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商专栏:便利店主要满足即食消费的需求。可以去便利店吃早餐,中餐,宵夜。在便利店出现之前,人们把饮食分为在家吃饭和在餐馆吃饭。便利店是一场“食品革命”,催生了“中餐”,是一种方便、健康、营养的饮食方式。比如中国台湾省,便利店一开始与传统餐厅竞争,后来又与外国快餐竞争,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技术先进、资金雄厚、精神饱满的今天,包括便利店、生鲜超市在内的许多新零售项目的发展并没有比过去发展得更快。然而,以前的零售商更关注零售绩效,包括商店绩效和总部绩效。
便利店是需要规模的业态
便利店是古代零售传承到现代的活化石,古今皆有。现代便利店实际上是由古老的生鲜专卖店改造发展而来的。20世纪40年代末,便利店作为超市的补充形式在美国诞生。
美国的一家便利店曾经提出“得到你忘记的东西”的口号,提醒顾客可以在超市买到他们忘记买的东西。比如7-ELEVEN,其前身是南方公司,1927年成立于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主要经营水果、牛奶和鸡蛋零售。1946年,推出了提供便利服务的“创新”,营业时间从早上7点延长到晚上11点,7-ELEVEN这个名字就诞生了。
再比如罗森便利。第一家商店于1939年开业,由美国俄亥俄州的罗森牛奶公司创办。公司被标为牛奶罐,象征着“以新鲜的状态把最难喝的牛奶送到顾客手中”的安心和安全。1975年,从美国获得特许经营许可证,在日本开了第一家店。罗森于1996年方便地进入上海。前17年门店总数不到300家,2014年后发展迅速。截至2017年,中国的门店数量已达到1399家,其中华东851家,上海619家。
日本人对7-ELEVEN这个名字有不同的理解。他们认为7-ELEVEN并不意味着营业时间是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而是便利店主要提供人们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需要的便利商品和服务..厦门苻坚连锁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莉以自己经营“苻坚便利店”的经历对“7-ELEVEN”有另一种解释:老板早上7点来,晚上11点走;7年扭亏为盈,11年赚钱。
便利店需求规模的基本逻辑是:
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将总部的固定成本分摊到更低的层次,比如物流、系统、研发、采购等。
规模与品牌效应有关。规模越大,对消费者的影响越大,品牌认知度也相应提高。
只有获得广泛认可的品牌才能通过特许经营实现更快、更有利的发展。
许多公司在规模扩张的过程中犯了两个错误:
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忽视单店盈利能力的提升,无法保证单店盈利,最终导致加盟业务受阻;
虽然品牌认可度有所提高,但缺乏认可度和口碑,消费者不认可。都是白来的。
我记得十五年前,我们三年开了1000家便利店。第一天开50家,第一年150家,第二年350家,第三年500家。在开便利店之前,我们注意到台湾的7-ELEVEN已经整合了6年,才开了100家便利店。还听过一个关于便利店的传说:300是基本规模。
但是毛泽东思想告诉我们,在中国一切皆有可能。在上海,已经有了“客”“罗森”“联华快递”“好朋友”“85818”。在此背景下,我们制定了“快速赶超”的三年发展目标。
结果是1000家便利店的直接投资和直接损失各为2亿元,合计4亿元。这对于2003年左右的连锁超市公司来说应该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从2001年成立便利店到2007年,用了7年时间盈利。
也就是今年我们收购了光明乳业旗下的“科便利”。没有这次收购,可能就没有今天的“盒马鲜活生命”。当时Boxma现盛创始人后羿先生在科迪便利公司物流中心担任经理。
2007年,我带领全国便利店研讨班的同学参观了后羿管理的物流中心,侯总热情接待了我们。整个物流中心管理良好,效率高。
他告诉我们,这里的拣货员之所以“跑”,是因为他们实行电子计件工资制,刷卡进入作业区,每箱支付4美分,每天拣2500箱,每个店铺平均拣货速度为43秒。后羿还创办了一家电商公司。我记得在离开公司去学校教书之前,我也是受海鼎公司丁先生的邀请,间接投资了几万元在这家电商公司。
