普通人的见识,在刚接触时征服了陈诚。

周恩来进入黄埔军校不久,从其他人口那里了解到了晋城情况。对周恩来说:晋城个子矮,外貌普通,身体也不强,但他对军队独树一帜。当初陈成师范毕业后曾独自闯入日本,当时他的愿望是投身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但是考官看不到晋城的课,以他瘦瘦的身材为借口拒绝了他的申请。陈成不甘心回国后向保定军官学校投稿。周恩来在和陈诚谈论这件往事时,曾告诉过他。“如果你真的想成为军人,就要有不怕一切的毅力。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军人再也比不上晚清时期了。参加黄埔军校的学生今后至少要有高中文化水平。”

1925年2月,周恩来率领黄埔军校学生军参加了第一轮同情。晋城市当时军校的教军炮兵队第一系列上尉连长。在淡水战斗中,晋城炮兵接连表现英勇。进入面湖战斗阶段,晋城差点战死。6月回到晋城广州时,周恩来对他说。“听说你打得很好,一定要注意安全。”

1925年秋天,陈炯明再次袭击广州。周恩来与领导人参与了指挥第二轮同情。这时,陈成已经是第一军炮兵第二营少校大队队长了。在惠州战役和歼灭陈炯明反动势力的几次战斗中,陈诚们经常遇到参与前线指挥的周恩来。第二次同情结束后,晋升为晋城中校参谋,同年12月改任第63团上校团长。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周恩来离开了黄埔军校。

国共第二次合作、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陈诚、周恩来被邀请为副部长

1937年爆发了七七事变。不久,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1938年,晋城以武汉驻军总司令、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等身份驻扎武汉三镇。周恩来此时担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副部长。陈成在上海沦陷前,曾以第三战区左翼作战军总司令和第三战区战绩总司令的双重身份指挥过多次重大战役。淞沪战争结束后,晋城随国民党军撤到武汉。在此期间,蒋介石率领国民政府迁往重庆,但晋城仍留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和武汉。这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陈成想起了黄埔军校早年认识的周恩来,决定向政治部领导层发出邀请。经中共中央同意,周恩来获准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

周恩来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亲自领导了第三厅的工作。第三厅长是郭沫若,主要负责抗战宣传。负责武汉抗战宣传的大部分进步知识分子(如田汉、洪深等)都是由周恩来和郭沫若提名任命陈诚的人。周恩来和郭沫若领导第三厅期间,他们不仅有效地组织了日本反战同盟,还组织了与抗战有关的战地剧团。例如,当时在中南地区有影响力的下城剧社等,就是这期间最活跃的演出团体。陈诚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和政治部部长,但非常尊敬周恩来。晋城经常关注周恩来的食宿,并派遣周边警卫队负责周恩来的武汉安全。

凡周恩来公开露面时,陈诚通常陪同出席,有时在前线也要赶回来。比如政治部举行“总理纪念周”的时候,晋城当时在前线,每次听到他参加周恩来,都要从前线回到武汉。同样,如果是由陈诚主持的“总理纪念周”,周恩来也一定会参加会议。当时讲台上没有固定座位,只有主持人站在舞台上发表演讲,与会者一律站在台下聆听。周恩来、郭沫若等人站在第一排。《总理纪念周》具有唱国民党党歌后一致朗读《总理遗嘱》的固定意识,结束前要一致朗读国民党《党员十二守则》。

这种意识对共产党人来说有点强。但是当时是国共合作时期,周恩来只能用迟到或早退的方法尽力避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他每次参加纪念周,都要在读完《总理遗嘱》后才进来,站在第一排中间。但是迟到容易,早退有点难。但是周恩来仍然有办法解决这个难题。每当晋城演讲结束时,周恩来都会用举起手表的方式提醒舞台上的晋城们。如果看到陈成这个动作,请立即结束演讲,继续主持和朗诵别人

读《党员十二守则》。陈诚走下台后,陪同周恩来走出会场,然后又同车离开。陈诚这样做,主要是为周恩来考虑。如果陈诚当时没注意到周恩来抬腕看手表的动作,那么周恩来就会开口提醒陈诚说:辞修,时间差不多了。或者说:辞修,我们该到某某地方了。他这么一提醒,陈诚就会马上终止讲话,走下台来,两人一起走出会场。

