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湖龙井(扁茶类)

龙井是中国十大名茶之首。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周围及附近茶区,但以杭州西湖乡狮峰、梅坞、龙井村等地所产为佳。因该品种茶芽叶细小,采摘匀嫩,做工精细,品质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名扬中外。我国政府常选作外交礼茶,招待国宾,馈赠友好。在世界优质食品评比中曾荣获金奖,为国争光。

现在西湖龙井分为狮峰、梅坞和西湖三个花色品种,由于产地稍有不同,品质也略有差异。例如狮峰龙井,色泽黄绿显糙米色,香高持久,滋味醇厚,列为龙井“极品”,品质最好。梅坞龙井,扁平挺秀,色泽绿润,滋味鲜爽,汤色黄绿明亮,品质略逊于狮峰,但产量多,品质稳定。西湖龙井是龙井大宗产品,外形扁平光滑,色泽绿润,香气鲜嫩,叶底嫩匀成朵。近年来,在杭州市郊县也在发展龙井茶生产,但品质较差,统称杭州龙井和浙江龙井等,各种龙井依芽叶嫩度和品质优次分级,4月初至5月上旬采制的多为特级和1~3级。

龙井茶青锅

(1)采摘。龙井对鲜叶品质要求严格,采摘标准依茶叶等级而异。一般特级采一芽一叶初展,一级采一芽一叶开展;特级茶芽长于叶,长度在3厘米以下;二级茶芽等于叶,长不超过3.5厘米;芽短于叶的原料只作低级龙井。采摘实行分批、及时、留鱼叶的制度;4月初至5月初采春茶;约占全年产量的50%,夏、秋茶只作炒青原料,一般不制“龙井”茶。采回的鲜叶应及时摊放于室内,厚度为1千克/米2,摊叶时间3~12小时,摊至鲜叶含水70%左右。

鲜叶经过适度摊放,水分适度减少,不但可以提高炒制工效,节约劳力和能源,而且促使鲜叶轻度氧化,提高水解酶活性,使叶色保持翠绿,并有利于蛋白质和糖类水解,提高茶叶品质,改善成品茶的滋味。

(2)青锅。龙井茶的杀青称为青锅,是初制的关键工序,高、中级龙井采用电锅手工炒制。其目的是破坏鲜叶酶的活性。制止多酚类的氧化并通过蒸发部分水分,有利于整形。青锅温度按投叶量多少,有所不同,高级叶投量150克,锅温80~120℃,炒制时间12~13分钟;中级叶投叶量200克,锅温100~140℃,炒制时间17~18分钟。

青锅用抖、带、甩、抓的多种手法,使鲜叶在锅内受热均匀,顺利散发水汽和青草味,并使初步压成扁条。具体做法是:先抖后带,先快后慢,开始时每分钟抖40次左右,逐渐降低速度至每分钟35次;高级鲜叶青锅分三段进行,中级鲜叶分两段进行,至叶子萎蔫,失去光泽,略显扁条,青草味和水汽消失,茶香透出,青锅叶减重50%~60%,含水量降至25%~35%,为杀青适度。

(3)回潮。将青锅适度叶摊于竹匾内,使叶温下降,叶内水分重新均匀分布。约经40~60分钟,茶叶重新变软,用手筛将茶叶分成上、中、下三段,分别堆放,以便集中不同干度之茶叶进行辉锅整形,使干燥均匀一致。

(4)辉锅。是龙井茶成形和发展香气的重要工序。手工炒制时利用手势的变化,使作用力的方向、大小在锅内不断变化,从而塑龙井茶辉锅造龙井茶扁平挺直的美观外形。在手法上,经验丰富的制茶师傅创造了抖、抹、挡、抛、搭、搂、捺、塌、推、磨等10种手势和动作,不同嫩度的原料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手势组合,灵巧而多变的炒法使茶叶在短时间内形成固有的形状和色、香、味。如高级茶用“搭手炒法”,中级茶用“搂手炒法”,低级用“抓手炒法”,真是各得其所,巧夺天工。

辉锅每锅投叶量250克,温度为低→中→低即开始40℃左右,10~20分钟后改为50~60℃,后为40℃,维持20分钟。其理由是:开始锅低,手能紧贴锅面,缓慢地抓和抹,以逐步压成条形;随后温度升高,水分得以迅速蒸发,定外形;最后降低温度,防止在充分干燥过程中茶叶焦糊或发生碎断,使叶色灰枯。一般辉锅3040分钟,含水量降至4%~5%时为度。现用机械制,辉锅后含水可达3.5%~4%。

