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教育专区 > 初中

【初中作文课评课优缺点】李海林:不同类型的评价过程和必备

李海林:不同类型的评价过程和必备

根据评价课的价值取向,可以将评价课分为学术评价、研究性评价、审查性评价课。这三个评价科目的评价科目、目的、内容和操作要领都略有不同。混淆它们的差异,很多情况下得不到评价课的效果,甚至南与北也可能不同。

学术评价课是高度专业化的学术探索行为,是“评价课,认识课堂规律”。它属于教学理论研究的范畴,是教学理论家们为了探究课堂教学的本质属性,通过课堂教学案例进行的学术讨论。它经常由理论家实施,其收听对象也仅限于理论家的范围,是“对专家进行评论”。从研究层面来看,它属于“教学评论”,是“教学理论”的田野研究方式。主要特征包括:

1.不评价人的好坏,就是不评价上课者的专业发展水平和工作态度的好坏。

学术评价课旨在从课堂事实中发现教学的基本规律,这项研究的目的是要从研究因素中排除授课者的素质和态度。否则,就会得出“素质高的教师、态度认真的教师是好课”这种没有科学理解意义的结论,从而失去学术研究的价值。

它的研究思路是:从已经观察到的事实中可以证明人们是如何参加课程的。这样上课意味着什么?它的基本假设是:在上课者主观素质和态度相同的前提下,好的课程呈现出什么基本形式,提出了什么基本规律。(约翰f肯尼迪)。

当然,这种研究并没有提到上课者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态度,但即使相关也不是对其进行评价,而是仅仅发现了与其他教室事实的对应关系,因此可以总结出课程的一些规律。

2.不评价课程的好坏。也就是说,不评价对研究对象来说是好课还是坏课。

学术评价课旨在了解课堂教学的规律,特别是寻找不同层次、类型和结果的教育对应对象。它要回答的问题是: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什么样的教育。好的课程有助于研究者找到这种应对,坏的课程也有助于研究者找到这种应对。

当然,学术评价课不是没有选择性,但选择标准不是好坏,而是类型。很多时候选择追求的课、挑战性的课、实验性的课。因为这样的课程更容易发现课程的规律。或者更典型。好的课当然有符合这种标准的,坏的课也有符合这种标准的,所以好的课不会影响这种研究的结果或研究的质量。

3.重点是判断从观察中得到的事实类型和性质。

学术评价课从研究类型来看是真实感研究,观察是第一要素。但是观察与“看到”不同,观察是对看到的事实的分类。每个人都“看到”相同的东西,但可能有不同的分类。因为每个人用不同的角度“看”,所以从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方面“看”。

学术评价课主要是对你看到的课堂事实进行适当的分类:这门课发生了什么;这些事实在课堂上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什么性质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等。

学术评价课不要急于对课堂上的问题作出判断,更不要急于提出自己的主张。(约翰f肯尼迪,教育)学术评价课掌握课堂上发生的事实和这些事实的含义很重要。对中小学教师,也就是从业者来说,看这种评价课会有解渴的感觉。因为它总是讨论“意义”,不提出“方法”。事实上,对“意义”的讨论是为提出“方法”提供支持。

4.分层分析是学术评价过程中的主要方式。

“理解课堂教学的本质属性”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个是理论推演,即从关于课堂教学的一般命题中导出具体命题。一个其实是总结。也就是说,从课堂教学的一系列事实中概括具体命题,从具体命题中概括一般命题。学术评价课走的正是第二条路。但是所谓的“总结”并不像A B C那么简单。其间有一个“解释”的过程。分析是将观察到的事实按层分类,分析各分类的含义。李瑞磊的《村落中的国家:文化变迁中的乡村学校》(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成功地运用“分层分析”评价方式研究了“语言课的文化传承”问题。

5.有限的视角。

学术评价课只关注有限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另一方面,学术评价课的重点是“学术”,即“理解课堂教学的实质”,但为此使用“课”,而“课”因“个人事实”而意义有限,不能期待某一课反映课堂教学。

其次,任何学术研究都以积累为特点,任何学术研究都不可能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总是一点一点地、一个方面地达到学术研究的目的,所以学术评价课也不需要对一门课进行“全面”研究。

mage/0a97b36c36134313b844f997d6201a9f?from=article.detail&_iz=31825&index=2" width="640" height="509"/>

教研性评课是中小学教师的一种教学研习活动,“评课促进反思,从而改善课堂教学行为”。它属于教学实践研究的范畴,是教师为寻找改进课堂教学,对课堂教学案例进行的“反思”。它往往由教学实践者即中小学教师实施,其聆听对象是“同行伙伴”,是“评给教师听的”。其主要特征包括:

