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特别阅读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已经根植于所有特区人的血液中。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浩瀚 摄满城“红马甲”,处处玫瑰香。
在深圳这座年轻城市的大街小巷、居民社区等各个角落,总能看见正在忙碌着的志愿者。历经30多年的发展,深圳志愿服务已成燎原之势。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共有注册志愿者260万人,占常住人口近15%,团体志愿服务组织1.5万个,年均参与服务的志愿者达960万人次。
今天,12月5日,是第36个国际志愿者日。“微光可成炬 大爱映苍穹 !”很多人的朋友圈中,都有数不清的动态,向志愿者致敬。
回望今年以来深圳志愿者队伍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所有人都有着共同的心声——
“红马甲”不仅是城市文明的标志,更成了人心向暖、友爱互助、乐于奉献等诸多美好元素的指代,“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已根植入每一位特区人的血液中。
在文明城市创建中构建“风景线”
在各个路口纠正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的不文明行为、沿海岸线清理塑料瓶、烟头、果皮等垃圾、在农贸市场进行疫情防控督查……文明创建的重点在哪里,志愿服务的重心就在哪里;创建的薄弱环节在哪里,志愿服务的触角就要延伸到哪里。
近年来,团市委在民生领域广泛建立精准化志愿服务阵地,提升公共服务力量,立足交通疏导、医疗救护、垃圾分类、食品药品安全、公共安全等19个专业化领域,组建1022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形成了以“志愿服务组织为主、市义工联协调支持、全市志愿者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打造深圳“流动文明风景线”,大力营造“满城尽带红马甲”的志愿服务氛围。
据了解,2021年,全市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4.76万项,在窗口行业单位、社区、景区景点等领域,补充完善志愿服务站点1012个,在全市67个重点交通路口、62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19个交通枢纽场站、13个文化旅游公共窗口服务点、18个重点地铁口等常态化开展文明劝导活动,数十万人次志愿者参与,为持续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面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疫情联防联控中担当“爱的使者”
他们是一群普普通通的邻里,如同一粒粒尘埃,平日散落在街头巷尾。可当灾难来临时,他们又如繁星从四面八方聚集,用微光照亮整个夜空,帮身处灾难中的人们打消恐惧,感受春日的温暖。
深圳发生疫情以来,深圳志愿者第一时间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以“闻令而动、起而行之”的精神姿态全面投身疫情防控工作,近30万人次志愿者进驻全市社区小区、核酸采集点、疫苗接种点等点位,累计开展志愿服务项目4.5万项,贡献志愿服务时长超过90万小时,构建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红色防线”和“流动爱心”,温暖了整座城市。
随着疫情形势向好与经济社会复苏,深圳将志愿服务的重心及时转移到助力复工复产、复学复课等领域,组织志愿者驻点生产企业、厂区园区、商务楼宇、中小学校等,深入开展政策宣导、助企助校防控、员工学生心理关怀等志愿服务。
据统计,2021年,全市在“志愿深圳”系统上共计发布防疫志愿服务项目超过12万个,参与防疫志愿服务的志愿者累计超过84万人次,汇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磅礴志愿合力。
深圳志愿服务将推十大改革创新举措
志愿服务既要构建“千树繁花”的服务格局,也离不开项目化实施运作。只有有效整合社会力量,充实服务队伍,打造服务品牌,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持续参与志愿服务。接下来,团市委、市志愿者联合会(市义工联)将立足深圳志愿服务领域推出十大改革创新举措:
——持续推进深圳志愿服务立法工作,通过立法强化深圳志愿服务的顶层设计,厘清志愿者、志愿服务工作者等群体的权责界限。
——设立和固化“金玫瑰奖章”评选活动与颁奖晚会,嘉奖一批贡献卓著的志愿者,让志愿者充分感受到社会的尊崇。
——完善志愿服务联合激励褒奖机制,探索在继续教育、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交通旅游等方面加强对志愿者的优待,形成“助人者受人尊重”的城市氛围。
——建立深圳志愿者的评价体系和信用机制,探索会同征信机构推动将志愿服务纳入个人征信,构建“守信联合激励”制度机制。
——持续深化志愿服务系列宣传活动。不断推进“寻找最美志愿者”先锋行动,策划组织年度志愿服务映像大展,打造深圳志愿服务文化的拳头产品——纪录片《志愿者》等。
——升级打造建设志愿者博物馆,全面梳理深圳志愿服务事业30年发展历程,集中展示、全面升华深圳志愿服务的理念精神,留住深圳“志愿者之城”的精神记忆。
——构建立足社区基础的志愿服务基层力量,建设社区志愿服务常备队伍,作为深度参与社会治理、改革创新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更好服务全市中心工作。