(5)精制。龙井茶原料细嫩,精制工序比较简单,目的是清风割末,剔除杂物。

高档龙井先用5孔手筛分段,筛而簸去黄片后手工拣净,再用手筛清筛一次,然后匀堆装箱。筛底用6~7孔复捺,捺面合并筛面茶处理,筛底经机分、复捺、风选、割末后匀堆成箱。中级龙井用平圆筛分级、捺筛、复捺、拣剔、匀堆、成箱。

低级龙井,经抖筛、捺筛、风选、电拣、手拣、匀堆、成箱。

2.蒙顶甘露(卷曲形茶类)

“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蒙顶名茶相传始于西汉。《四川通志》记载“名山县治之西十五里有蒙山······汉时甘露(公元前53~前50年)祖师姓吴名理真者,手植茶至今不长不灭共八小株··.···。”蒙顶名茶种类花色较多,甘露名茶最早的文字记载始见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四川总志·雅安府志》上载有“上清峰产甘露”。据传此名来历:一是纪念蒙山植茶祖师吴理真,因“甘露”的梵语是“念祖”之意;二是茶汤香味似甘露。

蒙顶甘露品质优异,历史上为四川名茶之首,原料为一芽一叶初展,采摘期清明前后,鲜叶嫩度特好,成茶外形银丝卷曲,白毫显露,嫩绿油润,毫香持久,滋味清纯,回甘,汤色嫩度清亮,其制法被称为烘炒结合,形质统一的典型。总结为四炒三揉一烘。现洞庭碧螺春与其有相似之处。但碧螺春中途不起锅,一气呵成。

(1)杀青(一炒)。锅温依鲜叶等级不同而有不同,特级鲜叶120~140℃,1级以下为160~200℃,每锅投叶量0.5千克,以抖炒为主。具体操作是:鲜叶下锅后,双手退速将叶均匀翻拌,闷炒1~2分钟,当叶温升高到70~90℃时,进行抖炒,须逐渐降低锅温,待水汽大量蒸发后,为了杀熟杀透,再次适当进行闷炒,形成高温蒸气,借其穿透力强的作用,使顶芽及茎柄内部迅速升温,制止酶活性,同时避免叶尖焦糊和碎断,闷炒时间1~2分钟,再抖炒2~3分钟,当手握叶质松软,无粘手感觉,叶色翠绿匀称,青草气消失,茶香显露,杀青叶含水量降至60%左右,即为适度,出锅后的杀青叶应摊于竹簸上迅速摊晾冷却。


四川蒙山

(2)头揉。将杀青叶放在竹簸上摊凉后即用双手紧握茶叶,交叉用力推滚,但要注意防止茶叶在簸箕皮面上往复拖动,产生碎断,影响茶叶完整。经2~3分钟,茶叶基本成条,再团揉10余转,使茶叶松块,即完成头揉工作。

(3)炒二青。目的是散发水分,使茶叶卷紧成条。锅温100~120℃,操作手法以炒抖为主,炒至茶叶含水45%左右即可。

(4)二揉。目的为进一步卷紧成条,揉捻手法与头揉相同,揉2~3分钟,再团揉10转左右,再行解块一次,达到散热和发散水汽的目的,至叶组织破损率达60%左右,即为适度。

(5)炒三青。目的在于继续加热散发水分,卷紧条索,操作仍以抖炒为主,锅温60~80℃,如温度太高易产生焦爆,炒至茶叶含水35%左右即为适度。

(6)三揉。三揉要先轻后重,先团揉几转,滚揉1~2分钟,再团揉十来转进行解块,如此反复3~4次,全程6~7分钟,使全部茶叶卷紧成细条,叶组织破损率70%左右即可。

(7)做形。做形是决定外形特征的重要环节,此时由于茶叶还有一定可塑性,故必须把握时机,过早过迟都不能达到做形和固形的目的。做形锅温宜在50~60℃,三揉叶可数锅合并成一锅,当叶在锅内受热均匀时,即可理条做形,经3~4分钟,茶叶含水量降至14%以下,白毫显露,手摸有刺手感,即出锅摊晾。

(8)初烘。甘露的干燥工具仍采用竹编烘笼,一般高80厘米,两头直径75厘米,中段直径65厘米。上面放锥形“烘芯”,茶叶在烘焙过程中,由于水热作用,茶内糖、氨基酸和芳香物质产生氧化降解和聚合反应,香气成分发生很大变化,茶叶透出清纯的新茶香;为了保持这些香气不致散失,烘焙温度不宜过高,一般保持在45~50℃,时长可长达半小时,焙至茶叶含水量7%~8%,手挖即成粉末,即将茶叶下烘摊晾,分别用吸水纸包好,记录时间,以便审评归堆。

