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趣闻

粉碎虚空,如何理解《易经》?如何理解“知行合一”和“天人合一”?你有怎样的深度解释?

《易经》“系辞上传”中说粉碎虚空:“一阴一阳之谓道”。天地间一切事物的变化无不因时因地或成为阳刚,或成为阴柔,而这一阴一阳的变化法则,正是宇宙的法则,也是人生之规律,也就是天理与人道。“说卦传”中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

《易经》中的这些所阐明的天道、地道、人道的变化作用法则是一致的,也就是宇宙万物所遵循阴阳无穷变化的作用法则,称作为“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则是指人在道德修养方面,不但要认识,(知)并且要努力去实践(行)只有把知与行统一起来,才能够称得上“善”。“知行合一”也是阴阳文化中的内容。

《易经》中的这一阴一阳,蕴藏着天地万物变化之玄机,并在变化中生成发展,和谐与统一。这些都是《易经》文化的中心内容。

怎么能心与道合而为一?

修道之人的人生境界等级人生之境界,在于人之自我创造,创造之目的,在求完成其人生。循一定之规范,求得自我之正确修养,精进不已,自能达到人生修养之最高境界。功利境界,亦可称之为凡夫境界。凡沉溺于富贵功名.与物质境界中不能超凡脱俗者,皆凡夫也。能用存养省察正心养性及克己归仁功夫,力自修养以向上者,即可由凡夫而为君子为贤人,上而超凡入圣。修养之道,在能去人欲存天理,去人心存道心,以超脱凡夫境界(帝王卿相英雄豪杰等事功境界中人,亦皆在凡夫与君子贤人境界中)。人类大都为物尘所蔽,为名利所陷,生于斯,死于斯,代代相传,愈陷愈深,灵明尽丧,几难有人迷途知返,能毅然超脱功利境界者,深可叹也!进而入于道德境界。主在能解脱功利境界、物质境界之束缚,尽心尽性、立德养气以修道,使气质变化,超世独立,动心起念,不堕凡俗观念中,保其本性灵根(即圣人种子),全其天真,即是圣人。人皆有圣性,返朴还真,以存其本来赤子之心与圣性,扩而充之,上登圣境,即入于圣人境界。圣人境界之极,则天地与我为体,万物与我为一,此亦即天人合一境界(在儒家亦谈天人合一,但无天人合一之修炼法)。至此则可称为天地境界中人。再进而入于神人境界。此即超道德境界与超圣人境界,丹道派则称之为真人境界。于超凡入圣后,继续自圣人起修,向上迈进一步,而至于超圣入神,以期神化登真。此一段功夫,除变化气质之外,尚须变化心性,其着手处,宜使人心与天心合一,人性与天性同流,全其真我之本心本性之真。在道家不但主张尽人皆可成圣人,且进而力主尽人皆可成神人。盖人人本具神性,存之养之,保之充之,炼之化之,脱其后天,返其先天,人自成神。人与神合,无人无我,无物无相,无念无意,此人神合一境界,亦可称之为超天地境界。在此境界中人。尚须超思想,超知见,超信仰,超是非善恶,超寿夭生死。宗教家之神的境界,如佛陀境界,上帝境界,莫不可归入此一境界中。最上一乘则为造化境界,亦即超神入化境界。老子所言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自然境界即指此。道家丹道派,于超圣入神后,尚有超神入化一步功夫。在丹家由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修至出神境界后.尚须修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功夫,粉碎虚空,与化为徒,亦即上与造物者为徒之谓。至此境界,即能变化形骸,变化万有,变化天地;无时空,无相对,无绝对,无形相,无分别,无差等,无圣亦无神;浑而为一,冥一入无,无无亦无,全无所立,至此便可人与道合,因称之为“人道合一”境界。道家认为道乃先天地生,先天地存。道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弥纶宇宙,生化宇宙,运行宇宙,枢纽宇宙之绝对本体。此即道家所谓之“先天境界”!并由于人与道合,遂产生无限生机,无限妙用,与天地同其博大,与日月同其高明,与造化同其神通,与宇宙同其悠久。生生不息,永恒不灭,不有而有,不成而成,不空而空,不化而化;无生而长生,无死而不死。宇宙乃一大化炉,天地亦一大化境,无时不化!无时不生,无地不生。修我之生化,以应宇宙天地之生化;本宇宙之生化,以养我之生化,则宇宙天地生生不息,而我亦自生生不息矣;宇宙天地不灭,而我亦自不灭矣,我与宇宙天地化而为一故也。在此境界中人,亦可称为是宇宙境界中人。尤有进者,道家欲上入于宇宙境界,必先由忘我境界中,进而至于无我境界,便自然即能物我同冥,而我与物合,此即物我合一,我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在此境界中,浑浑沌沌,不识不知,忽尔轰然一声,透体能明,天地生光,六神和合,四大皆空,全只是一气流行之一团气天,亦无从分别何者为物,何者为我矣。在一团气天中,时至神知,而我与“天”合,我与“神”通,我与宇宙精神共往来矣!此即是“天人合一”境界及神人交通之“神人合一”境界以上之“宇宙境界”。在此境界中,理无其理,气无其气,理气俱泯,纯是一团性天。性光普照.历历在目,前知后知,了然一切。亦无从契得何者为天?何者为人?何者为我?何者为神?天无其天,人无其人,我无其我,神无其神,境无其境,界无其界。且也,一寿夭,同生死;生无其生,则自生无其死。杜其死机,则纯是一片化机与一片生机,化化不已,生生不已,则自能长毕不死矣。长生不死者,非形体不死也,其神不死,其化机与生机不死也。天地之大德曰生,神人之大德曰化。天地生生不息,其生也出于无极,而入于无极:神人化化不已,其化也,亦出于无极,而入于无极。此即道家人生修养之最高境界也。有学者认为,道家的社会哲学不是进取的,积极的,因为社会只是天道的过程,而不是目的本身。道家认为儒家的社会理想是合理的,但不是绝对的,因此基本上并不需要提出一套决定性的社会理想,因为天道变化,本身无所谓绝对的是非善恶之性能,因而道家强调得更多的是在社会中生存的智慧原理,而且这种智慧必须是能应在任何历史情境的社会之中都行之有效的生存之道。也就因为道家的社会哲学不以自己发展规格为主,而强调应对的智慧,因此利于人们休养生息的需求,故而让汉初的黄老之治有了实验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安定了千百年来中国士大夫失意于儒家本位的官场文化之后,也能有一广大的心性世界以顺遂人生。“无为”境界是道家的最高境界道家的无为决不是提倡什么也不做和不为,这里的“无为”境界是道家的最高境界。其深层次内涵是绝不能逆道而为,指的是不要人为的去乱为、胡为,去干预自然大道,甚至不能用未经过很好入静修炼的常人乃至圣人之智去人为干预宇宙大道的运行。只有彻底领悟了什么是不合道的行为并善于放弃,才能达到无为而无所不为,达到随心所欲合于道的至高境地。透彻的领悟了“无为”的这一深层内涵后,就应当进一步明了所谓“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见素抱朴,少思寡欲”“返朴归真”的深邃内涵,从而通过高度的“致虚极,守静笃”“心斋”“坐忘”的正静定修炼而最终得道,如此便能与宇宙大道全息相应、圆融为一,达到了随心所欲合于道,无所不能为的至地。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的精髓要义。

