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M锐化有几个控制参数,可以根据需要的效果进行调整。
输出前图像的最后一步往往是锐化。为什么要磨呢?因为在拍摄前和后期处理的过程中,图像的锐度会降低,也就是说锐度会降低,所以需要在输出之前对图像进行锐化。锐化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增加图像中每条边缘线的明暗对比,使图像看起来清晰锐利。
锐化方法有很多种,RAW格式可以在ACR的细节页签中处理。进一步锐化可以在“滤镜”菜单中通过输入PS,或者使用PS第三方的插件来完成。
各种锐化方法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让照片细节足够,图像清晰锐利,但各有利弊,往往在锐化的同时给图像增加了很多噪点。
PS Filter菜单中有六个锐化命令:“USM锐化、防抖、进一步锐化、锐化、边缘锐化、智能锐化”,都能使图像更清晰、更锐利,但效果不好控制。其中“进一步锐化、锐化、锐化边缘”是软件自动功能,无需参数调整,不建议大家使用。“防抖”是用来消除拍摄时轻微晃动造成的虚影,也能让照片清晰锐利。“USM锐化”,英文意思是“反锐化掩模”,我们以前称之为“模糊掩模”。USM锐化技术起源于胶片时代,是PS锐化命令中常用的命令。
USM锐化的原理是,当我们使用USM锐化时,软件会自动生成一个内置的模糊蒙版,就像生成两张照片,一张清晰,一张模糊,然后利用差分运算找出图像边缘的亮暗像素,再对图像进行加深或增亮,完成锐化。如果我们的设置不当,如“数量”值太高或“半径”值太大,会导致图像边缘或明暗过渡区域出现渐晕或不自然的轮廓。
USM三个参数的含义是“数量”等于锐化强度,值在1%到500%之间。“半径”控制锐化边缘的范围。这里“半径”的单位是像素,但这不是像素值,范围是1-1000像素。“阈值”,也叫临界值,控制锐化级别范围,级别范围在0到255之间。当值为0时,表示软件默认图像的所有边缘都被锐化,当值为255时,表示图像没有被锐化。例如,当阈值参数设置为20时,这意味着20级以内的图像边缘的亮像素和暗像素之间的差异不被锐化,而20级以上的边缘被锐化。
“智能锐化”类似于“USM锐化”,是PS升级后的一种算法,参数更加可调,还有“降噪”的选项。“噪点”的另一个名称是“噪点”,来源于噪点的不同翻译。大部分在摄影前期翻译成“噪点”,大部分在后期软件翻译成“噪点”。此外,还有“移除模糊”(高斯模糊、镜头模糊、运动模糊)和淡入选项,可以更精确地控制锐化强度和区域。
我常用的一种锐化方法,比较容易控制,就是“高反差保留锐化”。具体操作如下:
将图像导入PS并复制一层
复制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用快捷键Ctrl+J,拖动背景图层到右下角“新建图层”放开,或者右键单击背景图层到“复制图层”。这三种复制图层的方法效果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图层名称不同。
将复制或复制的图层转换为黑白
改成黑白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黑白,饱和度,去色,渐变贴图等等。经常用“除色”命令,快捷键shift+ctrl+u,记不住的话可以在“图像→调整”菜单下找到。如果你习惯用面板区右下角“新建填充或调整图像”中的命令进行黑白转换,会生成一个新的调整图层,这两个图层转换成黑白图像后会合并(Ctrl+E)成一个图层。
在黑白图层上执行“滤镜→其他→高反差保留”命令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有一个可以调整的半径值。如前所述,半径值控制锐化边缘的范围。我们需要根据图像的大小和实际需要来设置参数。对于大多数图像,我们应该选择一个小于1的值,然后单击确定。此时,图层变成灰色图像。当图像放大时,您可以模糊地看到由“高反差保留”命令提取的图像边缘。接下来,我们需要改变“混合模式”。
“混合模式”共有27个选项,其中“滤色、正片叠加、柔光”是常用的,属于混合模式的三大法宝。在这套混合模式中,“柔光、叠加”等选项可以达到锐化的目的,但“线性光”的效果会更强。放大图像观察锐化效果。如果觉得锐化力太强,可以通过不透明度来控制锐化力。如果觉得锐化力度不够,可以通过复制图层(Ctrl+J)来增强锐化效果。您也可以通过添加遮罩来控制活动区域。所有这些操作都可以让我们自由地掌握削尖的力量。最后,标记图层(Shift+Ctrl+Alt+E),保存,就完成了。
文章发表在《中国摄影报》2018年第78期第12版
图形|智海成
1.《锐利 让照片细节更锐利:锐化命令及高反差保留锐化》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锐利 让照片细节更锐利:锐化命令及高反差保留锐化》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028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