1.不评人的好坏,即不对上课者的专业发展水平及工作态度作出好坏评价。

为什么教研性评课也不评人的好坏呢?这是由教研性评课的目的决定的。教研性评课的目的是“改善课堂教学行为”,换一种方式说,就是从课堂教学事实中寻找到对自己的启发,着眼点是课堂教学事实的正面或反面的启发性。简单地说,就是从专业的角度来“找问题”。“上课者的专业发展水平及工作态度”的评判,只会得出“教师素质高、工作态度好才能上好课”的结论,而这种从工作态度的角度得出的结论是不需要评课也可以得出的,对“改善课堂教学行为”并无实质性意义。

2.可能评课的好坏,但不以评课的好坏为目的。

“改善课堂教学行为”有两种情况,一是模仿,即通过模仿优秀的课例以掌握新的教学模式,形成新的教学技能,从而达到“改善课堂教学行为”的目的;一是纠正,即通过纠正不成功的课例以避免其所犯之错误,从而达到“改善课堂教学行为”的目的。

这里有一个前提,即首先要让老师们知道我们所听的这一堂课是好还是坏,然后才可能有“模仿”或“纠正”的选择。所以,我们对所听的这一堂课是好课还是坏课的判断,是其前提。但是,如果只评课的好坏,并不能达到“改善课堂教学行为”的目的。如果并没有对课“好在哪里”或“坏在何处”有具体的分析,则即使对这堂课的好坏有一个基本判断,也还是不能由此及彼推导到“上课的道理”的层次上,它对老师们上好课的启发,仍然是有限的。

3. 重在理解课堂行为的意义。

所谓“课堂行为的意义”,就是对课堂行为的教学功能、教学效益的分析和判断。这是教研性评课的关键。在课堂里发生了什么?哪些是关键性事件?这些事件,在学生那里产生了什么效果?学生因这些事件的发生而改变了什么?因这一路追问,逆程序地告诉了老师们:你上课要想清楚,你想让学生通过这堂课发生什么改变?你需要设计和推动什么样的课堂事件的发生?这个课堂事件的发生,需要你做什么?需要学生做什么?——这,正是评课的教研目的之所在。我把这些内容,称之为“上课的道理”。

教研性评课的目的,不在给上课的人分等级,不在分辨课本身的好坏(虽然也不排除对课本身的好坏有分析),而在让老师在听课、评课的过程中,懂得某个“上课的道理”。

4.教学诊断是教研性评课的主要方式。

教学诊断是一种教学临床研究方式。它的特点是面向事实、关注细节、基于证据。教研性评课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从课堂事实(师生在课堂里教与学的活动)出发,对课作出分析和判断。它的基本流程是:

我们看到课堂里学生、老师在做什么(课堂事实描述);

从我们看到了事实出发,推断:在课堂里,老师实际上在教什么、学生实际上在学什么(教学内容推断);

学生学到了什么,因而他们发生了什么改变(有什么教学效果);

这堂课,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发生这样的改变吗(教学目标审议)?

如果是的,那我们是怎么实现的(教学过程回顾与审视);

如果不是的,那我们在什么地方走岔了路(教学过程回顾与审视)。

在这个分析与诊断的过程中,既有事实的描述和分析,又有教学理念和教学追求的引入——这正如临床医学的诊断方式:一方面,观察对象的症状(事实),另一方面,引入病理学理论和标准来判断事实的意义。

当然,诊断性评课,诊断是起点,目的是“治疗”。但“教学治疗”是一个长期的事情,有赖于学校、教师和专家共同的多方面的努力。而“诊断”则是“教学治疗”的第一步。先有诊断,再有治疗,这一点,“临床教学”与“临床医学”是一样的。

5.有限的视角。

为什么教研性评课也是有限的视角呢?原因与学术性评课一样。教研性评课的目的是让老师们理解“上课的道理”,而“上课的道理”不可能、也不需要一次全部呈现,一次评课,从一、两个角度来展开,效果最好。

严格说来,考核性评课是一种行政管理行为,属于学校或行政部门人事管理的范畴。例如学校在招聘老师的时候,会有一个听课环节,这就是典型的考核性评课;再如评职称的时候,也会有一个评课环节,也属于考核性评课。这种评课,往往是专家受行政管理部门的委托,在专家内部实施的,是“评给管理人员听的”。其目的,是“评课以评判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智慧类型”,其结论,是供行政管理人员在做某种行政决策的时候参考的。这样的评课,也包括教学大赛、评优评先的时候的评课。其特征包括:

1.评课即为评人,或者说是通过评课来评人。

考核性评课,首先要评课的好坏。有的时候,还需要对课的好坏程度做精细的区分和判断。必要的情况下,直接以打分的形式来呈现区分结果。

当然,在这种情境下,“课”与“人”也不是完全同一的。有的时候,课也许并不成功,但对人的评价也许可能也并不低,因为会考虑到上课有一些偶然因素,例如学生的状态。或者有的时候,课很成功,整个设计还不错,但对人的评价也不一定很高,因为会发现上课者做教师的基本技能还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缺陷。