后来因为公司方便,被收购,公司倒闭注销。这个小投资亏光了。这也是我唯一失败的投资。从此我吸取了一个教训:不做分析,千万不要做投资。
正是因为收购柯的便利,后羿才离开去创业,最终选择在2015年成立“盒马鲜活生命”。他的创业成就与他多年的精品零售和物流业务密切相关,他也是中国最早加入网购业务的零售商之一。
便利店生意古老而现代,有诱惑,有鸡肋。简单又复杂。它以大集团为基础,以小店主为主。便利店是零售业的活化石。我们看到了这个行业的“蜗牛速度”和“迅猛发展”。
没有一个完整的案例告诉我们:蜗牛到底是快还是快。但有一点是明确的:便利店的服务快,便利店的发展慢,便利店的基础是规模,归根结底是靠“慢功夫”有效发展起来的。
罗森总经理张生说,便利店就像一辆自行车,只有前后轮平衡,才能有效发展。总部后轮的强势和体面,体现在展店前轮的发展上。前轮不大,后轮大就没用了。反之,前轮长得快,后轮跟不上,前轮就崩了。在我看来,这是迄今为止便利店行业辩证发展最经典的论述。
便利店是需要人的业态
自2016年以来,无人便利店成为全球零售业的热点,但许多人并没有真正理解“无人”的价值。
新零售代表企业博世鲜盛创始人后羿曾对我说:“北京十里堡店的无人收银系统受到消费者的广泛欢迎,成为了博世的标配。没有收银员,收银员人数少,更科学。”他还说:“今天的人类还是幸福的,只有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未来的人与机器的竞争,人基本上没有获胜的机会。未来最强的能力就是不断学习的能力,不然你的专业一夜之间就被机器取代了。”正是因为零售商具有不断学习和自我否定的能力,零售业才能不断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虽然无人便利店或无人零售仍然面临很多问题,但探索是非常有益的。
《联商》专栏作家鲍。com,说:“目前无人零售有两个错误。首先,无人商店的主要出发点之一是降低零售成本。但从零售发展过程分析,从来就不是一个成本导向的行业,高成本的零售形式总是取代低成本的零售形式。第二,无人店铺以解决人和货为出发点,恐惧也是错的。零售的核心是解决人的问题,而不是单纯的人货问题。”从体验来看,马云的无人超市比欧尚的郭斌盒子更靠谱。前者是比较开的店,用手机淘宝或者支付宝扫码直接进店!用技术给客户带来便利和新体验,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而后者则是用传统观念管理客户的封闭模式。
云阳子说:“无人便利店是嘘。自助购物是一个商机。”噱头和商业机会都必须面对,都值得尝试,因为我们的客户已经信息化、技术化和移动化。如果零售商无法与消费者沟通,他们将很快被淘汰。排队结账一直是客户体验最差,效率最低的环节。如果能利用现代技术阻止顾客排队结账,不仅能节省人工成本,还能让顾客有更好的体验。这是零售业的发展方向。
从便利店的发展现状来看,人工成本确实高,但是私人杂货店的人工成本更低,因为人少。根据7-ELEVEN年报,人工成本问题不大!问题是实行无人销售和无人服务后,需要人工服务的项目无法完成,但这些项目是便利店利润构成的主要部分,因此计算经济账不划算,店铺的清洁、补货、理货等工作都需要人。这样看来,无人便利店可能真的是一个噱头。
其实无人店铺是各种黑技术的试验场。中国的消费痛点太多,不仅需要通过常规的商业运营改善来解决,也是克服人们的障碍,依靠超出人们想象的黑技术来解决问题的可行途径。
实施无人服务有三个原因:成本、创新和真实的内在需求。开一个某人的店不能收支平衡的地方,开一个自动售货机就能赚钱,因为自动售货机的保额比某人的店低很多。中国人喜欢新事物,对旧事物永不厌倦。所以商家往往喜欢折腾新东西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虽然这些新事物不会持续很久,但也没关系,哪怕是做引人注目的“广告”。一种商业形式或者一种新的服务模式之所以能够长久,是因为它一定触及了消费者真正的内心需求。
其实无人商店存在的真正意义在于迎合“孤独购物”的需求。我们这一代人喜欢把购物当成一种“群体行为”,享受“人人幸福”;在互联网上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把购物消费视为一种“个人行为”,享受着“一个人的快乐”。人和事物的关系是最干净的。买了一些货,有些场景就不需要别人了,就更舒服了。
