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7月25日讯近日,从第七届“大唐杯”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5G技术大赛组委会传来喜讯,武汉华夏理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17级4位同学,与自兰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南大学等全国近300所院校的共8000余名学生同台竞技,经过激烈角逐,获得省一等奖1项、省三等奖1项,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

机器人比赛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武汉华夏理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在各类学科专业竞赛中捷报频传:去年10月,第九届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上,该校成功卫冕“高铁游中国”特等奖,且斩获擂台赛一等奖,创意赛一等奖、三等奖等多项大奖,成为比赛中最受瞩目的高校;2019年9月,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大数据技能竞赛华中华南分赛区选拔赛中,该校信工队以11044分的绝对优势摘得桂冠;2018年12月,该校学子杜文韬获首届全国大学生大数据技能竞赛特等奖;2018年11月,学生团队在第八届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总决赛中将两个特等奖、一个一等奖及一个二等奖收入囊中,成为比赛中的“黑马”;2017年11月,该校学生在第七届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总决赛中,斩获机器人创意赛一等奖;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中,该校学生也多次取得省级及以上奖励……尤其是自2012年参加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以来,该校信息工程学院先后获得标准赛特等奖2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5项,创意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成绩在全省民办高校中屈指可数,在整个湖北高校中也实属难得。

记者了解到,该校信息工程学院设有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八个本科专业,其中信息与通信工程为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近年来,信息工程学院根据信息类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各类竞赛现状,进行系统分析与调研,提出了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大赛为背景的“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学赛结合”的教学模式。以上这些可喜的成果,源于该校一直以来坚持这种教学模式的深入改革实践。

2019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大数据技能竞赛总决赛

2018年起,该校信息工程学院开始开展“一班一项目” 的“项目式教学”,以课程“项目化”教学为中心,由专业指导教师和学生组成项目训练队伍,将竞赛项目融入到日常教学中,营造出浓厚的科技氛围。专业教师组织大二、大三每班在一年左右共同完成至少一个项目,每班一位指导老师,学生通过参加各项技能大赛,反思自身学习的不足之处,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加强薄弱环节的训练,提升专业技能和核心竞争能力,真正达到“以赛促学”的效果。因赛事成果突出,该“一班一项目”获批为湖北省“重大资助”项目。

信息工程学院还专门针对电子信息大类成立机器人导师团队,从2012年成立至今,经过8年的积累、沉淀,团队已十分稳定,成果也相对成熟,并以多种形式面向社会推广机器人教育,反哺社会。其申报的“机器人公益教育”项目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主要由电子信息类学生参加的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多次荣获全国特等奖。

教育机器人比赛

针对计算机大类学生,信息工程学院重点组织学生参加“蓝桥杯”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就在去年,该校承办了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大数据技能竞赛华中华南分赛区选拔赛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专业建设研讨会,为华中华南地区各高校学生打造了一个探索前沿技术、施展本领、交流切磋的舞台。以计算机大类专业为主要参赛群体的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大数据技能竞赛、全国“蓝桥杯”大赛中参赛人数、获奖人数远高于同类高校。

“学生的各类专业竞赛成绩,表面上看考察的是学生的竞赛能力,深层反映的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校的人才培养实效。”该校副校长丁成忠表示,为了鼓励学生和老师积极参与竞赛,近年来,学校为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提供2000元至20000元不等的配套补助资金,并建设“导师库”“开放型实验室”“学分置换”“课时置换”等多种机制,激励和促进学科竞赛等活动的开展,学生和教师们积极参赛,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真正实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

1.《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 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5G技术大赛,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学子获省赛一等奖》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 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5G技术大赛,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学子获省赛一等奖》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60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