——实施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分类管理,借鉴推广退役军人服务队等经验,深化与信访、教育、卫生健康等部门的合作,建立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并实施分级分类精细化管理。
——深化志愿服务国际交流合作,建立一批国际化志愿服务队伍,推动将深圳青年志愿者外派到联合国组织工作,依托志愿服务载体向世界讲好深圳“志愿者之城”故事。
——加强志愿服务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党建工作的牵引力组织力服务力,号召广大党员在志愿服务中亮标识亮身份亮行动,以志愿者学院加强党员志愿者骨干培养。(子芸)
人人有爱,让城市四季如春
处处“志愿红”,满城“玫瑰香”。
12月5日,又是一年国际志愿者日。回望过去一年,深圳广大志愿者真诚奉献、不辞辛劳,为疫情防控做出了重大贡献;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紧扣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求,助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开辟新境界;“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生动实践中愈发深入人心,志愿文化书写出城市文明动人篇章。
自深圳领风气之先,率先成立全国第一个志愿者组织,历经30余载,志愿服务在这片热土蔚然成风,催出千树繁花。30多年间,深圳志愿服务创造了多个“第一”:国内第一个法人志愿者组织、第一批国际志愿者、第一个“义工服务市长奖”、第一张电子志愿者证、第一批地方性的志愿服务法规……在改革创新精神引领下,深圳志愿服务始终走在最前列,“志愿者之城”为全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探索出一系列好经验好做法。
当前,深圳正紧抓“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等重大战略机遇,矢志打造志愿者之城4.0“升级版”,继续引领志愿服务风气之先。
要全面优化志愿服务顶层设计和制度框架。 2005年,《深圳市义工服务条例》出台,进一步规范了志愿服务工作,引导志愿服务在法制轨道发展。面对新时代志愿服务发展要求,提升深圳志愿服务法治化规范化水平,正当其时。深圳要结合综合改革试点实施大胆探索,加快新时代深圳志愿者条例立法进程,形成公平透明的志愿服务发展环境;要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提高志愿服务全流程管理水平,探索志愿服务经常化制度化信息化实践路径。“高楼上建高阁”,用体制机制创新全面巩固和拓展志愿服务成果,志愿者之城“升级版”必将早日实现。
要进一步加快深圳特色志愿服务文化体系构建。当前,进一步挖掘深圳志愿者先进典型、事迹,提炼形成志愿服务新观念、新共识,打造更多具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拳头产品”,激励更多市民参与,摆上志愿者之城“升级版”议事日程。要深入开发深圳特色志愿服务文化产品,完善志愿者褒奖体系,探索志愿者城市礼遇体系,涵养“助人者受人尊重”的城市氛围;要深刻融入大湾区建设和国际交流大局,推动深圳志愿服务国际化发展,向全球宣传志愿者之城的经验和成果。礼赞志愿者,发动人人参与,志愿者之城“升级版”必能源源注入新动力。
积小善为大爱,善莫大焉。打造志愿者之城4.0版,离不开市民朋友搭把手、出份力。人人有爱,人人参与,人人受益,这样的城市芬芳满园、四季如春。(王森)
志愿者声音
加入深圳志愿者这个大家庭不知不觉中就超过15年了,在2.9万多小时的奉献中,我真正体验到了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乐趣,志愿者们把关爱给了社会,这种爱心的传递从一个人身上传到另一个人身上,最终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暖流,当我们的志愿精神成为每个人的人生信条,我们的社会将成为飘香满园的和谐家园。
——深圳市志联赛会展会组大组长汪克莉
加入前海e站通志愿服务队,正式结缘志愿服务,为我打开了认知世界、了解自我的一扇新的大门。在看似平凡、日复一日的服务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个指引都可能成为他人继续生活下去的动力。而那一次次认可,一句句谢谢,也同样温暖、鼓舞着我。
——前海党群服务中心支部党员杜琴
我来深圳12年了,也有着12年的深圳志愿者经历。在志愿服务中,我看到许许多多各行各业的来深人员,有人做志愿者不光自己上瘾,还带领大家庭16人一起做志愿者;有人偶然成为骨髓捐献志愿者,却感召了公司老板,由此开启了公司连续5年集体献血的企业志愿文化……正因有太多这样正能量的人,我们生活在这里,感觉到无比温暖。
——深圳市地铁义工联合会秘书长陈纪森
(原标题《深圳志愿服务绘就亮丽城市风景线 凡人微光共筑文明典范 星火成炬温暖大爱之城》)
(作者:深圳特区报)
本文来自【读特】,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1.《【19e站】深圳志愿服务绘就亮丽城市风景线》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9e站】深圳志愿服务绘就亮丽城市风景线》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2134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