(9)关小堆。是将个人制作的小锅茶分别按外形色泽相对一致者拼配成堆,以利复烘和关堆定级。

(10)复烘。将关小堆茶叶进行复烘,每次数量0.5千克左右,烘至茶叶含水量达到5%,即成品茶干度,烘后摊晾,晾好可关堆定级。

(11)关堆定级。关堆是保证产品品质稳定的重要措施。其作法是先将小堆复烘的茶进行感官审评,按品质优次对照甘露标准分类关堆,清风割末,包装成8~10千克1包,装箱入冷库贮藏。

3.缙云毛峰与“毛峰”型绿茶(直条形茶类)

重庆北碚缙云山,地处华莹山支脉、嘉陵江畔,是重庆市著名避暑胜地,素有“小峨嵋”之称,缙云九峰以山色秀丽,植物种类繁多著称,是我国重要的植物资源保护区之一。历史上这里出产一种“矮子茶”,散生于常绿阔叶林下,天然品质较好,黄山毛峰但产量很低。为了开发我国旅游资源,国务院批准北碚为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北碚缙云山,北温泉均辟为旅游区,每年吸引国内外游客数十万人。北碚地区有关业务部门与西南农业大学合作,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于1982年以来创制高档特种名茶-缙云毛峰。该茶由于风格独特,品质优异,1983年以来,连续评为四川省优质名茶,1987年,川省人民政府授予该茶优质农产品称号,这一研究成果,已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并获农业部优质农产品证书。

(1)品质特征。缙云毛峰条索肥壮重实,全身披毫,色泽黄绿油润,香气清纯隽永,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嫩黄肥软。据分析该茶氨基酸组分达18种以上,总量为4058mg/kg,儿茶素/氨基酸比值恰当,构成该茶香高的味醇、坚实物质基础。

(2)采制特点。缙云毛峰采制精细,烘焙中尤重火功,发展香气,充分发挥了原料的经济价值,特别是品种的优良特征特性。

①采摘。鲜叶均采自福鼎大白茶无性繁殖系茶园,茶树长势整齐旺盛,每年3月中旬茶芽争春吐露,3月20日至3月底采制一级,3月末4月上旬采制二级,标准是一芽一叶开展至一芽二叶初展,长2.5厘米,长短整齐一致,不采老叶及病虫枝叶,不采对夹叶,不采雨水叶。

②摊放。鲜叶采回后摊于晾席上4~6小时,使之轻度失水,有利发展香味,经摊放鲜叶含水70%,呈轻萎凋状,叶色由嫩绿转为翠绿,第一叶呈匙形反卷,白毫披露,光润夺目。

③杀青。温度130~140℃,炒锅直径45~50厘米,呈15°倾斜安放,鲜叶下锅后,闷炒1~2分钟,使叶温迅速升高至75~80℃,然后开始抖炒,迅速散失水分,至含水55%~60%,起锅摊放,杀青时间5~6分钟,近年来,已逐步改用30型滚筒杀青机杀青,时间1分钟。

④抖水理条。福鼎大白茶芽叶肥壮,但生长整齐,杀青叶经摊放30分钟后,叶温下降,水分重新均匀分布,叶质变软,利于初步整形,此时宜迅速置人70~80℃温度条件下,抖炒理条,抖是蒸发水分,故称“抖水”,茶叶在受热后随水分蒸发叶片萎缩,但此时可塑性较好,叶质柔软,70%~80%茶叶可顺利成条,色泽由黄绿变暗绿,茶香进一步显露,即可捆条提毫。目前多采用多功能整形机理条、抖水10~15分钟。

⑤捆条提毫。本工序与上一工序连续在锅内进行,只是温度稍低,60~70℃,叶温40~50℃,即用双手虎口相对,抱住茶条理顺理直后用力对搓,使茶条紧圆变直。理条时,注意茶叶不要抓得太紧,两手相对略成圆球形,搓条由轻到重,到八成干时,使茶在锅内轻轻往复滚动,搓揉提毫,此时白毫披露,茸毛飞扬即可住手。此外,使用6CIZ-60型振动理条机亦可达到捆条效果。

⑥低温长烘。发展毛峰香气主要工序是烘焙。经试验,木炭烘笼70~75℃(烘芯温度)烘焙60~90分钟的,所谓“文火慢烘法”,可促使高沸点萜类和糖氨化合物的形成与转化。经与对照样品审评比较,采用上述烘焙方法较常规的两次干燥法者,香气明显提高,并由嫩香型向清香型转化,且香气持久。目前浙江生产提香机可大大提高烘熔效果。

