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汇集了我的心血,作为一个新会小青柑茶的从业者,我希望无偿的分享我这几年来全部关于小青柑的信息和知识,发出这小小的声音,用这小小的力量,让您能真正理解什么是新会小青柑,也借此机会挽救一下小青柑的声誉同市场。如果您觉得好,请您多多转发,在这里先谢过。

昨日看到一家非新会产区商家的小青柑图片描述,有些生气,晚上在床上辗转反复睡不着。之前读者应该读过我写的“小青柑已死,死在我们自己手里”,看过这篇而我在里面的确是讲过小青柑市场正在逐渐消亡,但是忽略了其真实的原因。

让人更气愤的是,还看了一个帖,同样是跟这商家同一个省份的茶大V写的“小青柑不行了,普洱茶还能走多远”这一文章里,竟然讲出,小青柑从原来的偏安于广东一隅的一个小众保健茶,变成现在有知名度的代表,他们那籍茶商的推动,宣传了新会,功不可没。竟然还是货说功过相抵,当互不亏欠了。看到这话,本人气得更厉害了,我做个不恰当的比喻,这就好比我们做的新会小青柑是10元一颗,你用苦桔子做的小青柑,样子长得差不多,也叫新会小青柑卖1元1颗,然后放一个平台,你低价倾销,所有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全部都吃到了苦桔味的小青柑。时间一长,而现在本来大江南北原本想喝小青柑的人却吃到了苦桔子,然后就认为新会的小青柑就是苦桔味的,时间一长,口碑一传,新会的小青柑是苦桔做的一样难吃。现在我们新会茶商去推荐小青柑给别人,别人说,别家的苦桔味小青柑才80,你的苦桔味小青柑竟然卖三四百,这样下去,小青柑市场急转直下,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到我老家茶叶市场,前年刚出来的时候火得一塌糊涂卖1500-2000元 一斤,现在各店都没得卖,市场硬塞都没人要,因为小青柑的名声已经挂了。这,你们X籍茶商,功不可没。

而真正用心种柑的人,用心做茶的人,真正的新会小青柑根本没有给人品尝到是什么滋味,就已经灌上了苦桔的恶名。这样的宣传,跟诽谤有什么区别,山寨伪劣产品冒充正品还是为正品宣传?这种观点本人非常,苹果公司会让华强北苹果做山寨货的人帮他宣传他的品牌和产品吗?不就是为了快钱,利润吗;这道理完全站不住脚。

真实的原因,大家请接着看下面写的一些东西,我想,聪明的朋友们会自己找到答案。

请看一下这商家的宣传图,真正懂小青柑的人看了会不会觉得好笑,简直是贼喊捉贼:

史上最无良的对比图

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柑,什么是桔。也许大多数茶友都不是很清楚,我们可以看看它们的定义描述。

1,柑果实比较大,近于球形,皮香足,色泽鲜艳,肉质脆嫩,汁多,皮较厚实而油分多。为芸香科植物柑科。而小青柑属于其未成熟果实,颜色为青色,成熟后为青黄色,最后变橙色。一年一季,7-12月为采摘期。英文叫Tangerine.

2,桔果实比较小,体型扁,果皮从小到达都是橙红,朱红或者橙黄,皮薄而宽松,油份稀少,海绵层薄,质韧,容易剥离,有7~11瓣果肉。橘味甜或酸,种子呈尖细状,不耐贮藏。一年四季都有生长采摘,这也是为何福建青桔或者红桔可以一年四季都可以生产柑普茶的原因。英文叫Orange.

那么下面这个柑普茶对比图,大家可以看的出哪个是柑,哪个是桔吗?

