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介绍,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经历了四个阶段,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了36年。1983年至1995年,我国介入治疗主要是引进、研究和推广,以单纯球囊扩张为主;1996-2005年我国介入治疗主要是推广、发展和完善,以裸金属支架为主要手段;2006年至2015年,我国介入治疗以标准化、研究和创新为重点,以药物洗脱支架为主要手段;自2016年以来,介入治疗在中国一直以需求、引导和创新为重点,其特点是集药物洗脱支架、腔内成像和BVS技术于一体。

2009年至2018年,我国PCI病例逐年增多,开启了心血管介入治疗从大国到强国的征程。2018年,全国完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915256例,导管消融151595例,心脏介入治疗36705例。我国主要通过运营创新、仪器创新和制度创新成为PCI强国。中国自主研发了TCT逆行开放完全阻断左主干至主动欢迎技术和DK-CRASH双挤压技术等新业务,开发了世界首个可降解聚合物涂层DESEXCEL、eG技术可降解涂层DESBuMA、“靶向”可降解涂层DES FIREHAWK、中国首个开发的BRS Xinsorb、中国首个上市BRS NeoVas等新设备。在制度方面,为了应对我国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快速上升,我国胸痛中心建设体系已经完成,有效提高了STEMI的治疗质量,促进了城市急救体系建设和治疗质量的提高。

霍勇教授表示,未来我国PCI发展应该是“绿色增长”,注重预防,积极应对STEMI高危机,推动县区中心医院发展。

1.《霍勇 霍勇:中国冠脉介入治疗历史进程盘点与思考》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霍勇 霍勇:中国冠脉介入治疗历史进程盘点与思考》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579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