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代记者李丰源通讯员曾丹邵阳报道
“曼叔,吃饭吧。”68岁的易浩光大声招呼他,把粥送给了91岁的老人。老人抬起浑浊的眼睛,慢慢喝着粥。一号淡淡的炖着菜里的烂肉,放在老人碗里。“曼叔,多吃点,你的脸不像最近那么红润了。”三个人,围着一张小餐桌,孝敬父亲,让这个简单却整洁的家有了别样的温馨。
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易浩光和易是兄弟,但这个老人不是他们的父亲。他的名字叫戴,他是一名抗日老兵。为了当年许下的诺言,陀终身不娶,并努力照顾代表团团长的家人,也就是易的母亲和儿子。在志愿者的帮助下,10月18日,戴终于联系到了他在重庆的亲戚。这一刻,他等了半个世纪。
一个承诺,坚持守护你的人生
戴1924年出生,老家在四川省彭水县的一个普通农场。如果没有抗日战争,戴也许会在家乡娶妻生子,一生老实安稳。1938年,他14岁时,年轻时被国民党逮捕。黄埔第十四任军官易翔见他很年轻很老实,就留下来当击球手。从那以后,他跟随易的大副战斗了几十年。
1949年,国民党退守台湾前,当时的骑兵团长易子青去了台湾。出发前,他把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孩子安顿在老家湖南邵阳县黄婷镇村上寿江组,并嘱咐戴照顾好妻子和孩子,到时候再来接他们。他说:“这么多年,多亏你的关心,我心里早就把你当大哥了。组长可以放心,只要我在一天,老婆和两个小侄子就受不了欺负。你去一年,我照顾一年,你去十年,我照顾十年,你去一辈子,我会照顾他们一辈子。”
易子青走得很安全,却再也没有回来。几十年很快过去了。“文革”开始前,定居台湾省的易子青认为自己回不了大陆,于是找人给戴常发写了一封信,告诉他在台湾省又娶了一个妻子,有了孩子。而颜常发却选择了坚持照顾易玉清的家人:“我说照顾侄子一辈子,说好的人生就是一辈子,一分钟不是一辈子。”长毛陀言而有信,始终恪守礼仪,从不逾矩。
文革开始后,两岸关系更加紧张。从那以后,常发再也联系不到易子青。1988年,易子青在台湾省去世。但长毛陀在海峡对岸依然信守承诺。
12下一页
1.《终身未娶照顾弟弟 邵阳老兵为照顾团长家眷终身未娶 跨省寻亲成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终身未娶照顾弟弟 邵阳老兵为照顾团长家眷终身未娶 跨省寻亲成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343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