1938年5月,世界学联代表团来到了战时的武汉,他们是为声援中国人民的抗战而来的。周恩来和陈诚对此十分重视。在周恩来和陈诚的主持号召下,武汉各界三次召开盛大欢迎集会。在其中的一次欢迎活动中,险些发生意外。那天,陈诚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的身份,与副部长周恩来、黄琪翔和第二厅厅长康泽、第三厅厅长郭沫若等,出席在汉口中山路由汉口商会主持的欢迎世界学联代表团大会。周恩来走上主席台,发表讲演,代表全中国人民对世界学联代表团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表示欢迎。同时也对国际友人热爱和平、反对侵略和支持中华民族抗战表示感谢。当周恩来在讲演中说世界人民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支持,将极大鼓舞中国人民把伟大的抗日战争坚持到底时,会场上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然而,当周恩来讲到中国当时的抗战形势,尤其是谈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抗战初期以首战平型关震惊世界的时候,会场上秩序大乱,一些人开始吹口哨或发出阵阵唏嘘声。

面对台下的骚动,周恩来神情冷峻,而坐在台下的陈诚则很紧张,担心那些人搅乱了周恩来的讲演。于是,陈诚向坐在一旁的副部长黄琪翔递了一个眼神,示意他出面制止。黄琪翔快步来到台上,他站在周恩来身边,挥手向台下大声说:“台下是什么人捣乱?现在全国人民都在团结抗战,你们怎么还敢在这里捣乱?不愿意听的,请马上都给我出去!”黄琪翔的讲话起到了震慑作用,刚才还骚动的会场立刻安静下来,周恩来得以继续讲演下去。当时虽然是国共合作期间,可是也有一些国民党的消极势力暗中作对,例如当时出任第二厅厅长的康泽,他本人就是主管“民众组训”工作的。此次集会发生这种意外,与康泽有着很大关系,然而康泽竟然对场上闹事不闻不问。如果不是陈诚派黄琪翔出面平息骚动,很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情况。

为解决南方各省红军游击队的改编问题,周恩来建议叶挺在适当的时候可向陈诚等国民党军政要人表示自己愿意领导这支部队

抗日战争爆发后,北伐名将叶挺离开寓居的澳门来到上海。国民党当局曾派陈诚等人去会见叶挺,想利用他在北伐战争中的威望,委任他担任国民党军的高官要职。但叶挺表示,自己不求高官厚禄,只求为抗战出力。

正在此时,中共代表周恩来来到上海。在潘汉年的安排下,周恩来与叶挺见了面。周恩来告诉叶挺,他正在与蒋介石谈判国共合作抗日的事,陕北主力红军改编的问题大体就绪后,下一步将谈判改编南方各省红军游击队的事。周恩来表示,考虑到叶挺或许是蒋介石能够接受的人选,因此希望他能够参与这支部队的改编,并出任改编后的领导人。周恩来建议叶挺,在适当的时候可向陈诚等国民党军政要人表示自己愿意领导这支部队,并通过他们争取蒋介石能尽早同意,以便使南方各省红军游击队尽快下山集中,开赴抗日前线。

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战火已直接烧到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蒋介石的对日态度有所转变,对南方各省红军游击队的改编也有所松动。为了后方安全,蒋介石迫切希望南方各省红军游击队下山集中开赴前线。此时的叶挺重上战场的愿望更加强烈,他找到了正在上海指挥作战的陈诚,表明自己愿意参加改编南方各省的红军游击队,而且建议将这批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继承铁军的光荣传统,尽快开赴前线对日作战。蒋介石迫于当时的战场形势,同时错误地估计了叶挺,以为叶挺能为其所用,在未征得中共中央同意的情况下,就急急忙忙地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铨叙厅正式通报,“任命叶挺为新编第四军军长”。叶挺没有料到蒋介石会如此快地任命自己为新四军军长,内心深感不安。由于此事还未来得及向中共中央汇报,并未得到中共中央的同意,为此,叶挺从上海来到南京与博古、叶剑英接洽。