1.《粉碎虚空,如何理解《易经》?如何理解“知行合一”和“天人合一”?你有怎样的深度解释?》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粉碎虚空,如何理解《易经》?如何理解“知行合一”和“天人合一”?你有怎样的深度解释?》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guonei/1923656.html

上一篇

部队砸洗浴中心,部队参谋长带武警砸洗浴中心

下一篇

粉碎虚空,国画花鸟画怎样处好兼工带写的关系?

粉碎虚空,什么是虚空粉碎?

粉碎虚空,什么是虚空粉碎?

虚空粉碎指内丹修炼至炼神还虚阶段后,不存虚空之心,最终与道 合体,从而不生不灭,无去无来粉碎虚空。《性命圭旨》:“盖本体本虚空也, 若着虚空相,便非本体。虚空本粉碎也,若有粉碎心...

粉碎虚空,什么学术成语?

粉碎虚空,什么学术成语?

百家争鸣    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百家,这种观点的人或各种学术派别。鸣,发表见解。   出处粉碎虚空:《汉书·艺文志》“凡诸子百八十九...

粉碎虚空,神话传说中,神仙修行所谓“斩三尸”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粉碎虚空,神话传说中,神仙修行所谓“斩三尸”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道家书籍《梦三尸说》中曾有言:“人身中有三尸虫。”古代道家修道之人深信粉碎虚空,这三尸虫分别位于人体的上中下三个丹田的位置。三尸虫让人有欲念,并且容易被俗世所干扰。只...

粉碎虚空,你觉得宇宙中真的有《三体》所描述的多维空间存在吗?

粉碎虚空,你觉得宇宙中真的有《三体》所描述的多维空间存在吗?

目前而言粉碎虚空,多维空间只是一个假设。并且这个假设并不合理,主要是四维空间引入的时间轴并不具有空间同步性。也就是说,时间并不存在,或者说时间并不是一种可描述的物质。所...

粉碎虚空,八仙之首吕洞宾是如何成仙的?

粉碎虚空,八仙之首吕洞宾是如何成仙的?

         八仙之中,名气最大,传说最多的当属吕洞宾粉碎虚空。   和中国古代许多神话人物一样,吕洞宾也是那种越传越神,地位越来越高的神。   普通读者引述百度,都爱说吕洞宾...

粉碎虚空,明还日月暗还虚空出处?

粉碎虚空,明还日月暗还虚空出处?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评杨凝式:“盖书家貌在能合,神在能离,所欲离者,非欧、虞、褚、薛诸名家伎俩,直欲脱去右军老子习气,所以难耳。哪吒拆骨还父,拆肉还母,若别无骨肉,说甚虚空粉碎,始...

粉碎虚空,太极里的虚空粉碎是什么意思?

粉碎虚空,太极里的虚空粉碎是什么意思?

太极的一个特点就是分阴阳,虚空是无形的,粉碎是有形的,也可以说虚空是力,粉碎是招式,将对方的力打散,或是将物体凝固的力(或贯力)打散,就是这句话的含义粉碎虚空。 如若一个人走到人...

粉碎虚空,怎样理解鹦鹉对黛玉说的:“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粉碎虚空,怎样理解鹦鹉对黛玉说的:“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从这首诗中粉碎虚空,我们可以了解黛玉在潇湘馆里日常生活的几个剪影。一,黛玉本性善良,善待潇湘馆里的一切,包括这只小动物鹦哥。 黛玉从外面回到潇湘馆,这只鹦哥会亲热地飞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