⑦包装贮藏。优质绿茶的低温贮藏,是保持风格的重要措施。经试验毛峰的贮藏宜用盛装干燥剂的密封铁皮箱在5℃冷藏柜中贮藏较好。而小包装以聚乙烯铝箔复合袋为佳。50克的纸盒包装内加聚乙烯袋密封者,因其携带方便,成本较低,美观大方,也很受消费者欢迎。

4.名、优茶评审

名、优茶大多是原料细嫩,制工精巧,色、香、味、形俱优的茶中珍品,采用正确的方法鉴赏茶叶品质,是从事茶文化工作的基本功之一。

主要是运用人的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来审评茶的外形、色泽、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茶叶渣),一般称为感官审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们研究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来鉴别茶叶,但尚在试验中。名、优茶鉴赏分观赏外形、色泽和开汤品赏色、香、味等内容。

(1)首先,各种名、优茶与普通茶叶不同之处在于形状千姿百态,有条形、针形、圆形、颗粒状或砖形;干茶的色泽又有翠绿、黄绿、乌黑、青褐、灰白等等,这是鉴别茶叶重要根据。不同花色品种的茶叶,其形状均有相对稳定的统一标准。如珍眉要求条索紧细圆直;龙井外形则要扁平光直;毛峰茶要芽叶完整,粗壮显毫,色泽以碧绿光润为好;红茶中的工夫茶,条索紧细有锋苗,色泽乌黑油润;安溪铁观音则以外形卷曲重实,色泽青褐光润;中国台湾清香乌龙茶则形半球,翠绿光鲜。

(2)其次,要确定茶叶色、香、味的优次,还必须开水冲泡后仔细品尝,以辨别其香、味优劣。一般称开汤审评,评茶室有一定的设备和条件,如特制的定量杯、碗、茶盘等,茶类不同,评茶工具也略有差异。如评红碎茶用锯齿形开口的审评杯,评工夫红茶则用圆形开口的审评杯。绿茶用杯,乌龙茶用碗等等。

一般绿茶的名、优茶用3克茶叶,容量150毫升白瓷圆口审评杯,加盖浸泡5分钟,即可把茶汤倾入特制审评碗中,然后按一定程序闻香气、看汤色,尝滋味,鉴别叶底,并根据一定的标准(文字或实物)把所评茶与标准茶的差别用不同的术语准确地反映出来,或给以评分,分出其高低优次。

善于鉴评茶的行家,很讲究欣赏茶的“香韵”,即茶叶独特的风格或韵味。许多高档名茶都有与众不同的韵味,如安溪铁观音的“观音韵”、实际上就是一种清幽细长,使人感觉愉快的花香。另外如祁门红茶的“祁门香”,川红工夫的“橘子香”都是如此。正如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斗茶歌》所赞:“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

品茶除了品香玩味,还可以观赏茶汤的绚丽色彩和茶叶在茶杯里飘浮沉降的千姿百态。如君山银针冲泡以后,在玻璃杯中直立沉浮、栩栩如生,三起三落,叫人叹为观止。

茶汤的颜色,绿茶绿中透黄,清澈明亮,红茶红艳明亮,乌龙茶汤色金黄,而加工欠妥的茶汤则浑暗混浊,缺乏光泽。茶汤色泽欠佳的茶叶,香味必然亦不会出众,在茶叶审评中必须注意它们之间的相关性。

(3)此外,有了好茶,还必须善于冲泡。用什么水,放多少茶,都有一定讲究。自然界的水由于所含矿物质成分不同,分为硬水和软水,水的硬度在8°以上的称硬水[一升水里含有10毫克CaO(或相当于10毫克CaO)称为1度];在8°以下称软水。天然水多为硬水,但因主要含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经煮沸后这类物质沉淀在水壶里形成“水垢”,开水就变成软水,可以用来泡茶了。山泉水是比较好的泡茶用水,因为这种水大多来自地下,经岩石砂砾的自然过滤,清澈洁净,其中不少含有二氧化碳等有益成分,用于烧水泡茶格外清洌。

(4)泡茶用水的温度,要根据茶叶分别对待,名、优茶大多原料细嫩,水温80℃左右即可,一般花茶,红茶则需沸水冲泡,水温低了,渗透性差,茶中有效成分浸出较慢,乌龙茶、普洱茶每次用量较多,需用滚沸的鲜开水冲泡,泡前还须把茶具预热再泡。

1.《古时候茶叶是怎么烘焙》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古时候茶叶是怎么烘焙》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3221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