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大学东区大门
众安在线,众安新闻客户端新闻合肥最美的春天在四月,市民从中国科技大学东区黄山路北门进来,经过一个用紫藤包裹的“老北门”,就可以到达著名的樱花大道。樱花盛开的时候,这里总是挤满了人,他们想看到盛开时的美丽。
为什么有两个“北门”?所有这一切都应该从1969年的一纸“南迁”令开始。
高考后恢复1977级新生入学
1969年底,由于“金银岛事件”,中苏关系紧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从北京迁到安徽省安庆市马山党校的一栋三层楼。
老人说小楼的玻璃窗有风,房子里没有床和垫子。师生只能买稻草当被褥,人在草席上挨着蜷起来。
由于物资严重短缺,南下的师生无法在安庆继续。当时安徽主要领导克服困难,让合肥接收了中国科技大学。
70多辆货运列车装载了3.5万箱仪器和书籍,耗时10个月。HKUST师生来到合肥,被安置在金寨路96号。
1970年2月,HKUST第一次进入“老北门”,进入原合肥师范大学。“这个文理学院的校舍面积不到6万平方米。没有地方做实验,连仪器都挂在露天。”中国科技大学原副校长韩荣典回忆说。
1971年春,老科学家带着一批30岁左右的年轻助教和讲师去建砖厂、运泥、烧砖、建校舍。一年后,迫于政治压力,HKUST恢复了教学和科研,韩荣典和他的现代物理学学生开始重建实验室。
创办少年班,建立国内第一所研究生院,建设国家科学工程,对外开放学校……全盛时期的中国科技大学在合肥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两个细节可以说明合肥对中科大的大力支持:当年省里没有暖气,合肥第一个给中科大装暖气,也是合肥第一条暖气线;在缺电的情况下,合肥先于政府将中科大列为供电单位。
中国科技大学东校区操场
中国科技大学西区
一篇名为《南迁》的论文,让一座城市成为一所大学的附属品。从“科教之城”到“创新之城”,科技创新已经注入合肥的城市基因;当合肥成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副中心,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也入选“双一流”,宣布“争创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
中国科技大学东区樱花大道[/k0/]巷万人
“老北门”至今没有“归家”。据说新北门建成时,学校原来决定拆除“老北门”。“老北门”是在众多师生反复向教代会代表、团委成员、学生会成员提出建议后才得以挽救的。
“老北门”是中科大重生的见证。在入学季节,来自HKUST各个层次的新生将从老北门欢迎进来;在毕业季,每个毕业生都要经历它的洗礼。有人感叹“广袤的中国,合肥只有一张安静的书桌”,也有人称赞其独有的儒生书卷气和傲气。在他们眼里,科学没有第一位,没有终点,只有不断前进。
安徽70年大事
1.《中国科技大学在哪个城市 中国科大南迁合肥:一座城市与一所高校结缘》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科技大学在哪个城市 中国科大南迁合肥:一座城市与一所高校结缘》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492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