我想,看过了定义的朋友应该可以很快得出结论吧,从看,就能看得出来,平时我们吃的桔子一般是扁扁的,而柑是圆圆的,而大家也可以看到,柑的油孔同桔的孔有什么区别。这会直接影响到柑皮泡茶的口感,后面我会细说给大家。

1,外观:

而新鲜的小青柑,摘下来会是这样的:

外观大家能看到,它是绿油油,圆滚滚的,而且还有一些伤疤。这里,干货来了:因为新会7-9月这里常年台风,而台风会让这些倔强的青柑们在狂风暴雨中不停摇曳,很多青柑会被柑树的树枝所刮伤,留下这些印记。所以,如果您买到一罐所谓正宗的小青柑,如果所有的小青柑一条印记都没有的,很难说这是产于新会的。当然也没有绝对,但是这绝对是一条新会柑的评判标准之一。

而桔子:

桔子

这做出来,也叫小青柑?OK, 忍住忍住,不喷。

2,厚度

第二个判定柑或者桔就是柑的厚度,同样柑的厚度是比桔要厚不少的,至少有2.2mm厚,而泡完小青柑的厚度同样非常肥润。

小青柑切开面(可清晰看到厚度)

泡开之后的厚度,会更厚实一点

当然,也不绝对,比如圈枝柑的皮会薄一点,外表也会光滑一点,晒出来的皮也会薄一点,光滑一点,但是这丝毫不会影响其挥发油的含量。

这里顺带放一张图,解释一下圈枝柑同驳枝柑的区别。

圈枝

驳枝

其实驳枝柑就是用圈枝柑的分支去在柠檬枝嫁接而成,而驳枝柑的产量一般是圈枝柑的4-5倍,所以圈枝柑一般价格会更贵一些。而晒出的陈皮也会更珍贵一点,但是因为其产量少,而小青柑制品品质差别并不大(不过如果是晒制陈皮来说,圈枝柑的陈皮药用价值更高,后期陈化效果更好)

而桔子的厚度通常比较薄,当然也不是越厚越好,比如橙子皮的厚度更厚,但是问题是,桔子皮本身就很苦。而橙子皮更苦,所以到今天也没有人用橙子做小青柑。但是新会产区种植的柑,的确没什么苦味,,这也是新会小青柑在口感上第一能被大众在口感上接受的原因。因为新会柑在新会土地上的出品的确是甜香可人,而其原因,后面我会再详细解释。

那么接下来,就开始讲今天的重点了。成品小青柑如何甄别呢?

我来告诉大家,它可通过观,闻,刮,吃,泡五种方法鉴别

1,观:首先正宗的新会小青新会,包括外面所说的核心产区茶坑,天马,东甲,天禄,梅江以及谭江外双水,司前,大泽,南坦等产区,这些属于银洲湖海水倒灌咸水淡水浸润之地,非其它广东省外地产区可比拟,更不用说出广东省外的产地。正宗新会柑质硬皮厚、色泽均匀,油包饱满清晰,毛孔细腻韧性好;假冒小青柑通常皮质稀软毛孔粗,柑油包细小,用手一扯就烂。

正宗生晒梅江小青柑

我们先从桔和柑的区别来看。当然是小青柑的成品,当然从看鲜果已经教过大家了。其实从肉眼就很容易看出来,成品小青柑里面,桔子是扁扁的,柑是圆圆的。

桔普茶图片:(青桔)

有的不法商家更加过分,连青桔都不用,直接用红桔。

众所周知,如果桔子皮能有新会小青柑的功效,那我们的老祖宗早就开始制作桔子陈皮了。所以,桔子皮制茶从药用和口感两方面,都没有任何品饮价值和收藏意义。而且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太苦,太苦,太苦了!

真正的小青柑图片:

五,泡

可以看一看冲泡的观感。我估计不用多想你都会明白差别在哪。

低温烘焙小青柑冲泡观感

生晒型小青柑冲泡观感

可以看出真正小青柑的油包非常清晰有轮廓,果皮非常厚实。

不过,第一款是青色,也就是低烘的,真正的生晒泡出来是后面那款。后面会再详尽解释。

而假冒的小青柑冲泡观感就比较悲剧了。

不仅柑差,普洱茶叶更差,汤色浑浊,全是渣渣,苦涩麻口。某宝非原产地发货的大多如此。

干货又来了,再教你一个简单的方法,看盖子。

小青柑的盖子因为柑皮厚实,往往有一层非常明显的白厚边,而桔子或者其他地方的青桔或者假冒的青柑是肯定没有的。很多瓢还是黄色或者橙色的。均为伪造产品。

小青柑从外表看能看到有无数细小而凹入的油室;内表面淡黄白色,海绵状,并有短线状的维管束(橘络)痕,以及大小不一无数深色油包孔。果蒂处较密,干燥后质脆,断面不平。甚至有隆起,气芳香,而还有一个可能大家不能太接受的地方,就是小青柑越难看,可能越正宗。越是皮光滑,颜色均匀,可能就是伪劣产品。当然,还有一个白霜的问题,后面的章节会详细讲到。

