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抗战时期的黄克诚。
图①:抗战时期的黄克诚。
图②:新四军在严复地区反“扫荡”战役中缴获的战利品。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将领中,黄克诚、陈赓戴眼镜,但视力很差,被彭称为“瞎子”,不戴眼镜就不能动,只有黄克诚。记得1982年遇到将军的时候,他是瞎子,带着一副墨镜和我们见面。当时记者想,视力这么差,怎么指挥作战?
是的,将军在军旅生涯中付出的比一般人多。
抗日战争时期,他的部下缴获了一辆自行车,于是他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司令部”。
1.自行车:载着指挥官和“总部”
1981年,张爱萍副参谋长赴新疆视察工作。当他遇到时任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的王福志时,幽默地问:“王福志,你还记得你用自行车载黄老吗?到时候你就可以骑自行车扛三师本部了!”
王夫之说:“我当然记得当时你是我的副老师。我从黄老和你身上学到了很多。”
王夫之离开黄克诚身边后,虽然“官”越来越大,但团团长、师长、总参谋部作战部长、山西军区司令员、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抗战时期拍的照片——新四军一名战士在山边的平地上,一边拉米粒,一边看着停在附近的自行车。这张照片总是随着主人的迁移而迁移,挂在他的客厅里。
这辆自行车是1939年河北洪子店和温塘战役中被军队缴获的。那时候自行车是外国的东西,没人会骑。王夫之很好奇,想试试学。好事多磨和王夫之不仅很快学会了骑自行车,而且成为当时八路军的一个奇迹。
当时王夫之并不认为这辆自行车会与黄克诚和新四军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2.自行车也融入了新四军序列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建。黄克诚领导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组为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任第三师司令员兼政委。第三师下辖七个旅、八个旅和九个旅。部队从华北向长江以南推进。
王夫之成为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第二十二团通信参谋。黄克诚曾在二十二团当过一段时间的兵,王夫之有幸在师长身边工作,后来成为师司令部通信科长和作战参谋。因此,这辆自行车得到了很大的利用。
老师黄克诚高度近视,行军打仗非常困难。虽然装备了战马,但是眼睛不好的马是不可取的。在王夫之骑自行车成了最好的“行动计划”,因为王夫之的驾驶技术不仅能在车上拿大顶,双手骑行,向后骑行,还能上坡下坡,过桥过沟;汽车的速度可以追汽车和车厢,汽车可以在地面上固定几分钟;我可以带四个人上车,但是专家不帮忙,而是把车头扭了。另外,我平日打篮球,身体素质也不错。所以王夫之的另一个任务,就是在黄克诚做一个“自行车司机”。无论部队向哪里开进,黄克诚老师总是骑自行车而不是步行,经常坐在自行车上听报告,制定作战计划,指挥作战行动。
3,自行车,载着老师突出包围圈
王夫之回忆说,黄先生在自行车上指挥过六次反“扫荡”。
给他印象最深的是1943年初春。这是一个温暖寒冷的季节。日军集中兵力1万人,辅以伪军8.9万人,在苏北根据地的盐阜区发动了较大规模的“梳状扫荡”。黄克诚等人审时度势,采取圈内打小仗,圈外积极作战的方针,取得了苏中淮北兄弟部队的战略配合。在过去的20天里,三个师的各个部门打了很多漂亮的仗。
