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蔬菜大棚和大棚建设如火如荼。然而,在一些地区修建棚子时,忽视了当地的自然条件,这导致了许多问题。它不仅缩短了温室的使用寿命和实用性,而且降低了蔬菜的质量和品质。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因此,在温室建设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以避免此类问题。
误解1:在棚子里挖得太深
大棚挖得太深是蔬菜大棚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个问题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菜农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加大了建设“高标准”蔬菜大棚的投入,使得大棚的高度越来越高(有的甚至超过6米),大大增加了大棚墙体(北墙和东西墙)的土方量,需要大量的土在大棚内堆积墙体,开挖越来越深。二是部分菜农认为开挖越深,越保温有利于蔬菜生长,出现“地窑式”蔬菜大棚(距地表2.5米深),不合理。第三,为了省力省时,棚子的搭建者在砌墙的过程中直接从棚子里挖取土,但是不使用棚子前面的土,增加了棚子里和棚子前面地面的高度。
棚子挖得太深的危害主要有两个:一方面,会不可避免地导致棚子正面的遮阳带变长。“地窖式”温室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冬春季节温室正面没有光线,无法生产蔬菜或蔬菜长得很差。棚内温度(气温+地温)因接受阳光而上升,而阴面区的蔬菜会因温度低而有“低温屏障”。同时,由于光线不足,蔬菜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导致“面黄肌瘦”,甚至“饥饿”。另一方面,棚子搭建者使用棚子内成熟土壤搭建的墙体后,裸露的表面是一层有机质含量低、土壤中缺乏有益微生物、透气性差的生土。如果不进行改造,会影响当季蔬菜的生长。此外,蔬菜大棚下的深挖不适合一些地下水位较浅的地区。大棚在棚下深挖会导致种植的黄瓜根部死亡的现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那么,如何规划建设一个适合反季节暖菜生产的大棚呢?经过摸索和实验,一般以钢管为骨架,棚内立柱高度不宜超过5.8米(下面埋60厘米左右),后墙高度4.5米左右,挖一个深度为0的棚比较合适。5-1.2米。在建造这种棚的过程中,需要强调的是,墙土也要从棚前空地下开挖,开挖深度视情况应大于0.5m。通过这种方式搭建棚子,棚子正面的深度小于0.6米,减少了遮阳带的面积,提高了棚子的保温性能。
建棚子要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做法。比如一些耕层较浅、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就要避免建造“半地下”的蔬菜大棚,而不是“地窖式”的大棚。挖掘深度应尽量减小,或直接在地面上搭建棚子。
我们建议对一些地方已经建成的棚子采取一些补救措施:一是在保证棚子整体牢固的前提下,可以开挖棚子正面的部分土层,增加透光面积。
二是在棚子南端规划运河,做走道,同时在棚子北墙种植蔬菜,提高种植效率。对于易涝的大棚,我们建议:一是蔬菜种植要设置高垄(35 cm左右),增加土壤的栽培层,利用根系生长,避免根沤和涝渍。二是在棚后挖深坑,降低棚内地下水位。这种方法在许多地方得到了广泛应用,效果良好。
误区二:墙内外坡度太陡
墙内外陡坡是蔬菜大棚建设中的一个细节问题。有些菜农建的蔬菜大棚的墙体内外坡度太陡,有的甚至没有坡度方向,是竖墙。据当地菜农介绍,如果蔬菜大棚的墙体采用斜坡方向搭建,必然会占用棚间更多的土地,棚内种植面积也会减少很多。考虑到占用的土地量,菜农的观点是合理的,但从蔬菜生产的角度来看,棚墙内外坡度太陡是不合理的。
