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敏
又有日系手机跟大伙儿说再见了。
日本松下集团近日宣布,该公司将停止向日本最大的电信运营商NTT DoCoMo供应新的智能手机。这一决定意味着,松下将退出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舞台,因为近几年来松下只通过这家运营商销售其手机产品。
在此之前,日本另一家电子设备生产商NEC集团也宣布,将放弃智能手机业务。NEC曾在三年前将旗下手机业务与卡西欧和日立公司进行了合并,成立了NEC卡西欧移动通讯,但遗憾的是,这项合并没能给NEC的手机业务带来多少帮助。
实际上,不仅仅是这些已经宣布放弃智能手机市场竞争的厂商,从销售量、市场份额、品牌美誉度等方面综合来看,包括夏普、京瓷等在内的多家日本电子设备生产商的手机业务都已经名存实亡了,情况稍好一些的只有索尼移动。
为什么失守手机市场的总是日系厂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日系手机的衰落?这样的败退会不会出现在中国厂商身上?
日系厂商失守手机市场
大约十年前,日系手机曾因一些独特而先进的功能闻名于世。然而,在如今的智能手机市场,日本手机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甚至一个个败下阵来,与韩系手机、中国手机相比,简直是冰火两重天。
总体来看,步步败退的日系手机都有一些共同的诱因。
其一,外来产品攻陷日本市场。在功能手机一片大好风光的时候,日本手机在当地市场几乎是巨无霸,让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其他国家的手机厂商无法插足。但好景不长,在智能手机崛起之后,包括苹果iPhone、三星系列智能手机在内的外来产品逐渐攻占了日本市场,并在当地赢得了超高人气,而日本手机逐渐在竞争中败下阵来。
其二,守着本土市场,没能真正走出国门。盛衰的界限还是在智能手机崛起前后:在功能机时代,本土市场就足够养活那些日本手机,松下、东芝、三菱、NEC、京瓷都曾经风光无限;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全球手机市场容量出现了几倍的增长,而日系手机还在容量有限的本土市场夺食,就这样逐渐被甩在了全球竞争的队尾。
其三,与当地运营商的特殊关系,束缚了手机生产的创新步伐。日本的手机厂商和运营商之间有着一种非常独特的关系:运营商可以非常深入地参与手机制造。这种“深入参与”的模式利弊参半,一方面,运营商可以控制整个手机产业链,主导手机厂商的定制研发;但另一方面,运营商对手机研发和生产的强力管控,导致手机厂商逐渐退居为代工者的角色。
其四,错失中国市场良机。无论是过去研发及销售实力强大的诺基亚、摩托罗拉,还是现如今争霸智能手机市场的三星、苹果,没有哪家手机厂商不重视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但日系手机不同,自2006年前后因“水土不服”集体溃败、先后退出中国市场之后,日系手机就没能再真正卷土重来。
中国厂商可否避免溃败
与日系手机相比,中国的手机厂商可以算是活得红红火火。尤其是按销量计算已经跻身全球前五的中兴、华为,这两家厂商的智能手机全球销售占比,已经在今年第二季度增长到近10%。
不过,中国手机厂商也正在面临与日系手机类似的一些问题,比如,过于依赖运营商的分销渠道。在中国,总销量排名靠前的“中华酷联(中兴、华为、酷派、联想)”,无不依赖运营商在这几年里推行的定制、集采、包销政策。虽然这些手机厂商都开始注重在社会公开渠道的销售,但没有哪个厂商敢放弃或忽视运营商渠道。
对运营商定制集采的过分依赖,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这些手机厂商提升销量和份额,但不可避免的,这种依赖也许使手机厂商受制于运营商的喜好,进而逐渐“消磨掉”手机厂商的创新动力。在未来的智能手机市场竞争中,如果这些手机厂商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研发创新,就难以长期立足并获得像三星、苹果那样可观的收益。
在中国,还活跃着一些有着独特营销方式的手机厂商,比如步步高、金立等等。这些手机厂商并不依赖于运营商渠道,但它们也有与日系厂商类似的问题:守在自己熟悉的地盘,没能寻找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一旦外来产品在未来侵占了它们的地盘,这些手机厂商是否能抽身在别处寻找到新的发展空间,目前还都不可预知。
除此之外,中国的手机厂商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难题没能解决——品牌。与智能手机时代的日系厂商一样,目前还没有哪个中国手机厂商能与苹果、三星齐名。虽然中国手机厂商的销量正在快步增长,但其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甚至还抵不过正在老去的诺基亚。也正因如此,它们中的大多数还在低利润的怪圈里循环往复。
如今的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最怕时差,一旦错过就难以追赶。但愿日系手机厂商这样的败退不会在中国复现。
1.《日系手机 为什么总是日系手机说再见 中国厂商能否避免溃败》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日系手机 为什么总是日系手机说再见 中国厂商能否避免溃败》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478528.html