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介绍
吴应霞,江苏同龄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全国古诗词语言问题研究中心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杂文学会会员,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
上师范学校的时候开始写作的是《人民日报》 《南方周末》 《中国青年报》 《中国教育报》 《羊城晚报》 《新民晚报》 《中学生学习报》等国内主流媒体
名词命题
学校文学史正在举行主题为“我爱你,中华传统节日”的征文活动。请在《节日和民俗》、《节日和时尚》中选择一篇文章投稿。
要求:自制题目;文体不限。 600字以上。
点击标题
这是一个以课题为中心的作文问题,要求考生写一篇题为“我爱你,中华传统节日”的作文,参加学校文学史的征集活动。这里的“我爱你,中华传统节日”只是这次征文的大主题,不是题目。这一点要清楚。
根据征文主题,只能围绕中华传统节日写作,写外国节日显然不符合要求。我国的传统节日很多,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都可以作为写作对象。另外,火炬节、泼水节等少数民族特定节日也可以作为写作对象。立志的时候,必须反映对传统节日的爱。
征文不仅要符合“我爱你,中华传统节日”这一大主题,还要考虑“节日和民俗”、“节日和时尚”这两个专栏的特点。
如果在第一栏投稿,写作要以传统节日的民俗为重点。如果在第二栏投稿,就要把写作集中在传统节日和时尚的交融上。如果脱离“民俗”和“时尚”这两个具体的“点”,写的征文就不符合要求了。
在具体构思的时候,可以写一篇记叙文,写一篇人的文章,展现传统节日的民俗,展示传统节日变革的时尚元素。可以写一篇散文。通过大段落的描写,可以把读者吸引到诗歌般的民风民俗中,把传统节日融入时尚元素的新鲜感和浪漫之中。(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读者》)对于“节日和民俗”、“节日和时尚”这两个主题,可以展开“弘扬传统节日,呼唤民俗改革”、“传统节日不能排除时尚因素”等论述。
满分作文1
节日
辽宁沈阳育才学校王培建
不知不觉中,除夕的一幕欢悦的场面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午饭后,我听到妈妈和奶奶喃喃自语。“小芳说今天到家了,为什么还没到?”"奶奶听了,不由得感叹道. "两年没过年了,我都想死她了。“”“谁想杀我?”正在说话的时候,姐姐背着大包,满是灰尘,推开了院子的门。妈妈和奶奶赶紧放下手去接姐姐的大包,我赶紧跑过来抱着她,舍不得放手。(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家人)“仰望星星,仰望月亮,我们终于把你送回去了。”爷爷感慨地说。爸爸嘲弄地说。“我们点着灯上色,终于迎来了你这个贵人!”这句话使大家哈哈大笑。
p;_iz=31825&index=5" width="640" height="386"/>真难得,我们一家人终于了。
妈妈和奶奶让姐姐歇着,什么也不用干。然而姐姐是个闲不住的人,很快就系上围裙,光荣地上岗了。她一会儿捏粉团,一会儿剁猪肉,可谓是英姿飒爽。奶奶虽然年纪大了,可也毫不示弱,一会儿添柴火,一会儿洗菜理菜,显得意气风发。妈妈呢,发现自己厨师长的头衔被罢免了,就拿起抹布,仔仔细细地打扫起卫生。一时间,厨房里可谓“风声水声剁菜声,声声入耳”。看着厨房里那三朵铿锵玫瑰,我不免感叹:“这年头,谁说女子不如男?”