原因有二:一是墙体内坡太陡或没有坡度,使墙体总表面积减少,进而降低墙体白天的蓄热能力,容易影响棚(夜)的温度,不利于蔬菜的正常生长发育。二是东西墙内坡太陡或者没有坡度。一天中,棚内阳光在早晚容易被东西墙遮挡,遮挡时间和面积随着墙坡度的减小而增加。棚内光照不足会影响蔬菜的光合作用,降低产量和质量。另外,墙内外都有斜坡,墙为梯形,可以增加棚子的牢固度。
那么,如何建造蔬菜大棚的墙体更符合蔬菜生产呢?我们的实验证明,蔬菜大棚的墙体堆好后,可以用挖掘机在大棚内“切墙”,使墙体呈梯形,墙体上下距离约为0.5米。切东西墙时,为了改善棚内的采光条件,除了蔬菜大棚的位置要从北到西5-10外,堆土时也可以分东西,这样东墙或西墙分别在10外。此外,为了提高蔬菜大棚的保温性能,充分利用雨雪和自来水,墙体外侧应留有斜坡。
误区三:棚内立柱埋置不当
在蔬菜大棚中,立柱的主要作用是支撑供应杆,防止其弯曲。但是在下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蔬菜大棚刚建了半年,然后立柱就坏了。据我们调查,这种情况与立柱埋设不当有关。
分析原因是断裂的柱子在第四排(由北向南数),断裂位置在柱子下端40 cm处,柱子的断裂是横向的,由南向北延伸。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柱子埋起来不向南倾斜,而是垂直于地面。结果,在连续使用后置碾压机碾压草席的过程中,产生的巨大推力通过拱杆作用在一排排的柱子上,然后被折断(注:垂直于地面的柱子所能承受的推力远远小于略微向南倾斜的柱子)。受蔬菜大棚建设的制约,一旦立柱断裂,很难再更换立柱。这里我们建议,如果柱子上只出现轻微的断裂痕迹,可以采用在旁边加钢筋短柱的方法。
那么,在蔬菜大棚的建设中,如何正确的将立柱埋在大棚内呢?我们建议蔬菜大棚埋立柱分三步走,先布线,再设置“标尺”,再分阶段埋立柱。
1.规划和布线。以蔬菜大棚内径为例。根据现场规划,100米长的地块中间有28个大房间。5米的房间(因为3。5米房,不仅有利于蔬菜的畦面准备,还可以种植5垄蔬菜,提高温室的整体承重能力),棚的东西两端各留有两个1米的小房间。根据这个计划,用卷尺测量每个房间的具体位置,然后从北向南布线。
二:设置“标尺”。“尺”是指埋其他柱时作为参考的标准柱。一般棚子东西两端的柱子都是用来做“尺子”的。以山东寿光某棚子施工为例,如果棚子后墙高度为4。5米,每排立柱高度可选择如下:第一排配重立柱5.5米(向北倾斜),第二排配重立柱5.8米(直立),第三排立柱5.5米(向南微倾斜),第四排立柱4.8米(向南倾斜), 而第五排柱子3.6米(向南倾斜)前两排之所以选择加重柱,是因为温室建成后,将承受压路机和草草草的总重量。 选好立柱后,根据接线图将棚东西两端的两列立柱埋好。注:柱子埋深60 cm。另外,前排的柱子要朝北,使后墙上的斜柱(菜农俗称“后圬工柱”)凸出40 cm,与水平线夹角在45°左右,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前排柱子的承载力,另一方面是为了增加棚内冬季日照时数。
3.分阶段埋柱。根据棚子东西两端的“比例”,柱子从外向内埋。方法:埋前柱时,从其上端测量前柱,并标出3m的位置。然后,在距离“刻度”栏上端3m处从东到西画一条标记线。柱埋好后,标记线应与柱的3m标记重合。按照这种方法,先埋第五排柱子,然后再埋里面的每一根柱子。
在温室建设中,许多问题会因当地条件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这个时候,你需要一个能根据你的实际情况为你解决问题的温室专家。格润温室将竭诚为您服务。
1.《大棚建设 温室大棚建设将这几点做好,能让你的棚变得更好》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大棚建设 温室大棚建设将这几点做好,能让你的棚变得更好》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249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