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卧龙会在这个区域增加红外摄像头的部署,重点跟踪这个个体的生长发育、活动轨迹和社群关系。
新京报今天,四川卧龙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发布了世界上第一张白色大熊猫照片。记者从四川卧龙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了解到,这张大熊猫的白色照片是4月中旬下午在保护区海拔约2000米的野外红外触发相机拍摄的大熊猫图像。
野外红外触发相机拍摄的白色大熊猫图像。照片由四川卧龙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供
从图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只大熊猫独特的形态特征:毛是白色的,爪子是白色的,眼睛是红色的。它正穿过郁郁葱葱的落叶阔叶林。据专家分析,根据照片中的这些外部特征,可以判断大熊猫是白化个体。从体型来看,它是一只亚成年或年幼的大熊猫,年龄在1-2岁左右。
根据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员李生的说法,“白化病”广泛存在于各种脊椎动物群体中,但是很罕见。通常情况下,动物由于基因突变而无法正常合成黑色素,以至于外在形态出现白色、淡黄白色或淡黄色。简单的“白化”突变不影响动物正常的身体结构和生理功能,除了可能使动物更容易在环境中被发现和身体对阳光直射更敏感外,通常对动物的活动和繁殖没有明显影响。这次在卧龙拍摄的大熊猫是野生大熊猫中记录到的第一个完全白化个体,这表明卧龙大熊猫的区域种群中存在“白化”突变基因。从照片上看,该个体体格健壮,步态稳定,这也证实了突变可能不会影响大熊猫的正常生活。
据介绍,“白化”突变是隐性基因,可以遗传。每个个体动物都有两组来自双亲的基因,只有当来自双亲的基因都是突变的,个体动物才会表现出“白化病”。根据目前的数据,无法判断这个个体的性别。当它成功地用没有突变基因的正常野生个体繁殖后代时,第一代大熊猫宝宝的外形仍然会是普通的黑白相间,但身体会携带白化突变基因。之后,当两个携带突变基因的个体再次交配繁殖时,有可能两个基因在后代中都是突变的,在外部形态上表现为“白化”个体。在大熊猫种群卧龙,白化突变基因是否会进一步传递,需要通过自然保护区的连续野外监测进行观察和研究。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表示,接下来,卧龙将在该地区增加红外摄像头的部署,重点跟踪该个体的生长发育、活动轨迹和社区关系。如果它的后代能够在持续的关注下被拍摄下来,它将会有更多的研究价值。
1.《白色大熊猫 具体是什么情况?》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白色大熊猫 具体是什么情况?》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062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