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后妃入宫》、《烈火涅槃》到《以人之名》,这么多年来,电视剧的发展一直如火如荼。天天追剧的岛友可能不知道,每年拍出来但不播的电视剧比播出来的多,但是电视剧的实际收视率却比公布的收视率低很多。但这只是电视剧行业的混乱之一。
针对这种混乱局面,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通知全文包括加强电视剧创作策划、配套电视剧剧本等14项,涵盖电视剧产业链的所有环节。电视剧产业快速发展有哪些问题?这个通知的意义是什么?
乱象被长期诟病的两大乱象,天价薪酬和虚假收视率,是该通知中的两大主要治理问题,也是制约电视剧产业发展的首要问题。
这两个问题有多严重?
一位资深经纪人曾透露,贫富差距巨大,部分一线演员收入近亿元,而新人三个月平均套餐价格只有15万元。“目前,制片人经常把演员的工资预算提高到三分之二”。甚至,有的演员还会互相比较报酬。签合同的时候,他们会找个人提前从片方打听合伙人的工资,然后坐在地上开价。
演员圈有句行话叫“去看戏还是看钱”。很多影视剧质量差,没有内容优势,盲目依赖明星。很多电视台,视频网站等。根本不关注影视项目的剧本、制作、定位,只关注明星阵容。如果有当红明星参演剧,购剧价格会提高,那么报酬自然也就提高了。因此,天价薪酬不仅扰乱了整个电视剧市场,也降低了电视剧质量。
天价最终还是要付出的,所以当恶性循环开启的时候,是收不回来的。收视率作为电视节目、广播节目和广告交易的“共同货币”,可以直接影响电视剧的价值和档期、电视台的收入和广告主的利润,具有重要意义。收视率造假应运而生。
广东某电视剧制作公司负责人曾经举过一个例子。一部50集的电视剧,以每集100万元的价格卖给电视台。协议中承诺平均收视率超过1,每低0.1个收视率扣除单集购买费10万元。在实际播出中,该剧平均收视率为0.95,按条款每集扣5万元,50集后损失电影价250万元。“收视率直接和制片人的电影价格挂钩”。
2016年12月4日,电视剧《美女私房菜》在浙江卫视播出,当天收视率仅为0.184,全国排名第20,甚至创下浙江卫视“50年来最低收视率”。12月9日,“美私厨”正式退出。后来该剧导演透露,该剧在网上表现很好,收视率低,是因为没有买到收视率造成的。进一步暴露收视率造假对整个电视剧行业造成的严重伤害。
只有著名演员参与的大型制作剧和综艺节目才会有相对稳定的收视率,只有收视率高了,才能获得更多的播出,才能为下一部剧吸引更多的资金。甚至,著名演员作为投资者可以通过股权参与获得更大的回报,这无疑是一个更苦涩的讽刺。显然,这不符合经济法。薪酬过高,只会加剧影视领域寡头垄断的现实,将已经被封锁的文化产业生产链推向更加绝望和荒谬的境地。
针对这两个问题,这份《通知》明确规定,第三条禁止广播公司以明星作为唯一的议价标准;行业组织出台电视剧成本分配比例指引,优化薪酬分配机制。第五条规定,要规范电视剧收视率的调查和管理。依法坚决打击收视率造假,不得将收视率作为电影购买价格的唯一依据,推动建立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中国特色收视率调查体系。
过剩这两个问题并不是突然出现的。而且这也不是第一次相关部门发文清理了,但在这种行业情况下,往往沦为一张纸/[/k0/】。为什么?中国美术学院的学者孙嘉善认为,这需要解决电视剧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首要问题。
他认为,电视剧行业的混乱是产能过剩自然导致的恶性竞争。电视剧对知名演员和大资本投入的严重依赖,也使得小资本和无名演员精心制作的大量作品失去了成名的机会,进而导致作为文化产业关键要素基础的结构性崩溃。
产能过剩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每年大量拍摄的电视剧根本无法播出。2013年共播出电视剧616部,其中首播新剧只有266部,仅占黄金时段播出总量的43%。这意味着在这种模式下,大部分年份会有一半甚至更多的电视剧被搁置,这种频道模式产生的结果会进一步恶化。