面对敌人的进攻,“黄克诚率领师和特务营转移,在阜宁县黄河大堤附近遭遇日军。战斗异常激烈。”当时黄克诚的师指挥所设在芦苞村,距离黄河大堤不到200米。特务营营长陈金宝要求师指挥所立即调动。黄老师不肯走。他说:“老师的手指收回来,会动摇部队的心,后果很严重。”后来,在非常危急的情况下,经过大家的努力劝说,黄克诚无奈地坐上王夫之的自行车,和师指挥所的其他人员一起退出了战斗。在转移过程中,他命令第八旅第二十二团派一个营增援,缓解了特务营的困境,使队伍顺利转移到傅东部地区。
4.王夫之向老师学了一招
黄克诚骑着王夫之的自行车,领兵到傅以东,来到射阳河。河边有华成公司。总经理姓张,四川人,手里有武装。同日,伪军、国民党军、新四军均有往来。如果“死死地”过河,可能不仅会被堵死,还会成为双方的敌人。黄克诚指示王夫之去争取张经理,并告诉他:这个任务很艰巨,所以要派你去。他要求王记住:一、向张说明抗日爱国主义;第二,向他宣传新四军的宗旨和纪律;第三,明确新四军会维护他的利益,希望他能配合新四军。然后,黄克诚拿出一把崭新的20环驳壳枪,作为礼物送给了张经理。
王夫之见到张经理后,受黄克诚老师的委托,自我介绍与他交谈,并向他转达了黄克诚的三点意见。张经理高兴地接过黄老师送来的驳壳枪,明确表示共产党尊重他,可以通过他的防区,万一鬼子发现了他就派个哨兵。
就这样,新四军第三师成功渡过射阳河,向福东地区转移。
5.黄克诚:坚决突破,避免牺牲
2014年民政部公布的第一份抗日烈士名单中,有“刘老庄公司”。
“刘老庄公司”的烈士们死于1943年的反“扫荡”行动。王夫之见证了黄克诚对这个单位的骄傲和沉重的心情。
战后,“当地人民受到这一重大祭祀的鼓舞,建立了82座坟墓,朝拜者不断焚香”。黄克诚在烈士墓上题词:“英勇战斗,英勇牺牲,军事模范,民族荣耀。”在《一九四三年盐阜区反“扫荡”总结》中写道:“刘老庄战斗最坚决,最英勇。第19团和第4连被1000多名敌军围困。从清晨到黄昏,82名指挥官和士兵全部遇难。死前武器全部销毁,无人投降。”这种“报国孝国”是一种史诗精神。
接着,黄克诚指出了反“扫荡”的总的教训,其中有两条是针对刘老庄战役的:一条是“各单位要有自己的便衣队担任警戒侦察,到达一个地方就向周围的村庄派出活动队,以便及时了解敌人的行动,主动应付,避免被敌人袭击”。另一种是“部队抗击‘扫荡’时,发现敌人被大部队包围,必须迅速突围。不能集中精力突围,也就是分散逃到指定地点集合,以免一切牺牲。再难也逃不掉。十九团和四连的全部死亡,都是因为没有坚决突围。”
6.日本战争报道:历史的笑柄
王夫之也见证了黄克诚的幸福时刻,那是在反扫荡之后。
本来日本人的“扫荡”以失败告终,但是日本大本营在广播里宣布了“辉煌”的结果,说是歼灭新四军3.5万人,缴获大炮50多门,机枪步枪多少支。黄克诚听到收音机时忍不住笑了。为什么?严复区没有35000军队,包括厨师和马夫。没有一门大炮,有几门迫击炮。因为缺少贝壳,他们已经“睡”了。
那么日军获得了什么呢?“真正的收获是,在阜宁、东坎、淀湖、顺河集等地建立了20多个据点,杀害了数百名普通百姓,烧毁了数千间房屋,抢走了许多牛、猪、鸡,强奸了数千名妇女。另外,还有什么?然后就是根深蒂固的民族仇恨。”
新四军呢?10多个敌伪据点被连根拔起,共击毙俘虏约1500名敌伪,缴获步枪、机枪、手枪等军用物资700余支。基本上粉碎了敌人的“扫荡”计划,挽救了主力,挽救了地区,使敌人歼灭了我控制粮库的主力...由于“扫荡”,严复区严重的“三角斗争”变成了“两角斗争”,因为国民党军队韩德勤、霍守一放弃阵地逃跑,成为新四军与日伪抗衡。
黄克诚刚刚坐上“自行车指挥”三年。近年来,黄克诚和他的同志们创造了苏北四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和八百多万人口的解放区。他领导的新四军第三师,从刚成立的2万人,发展到7万多人。
1.《王扶之 黄克诚:自行车上“挥”帅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王扶之 黄克诚:自行车上“挥”帅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342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