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高一的侄子玉玉玉让我正式教她写作。

她从一开始就喜欢写作文,经常被语文老师朗读,所以想为写作多做点贡献。(莎士比亚,莎士比亚。)

她一直想让我教她写作,但整个中学都很忙,所以这次终于有时间好好训练了。

但是问题是:我是职业作家,如何教即将上高中的学生写文章?

我想的当然不是如何手拉手教她写好文章。

相反,可以引导她,迅速找到写作飞轮,将“读-数据收集-写-反馈收获”系统滚得更大。

美国学者乔什考夫曼(Josh Kaufman)有一本名为《最初20小时:如何把握任何事物的学习中最困难的阶段》的书。

绝大多数人学习新技术都会在前20个小时(每天2个小时,10天)倒下。

但是,一旦20个小时找到正确的方法,建立信心,之后就几乎没问题了。(莎士比亚)。

01

小白熟练,路径的四个阶段

我该怎么教你写玉?

事实上,每当我教别人写作、摄影、数据分析等的时候,……。

让他们在纸上写字。

1、目标是什么?

2、现在有什么(起点)?

3、现在和目标之间有什么区别?

例如:

目标:玉玉玉最初说的目标是想成为职业作家。

现在:玉玉玉写应试作文很好,但在我们看来仍然是写作领域的完全小白。

路径:通常需要分为几个阶段。例如:把大象放进冰箱。

翡翠双眼发光:

舅舅,如果你给了一个完整路径下的完整阶段,不是可以按照这个阶段秒杀学生,迅速达到目标吗?(大卫亚设)。

道理这么有道理。但最终,我的路,她学不会。

所以我只能告诉她原理,让她画出自己的路线。

这条途径必须分为四段。

小白阶段Ignorant

完全无知的状态。请在A4纸上画。就是这样。

在一个领域的“认知权”之外的人。

他们偶尔想垫脚,探出头来看看圆圈里的世界。

很多人在圈外瞎了眼,不知道怎么进入圈外。

玉玉玉让父母带她来,正是这种心态——想从我这里得到“圆”的信息。(莎士比亚)。

陆基(电视剧)

也就是说,你知道圈子信息,进入“认知圈子”阶段。

例如,让我想到玉:

高考作文,职业作家写的文章,到底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大家都写高考作文,却很少有人能成为专业作家?

这不难想到:

1.高考作文是为了获得高分。有评分意味着有规则,明确你的训练是“如何战胜这些规则”。(约翰f肯尼迪)。

2.作文出题者承担的是困难的政策任务,要保证在山区努力学习的孩子也能得到分数。所以他不敢表示新的差异,必须使用速食。

3、作文的限制是800字。800字能写什么?只能表达一种观点。

4.作文的听众是评分老师。据统计,老师平均34秒就能看到作文。老师完全按照某种惯例熟练地给你打分。

专业写作完全不同。

必须显示新的差异。

句子结构要经常调整。

要写复杂的结构而不是简单观点的句子,必须使用4000个字符。

听众作为很多个人,要考虑不同的读者,分析他们的喜好……。

进入认知圈的人最终算是入门了。

这时他们非常渴望各种信息。

/p>

当大多数人还在刷抖音的时候,我很多朋友,如饥似渴在「得到」上收听各种专栏,这就是进入「认知圈」的状态。


践行阶段(Deliberate Practice)

看英文就知道,开始刻意练习的阶段,这是正式踏入「行动圈」。

在「践行」的阶段,核心是用新方法不断刻意练习。

但如果玉玉一直用老方法写作文,那就不是在这个阶段。

她的目标,毕竟是想成为「职业作者」,韩寒当年也不是靠写套路化作文啊,还不是把文章写得标新立异。


刻意练习是指,不断解决自己一个个新问题。

这个过程,靠某个人说,或一两本书是不行的,而需要你结成一张自己独一无二的网。


老鸟阶段 Veteran

即经过反复刻意练习,大量思考总结后,踏入「系统圈」

画在A4纸上,就是这样:

什么是进入「系统圈」?


比如我在写作这件事上,肯定进入了这个圈了。

上篇文章《10年数据分析,这10个超好用学习工具推荐给你》已经非常详细了,我有自己一整套信息处理的系统。

当然也包括未来写作的各种计划。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模仿,而没有形成自己的「系统」。

要成为职业作家,必定要形成「系统」。


所以,理解了吗?

