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健康,医疗已经成为人们经常谈论的一个大话题。无论是看病难看病贵,还是针对当前医改的弊端,其实人们最关心的是当病人的时候如何面对医生,如何在门诊的几分钟内快速、顺利地解决自己的问题。现在,五个问题可以通过医学课程《博闪灵,全科医学50讲》教会你如何与医生进行有效沟通。
博士林是谁?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
-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博士
-美国布朗大学访问学者
——国家应急医疗救援现场处置指导专家
——2003年北京大学“抗击非典战士”
——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首次赴雅安地震伤员救援专家组成员
——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赴江苏盐城救治龙卷风伤员
他有20年的重症医学临床经验,“人怎么活下去?”他有一整套方法。
博士林博士认为,医生应该遵守的原则之一是“生命第一”
生命是怎么第一个到来的?医生必须做两件事:
第一,要收集信息,不管你在门诊做核磁共振、ct、化验、尿常规、大便常规、化学肝肾功能,这些都叫收集信息。信息收集越全面,治疗成功率越高。
第二,是待遇。对于ICU医生来说,只有一种治疗方法,就是保命,先维持基本生命体征。
什么是基本生命体征?
心律血压呼吸对维持生命很重要。重症监护室的医生只要掌握了这些要点,就会为下一步的治疗提供最重要的机会。
我们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和医生沟通时间太短,沟通不充分。不知道该问什么问题,也听不懂医生说什么。
5个问题,医生高效沟通
1.这种检查或治疗有必要吗?
2.这样的检查或治疗会有哪些不良反应?
因为我们知道任何治疗都会有不良反应,比如你在做穿刺的时候,比如我们平时做胸部穿刺和腹部穿刺的时候,虽然我做过超声定位,但是可能会出现穿刺其他器官的不良反应。
3.这种检查和治疗有副作用吗?
说到副作用,你可能会想药物怎么还会有副作用?其实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只要有治疗作用,就一定有副作用。我们今天在手术室谈了手术。再好的医生,国家的名医,手术准确率最高的医生,操作非常精细的医生,无菌原理做的最好的医生,手术后还是有可能发生术后感染的。
4.也是很关键的,就是如果我不做这个治疗会怎么样?
因为有些疾病有时候可能是为了安慰病人的心理,也就是给予一定的治疗。如果我不做呢?可能我不做和做是一样的,为了减少它的副作用我可以选择不做。
5.也是非常非常关键的:有没有其他替代治疗方案?
如果掌握了这五点,就可以非常顺畅地与医生沟通。其实医生最喜欢懂得沟通的病人。
因为这样的沟通,大家才会高效,医生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和你进行最有效的沟通,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医生和病人一起做决定以减少错误
个人选择会遇到人性的弱点,越是处于病态,越容易犯错。
比如肾结石疼的时候,有的人甚至会把肾的心脏切掉。
因此,共同决策,保持理性思维,发挥各自优势,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失误带来的问题。
选择的核心是根据当前的信息、概率和患者的期望做出最理性、最客观的判断。至于结果,并不完全是决定决策正确与否的依据。
很多时候,没有对错的选择,没有一般的原则。
负责的医生是第一个支持你的人
所以,在做决定的时候,第一个寻求支持的人不是你的医生朋友,而是你的医生。
医生朋友可以给一些具体的建议,时间充裕,条件很稳定,选择余地多的时候可以起到辅助作用。医生的朋友只能是我们寻求支持的第二个人。
患病期间,对患者来说是一个痛苦而压抑的过程,他们要不断的选择下一步的治疗,比如癌症的长期治疗。
所以选择有正能量的社会组织或者志愿者机构,对长期治疗会有很好的支持作用。这是我们寻求支持的第三个人。
面对疾病,相互鼓励支持,积极安慰,可以引导患者得到更好的康复。
博士林全科医学50讲讲什么?
它不是零散的医学知识,而是整个医学智慧的融合,不是医学的普及,而是对其背后认知的提炼。
如何才能学好《博士林,全科医学50讲》这门课?
这里有一个很直观的例子:每个人都吃过药,一颗小药丸要几块钱,几百块钱。这个药丸是什么概念?它是一个知识体系的物质载体。你看到的是一副药,它的背后是整个医学知识共同体对某一种疾病的认知。
医学就是这样一个医学知识的载体。同样,“全科医学50讲”的方法也是载体的方法。我们用载体,以“全科医学50讲”的形式,呈现医学知识的浩瀚海洋,它的认知体系,它的知识体系,让每个人都能获得最大的利益。
1.《薄世宁 《薄世宁·医学通识50讲》——教你如何与医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薄世宁 《薄世宁·医学通识50讲》——教你如何与医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396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