,2,闻:真品新会柑皮有特有的自然香味,而且非常浓郁.这和新会产地水质有关(谭江,三江咸淡水交汇处冲积平原)如果刮或者巧立捏碎开小青柑壳,会有一股非常独特的香气,而真正蒸青和低温半生晒(生晒时间多于低温烘焙时间)小青柑也是同陈皮一样可以刮出柑油的。所以,买到真正生晒型小青柑,自己再经常用余晖晒一下,放置玻璃罐中。每天早上闻一闻,香气扑鼻,神清气爽。

3,吃:

折一点皮用牙咬碎,真品新会小青柑皮有回甘回香,微甜微涩,而伪者通常酸涩严重,起粉,麻痹,口感差,无回味,后味具有浓重的苦涩.,

4,泡:

小青柑的汤底一定是清亮的,即使是很次的普洱茶,头几泡也会是清亮的,因为其实头几泡若不浇注茶孔是很难泡到小青柑里面的茶叶的。如果头几泡就很浑浊,那就肯定是假的。

泡开一个小青柑,应该五米内就应该闻到新会小青柑特殊的柑香味,甚至是一种花香味。而假冒的只有桔子味甚至没有味,以前我还在云南普洱喝过一次第一泡是小青柑的味道,后面就变成柑普味道的高级假货,这样让人防不胜防。

真正的新会产区小青柑(梅江,天马,天禄,东甲,西甲,茶坑,以及稍外围的南坦,大泽,司前等)在盖碗中进行整颗冲泡,最多可以冲泡70泡以上。而穿孔,掰碎,裂壳或者外地产区的广西柑等只能坚持到10泡,而且后味影响很大,酸,涩,麻,苦,难以为继。工艺较差或者广西,福建,浙江,云南的桔子,在第三泡可能就无法继续饮用下去。

正宗小青柑入口舒适无异杂味。融合度好。入口舒适,果香悠然,清爽醇滑,香甜甘润,滋味协调,余味悠长,但是出味稍慢,一般您可以看看柑有没有泡开,油孔有没有泡涨,一般泡大了,就是融合度最好的时候。而假冒小青柑入口杂味异味较重,柑香不足单调,口感稀薄寡淡,苦涩有杂味,口腔感觉干涩,余味短促而无回甘,总体不协调。但是一般烘焙类型,出味快,但是仅仅2-3泡就几乎没有什么品饮价值可言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很多外地小青柑跟我们新会的小青柑长得一样,但是泡出来的味道大相径庭呢?有大批因为觉得新会产地贵,将新会柑的柑苗运到广西或者其他地方去种。种出来的小青柑观感同成品都差不多,但是仔细看还是有所分别,但是对于没有这方面常识的消费者来说,的确太难区分了。

广西新会柑同新会产新会柑的区别

其实从外观包括香气,的确非常很难区分。外观的油孔外地新会柑会少一些,但是同圈枝柑十分相像。但是如果将他们泡起来一比,就十分容易分别开了,因为新会属于银洲湖海水倒灌三江汇流咸水淡水浸润之地,其冲积平原土质有非常多的人工不能合成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这种土质种出的新会柑其挥发油,川陈皮素以及黄酮类化合等活性物质是其他产区的好几倍甚至几十倍,新会产区挥发油的含量为3.5%,而核心产区塞口围附近的柑能达到3.8%和4%。而非新会产区的陈皮挥发油的含量只有0.9%。而其中主要成分为右旋柠檬烯、柠檬醛,还含有川皮酮、橙皮甙、肌醇、维生素Bx全部几乎减半甚至只有原来的1/4,所以其香甜度耐泡度也相应降低,而相应因为地理位置甚至天气和温度湿度的不同,种植出来的外地种新会柑普遍口感酸涩苦痹,而核心产区的陈皮同小青柑我曾经试过5个核心产区的小青柑,那个味道永远是甘甜润喉的。