无人商店不会成为中国零售业的主导模式,但无人收银机应该会成为未来零售业的主流形式,相关技术也将渗透到整个零售业。目前有效的方式是“人工服务+自助服务”。作为便利店,如果没有人的话,应该是开放式的,可以自由进出,不需要全封闭,不同时间采取不同的方式,比如白天有人,晚上有人,结合商业楼顾客集中的时间有人,减轻服务台的压力,缩短顾客的等待时间。便利店的结算时间因支付方式的不同而不同:现金支付30-40秒;信用卡支付十几秒,微信和支付宝支付会更快。在一些写字楼集中的地区,高峰时段人流巨大,实行自助缴费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在中国这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企业和投资者对“无名小卒”如此热衷?这是未来的真实需求吗?还是商家找不到改善方向,投资人找不到投资项目?是不是因为某个人的服务成本太高了,我们要折腾更贵的无人服务才能解决问题?还是我们以后真的老了,没有那么多人给我们提供服务,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折腾更多的无人项目?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
便利店主要靠四点取胜
便利店行业主要靠四点取胜:
蜂巢布局:集中区域,快速布局,抢占有利地形。这不仅有利于品牌的快速建立,也有利于提高分销效率。在星巴克实施这一发展战略之前,中国的便利店已经意识到集中配送的重要性。蜂窝配送是中国零售业快速崛起、赶超国外零售业的基本策略之一。
从台湾建立起服务热情、特色鲜明的即食品牌:主要依靠一线服务人员和总部的产品研发。无论是服务还是研发,人都是关键。没有一线员工的积极服务精神,品牌再好,也会垮掉;没有自己的特色,就不会有自己的特色。这再次说明便利店是一个需要人的行业。
依托系统和系统支撑:包括商品供应链系统、快速物流配送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标准化运营管理系统、与客户互动系统等。
依靠加盟制快速发展:调动总部和门店的积极性。但如果前三点做不好,第四点就做不好。
以上四点是相互关联的。客观来说,以实体店起家的便利店,在流程化、体系化、规范化运营方面做得不错,但在数字化方面做得并不好。
现在很多便利店发现,便利店的客流不是简单的“移动客户”,而是“固定移动客户”。所以便利店的精细化管理需要更好的基于会员制的客户关系管理。全家人,罗森和7-ELEVEN在这方面表现出色,给企业带来了显著的效益。便利店正在做系统改造,或者与电商合作加强数字化升级。
便利店不好玩。世界各地的便利店都有大集团支持。管理不好会亏钱,甚至那些“烧钱没有底线”的人也会害怕。所以很多认为便利店受欢迎的投资人会成为“炮灰”,一无所获。大家都想建立品牌投资便利店,或者发展加盟商,忽悠加盟商,但这样的计划基本没有胜算。
有一句话很重要:总部不是派出所,更不是税务局,而是提供服务的机构。品牌没有树立,制度没有建立,精细化没有实现,不能保证每家店都盈利。如果要发展加盟店,没有前途。最终的WINNER不是由店主或电子商务来划分的。谁能改善服务,拉近与客户的关系,保证加盟商的利润,谁就赢了。
总之,便利店既不是风口,也不是山口,更像是一块耕地,庄稼人要以“慢心态”去迎合“快节奏”,最后以“慢努力”,涵养土壤,深挖沟渠,植树造林保护土地,才有丰硕的收获。
编者按:数据显示,便利店已经成为实体零售企业中增长最快的业态,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企业潜力无限的战场。然而,在高增长下,它面临着存储效率和成本的双重压力。中国便利店行业出现了哪些新趋势?以后如何突破?对此,“联商。com”特别计划“分析中国便利店”,通过专家分析,采访高管和店长,解读典型企业案例,一起探讨便利店里的那些事情。
扩展阅读:
再来说说便利店的“慢功夫”:我们有五大改进空
便利店属于餐饮业中的“中餐”行业
1.《便利店血本无归 经营便利店需要慢功夫 主要靠这四点取胜》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便利店血本无归 经营便利店需要慢功夫 主要靠这四点取胜》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iaoyu/827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