「小白-菜鸟-践行-老鸟」 ,四个阶段,需要三次破圈。

你也可以花1分钟过一下脑:

·现在从事的工作

·某个坚持了很久的爱好

·对于某个学科或领域的理解

·自己的认知水平

我告诉玉玉,这个过程,大致需要花5小时,去摸索各方面情况。

比如你喜欢的这个领域,到底哪些属于进入菜鸟阶段,哪些属于开始践行。

并且尽量查清楚具体的方式方法,这个过程你需要的书籍等等。


02

每一次破圈,应该做什么

玉玉听我讲后,稍微有点沮丧。

本以为自己写作水平还不错,没想到连菜鸟都不是,更别说如何刻意练习,和打造系统了...哎...

但我接下来说的三点,才让她一下眼前一亮——立即说,想回去赶紧练起来。


哪三点呢?

其实就是,具体应该做什么,才能进入破圈进入下一个阶段。

三次破圈的关键,分别来看看:


一、从小白→菜鸟

也就是如何进入「认知圈」。

我给玉玉讲,我的公众号,早在2013年就注册了。

刚开始写一些行业分析,也写过令人头皮肉麻的散文。每次阅读量100左右,很快就放弃了。

一直苦于,不知道该怎么写文章。


后来,一次在书店,看了TED演讲CEO,克里斯坦森的《高效演讲》这本书。

他告诉了大家,演讲的三条核心原则:


1、一次只告诉别人一个思想

2、写作(演讲)的结构,是「坡道-观点-论据-甜点」

3、尽量把抽象的概念,用故事或其他东西具象化。

这些模型现在看着很粗糙,但却是让我每次写文章充满信心的必杀技。


进入「认知圈」的过程,其核心是收集各种「金手指」。

「金手指」这三个字,我的公众号文章已经提过很多次了。

你想,你即将踏入一个险恶江湖。师父临走时把你叫到密室,给了你一本独门绝技,遇到困难使用里面招式,你都会逢凶化吉。

你是不是一下感觉,信心满满。


2、从菜鸟→践行者

也就是从「认知圈」进入「行动圈」的过程。

这个过程的关键核心,是不断寻找各类「反馈」。

比如,玉玉现在,唯一的反馈是来自语文老师。

这就不行,她应该去简书、知乎或头条上开个账号,也应该开一个公众号。

但写什么呢?

我提议,就写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世界,就足够精彩。

写对某个学科学习的高手经验、对低水平重复的不满、对教育的反思、对社会的观察、努力的阵痛、初恋的那些事...

这些内容足够吸引各类人的反馈了。


当然反馈,还包括写作中,刻意练习的反馈。

比如一篇完整文章,很难让人评定出好坏。

但一篇文章的开场白,也就是“坡道”部分是否够吸引人,则很容易得到给出反馈。

有了反馈,一切才会变得精准。


这里强调,寻找各种反馈,真的太重要了。

一件是否坚持,一定不是靠意志力,而是靠你是否持续不断有各种反馈。


3、践行者→老鸟

也就是从「行动圈」进入「系统圈」的过程。

构建系统的核心,是「自洽」,也就是形成闭环。

什么意思呢?

比如玉玉一旦开始在网上积累了一定量粉丝,就应该看看多数粉丝是为什么喜欢看她的文章。

因为她写了高中生不敢说的话?还是从排解了大家平时压抑的情绪?还是分享的学习经验确实有用?

大致确定,她就需要更多去探索这类话题,比如“排解大家平时压抑的情绪“,就要更多去搜集身边或网上各个学生的案例故事,然后做出一定分析。

而“分享学习经验”,则会要求她研究新方法或工具,真正把一些学科提升起来后,去做分享。


其中每个环节,从案例搜集,工具使用,信息整理,写作、评论、维护粉丝等等都需要形成她自己的风格。

不过,系统很多都是水到渠成,并不需要一次性考虑完整。


稍微总结,想成为一名职业作者,看上去很难。

但玉玉核心要做这三件事:

1、积累各种「金手指」

2、不断制造各种「反馈」

3、形成自己的闭环「系统」

这个过程,再花个8小时,四天左右,把这三个方面尽量思考清楚。

至少实现,要把「金手指」和建立「反馈」的整个计划,给罗列出来。


03

具体成为什么样的人

现在,玉玉大致知道该做什么了。

比如她说可能会去看读像史蒂芬·平克《风格感觉》,也会去研究自己究竟应该写什么,而不是凭之前零零散散的兴趣。

不过她还是觉得,最终要形成自己的风格系统,还是太难了。


嗯...我让她不用着急,其实呢?在三个不同破圈阶段,都可以出成绩,但会三种完全不同的写作者风格。

这三种就是,大V、大神、大师。

图上画出来,大致这样:

1、大V

什么是大V?