这就好像发过波尔多是世界公认的葡萄酒AOC法定产区,其葡萄品种比如赤霞珠,我们山东烟台也有引进果苗种植,而为什么味道有云泥之别而葡萄酒也不能像法国那样出口到各地还能并且驰名世界。其根本原因也是水土,天气,土壤酸碱度,种植方法等很多因素,同样比如说武汉的洪山菜薹,南丰桔,库尔勒香梨,普洱茶这些地域标志型的产品都是没办法离开产地而独立种植生产的。

这也是为什么新会柑同新会陈皮也是中华人民过共和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两个柑同时杀青之后,新会产新会柑同广西产新会柑的区别

广西产新会柑同新会产新会柑杀青之后的区别

那么如果更好的辨别市场上这些产品哪些好呢,当然第一个要看品牌,第二个看产地,第三个看价格。真正的小青柑的价格,即使是二三线的小青柑,应该都是至少300元一斤往上走的。

这里我有写过一篇“小青柑多少钱购买合适“有详细介绍,这里不一一赘述。

5,工艺

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家辨别好坏真假,我将市场上的多数的小青柑茶(一共四种)从好到坏全部放在这里任君品鉴。

先来张全家福:

第一种,半生晒,这也是新会最开始,也是最普遍的品种,不过如今已经很少有人做了。

能做这种最接近生晒的小青柑的商家,一定会选用比较地道的普洱,因为采用如此复杂工艺制作小青柑的商家,一定不会吝啬茶叶的选择,而且一般都会全部人手工挖果,加工半生晒时间很长,而且十分费人工,根据柑普茶行业调查,小青柑半生晒的平均加工费就达到60-70元一斤上下,它这种做法就是为了保证小青柑的口感,好的工艺配好柑,当然也要配好茶,像名山头的勐海茶,澜沧景迈茶等。

小青柑青中带黄,或者一面青一面黄,证明是高温杀青(有高温短时烘青同蒸青两种)之后,然后再生晒到干,这一点非常重要,很多不法商家晒半天就叫半生晒,真正意义的半生晒应该是杀青后晒到干为止,充分让柑内的挥发油变成黄酮类物质。很多人晒半天就直接放炉子里烘干,实际上同高温烘焙或者纯低温烘焙没什么区别,而看他的颜色非常容易看,就是青色的。

生晒的时间多过烘焙的时间,所以晒的久的那一面呈暗青色,阳光生晒略为不足的那一面为金黄色。

制作过程一系列除了短暂的杀青和机器代劳之外,其他全由人工去制作,生晒需要在阳光下把柑皮里面的水份挥发掉把药用价值最好的保留在里面。如果天气又问题,会非常影响制作流程工艺,如果晒的不干,也有发霉的风险。生晒时间最少为8天至15天,可见生晒的价值好在哪里,如果说能有十多天是晴朗的天气,才能制作一个完全合格的半生晒型小青柑。

这种半生晒的小青柑,前三个月都是能刮出油的,过了冬天就不会了,但是很少会起白霜(柑油晶)。

干货:不是做出来的小青柑就放箱子里就能继续陈化,必须还要继续晒。而最地道的包装就是白棉纸,让空气和阳光能充分接触让它继续陈化。如果您手上拿到的货,白棉纸已经有黄色,恭喜您,这是挥发油陈化黄酮后溢在白棉纸的表现,这证明这颗小青柑不止正宗,而且挥发油正在转变黄酮,正在陈化转变,口感和香度会进一步提升。

白棉纸转黄

白棉纸同金丝棉纸的区别

而金丝棉纸,金纸,会阻碍陈化,是不地道的包装方式,一般这种包装,基本上不会是半生晒或者全生晒的小青柑。

半生晒小青柑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因为半生晒的还保存着一定的挥发油,它会像陈皮一样越陈越香,但是因为杀青同烘焙后它是继续通过生晒而变干的,所以它会有如同新会陈皮同样的陈化周期。意思是,它会像陈皮那样继续陈化,越陈越香,到六年左右会出药香,价格会有很大幅度增值空间。