11月3日,叶挺前往延安,向中共中央请示关于组建新四军等问题,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亲自为他主持召开了欢迎大会。毛泽东致欢迎词说:“我们今天为什么欢迎叶挺同志呢?因为他是大革命时期的北伐名将,因为他愿意担任我们的新四军军长,因为他赞成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所以我们欢迎他。”叶挺则表示:“今后一定遵照党所指示的道路走,在党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抗战到底。”11月9日,叶挺离开延安,12日到达武汉。11月13日,叶挺第一次以新四军军长的身份,向新闻界发表了谈话。随后,叶挺带着中共中央关于新四军改编的初步方案来到南京。11月21日,叶挺由叶剑英陪同,与蒋介石商谈改编事宜。蒋介石在新四军的隶属、编制、干部配备等问题上,均否定共产党的方案,并以延安所提新四军干部名单均为共产党员为由,挑拨叶挺与共产党的关系说:“你不是共产党,将来你有性命危险。”叶挺请拨军费,蒋介石不允。叶挺见蒋介石不以合作抗日为重,愤而向蒋介石提出辞职,蒋介石不得不在经费等问题上作出让步。11月下旬,叶挺由南京返回武汉,在汉口设立了新四军筹备处,为新四军的组建开始了艰苦不懈的努力。

皖南事变后,叶挺被羁押,周恩来多次寻找机会探视,陈诚也尽力给予方便

叶挺就任新四军军长后,往来于南京、武汉、延安之间,在国共两党之间折中疏通﹔利用与国民党军政要人的老关系,争取编制、经费、军械物资,交涉集结地点、开进路线﹔凭着以往的社会声望,四处奔走,多方联络,招兵买马,筹款购枪。叶挺还动员愿为抗战出力的国民党退役军官、无党派人士、医护工作者和文化人,参加新四军工作。擅长文墨的吴振邦,后来担任战地服务团团长的朱克靖,担任军医处处长的沉其震,都是追随叶挺来到新四军的。叶挺以其在香港、澳门和海外侨胞中的影响,广泛争取社会各界和侨胞的同情、支持,扩大了新四军在国内外的影响。其后,叶挺率领新四军健儿奋战在大江南北“整整打了两年多,大小1265战”,使新四军由初始的1万多人发展到10万人,为东进抗日,发展壮大,打开华中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叶挺曾被软禁在重庆歌乐山。陈诚在重庆见到叶挺,希望他能出任第六战区的副司令长官。可是,一心抗战并向往共产党的叶挺对此予以拒绝。

陈诚的旧部杨伯涛曾说:

陈诚素性好动,除勤劳治军之外,稍有暇时,即延揽名流,敬礼贤达。秉此一贯作风,陈认为叶挺将军是可以争取的对象,几次与叶恳谈,劝其附蒋,都遭到叶挺的拒绝。陈诚又向蒋汇报说,如果蒋能亲自召见,加以抚慰,可能使叶挺就范,蒋介石亦表同意。陈诚为了动叶以情,特派第六战区参谋长郭忏前往重庆劝叶,郭是保定军校六期学生,与叶挺素有交往。

1942年5月,郭忏至叶挺处说:“委员长极欲见兄一谈,特要我来迎候,请一道前往。”蒋介石见到叶挺时,先询问了叶在重庆休养的情况,又问及对皖南事变的看法和今后的打算。叶挺声明自己在皖南没错,请求释放在上饶集中营监禁的新四军干部,并恢复新四军这一支抗日部队,丝毫没有附蒋的态度。蒋、叶谈话,也没使叶挺有所转变。

1942年12月,陈诚为了打破这个僵局,遂报请蒋介石批准,最好将叶挺转移到恩施休养,得到蒋的许可。陈诚将这个决定告诉叶挺,陈诚的态度诚恳,叶挺慨然应允,借以解脱在重庆的禁锢生活。

当叶挺来到湖北恩施时,身在重庆的周恩来曾经多次寻找机会探视叶挺。1943年春天,有一批新闻记者将要前往恩施进行采访活动。于是,周恩来给陈诚写了一封亲笔信,交给一位名叫陆诒的记者。周恩来还叮嘱陆诒到了恩施以后,如何争取见到幽禁中的叶挺。

陈诚接到周恩来的信以后,马上按照周恩来的要求,准许陆诒面见叶挺。这在当时是要冒一定风险的,从这件事中也可以看出陈诚重感情的一面。

陈诚逝世,周恩来动情地说:陈辞修是爱国的人,他坚决反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

从1949年陈诚离开大陆到1965年陈诚在台湾病逝,周恩来始终关注着陈诚在台湾的情况。陈诚到台湾以后,曾就任过蒋介石的副手,出任过“副总统”和“行政院长”。

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一纲四目”的对台工作指示。“一纲”是:如果台湾可以回归祖国,其他一切问题都可以按蒋介石和陈诚的意见研究解决。“四目”是:一、台湾回归祖国以后,除外交问题必须要由中央决定之外,其余军政和人事安排可根据台湾方面的意见办理﹔二、台湾如果建设费用不足,中央财政可以下拨﹔三、台湾的社会变革可根据台湾方面的意见研究拟定并付诸实施﹔四、大陆和台湾均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的团结之事。