爷爷忙完手中的活儿,就招呼我和爸爸过去贴春联。为了尽快贴完春联,爸爸给我们进行了明确分工:我负责刷糨糊,他负责贴春联,爷爷负责用刷子把春联刷平整了。由于我们配合得天衣无缝,春联贴得又快又好。正在这时,遇到了一个比较高的门框,我踮起脚尖,勉强把糨糊刷了上去。轮到爸爸贴春联时,他怎么也够不着,我幸灾乐祸地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还是我来吧。”爸爸尴尬地笑笑说:“是啊,‘江山代有才人出’嘛!”爷爷挠挠头,说:“你们都说的啥?我老头子听不懂。就剩这一副对联了,你俩负责把它贴好,我要歇一会儿。”我和爸爸听了,哈哈大笑。
最热闹的要数吃年夜饭了。三鲜水饺、红烧狮子头、春卷、油焖大虾、清蒸鲈鱼……每一道菜都让人垂涎欲滴。我们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吃一边高谈阔论,好不惬意。小猫小狗也过来凑热闹,爷爷更是破天荒地把香喷喷的腊肉夹给它们吃。酒过三巡,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姐姐开始给我发红包。我别提有多兴奋了,“万事如意”“身体健康”“长命百岁”“事业有成”等吉祥的话连珠炮似的从我的嘴里跑出来。吃完饭,一家人又团团围坐,吃着瓜子、糖果、花生,品着茶,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抢微信红包,等待新年的到来。
不知什么时候,灯熄灭了,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个点着15根蜡烛的大蛋糕,耳旁响起了生日歌。对啊,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怎么就忘了呢?我赶紧闭上眼睛,默默地许起愿来:“希望全家人都幸福安康!”然后,我睁开眼睛,轻轻地吹灭生日蜡烛。门外,烟花爆竹声突然四起,把天空染得殷红……
希望我家每年的除夕,都是幸福的、团圆的、美满的!
【与你分享】
该文亮点有二:
1.语言优美,描写生动。除夕那天是令人难忘的,作者开篇就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接着展开回忆,即对姐姐回家、厨房做饭、贴春联、吃年夜饭、生日许愿等场面展开描写,语言生动传神,叙述有详有略,显示出深厚的语言功底。
2.感情真挚,引人共鸣。从全文来看,作者是带着无比快乐的心情来写的,这种情感,在字里行间悄然流淌。阅读此文,相信每个人都会为作者的情绪所感染,不知不觉回忆起和家人一起过除夕的情景,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黄书满 荐评)
满分作文二
又是一年清明节
一考生
又是一年清明节。往年的清明节,细雨纷纷;今年的清明节,艳阳高照。变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其实,变了的不只是天气,还有人们的行动:不再烧纸钱、点香、燃鞭炮,而是文明祭扫、绿色祭扫。
那天去扫墓前,爸爸妈妈没有像往年一样,准备纸钱、香、鞭炮等传统祭祀物品,而是买了三束鲜花和两棵小刺柏。我们来到太公太婆墓前,磕了三个头,然后双手捧着鲜花,毕恭毕敬地摆放好。注视着墓碑上太公太婆的照片,我和妈妈禁不住落下泪来。妈妈对太公太婆说:“你们在天堂就安心吧,我们生活得幸福美满,小A也读九年级啦,成绩很好……”爸爸则对我说:“太公是个慈祥的人,太婆是个善良的人,他们一辈子都没做过对不起良心的事……”听了爸爸的话,我在心底默默地对太公太婆说:“你们放心吧,我不会给你们丢脸的。”接着,我和爸爸在太公太婆的墓前种上两棵小刺柏。
种完树,我环视四周,有的在虔诚地跪拜,有的在摆鲜花,有的在栽树……看到这新奇的一幕,我不禁想起去年的清明节。整个扫墓的过程,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烧纸钱。纸钱一旦被点燃,袅袅的青烟就不停地往上蹿,熏得人的眼睛都睁不开。风一吹,纸灰漫天飞舞,像是黑山老妖。祭扫的人走后,地上留下一摊摊黑灰,污染了墓地的环境。
祭扫墓地,怀念祖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传统的祭扫方式与时代格格不入了,不但污染环境,而且浪费资源……为什么就不能改变一下呢?