全生晒小青柑,我提一下,因为新会陈皮的原因,若要最佳的口感至少生晒陈化三年后再品饮,全生晒小青柑的样子很接近高温烘焙的小青柑,几乎是全黑黑的。所以,几乎没有人做全生晒小青柑,一个是时间太长,第二个颜值太低,第三很难短期变成人民币。但是,据说喝过的人都说入口即化,香甜怡人,好过文中刚才所有的小青柑。它和陈皮一样自然陈化,就肯定有升值和收藏的价值。所以,建议想喝全生晒的同好最好自己DIY制作会比较好。这种小青柑,若是核心产区,好的熟普,收藏价值不可估量。全生晒的小青柑,最好连白棉纸都不要包,让他充分接触空气像陈皮一样陈化,如果是圈枝就更棒了,放上三年,估值的确是能千元一斤以上。

全生晒缝线型圈枝小青柑

第二种:中低温烘焙。

这一种,也是新会或者外地相当一部分商家所采用的技术,其好处在于除了人工采摘柑果之外,其它一系列工序都是可以使用机器去制作完成,甚至机器挖果,中温需时短,低温需时长,所以中温烘焙居多。

最常见的低温烘焙

当然全低温烘焙的加工厂和商家也不少,因为低温烘焙非常接近半生晒的口感(但是入口烘味严重,存放时间长会走味)。而且时间比半生晒短,所以有相当想快些做货大市场的商家最喜欢这种方式。

使用低温烘焙的商家往往会采用一般的茶料来做,因为为了节约成本,几十元的茶底配上几十元工时费加上几十元柑,然后后期成本全部拿来做广告宣传,品牌策划,P4P等。某宝某东店的产品都以此居多。

完全由机器低温烘干的小青柑柑皮绝对是青色的,几乎没有黄色同青黑色,柑皮厚,也是小青柑里面最好看的,就是美美的青绿色,这个颜值也就是让大家提到小青柑最容易接受的样子。但是品饮和后期陈化价值,的确是不及全半生晒的小青柑。我喝过无数过了一年的低温烘焙小青柑,我个人感觉后期陈化微乎其微几乎为零,没有晒过,几乎就没有转化。

这时候,我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低温烘焙的小青柑非常容易起白霜的原因,起白霜需要2个必要条件,

第一个,新会柑有挥发油才会有白霜,因为它的甘露醇果糖和挥发油经高温杀青同中低温烘焙从柑皮溢出,经过冬天温度陡然下降,柑油凝固结霜,成为无定型微晶聚合物,俗称“柑油晶”。这层白霜也称为柑油晶同柿子冬天起的糖霜是同样的凝结方式。

第二个,就是湿度问题,只有未完全干透的小青柑再用低温烘焙完全烘干才会容易起霜。

不过大家喝了那么多小青柑了,也知道真正的半生晒,全生晒的小青柑是没有白霜的,那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第一个原因,有白霜的小青柑高温杀青时间过长,果糖果油溢出过多,加上天气陡然降温,然后迅速成为白霜。

第二个,由于低温烘焙时间不足,果不够干,其柑油在小青柑上没有完全干燥并陈化成黄酮类物质,到了冬天也会凝固成霜。

第三个,就是生晒的作用对白霜的抑制作用其实是很大的。通过生晒,使其长期暴露于空气中,茶枝柑果皮中的精油和果糖成分挥发得更快,在持续的生晒干燥过程中,挥发油会逐渐转化成其他物质,因为有研究表明柑皮陈化过程,挥发油呈现降低的趋势,而黄酮类物质呈现升高的趋势。当外面溢出的油没有了,完全干燥了,那自然就在冬天不会凝固成白霜了。

第四个,所有的商家宣传的白霜,其实就是挥发油的结晶。那问题就来了,如果挥发油都溢出来了,那么谁再去转化成黄酮物质? 烤熟了的香味就是挥发油的香味,它还有小青柑的药用价值吗?某些品牌宣传的,起白霜才好,白霜才是最正宗的,而绝大部分白霜的当时烘好的时候有香味,到了冬天就全走味了,泡起寡然无味。那,白霜真的是好吗?

第五个,用柠檬,橙低温烘焙,到冬天出霜比小青柑还要多的多。那么他们是不是比新会小青柑更正宗?

