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在衡南双季晚稻试验示范基地,第三代杂交水稻三优1号测产结果发布,平均亩产达到911.7公斤,远超此前预测值881公斤。
创下新纪录!袁老“开心得像个孩子”
今年7月,衡南基地早稻平均亩产619.06公斤,意味着第三代杂交水稻早晚平均亩产突破1500公斤,达到1530.76公斤,再创新纪录。此前,袁隆平团队曾多次打破超级稻单位面积700、800、1000、1149公斤的世界纪录。
听到这个结果的袁隆平,更是说不止激动!有网友给我留了条信息“小时候开心。”
"只要天气好,不住宿,就可以实现."事实上,在生产测量结果公布之前,袁隆平已经坐在钓鱼台上了。他还说:“面对严峻的事实,放轻松,不要太紧张。”被网友赞“心态好!”
面对亩产双季稻的纪录,网友们也回应道:“向伟大的袁老团队致敬!”“这才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人!”有网友说:“今晚有理由多吃两碗饭。”
事实上,双季稻亩产超过3000公斤意义重大。据袁老介绍,测产成功意味着我们的第三代杂交水稻有了新的突破,平均亩产比现有的高产杂交水稻高10%-20%,也就是100多斤。“全国杂交水稻2.5亿亩,每亩增产100公斤,可增加半个湖南省的粮食产量。”
中国人的饭碗越来越强了!
这一次,亩产量上了一个新台阶,也意味着14亿中国人的饭碗更有保障。今年,受新冠肺炎肺炎疫情、南方洪涝、东北台风、草原甜菜夜蛾影响,很多人担心国家粮食安全,担心再次出现“粮食短缺”。
但根据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的数据,今年的夏粮和早稻已经收割,分别比去年增加24.2亿斤和20.6亿斤。目前秋粮收获即将结束,收获已成定局。粮食产量预计将连续六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土地”是基础,“技术”是支柱。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是由于加快实施“土地和技术储粮”战略。
近年来,国家引导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开展联合研究和实验示范,推动农业技术进村入户。建立超级稻、矮败小麦、杂交玉米等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基本实现主要粮食作物良种全覆盖。
袁隆平团队研发的“三优1号”与普通大米相比,耳朵更大,平均每穗400个左右,而且每一个都更饱满。显微镜下,“三友一号”更宽更胖。
10月14日,袁隆平“海稻”团队和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站在江苏如东方岭垦区进行了耐盐水稻产量测定。袁隆平“超优前”耐盐水稻亩产达到802.9公斤,也创下盐碱地水稻高产新纪录。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59.2%。“自2004年以来,中国粮食实现了历史性的‘十六连丰’,总产量增长了54%,而产量的增加对总产量增长的贡献达到了66%。”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希元说。
双季稻单产突破3000斤,也将为我国粮食生产带来新的可能。袁隆平说,“接下来的目标是把衡南经验推广到全国水稻产区,为中国粮食安全做出新的贡献!”
1.《双季稻 这才是值得尊敬的人:双季稻亩产3000斤,袁隆平再创新纪录》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双季稻 这才是值得尊敬的人:双季稻亩产3000斤,袁隆平再创新纪录》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715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