产能过剩是怎么来的?从2000年开始,大卫一个接一个的去了星星。“上星”,即各大地区的频道通过卫星传送,各大电视台拍摄或播出的电视剧覆盖范围不再局限于一个省一个地方,受众已经扩大到全国。于是,包括中国电视剧在内的各个领域都走上了“野蛮成长”的怪圈。早在2000年,中国电视剧的总集数就超过了一万集。
这一时期的中国电视剧具有典型的自由竞争的舞台特征。从新世纪开始,中国电视剧的自由竞争几乎持续到2012年。到2012年,中国电视剧产量开始见顶,达到1.7万集。而我国现有广播电视系统的电视频道播出能力,每年最多也就8000集左右。
如何疏导过剩产能?如何减少资源的浪费?成为解决电视剧行业乱象的关键。
破局产能过剩导致电视剧行业混乱,相关部门一直在关注。
2015年广电总局尝试启动“一剧两星”政策,其中“同一部电视剧每晚黄金时段播出不超过两个电视频道,同一部电视剧每晚黄金时段播出不超过两集”,为电视剧播出创造更多机会,控制产能过剩问题。
同时电视剧市场也在进行调整,开辟新的空房。
网剧就是这样产生的。近年来,随着《河神》《法医秦明》《鬼吹灯》《余罪》等大型网剧频频进入大众视野并开始获得广泛认同,我们其实可以感觉到,网剧不仅越来越火,而且越来越主流。
2014年全网网剧总流量123亿,2016年攀升至892亿,三年流量翻了三番。单个网剧的天花板也不断被突破。2014年,《迪奥斯人》成为全年播出量最大的网剧,播出量达9.8亿次;到2016年,“老九门”已经创造了114亿次广播。2016年,各大视频网站备案的网剧多达4430部,共计16938集,同比增长60.6%。
特别是视频付费用户规模达到7500万,良好的市场生态正在逐步形成。网剧作为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兴力量,可以弥补传统电视剧产业的不足,从它出现在屏幕上的那一刻起,自然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欢迎。
网剧和电视剧之间,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关系,而是共同的时代结构。电视剧产能过剩,但远远不能覆盖亿万观众庞大的文化娱乐消费需求。网剧的发展正是时候。
所以在这个通知里,“网剧”也成了关键词。《通知》第六条规定,电视剧和网剧按同一标准管理。重点网络剧创作规划实行备案管理,鼓励优秀电视剧制作机构积极投资网络剧制作。未取得新闻出版广电部门颁发的许可证的电视剧,不得在网上播出。这不仅给了网剧发展的机会,也给了控制权。
走出去一方面,我们应该扩大国内广播频道,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开拓国际市场。所以这个《通知》进一步确定了中国电视剧“走出去”的方向,这不仅是缓解产能过剩的举措,也对电视剧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中国电视剧的出口量已经占电视节目出口总量的60%以上。“电视中国剧场”项目于2014年10月启动,已推广到10多个国家,效果良好。
“走出去”是频道产能过剩的有效途径,也对中国电视剧的质量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中国电视剧要想在繁荣发展的过程中飞得更远,就要放宽产能,迫切需要面对自由竞争带来的两级分化。
孙佳山认为,如果不能在未来十年左右,在文化产业整体上扬的时期完成自身的结构调整,中国电视剧行业产能过剩的现状势必将会恶化为通货紧缩,中国电视剧行业将在文化市场的一片欣欣繁荣中凋敝衰败。这恐怕也是五部委出台指导意见的忧虑所在。
1.《片酬过高收视造假 片酬过高收视造假 一些一线演员片酬近亿》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片酬过高收视造假 片酬过高收视造假 一些一线演员片酬近亿》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ji/751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