原来消费者觉得是发霉(的确不是发霉),但是花重金将它白霜柑包装成正宗小青柑,这就有点不厚道了。我也希望白霜柑的卖家不要骂我,继续干这事跟外地柑冒充新会柑有何分别?时间一长,还是新会柑自己买单。普洱茶同样也是这样炒山头炒死的,快钱对于消费者来说都只是一次性生意,坏了一次口碑,后面就只能花广告费让另一个消费者买单了。这样持续行业迟早也快玩完了,我们都是一条船上的蚱蜢。我一家之言,小小力量,何德何能,不敢跟这些大鳄PK,我只是让看到这个文章的消费者相信我的话,能购买的时候理性一点,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做人,要有底线!做人,要有良知!

白霜好不好,大家看了文章,自己思考,反正我是一颗白霜也不会卖的。当然,也不要听我一家之言,多听多想,兼听则明。

第三种:高温烘焙型

高温烘焙是全机器制作,需时短,效率快,人工成本最低,品饮价值当然也更低。

这种小青柑一般成本很低,可以把利润提得最高,一般这么贪心的人,肯定不会有什么好茶叶,我打开的2个小青柑样子全是黑乎乎的,里面全是碎渣茶。并且,烘糊烘坏的极多。因为急功近利和浮躁。为了提高产量,甚至七八月份24小时满负荷工作,这样的小青柑。完全是为了赚快钱而滥造的快消品。而且高温烘焙完全蒸发了柑油,闻着香,喝着不香,没有任何陈化价值。

高温烘焙完全不用理会天气,也不容易起白霜。同大部分大红柑柑普茶一样,绝大部分柑果皮中的油包破裂,油脂被蒸发,闻起来香气宜人,喝起来却没有味道,只有强烈的烘味,药用功效不明显,无收藏价值,时间放得越长味道越淡,渐渐失去了它带来的味道及口感。其实,我个人认为这也是柑普茶不生晒采用烘焙,造成全新会大红柑柑普茶滞销的根本原因。

这样的商家,肯定不会使用新会核心产区的柑果。能使用新会柑的,都已经算良心了。不过据说有很多把新会的茶枝柑放在广西或者外地去种,结果的时候再拉回新会加工制作,然后从新会再发货。所以说,消费者若是不懂得完整的辨别能力,绝对是防不胜防。

第四种:桔子高温烘焙型 (不说了,直接垫底)

我就不说是什么了。反正大家肯定能辨别出来是什么了。而且里面的普洱茶,能比高温烘焙所使用的茶下限更低。连渣都不能叫了,泡起来只有苦味,满口渣,什么茶味都没有。

桔子的一定是高温烘焙的,因为半生晒或者低温都没有意义。皮极薄,轻轻一捏碎成一片片的,闻起来就只有那种烘糊的桔子味。喝多了桔子,绝对上火,而真正的小青柑是凉的,是下火的。

外面直接叫桔普茶的,那都是良心了。至少说了实话。

没有良心的商家,到了小青柑的生产季节,从外地拉桔子过来新会再销售给外地,冒充新会小青柑,不在少数,中国人辛辛苦苦赚的血汗钱,就这样白白浪费在假冒伪劣品上,令人气愤。

桔子页面,做的好看的,可以回到文章开头欣赏一下。但是如果要喝,奉劝最好不要,有很大的食品安全问题,农残,制茶环境差,茶底差,桔子上火,卫生条件差等很多问题。这种三无产品拿去检测,一检一个准。

洋洋洒洒,九千多个字,真是痛快,把我心中所有的郁闷全部倾诉出来了。

当然这些知识,见解,全是我个人潜心专研的见解同观点,当然也揭露了一些行业黑幕。我非常明白这篇文章会给我带来很多很多压力,谩骂和攻击;但是我还是为了让垂死的新会小青柑能破釜沉舟一次,重新正名,这是值得的。再此不仅希望我们消费者能借此文能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也能让商家能专注做正宗的原产地货,做出精品茶,迈向世界。还有更希望政府能出台政策,真正落实地域标志性产品的行业标准,保护新会陈皮同来之不易的中华传承文化。

最后,还是写给那位X籍大V的话,小青柑并不是偏安于广东一隅的一个小众保健果茶,它的背后,是自宋朝年间就开始风靡世界的中华瑰宝的新会广陈皮。

请大家,多多转发,代代相传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人人都成为小青柑专家。

作者 - 梅江小青 - Joe Lau

1.《普洱茶小青柑怎么区分好坏》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普洱茶小青柑怎么区分好坏》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221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