其实是指那些,启发小白和菜鸟,提供一些他们能看懂认知的人。

微信公众号、知乎、B站、头条都有很多大V。分享的东西,通常够简单,符合大多数人口味。

比如我之前在「得到」上发过一个,《如何用手机拍出超越99%朋友圈照片》的帖子,其实就是用的小白能听懂的模型,讲了几句所谓摄影奥秘。

「得到」联合创始人快刀青衣、脱不花等人,都帮我转载了这篇。


大V时常也会讲出大众心里想讲,但是讲不出的话。

比如这几句,是否直接被戳中。

“当今青年,常见的有四类:

A.爱了不该爱的人,心中满是伤痕;

B.犯了不该犯的错,心中满是悔恨;

C.尝尽了生活的苦,找不到可以相信的人;

D.感到万分沮丧,甚至开始怀疑人生。”

这其实就是李宗盛《梦醒时分》的歌词,你想讲但平时讲不出。


大V为什么是大V,其实更多是平台推介。

因为直接服务的小白和菜鸟占了人群绝大多数,而互联网又是个靠流量的生意。

想当大V,核心就是不断满足别人的认知快感。

「得到」那么多大V,哪个专栏不是一打开就让你很爽?


2、大神

你平时会把身边什么样的人,称为大神?

一定是真正的行动派,他做了你想做,但不敢,也做不到的事。

比如埃隆·马斯克就是大神。很多小朋友,都有和他一样,有移民星球的梦想,偏偏只有他一个人,可以一步步去实现。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为什么这么火?有个原因是,作者高铭,2004-2008年四年间去了精神病院几百趟,亲身采访了100多个病人。常人很难做到这样。


可惜很多大神并不会真正把自己的完整经历给介绍出来,毕竟有巨大的信息量。

除非是职业作者,可以帮助他们去做梳理。


3、大师

无论是大V或是大神,基本还得是做的普罗大众能看懂的东西。

而大师则不一样了,他探究的是大家根本看不懂的领域,用的是你完全无法理解的模型。

比如你能看懂相对论吗?能真正领悟毕加索的画吗或马尔克斯的作品?

大师都是孤独的,他完全自成体系,去深入拓展一个个领域。


玉玉问了一个关键问题:

为什么大师做的事,费力不讨好,很多人钻研了一辈子,也不怎么挣钱,为什么他们还要坚持呢?

这个问题,可以回归到这张图上。

进入系统圈中心,就是换一个维度,继续往上走了(以后文章更深入探讨)。

这些人无时无刻在想颠覆现有系统,形成新系统。比如爱因斯坦颠覆了牛顿的经典物理力学。

至于好处么?

我有些词穷,你可以帮玉玉再想想。


大V-大神-大师,可能市场上会有鄙视链。

但我觉得,这是不同的生态位而已。

所以同样值得你花6、7小时,两三天时间,找到你所在领域「大V-大神-大师」的不同模板。

以及好好想清楚你应该注重成为哪种角色?

很多公众号分享的内容都乱七八糟的,因为他们自己从来没有想过这些。

但你最好想清楚,做大V的号就老老实实做大V,要做大神就好好做大神,这是不同路径策略


04

后面的话

最后,玉玉又问我两个灵魂问题:

1、“为什么一定要去成为大V、大神或大师,不能自己当个扫地僧,安安静静学习吗?”

我的回答是,不能。

因为现在的知识都是四通发达,需要不断连接和需求各类反馈。

除非你潜心写文学作品(其实也需要向外连接),否则闭门造车多半只是自嗨。


2、“舅舅你是哪种角色呢?想成为哪种角色?”

在简书时期,我就拥有10多万粉丝,每篇文章7、8万阅读量,其实就是个标准大V——用大家听得懂的话,去解释各种东西。

但现在么?更想做一些别人无法企及的事,然后把其中有价值的部分传播出去。

比如采访100个有独立思考,有灵魂的人...

对500个人做个人咨询,真正解决每个人复杂问题,搜集他们的案例...

去100座城市,拍各种照片...

总之呢,时间以同样的方式流经每个人,而每个人却以不同的方式度过时间。

End...

1.《【高中极限作文800字】如何在20小时内完全学会技术?(或者有争议,但值得一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高中极限作文800字】如何在20小时内完全学会技术?(或者有争议,但值得一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521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