这种“课”的评价与“人”的评价不完全一致的情况也是有的,但通过“课”来评“人”这个思路不会变,通过“课”来看“人”的发展状况,来甄别“人”属于哪一类的教师,来评判这位老师有什么发展前景,是否是我们需要的人才,是否是优秀的人才,这个思路是确定无疑的。

2.评课的目的是甄别、评判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智慧类型。

“教学水平”好理解,就是教学能力发展的程度。一般来说,教学水平仅只通过一堂课来反映,也是不全面的,但作为一名教师最主要的功底可以看出来了。

所谓“智慧类型”,是指老师在教学方面的特长。有的老师善于“讲”,有的老师上课“设计”得不错,有的老师很会“管理课堂”,有的老师,“学科功底”好,有的老师,善于给低年级学生上课,有的老师,善于给高年级上课,有的老师,很会帮学生“提分”,有的老师,很会给学生“打基础”……不同的学校,需要不同的老师。这些教学特长,通过一堂课,也可以看出来的。考核性评课,关注这两个方面,试图对上课的教师,作出一个评判,给一个结论,以供行政管理人员作决策时参考。

3.综合评议是考核性评课的主要方式。

如果说,学术性评课的“评”,其实是“解析”,教研性评课的“评”,真正的含义是“诊断”,那么,考核性评课的“评”,倒是它的本义,就是“评价”。一般情况下,考核性评课有多人共同进行,每个人的意见都一样重要,听完课后大家一起讨论一下,这就是“综合评议”。

评价也好,评议也好,其具体含义是一样的,就是衡量、评定其价值。它要搞清楚的问题包括:

这堂课上得怎么样,优点有哪些,不足有哪些,基本上是一堂好课,还是基本上是一堂问题比较大的课。这是第一步。

通过这堂课,可以看出这位老师专业发展水平,在哪些方面是不错的,哪些方面发展水平一般。这是第二步。

整体来看,这位老师在教学方面,属于哪个等级,属于哪个类别。这是第三步。

评价的关键是必须给出一个明显的甄别或判断。不能含糊。必要的情况下还需要以打分的形式做出结论。一般情况下,这个甄别或判断不需要做分析,给出理由,除非是在可能引起他人误解的情况下。

4.周全的视角。

考核性评课,既然对课对人都是一种考核,是一种行政管理行为,就会涉及一些利益,例如评职称,例如工作调动,例如评先进,或者评奖,那么,这就有一个公平不公平的问题。最大的公平,就是要全面,不能片面化。这就是这种评课必须设置周全的视角的原因。

一般来说,考核性评课,至少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

学科知识视角。教师教授的知识本身有没有问题。

教学设计视角。包括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科要求和教材的特点,以及是否考虑了学生的学情;教学内容是否有针对性,是否符合教学目标的需要,重点、难点是否突出;教学方法是否与教学内容的特点相应,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等方面。

课堂管理视角。课堂现场管理是否有效。

教学基本功视角。包括板书、教学语言,以及教态。

当然,不同类型的考核目的,以上四个方面也有详略。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将以上四个方面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细化,提出来加以强调,都是可能的。但在整体结构上,这四个方面都要考虑到。

学术性评课,是教学论的田野研究方式,属于教学理论研究范畴。教研性评课,是一种教学临床研究方式,属于教学反思。考核性评课,是一种人事工作方式,属于教学管理范畴。三种评课,不要混淆。

1.《【初中作文课评课优缺点】李海林:不同类型的评价过程和必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初中作文课评课优缺点】李海林:不同类型的评价过程和必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532806.html

上一篇

【初中作文课评课用语大全】《第二期》达宇教育学生课堂作文评论——二年级习作。

下一篇

【第一次演讲比赛作文600字初中】衡中演讲观后感

【初中作文课评课优缺点】基于语文课堂扩大教学评价

【初中作文课评课优缺点】基于语文课堂扩大教学评价

初中作文课评课优缺点相关介绍,基于语文课堂扩大教学评价 《学校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对学生日常语文学习成果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采用鼓励性评论,并尽可能从正面进行指导,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可见教师的评价语言会直接影响...

【初中作文课评课优缺点】听课后如何评价课?给你四个评价课模板,插入事例,就能发表精彩的发言

【初中作文课评课优缺点】听课后如何评价课?给你四个评价课模板,插入事例,就能发表精彩的发言

初中作文课评课优缺点相关介绍,教师在教学和研究活动中开展案例研修有一个重要部分,那就是评价课,评价课如何评价?如何发言能更好地反映教师的学术性和专业性?我们参加了很多教研活动,总是对一些老师的意见有很高的水平,有些老师不知道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