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周代的礼乐篇章
“九鼎八卦掌”、曾侯乙和编钟最早出现在长沙
曾侯和编钟。7月26日,湖南日报记者熊摄。中国素有“礼乐之乡”之称,“礼乐”历来是古代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标志。今天,随州出土的周朝青铜器——王侯礼乐特展在长沙博物馆举行。为期两周的展览集中展出了湖北随州出土的200多件具有代表性的青铜器,其中包括“九鼎八条”、曾侯乙编钟“姐妹钟”和代表周礼制的椴梁条,为观众勾勒出一章周诸侯国的礼乐。展览分为三个部分,即“冯榜郭健”、“汉阳朱姬”和“曾侯乙的遗产”,将持续到10月8日。
“九鼎八卦掌”说明诸侯“目无”是常事
进入展厅,最引人注目的是战国中期的九鼎八卦,出土于雷谷墩二号墓。
鼎和簋是古代重要的祭祀用具。人们用丁来祭肉,用簋来祭食。按照李周的规定,皇帝用九丁八条,王子用七丁六条,医生用五丁四条。
随州博物馆馆长黄建勋认为,自西周晚期以来,周王室已经衰落,群臣“擅闯”的行为越来越普遍。历史上有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楚王从拥有九鼎的周天子那里“夺得爵位”。此次展览展出的鼎数已达九鼎,可见到东周时确实是“礼崩乐坏”,王公们已经逾越了礼制,使用了“九鼎八条”。
曾厚和编钟证明了他们是“一国两制”的实践者
作为曾侯乙编钟的“姊妹钟”,曾侯乙和编钟于2009年在随州文峰塔一号墓中被发现。现有8个,其中6个完整。经过专家的测试,每一首曲子都已经能够完整地诠释大部分古今中外的音乐。
随州华夏博物馆馆长胡九洲说,和曾侯乙的编钟一样,每个编钟可以发出两个音。这两种色调相差3度,产生两种色调的机理在于它的瓦形。敲击时钟前端时,边的振幅为零,反之亦然。这样,两个音共存,互不干扰。
此外,历史上关于曾国的文献很少,出现了“曾遂郭毅说”、“曾遂碧果说”等不同的声音。在曾侯和编钟中,有两种编钟,即钟鸣编钟,确认了曾国和周人的族源相同,属于姬姓诸侯国,活动范围相同。由此可以推断,曾穗在历史上是“一国两制”。
宁乡青铜器可能与“枣廊”的技术传播有关
展览中还展出了宁乡出土的两件青铜编钟。
长沙博物馆馆长王立华说,随州和枣阳之间狭长的平原被称为“枣走廊”,是古代中原与南方文化经济交流的通道。商周时期,中原先进的青铜文明南下,然后溯长江而上,最后进入湘江流域。
据史书记载,周昭王派大臣到曾、鄂的原驿站和建行宫。它还提到,赵周的王南征的目的是征服楚人,包括胡芳和其他国家。在丁的题词中,他甚至提到了南国。
很多专家认为宁乡可能是虎方,南相国的“相”极有可能经过“相”,相国可能是洞庭湖响水流域的国家。
黄建勋认为,宁乡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这可能与中原王朝的技术传播有关,值得观众在观看展览时深思。
1.《编钟的来历 “九鼎八簋”、曾侯與编钟首现长沙 倾听来自周王朝的礼乐篇章》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编钟的来历 “九鼎八簋”、曾侯與编钟首现长沙 倾听来自周王朝的礼乐篇章》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348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