“改变什么?”爸爸的话打断了我的思绪。
“改变清明祭扫的方式啊!我们可以用献鲜花、栽绿树来祭奠祖先的。”我说。
“孩子,你想的正是目前政府所提倡的。明年清明节,我们从自己做起,变传统祭扫为文明祭扫、绿色祭扫。”爸爸说。
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在有关部门的倡导下,今年清明节,不但我们家的祭扫方式变了,而且别人家的祭扫方式也变了。在回去的路上,我看到一束束鲜花安静地躺在墓碑前,是那么鲜艳,那么美丽;一棵棵小树挺立在墓碑前,是那么英勇,那么无畏。
【与你分享】
在该文中,考生讲述了清明节扫墓的故事,先叙述今年祭扫墓地的经历,后回忆去年祭扫墓地的情景,两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祭扫方式的变化。该文顺叙中有插叙,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使得故事情节曲折有致。
(周立雄 荐评)
满分作文三
想念外婆的端午节
陕西西北工业大学启迪中学 张浩扬
我喜欢端午节,因为可以趁着假期回老家看望外婆,并吃上她亲手包的我最爱吃的豆沙馅的粽子,咬开一口,嘴里是满满的爱的味道……
今年的端午节有点儿遗憾,因为功课紧张,无暇回外婆家了。看着街边诱人的绿皮粽子,思绪渐渐飘远,仿佛又回到令人回味的童年。
我是由外婆一手带大的,直到上小学。依稀记得那些年,每到端午节,外婆就准备好五色丝线,将它们捻搓成一条条花花绳。看着那些花花绿绿的丝线在外婆粗糙的手中灵活地翻滚着,跳跃着,最终成为阳光下一条条耀眼夺目的“彩虹”,我惊叹不已。
在我的印象中,外婆的一双手是很灵巧的,好像就没有她不会做的东西。
端午节前,外婆不但会为全家准备好涂抹上雄黄药粉的辟邪花花绳,而且会缝制一些装有雄黄粉的大大小小的香包。这些香包除了给我们佩戴,外婆还会送给街坊邻居家的小朋友,小朋友们都很喜欢。端午节那天早上,睡梦中的我被一阵淡淡的香味儿唤醒了。睁开眼,我看到自己的手腕上和脚脖上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被外婆系上了花花绳,枕头边还放着香包。
记得有一年夏天,我身上被蚊子叮了很多小红包,外婆就用红棉绸布给我做了一串小辣椒香包和四串指甲盖大小的小草莓香包。香包上面用金银丝线镶了边,一颗颗鲜艳的红果实用五彩缤纷的花花绳串起来,分别戴在我的脖子上、手腕上和脚脖上,以驱避蚊虫。神奇的是,戴上这些香包后,蚊虫们都躲得远远的,再没叮过我,我身上的小红包也很快好了。
“五月人倍忙”,在北方,端午正值麦收季节。外婆也闲不住,她在给地里干活儿的外公送饭回来时,总不忘采割一些艾草,用麦秆扎成一小束一小束的,挂在大门两旁和每个房间的门口。外婆说,蚊虫害怕艾草的味道,就不会进屋了。
端午少不了吃粽子。外婆包的豆沙馅粽子是我最爱吃的,糯米的清香黏软,豆沙的香甜软糯,咬一口,满是幸福的味道。想到这里,没出息的我竟然流出了哈喇子。
真期待下个端午节快点儿到来,我要去看我的外婆,吃她亲手包的豆沙馅粽子,戴她为我精心制作的香包和花花绳。
【与你分享】
作者对外婆、对端午怀有深深的情感,因而笔下的文字才细腻真切。文章看似在写端午节,实际上外婆才是重要的角色。做花花绳的心灵手巧,分发香包的古道热肠,给在地里干活儿的外公送饭回来的路上采摘艾草的勤劳,做出的粽子的美味可口,这些无不丰满了外婆的形象。除此,文章还散发着浓浓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气息,说明作者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田宗昌 荐评)
(文中所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1.《【节日的作文初中语文】2022年高中入学考试作文预测|又一年粽子香气:任务中心、文化自信、中华传统节日(名词命题满分秘书满分作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节日的作文初中语文】2022年高中入学考试作文预测|又一年粽子香气:任务中心、文化自信、中华传统节日(名词命题满分秘书满分作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2573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