1963年,周恩来请来与陈诚有旧的国民党起义将领傅作义、张治中共同商议如何给陈诚写一封信,以便向陈诚转达毛泽东的几点指示。最后,傅作义、张治中两人以个人名义致函陈诚,期盼他能够顺应时代潮流,早日为海峡两岸的统一大业做出力所能及的工作。遗憾的是,就在傅作义、张治中两人的联名信送到台湾不久,陈诚身染重病。开始,陈诚只是严重腹泻,但很快被诊断为肝癌。

1965年2月下旬,陈诚的病情急转直下,国民党不得已在报上公布了陈诚的病况。3月3日清晨,陈诚终于从长久的昏迷之中清醒过来。他在床上依次把亲人打量一番,最后把目光投向了长子陈履安。此时,陈履安知道父亲的最后时刻为期不远,也明白父亲向他索要笔墨的意思。父亲显然要留下一份遗嘱!在场的陈家子女和医生护士,都悄悄退到屏风背后。当病房里只剩下长子陈履安时,陈诚才开始口授遗嘱:

一、希望同志们一心一德,在总裁领导之下,完成国民革命大业﹔

二、不要消极,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军民共此患难﹔

三、党存俱存,务求内部团结,前途大有可为。

这份言简意赅的遗嘱在陈诚去世以后公布出来,曾经引起一些人的质疑。因为在这份遗嘱中,陈诚竟然对当时流行的“反攻大陆”和“光复大陆”只字未提。究竟是陈诚病中的疏忽,还是他的成熟意见?不过,像陈诚这样一生处事谨慎、精明周到的政治人物,他亲口授人所记下的遗嘱,绝对是他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可诉诸纸面的。

陈诚当时病情严重,但是他的头脑是清醒的。对于退守台湾的国民党与隔海相望的共产党,陈诚显然有着自己的政治观点。陈诚病逝以后,台湾国民党当局在发表陈诚这份遗嘱之前,曾经征询过陈诚的夫人谭祥的意见:由于“陈副总统”的身份非同一般,所以他的遗嘱中不提“反共”和“反攻大陆”显然有违党国现在的宣传大计,最好对“陈副总统”的遗嘱进行一番修改才好!可是,谭祥知道,陈诚的遗嘱是他在生命最后时刻,经过深思熟虑后的肺腑之言。谭祥对前来官邸征询意见的官员表示:“辞修的遗嘱如果一定要发表,就只能按照他生前的口授原件,如果感到这样公布不合时宜,也可以不发表。不过要发表就只能如此了!”后来,有人把谭祥的这一意见向蒋介石作了报告,尽管蒋介石对陈诚的遗嘱有所保留,但他最后还是批准:“照原件发表公布!”周恩来获悉陈诚病逝的消息后,虽然没有在公开场合表示任何态度。但就在这一年的夏天,周恩来前往上海迎接从海外归来的李宗仁时,在虹桥机场候机厅休息室里,面对陈毅、叶剑英以及上海市委的陈丕显、曹荻秋和一些著名民主人士,即席讲了一段颇有深意的话。其中,周恩来就讲到几个月前在台湾病逝的陈诚。周恩来十分动情地说:“陈辞修是爱国的人,他坚决反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可惜他身体不好……他临终时留有遗嘱。台湾当局要修改发表,他夫人反对,说要动就不发表,要发表必须原文。”“陈辞修是爱国的人”,周恩来虽然只是一句话,却可为他们的黄埔情画上圆满的句号,同时也为陈诚盖棺论定了。

1.《【石叟】窦英泰:周恩来与晋城黄埔爱情》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石叟】窦英泰:周恩来与晋城黄埔爱情》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2952705.html

上一篇

【孙位】对美无言中国化

下一篇

【依样葫芦】#古代小故事#根据样品画葫芦

【石叟】清代双商贵石错误地欣赏了殷东路。

【石叟】清代双商贵石错误地欣赏了殷东路。

石叟相关介绍,文章长度:3太短了,请勿浪费资源...

【石叟】北京故宫博物院精品——铜、银史、石书、观音像。

  • 【石叟】北京故宫博物院精品——铜、银史、石书、观音像。
  • 【石叟】北京故宫博物院精品——铜、银史、石书、观音像。
  • 【石叟】北京故宫博物院精品——铜、银史、石书、观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